《給予是快樂的》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重點段落;簡要概述故事內容。
2、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的意思,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文中人物對“給予”一詞的詮釋。
3、觸發學生的真情,讓“給予”內化為己有。
【教學重點、難點】
從男孩的言行,從保羅的“兩次”誤解中,讓學生領悟“給予是快樂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引出話題
1、說說你什么時候最快樂?
根據學生回答總結板書:
2、“索取”的反義詞是什么?
板書:
(指導讀正確。)
3、索取是快樂的,但我們今天的課題卻與之大大相反。
板書:
給予是快樂的 齊讀課題;
4、過渡:
課題“給予是快樂的”這句話說起來容易,真正懂得他的真義是不簡單的,課文中的保羅也是如此,不信你讀讀課文。
二、初讀,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保羅是一下子就明白“給予是快樂的”這句話嗎?
板書:
⑴ 學生準備。
⑵ 交流。
3、讓我們再來讀一次課文,感受那一個個動人的場景,體會那一個個場景里人物的內心。
(1~7、8~15。)
三、賞讀,體會真情
1、讀著課文,有一句話讓我想到了很多:
出示:
他們三個人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⑴ 他們三人指的是──板書:
保羅、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 ⑵ 交流“難忘“:
──小男孩的弟弟為什么難忘?
(第一次乘車親眼看到圣誕之夜的風光而難忘。)
──小男孩為什么難忘?
(讓弟弟得到一次意外的歡樂而難忘。)
──保羅為什么難忘?
(可能學生會說是因為保羅讓兄弟倆得到了快樂而難忘或是他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而難忘。)
2、保羅難忘的只是這個結果嗎?我說,不是!我想,讓他永遠記憶猶新的更會是那晚他明白“給予是快樂的”這句話的過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他有了兩次錯誤的想法,是小男孩用自己的言行教會了他要懂得“給予”。
──第一次錯了
⑴ 保羅是在什么樣的情形下有第一次的錯誤的想法?這錯誤的想法是什么呢?
⑵ 但是小男孩的回答卻讓他十分驚訝!
指導讀好小男孩的話。
⑶ 他明白“給予是快樂的”了嗎?
體會“不由自主”。
(聯系:圣誕夜相當于中國的除夕之夜,他應該快點回家和家人團聚。)
過渡:他真正懂得“給予是快樂的”了嗎?并沒有!因為他又想錯了。
──第二次錯了
⑴ 保羅是在什么樣的情形下讓他有第二次的錯誤的想法?這錯誤的想法又是什么呢?
⑵ 不過,這回他又錯了。小男孩是如何用自己的行動來告訴他的呢?
重點指導讀好小男孩的話。
(欣喜→鄭重。)
(個別讀,齊讀。)
⑶ 這回保羅真正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因為──(引讀12自然段)
如果讓你在“把”字前加個詞,你會加什么?為什么?
(連忙……→不由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