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案(精選15篇)
《桂林山水》教案 篇1
佛山市第九小學 丘榮泰
一、教學要求:
1.通過讀、理解欣賞文句的語言美。
2.通過電腦多媒體提供的畫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過讀、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創設的情景美,并運用觀景移情法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4.體會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贊嘆——描述”來抒發熱愛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設計:
。ㄒ唬┦紫葟挠^察入手,整體觀察感知“看圖學文”中生動畫面。并用一個短語描述多媒體提供優美的畫面。做到“文情——圖景”相結合。
。ǘ┳プ≈攸c文句品味語言美,體會語言的節奏美,讀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過讀,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優美情景,體會桂林的美景。
三、教學重點:
理解、體會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通過讀和觀景移情法,感受多媒體信息以及語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讓學生盡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軟件一個。
第一教時
一、教學內容
1、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查字典,學習生字詞。結合上下文內容說出“無瑕”等詞意。
2、了解課文大意,圍繞課題劃分段落。
3、初步觀察圖意,整體感知畫面展示的優美景色。
4、在文中劃出表示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特點詞語。
二、教學過程 :
。ㄒ唬┓殴鹆稚剿膱D片投影或錄像片?磮D,激發學生對自然美景的向望。
1. 啟發談話:(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畫面)你到過桂林,看到過那里的美麗景色嗎?你從錄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別處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這些錄像能否贊一贊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師用“贊嘆——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孔屇愫孟笞呷胂删骋话恪#
3.老師分別出示多幅描繪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圖片,依照老師的方法贊一贊桂林山水。
。ǘ┌孱},讀題。想想,你從課題知道這篇文章主要寫什么的?(先寫水,再寫山,山水相融。)
。ㄈ┏鯇W課文。出示自習提綱:
1.自由讀全文,邊讀邊在不理解的詞上作“?”記號,在重要的詞上標作“△”。
2.看看課文怎樣圍繞題目來寫,再用一個句子說出每個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四)匯報自習情況。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寫乘著船觀賞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寫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寫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寫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師生討論后小結:
1.初讀完全文,你感到題目和課文內容有什么關系?(課文內容緊緊圍繞題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來寫)
2.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呢?先總寫什么?再分別寫了什么?最后又寫什么?全文的記敘順序是“先——(先總起)再——(再分述)后——(后總結)”
。┵|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別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請在文中作上“——”和“?”記號。)
第二教時
一、教學內容:
1.能用一二句話,贊嘆優美的畫面。
2.通過讀,能體會漓江水“靜”、“清”、“綠”的三個特點。通過讀和動手繪圖,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險”的三個。
3.進行創造性的想象,體會作者描繪漓江水特點的句式。并在此基礎上,想象漓江水的“甜、涼”的特點,再進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學生能掌握“贊賞——描述”的句式。
二、教學過程 :
。ㄒ唬、理解第一段,隨文入景。
1.激發談話:你們想去桂林游玩嗎?為什么?課文的作者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課文的第一小段告訴了我們。請找出來!藗兌颊f,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這個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人們都這么說,桂林的山水風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來觀賞觀賞。)
3.讀第一段。進一步啟發談話(播放多媒體教學軟件:出現一幅桂林山水畫卷,再出現文字和聲音::人們都說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這樣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也隨作者乘著木船沿著漓江,一起去觀賞桂林的山水吧。
。ǘ、理解第二段,依圖學文,讀文披情。
1. 桂林的山水天下聞名,看了下面的幾幅圖景,你覺得這里的景色如何?
。ㄟ呏v邊品讀,播放多媒體教學軟件,分別三幅桂林山水畫面,出現文字和聲音:(1)漓江的水真靜。。2)漓江的水真清。。3)漓江的水真綠。。
2.桂林的山水這么美,就讓我們劃著船槳去觀賞這里的美景吧!
3.我們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們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圖,再讀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樣美,主要的特點是什么?(大家讀書時要學會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畫出桂林“水”特點的詞語)
5.學生匯報:找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靜、清、綠。
6.老師出示帶點的幾個詞進行比較,說說哪個詞讓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贊不絕口,禁不住脫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靜啊!
。2)漓江的水好靜!
。3)漓江的水很靜啊!
