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是快樂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心靈。
2、體會“給予是快樂的”激發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重難點:感覺小男孩的美好心靈,激發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快樂”導入,理解“給予”
1、師:你們燦爛的笑臉,甜甜的問候,讓我感受到一份溫馨和快樂。在學習和生活中,你感受過快樂嗎?(板書:快樂)
(學生交流)
[預設:過生日時是快樂的, 考試取得好成績時是快樂的……]
2、師小結:精美的生日禮物、贊許的目光、優異的成績都能讓我們感到快樂,可有人說“給予”也是快樂的。(板書:給予)
3、你知道“給予”意味著什么嗎?(付出、奉獻、贈送、失去)這到底是一份怎樣的快樂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給予是快樂的” (齊讀課題)
二、緊扣“給予”,理清脈絡
1、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去感受這份特殊的快樂,邊讀邊思考:課文中(誰)給予(誰)(什么)而感到快樂。
2、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
3、過渡:老師發現我們小朋友都很投入,有些小朋友眼里還閃爍著淚花,被這個故事感動了是嗎?說說你讀到了誰的給予和快樂。
4、交流:
a、保羅給予小男孩乘車兜風的機會并滿足了他的要求而感到快樂!
師:保羅給予了小男孩坐車的機會,滿足了小男孩的要求,小男孩快樂了,保羅也非常得快樂!
師:除了保羅給予小男孩機會,滿足他要求感到快樂之外,文中還寫了誰給予誰感到快樂?
b、保羅哥哥給予保羅新車而感到快樂
師:這種給予不僅保羅高興,保羅的哥哥也非常的高興,所以給予是快樂的。
c、小男孩給予他弟弟歡樂而感到快樂
5、小結:給予傳遞著一份幸福、一份快樂、一份深深的感動。
三、品讀課文,感悟“給予”
1、師:在這些給予中,誰的給予最讓你感動?讀讀相關的段落,說說感動的原因。
2、學生讀文,體會感動。
3、交流:讓我們談談最感動的“給予”
a、第一次感動
出示句子:我希望自己也能當這樣的哥哥。
(1)生談感受,讀句子,讀出堅定的語氣。
(2)師:是的,他希望當這樣的哥哥,像保羅的哥哥,送新車給弟弟。簡簡單單的這樣讓保羅驚呆了,我們也驚呆了。小男孩想到的不是索取,而是給予。
b、第二次感動
出示:男孩跳下車,三步兩步跑上臺階進了屋。不一會兒他出來了,背著一個小孩,顯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殘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臺階上,兩個人緊靠著坐下。他指著保羅的車說:“看見了嗎?很漂亮,對不對?這是他哥哥送給他的圣誕禮物!將來,我也要送你一輛這樣的新車。到那時候,你就可以坐在車里,親眼看看我跟你講的那些好看的圣誕禮物了。”
(1)生讀句子,談感受。
(2)師小結:是的,小男孩的弟弟腿有殘疾,不能像正常人那樣行走,在這個美麗的圣誕節前夜,他在家難免有些孤單、自卑。小男孩真正想給予弟弟的是歡樂,是給他生活的勇氣和希望,是對弟弟深深的關愛。 現在,誰愿意把這份感動給予我們大家?
(3)指名學生朗讀
(4)師:假如你是弟弟,聽到哥哥這樣說,你心里有什么感受?(生自由說)
(5)師:有這樣一個愛我的哥哥,即使若干年后哥哥沒有能力給我一輛新車,我也不會遺憾,因為哥哥給我的是比新車珍貴一千倍,一萬倍的東西,那就是快樂,是希望,是哥哥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