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案
1 桂林山水
教學目標:
一、 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課堂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自學自悟,自得其樂。
二、 通過領悟桂林山水的特點,陶冶愛美情趣。
三、 學習作者細致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感悟文章中優(yōu)美詞句的內在美。
教學方法:
發(fā)揮個性,自主學習;“像”“文”對照,多向導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帶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美景中。
1、 播放錄像片,配以課文朗讀。
2、 學生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談談感受。
3、 學生自由讀課文。
二、 學習課文第一段,思考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1、 自由小聲讀課文,學生質疑問難。
2、 換詞練習:區(qū)分“觀賞”與“欣賞”。
3、 指導朗讀,讀出贊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語氣。
三、 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 觀看投影或錄像中的漓江。
2、 讀課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較?比較的目的是什么?
3、 引導學生找合作伙伴,結成學習小組,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大海的“波瀾壯闊”和西湖的“水平如鏡”。
4、 讀課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點。
5、 引讀自悟,學習這個排比句的寫法。
6、 指導學生用聲音的變化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第二課時
一、 朗讀第二段,表達自己對桂林的水的特點的感悟。
二、 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 自學第三自然段,分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1) 伴讀、輪讀或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桂林山的特點的詞句。
(2) 再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與第二段在寫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3) 學生在小組中觀察自備的圖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每組推選“優(yōu)秀小導游”發(fā)言。
2、 學生匯報學習情況。
(1) 請學生上板演桂林山“奇”“秀”“險”這三個特點。
(2) 請學生匯報兩段文字在寫法上的相似之處。
3、 請學生自由發(fā)揮想像,動手畫一畫桂林的山。
4、 指導朗讀,體味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三、 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啟發(fā)學生把山水聯(lián)系起來讀。
(1) 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 理解“畫卷”“連綿不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等詞句。
2、自讀自悟作者的感受。
4、 自主運用多種朗讀開工,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四、 課外搜集寫祖國名勝、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三課時
一、 朗讀、背誦最喜愛的段落。
二、 朗讀課文摘抄的文章或段落。
三、 自擬題閱讀作業(yè)。
例:
1、 找近反義詞;
2、 劃出一個比喻句,寫出本體、比喻詞、喻體;
3、 分層(寫句序),寫出層意;
4、 “這樣的水”指的是什么?“這樣的山”指的是什么?
板書設計:
水靜水清水綠
山奇山秀山險
舟行碧波畫中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學后記:
對于這類寫景美文,主要還是引導學生多讀,特別是多讀有關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