以上幾句中的“真”“好”“很”哪個好?“真”程度更深!罢妗弊诌可以怎樣說——非常非常,多么。
7.讀好“真”,應讀重點,聲調要稍提高。反復品讀:漓江的水真靜啊!作者看到這么清靜的水,贊不絕口,接著,描寫出漓江的水靜得如何。我們把作者用的這種方法叫做“贊賞——描述”。
。ㄈ┻M一步體會重點詞句,朗讀指導,讀出你在游玩時所見美景的喜悅心情。
。ㄓ靡陨系亩嗝襟w軟件范讀錄音作朗讀指導: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漓江的水真綠啊。)
1.讀,體會重點詞句:真靜啊,是說的水怎么樣——還可以怎樣說出這層意思,這層感受?(漓江的水很靜很靜,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靜啊……)
2.讓學生仿照詞語重疊的方法說出對贊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綠啊……
3.老師朗讀示范學生試讀: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稍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綠,是很美的,同學們試著念出美的意思來。
4.師生或男女學生互為引讀,讀出很驚喜的感情。如:師——漓江的水真靜啊!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5.在讀與體會重點句子中相機理解“無瑕的翡翠”等詞的含義。
。ㄋ模┻M行創造性聯想的訓練。這么美的景色,你怎樣“觀賞”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讀后理出:“贊賞——描述”。
2.談話創設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這么“靜”這么“清”這么“綠”,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槳,你想干什么?(啟發:望著這清凌凌的碧綠的江水,我真想——(用雙手掬成一個勺子;跳下水中;用雙手掬水洗一洗臉)你會有怎樣的感覺呢?
老師出示:漓江的水真( )。。 )得……
▲擬定學生1:我把一掬水潑在臉上,漓江的水真涼爽!涼爽得讓你感受到臉上放了冰琪琳。
▲擬定學生2:漓江的水真明凈啊!明凈得像……
▲擬定學生3:我搖著雙槳,那“潑——潑——”的水聲真好聽……
3.圖象創設情景:出示“象山圖”請注意觀察,你們看看,這頭“象”把長長的鼻子伸進了清凌凌的水中,這頭“象”會想什么,說什么呢?
▲擬定學生1:看著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 擬定學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讓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樣舒服。
▲ 播放多媒體軟件:一幅“象山圖”出現,再出現文字和聲音:漓江的水真甜啊!
。ㄎ澹┻M一步體會漓江水的特點。小結:你剛才隨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觀賞,還是玩賞了漓江的水?為什么?
{ 播放多媒體軟件:出現兩幅人們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現文字和聲音:漓江的水真涼爽!}
(六)先小結文上的學習方法,再理解第三段,體會桂林的山的特點。
1.想一想,剛才我們是怎樣玩賞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圖,進入佳景;讀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賞佳景。小結后老師板書。)
2.準備怎樣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師出示描繪桂林山的圖景。再用一個句子贊一贊圖描繪的桂林的山。
4.將桂林的山的三個特點畫出,老師出示描寫桂林山的三個特點的詞語: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還可以怎樣說,說出這種感受。仿照剛才讀“靜”“清”“綠”的方法,怎樣讀,讀出很“奇”、很“秀”、很“險”的感受來。(奇,先把聲調提稍高,隨后讀得輕而平;秀,可讀得平穩一點,重音停頓稍久一點;險,先要提高聲調讀得稍短促。)
5.按“贊賞——描述”引讀。采用多種形式,讀出你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 邊讀邊出示多媒體軟件:出現三幅圖,分別再現文字和聲音:(1)桂林的山真奇啊!(2)桂林的山真秀啊。3)桂林的山真險!}
6.創設情景,玩賞佳景。
。1)看圖說“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圖,你看,一頭巨大的象來到江邊,它在干什么,請用“贊賞——描述”想象佳景。
▲擬定學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來到江邊,津津有味地喝著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駱駝山圖,你看,這頭巨大的駱駝蹲在山上,在四面張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這么神奇的山,你會怎樣做,怎樣“玩賞”?老師啟發后,說一說: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機,拍下這一幅幅精美的畫卷;你是否拿出你的錄象機,拍下這連綿不斷的畫卷。
。5)老師出示一幅圖:一座高聳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腳下,有什么感覺?
▲擬定學生1:桂林的山真險啊,好象就要倒下……
▲擬定學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筆,直插云霄……
。6)老師出示“形態萬千”、“奇峰羅列”、“怪石嶙峋”請拿出你們的畫板來吧?選一個畫出來,帶回去作個紀念。
。ㄆ撸┬〗Y寫作方法:
1.剛才,我們和作者一起,按從近到遠的順序“觀賞”了桂林的山水,我們好象走進了什么地方?
2.作者在漓江上乘舟觀賞桂林的山水。為什么不一開始就寫“水”,而要寫大海和西湖的水?什么寫“山”時,要先寫泰山和香山?(這里用對比的方法,更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
第三教時
一、教學內容:
1.繼續學習第四段,進一步體會桂林山和水合一的天然美景。
2.總結全文,讀背第二段,品味桂林山水的美。
3.讀背第三段。
二、教學過程 :
。ㄒ唬⿲W習第四段。
1.個別讀,想一想,在第四段中,哪句是總結桂林山水美景的。為什么說這段是總結段呢?
2.出示圖,理解:“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影著這樣的山”這樣的山,指什么樣的山,這樣的水是怎么樣的水?回憶上一節課講的內容。
3.再進一步啟發:不但是那么“奇”、“秀”“險”的山,你再仔細看看,山中還有什么——云霧迷茫、綠樹紅花,江面上呢——竹筏小舟。想想吧,這里不是好象進入仙境嗎?
4.齊讀: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5.通過圖來指導朗讀,并熟讀成誦。
。ǘ┛偨Y全文。
1.人們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了感覺如何?
2.課文先由所聞桂林山水甲天下,便親自乘舟游玩桂林山水,感受其“甲天下”的美譽。先玩賞漓江的水,再玩賞桂林的山,最后,從山水合起來欣賞,的確好象進入仙境一般。
3.播放多媒體軟件:出現桂林山水的圖片,出現文字和聲音:桂林的山山水水多么令人神往!讓我們拍攝下這些美景吧,讓我們用手中的彩筆,畫下這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吧!
3.小組、個人欣賞朗讀后質疑問難。
(三)利用板書,指導背誦。
桂 林 山 水 贊賞——描述
總述: 甲天下?——觀 賞 先看圖,進入佳景; 水(靜、清、綠) 品文句,欣賞佳景;
分述 :后想象,玩賞佳景 山(奇、秀、險)
總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水》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ㄒ唬┮龑W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ǘ┱n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 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ㄌ攸c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ㄌ攸c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ㄌ攸c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ǹ捎脠D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ㄌ攸c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ㄌ攸c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ㄌ攸c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ㄖ攸c指導讀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險氨。)
。ㄎ澹┪覀冇^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ā爱嬀怼崩L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斑B綿不斷”,接連不斷!斑B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爸坌斜滩ㄉ,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首x全文
。ㄆ撸┳鳂I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
第二課時
。ㄒ唬┲该x課文
。ǘ┳宰x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系?
。ǖ谝欢慰偟恼f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ㄈ┳R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四)指導背誦
1.在了解句與句關系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五)完成“思考·練習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想想分號的用法(長句子中有三個并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用了逗號,并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啾痴b課文
。ㄆ撸┳鳂I
1.背誦課文
2.抄寫字詞
3.預習第三課《開國大典
《桂林山水》教案 篇3
佛山市第九小學 丘榮泰
一、教學要求:
1.通過讀、理解欣賞文句的語言美。
2.通過電視、幻燈、錄像,欣賞多媒體提供的畫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過讀、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創設的情景美,并運用觀景移情法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4.體會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贊嘆--描述"來抒發熱愛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設計:
。ㄒ唬┦紫葟挠^察入手,整體觀察感知"看圖學文"中生動畫面。并用一個短語描述多媒體提供優美的畫面。做到"文情--圖景"相結合。
(二)抓住重點文句品味語言美,體會語言的節奏美,讀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ㄈ┩ㄟ^讀,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優美情景,體會桂林的美景。
三、教學重點:
理解、體會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通過讀和觀景移情法,感受多媒體信息以及語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讓學生盡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
第一教時
一、教學內容:
1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查字典,學習生字詞。結合上下文內容說出"無瑕"等詞意。
2.了解課文大意,圍繞課題劃分段落。
3.初步觀察圖意,整體感知畫面展示的優美景色。
4.在文中劃出表示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特點詞語。
二、教學過程 :
。ㄒ唬┓殴鹆稚剿膱D片投影或錄像片?磮D,激發學生對自然美景的向望。
1. 啟發談話:(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畫面)你到過桂林,看到過那里的美麗景色嗎?你從錄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別處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這些錄像能否贊一贊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師用"贊嘆--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讓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師分別出示多幅描繪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圖片,依照老師的方法贊一贊桂林山水。
。ǘ┌孱},讀題。想想,你從課題知道這篇文章主要寫什么的?(先寫水,再寫山,山水相融。)
。ㄈ┏鯇W課文。出示自習提綱:
1.自由讀全文,邊讀邊在不理解的詞上作"?"記號,在重要的詞上標作"△"。
2.看看課文怎樣圍繞題目來寫,再用一個句子說出每個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ㄋ模﹨R報自習情況。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寫乘著船觀賞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寫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寫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寫了桂林的山和水。
。ㄎ澹⿴熒懻摵笮〗Y:
1.初讀完全文,你感到題目和課文內容有什么關系?(課文內容緊緊圍繞題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來寫)
2.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呢?先總寫什么?再分別寫了什么?最后又寫什么?全文的記敘順序是"先--(先總起)再--(再分述)后--(后總結)"
(六)質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別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請在文中作上"--"和"?"記號。)
第二教時
一、教學內容:
1.能用一二句話,贊嘆優美的畫面。
2.通過讀,能體會漓江水"靜"、"清"、"綠"的三個特點。通過讀和動手繪圖,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險"的三個。
3.進行創造性的想象,體會作者描繪漓江水特點的句式。并在此基礎上,想象漓江水的"甜、涼"的特點,再進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學生能掌握"贊賞--描述"的句式。
二、教學過程 :
。ㄒ唬、理解第一段,隨文入景。
1.激發談話:你們想去桂林游玩嗎?為什么?課文的作者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課文的第一小段告訴了我們。請找出來。--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這個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人們都這么說,桂林的山水風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來觀賞觀賞。)
3.讀第一段。進一步啟發談話:人們都說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這樣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也隨作者乘著木船沿著漓江,一起去觀賞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圖學文,讀文披情。
1.桂林的山水天下聞名,看了下面的幾幅圖景,你覺得這里的景色如何?
2.桂林的山水這么美,就讓我們劃著船槳去觀賞這里的美景吧!
3.我們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們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圖,再讀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樣美,主要的特點是什么?(大家讀書時要學會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畫出桂林"水"特點的詞語)
5.學生匯報:找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靜、清、綠。
6.老師出示帶點的幾個詞進行比較,說說哪個詞讓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贊不絕口,禁不住脫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靜。
(2)漓江的水好靜!
。3)漓江的水很靜啊!
以上幾句中的"真好很"哪個好?"真"程度更深。"真"字還可以怎樣說--非常非常,多么。
7.讀好"真",應讀重點,聲調要稍提高。反復品讀:漓江的水真靜!作者看到這么清靜的水,贊不絕口,接著,描寫出漓江的水靜得如何。我們把作者用的這種方法叫做"贊賞--描述"。
(三)進一步體會重點詞句,朗讀指導,讀出你在游玩時所見美景的喜悅心情。
1.讀,體會重點詞句:真靜啊,是說的水怎么樣--還可以怎樣說出這層意思,這層感受?(漓江的水很靜很靜,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靜啊……)
2.讓學生仿照詞語重疊的方法說出對贊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綠啊……
3.老師朗讀示范學生試讀: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稍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綠,是很美的,同學們試著念出美的意思來。
4.師生或男女學生互為引讀,讀出很驚喜的感情。如:師--漓江的水真靜啊!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5.在讀與體會重點句子中相機理解"無瑕的翡翠"等詞的含義。
(四)進行創造性聯想的訓練。這么美的景色,你怎樣"觀賞"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讀后理出:"贊賞--描述"。
2.談話創設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這么"靜"這么"清"這么"綠",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槳,你想干什么?(啟發:望著這清凌凌的碧綠的江水,我真想--(用雙手掬成一個勺子;跳下水中;用雙手掬水洗一洗臉)你會有怎樣的感覺呢?
老師出示:漓江的水真( )啊。 )得……
▲擬定學生1:我把一掬水潑在臉上,漓江的水真涼爽啊!涼爽得讓你感受到臉上放了冰琪琳。
▲擬定學生2:漓江的水真明凈。∶鲀舻孟瘛
▲擬定學生3:我搖著雙槳,那"潑--潑--"的水聲真好聽……
3.圖象創設情景:出示"象山圖"請注意觀察,你們看看,這頭"象"把長長的鼻子伸進了清凌凌的水中,這頭"象"會想什么,說什么呢?
▲擬定學生1:看著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喝!……
▲擬定學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讓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樣舒服。
(五)進一步體會漓江水的特點。小結:你剛才隨作者到了漓江,你是欣賞了,還是觀賞,或玩賞了漓江的水?為什么?
。┫刃〗Y文上的學習方法,再理解第三段,體會桂林的山的特點。
1.想一想,剛才我們是怎樣玩賞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圖,進入佳景;讀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賞佳景。小結后老師板書。)
2.準備怎樣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師出示描繪桂林山的圖景。再用一個句子贊一贊圖描繪的桂林的山。
4.將桂林的山的三個特點畫出,老師出示描寫桂林山的三個特點的詞語: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還可以怎樣說,說出這種感受。仿照剛才讀"靜清綠"的方法,怎樣讀,讀出很"奇"、很"秀"、很"險"的感受來。(奇,先把聲調提稍高,隨后讀得輕而平;秀,可讀得平穩一點,重音停頓稍久一點;險,先要提高聲調讀得稍短促。)
5.按"贊賞--描述"引讀。采用多種形式,讀出你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6.創設情景,玩賞佳景。
。1)看圖說"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圖,你看,一頭巨大的象來到江邊,它在干什么,請用"贊賞--描述"想象佳景。
▲擬定學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來到江邊,津津有味地喝著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駱駝山圖,你看,這頭巨大的駱駝蹲在山上,在四面張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這么神奇的山,你會怎樣做,怎樣"玩賞"?老師啟發后,說一說: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機,拍下這一幅幅精美的畫卷;你是否拿出你的錄象機,拍下這連綿不斷的畫卷。
。5)老師出示一幅圖:一座高聳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腳下,有什么感覺?
▲擬定學生1:桂林的山真險啊,好象就要倒下……
▲擬定學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筆,直插云霄……
。6)老師出示"形態萬千"、"奇峰羅列"、"怪石嶙峋"請拿出你們的畫板來吧?選一個畫出來,帶回去作個紀念。
。ㄆ撸┬〗Y寫作方法:
1.剛才,我們和作者一起,按從近到遠的順序"觀賞"了桂林的山水,我們好象走進了什么地方?
2.作者在漓江上乘舟觀賞桂林的山水。為什么不一開始就寫"水",而要寫大海和西湖的水?什么寫"山"時,要先寫泰山和香山?(這里用對比的方法,更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
第三教時
一、教學內容:
1.繼續學習第四段,進一步體會桂林山和水合一的天然美景。
2.總結全文,讀背第二段,品味桂林山水的美。
3.讀背第三段。
二、教學過程 :
。ㄒ唬⿲W習第四段。
1.個別讀,想一想,在第四段中,哪句是總結桂林山水美景的。為什么說這段是總結段呢?
2.出示圖,理解:"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影著這樣的山"這樣的山,指什么樣的山,這樣的水是怎么樣的水?回憶上一節課講的內容。
3.再進一步啟發:不但是那么"奇"、"秀險"的山,你再仔細看看,山中還有什么--云霧迷茫、綠樹紅花,江面上呢--竹筏小舟。想想吧,這里不是好象進入仙境嗎?
4.齊讀: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5.通過圖來指導朗讀,并熟讀成誦。
(二)總結全文。
1.人們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了感覺如何?
2.課文先由所聞桂林山水甲天下,便親自乘舟游玩桂林山水,感受其"甲天下"的美譽。先玩賞漓江的水,再玩賞桂林的山,最后,從山水合起來欣賞,的確好象進入仙境一般。
3.小組、個人欣賞朗讀后質疑問難。
。ㄈ├饔冒鍟笇П痴b。
桂 林 山 水
贊賞--描述
總述: 甲天下?--觀 賞 先看圖,進入佳景;
水(靜、清、綠) 品文句,欣佳景;
分述 后想象,玩賞佳景。
山(奇、秀、險)
總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水》教案 篇4
吉春亞
學習目標
1、 品讀桂林之“山”的段落,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用課文新出現的語言現象贊美桂林的其他美麗的景象。
3、 拓展積累課外自然風光圖片的詞句說明。
設計理念:語文教學不是一種知識體系,而是一種能力建構。學生的語言(聽說讀寫)能力的形成主要是靠語言實踐,即“言語學習”,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通過“感受——領悟——積累——運用”的正確途徑,不斷吸收和積累語言,習得和積淀語感,從而形成理解和運用祖過語言文字的能力。
教學過程 :
一、學習語言引入
上節課,我們留下了一個如何使語言表達更流暢的懸念,王澈同學敢于向書本的語言挑戰,認為課文的最后一句話應該搬到漓江的水“靜”的內容后面,語言才連貫,是不是呢?咱們讀一讀,出示: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船漿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姜波同學認為:這樣一改,意思到連貫了,但是不如書中的原句有情趣,不如書上的句子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
高鵬飛同學則結合他們兩人的意見,對課文作了這樣的變動:我們來讀讀感受感受。出示: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船漿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水中的魚兒在歡快的游泳,才讓你感覺到你置身水邊,真令人心曠神怡;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巨大的寶石,熠熠閃光好一幅清幽恬靜的畫面。
這三位同學的創造性讀書的精神實在令人欽佩。咱們學語文,就是學他人的語言,形成自己的語言。
。ㄕZ文課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的言語學習和實踐活動。語文課的根本宗旨是要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言語能力的發展。利用學生中出現的對課文原有言語的評價這一契機,組織欣賞學生自己創造的言語,可有助于提高言語感受能力)
二、桂林之山語句的品讀
1、讓我們繼續走進課文描述“桂林之山”的這部分語言。
出示:選擇學習1、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細細品味哪些語言寫得特別有魅力;。
3、可以是其他的學習方式(如導游介紹等)
。ㄒ晫W生是學習的主人。無論選擇哪種學習內容,均圍繞語文的學習目標——學習言語來進行。)
2、反饋學習情況。
(1) 哪些語言寫的特別有味道呢?在學生的品味詞語中教師版圖。
出示:桂林的山真險啊,一座座把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像,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奇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到下來。
(2) 在學生展示朗讀情況時結合具體的指導。
朗讀的形式可以是想象情景讀、找個對手比賽讀、配上音樂美美的讀、無論是何種形式強調的是讀書的質量有沒有提高。
(3)學生展示除朗讀、品詞品句外的學習情況。
3、學生背誦課文的“山”之內容。
(一個優美生動的排比句,通過一次又一次饒有趣味的品讀,讓學生品出味兒來,讀出情來,并熟讀成誦。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深入體悟,不斷吸收,體現“讀”中有教,寓教于讀的語文教學思路)
三、 讀最后一段
師:從課文的語言中我們感受到桂林的水以他的“靜”、“清”、“綠”聞名于世!肮鹆值摹吧健庇忠运捌妗、“秀”、“險”聞名遐邇。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獨,“水”美得不寂寞,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情誼綿綿。正如課文最后一段所說的——
1、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2、指導讀。用讀的好的同學介紹經驗等方法進行讀的指導。
1、 背誦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四、拓展延伸
1、這么美的“山”,這么美的“水”,另多少文人,心馳神往。怪不得偉大的詩人賀敬之看到這奇妙的景象由衷的發出感嘆:
云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如情似夢漓江的水!
水幾重啊,山幾重?水繞山環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綠水中…….
…….黃河的浪濤塞外的風,此來關山千萬重。
馬鞍上夢見沙盤上畫:“桂林山水甲天下…….”
2、 最近,我也去了趟桂林,我記下了這樣的話語
音樂響起時展示圖文并茂的桂林山水圖。
畫1——一水遙伸萬山間; 畫2——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zan);
畫3——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 畫4——無數青山浮水出;
畫5——山在虛無飄渺間; 畫6——青山聳翠白云飛;
畫7——神秘風彩誘人醉; 畫8——興坪晚霞瑰麗景;
畫8——濃淡相間景有致; 畫9——江峰回轉玉水帶,悠悠閑處有奇峰
畫10——青峰倒影山浮水,漓江漁火唱晚歸。
3、 學生寫話。你們想到桂林看一看迷人的山水嗎?
放一小段錄象,用你們的筆抒你們的情?梢杂谜n文中出現的語言現象,也可以像賀敬之一樣寫一首小詩,當然也可以和老師一樣寫一句詩。
4、學生展示自己的語言內容)
。ㄒ粋個典型的畫面,融言語的意義蘊涵、形象內涵,情感內涵于一體,是教師在言語作用下調用自己庫存的表象進行心靈重構的結果。除了能把學生帶進一個美好的山水世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悟言語的豐富性,體會同一種景象可以用不同的語言來表現,學生在吸收課文語言、賀敬之語言、教師的語言的基礎上不斷的生成新的言語。)
四、 課外學習
收集有關祖國自然風光的圖片,給圖片寫幾句說明,參加班里舉辦的圖片展覽。
作者郵箱:
《桂林山水》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學習課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總的特點和漓江水的特點。
3.對照課文觀察圖,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手法。
教學過程:
。ㄒ唬⿲
今天我們學習《桂林山水》這一課。桂林是世界聞名的游覽勝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異,園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獨特的美和人們對她的由衷贊嘆。
1.出示書中插圖(或投影);
2.播放《桂林山水》錄像;
3.教師范讀課文;
4.學生談談感受。
。ǘ⿲W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文中哪些詞語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呢?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個什么作用?
2.重點體會“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ㄌ崾荆哼@里的“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們心中的位置。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贊美呢?還要我們在親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結論!凹滋煜隆本褪翘煜碌谝,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總的特點,在文中起了總起的作用。)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2.默讀課文,用筆畫出漓江水的特點,想一想課文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
3.交流討論
靜: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感覺)
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視覺)
綠: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想象)
3.體會詞語和句子。
投影:“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边@是什么句?說說“無瑕、翡翠”的意思。
。ㄟ@是比喻句,從色彩和質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無瑕:沒有一點斑點,非常純凈;翡翠:一種綠色的硬玉,有光澤。)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美來,讀出對漓江水喜愛贊美之情。
5.檢查朗讀,注意指導“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中“啊”的正確讀法。
。ㄋ模┳鳂I
1.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2.朗讀第三、四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點。
2.背誦全文。
3.檢查生字、新詞。
4.總結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
1.讀文,看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點畫下來。
特點:奇(拔地而起,形態萬千)
秀(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
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2.結合課文解釋: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漸高上去,而是仿佛從地面上突然高出來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連: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連綿起伏,接連不斷。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連。
奇峰羅列:羅列:排列。奇形怪狀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擋著這一帶。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聳立著。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3.練習朗讀(可小組中互相讀)讀出桂林山的特點和喜愛之情。
板書
4.小結:作者在觀察桂林山時用了什么方法?描寫時又用了什么方法?
觀察:抓特點。觀察時注意了山的形與色并進行了豐富的想象。
描寫:運用比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點,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讀起朗朗上口,富有詩韻。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朗讀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說一說。
。ㄈz查生字預習。
漓 lí
瀾 lán 注意門里是“柬”
瑕 xiá 注意與“假”和“段”對比。
。ǚ岔嵞笧椤癷a”的字右上應是 ;凡韻母為“an”的字右上應是
翡 fěi 上下結構
巒 luán 注意上半部“亦”不帶鉤。
障 翹舌音字,不要誤讀為平舌音。
筏 fá 注意右下不丟撇。
綿 與“棉”音同形近偏旁不同。棉,棉花。綿,綿長、綿延、連綿。
(四)指導背誦
1.朗讀練習。
2.熟讀后再練習背誦。背誦時先求熟練,后求有感情。
。ㄎ澹┲笇дn后思考·練習第三題。
。┳鳂I
1.抄寫字、詞。
2.背誦全文。
《桂林山水》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喜歡旅游,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前往參觀旅游。為什么呢?因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稱。
二、直接揭示學習課文的方法:“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
1、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并劃出中心句)。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關鍵詞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 林山水天下第一。”
。3)這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寫出桂林山水的秀麗,也抒發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圍繞中心句,了解內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樣一步一步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總的介紹“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體描寫漓江的水是怎樣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山,最后寫游覽桂林山水總的印象和感受。(據此給課文分段,理清思路,按“總起—分述—總結”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悟感情。
默讀思考:從哪些詞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課文寫了漓江水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大海的水“波瀾壯闊”,很美;西湖“水平如鏡”,也很美?勺髡哒f“從沒見過漓江這樣的水”,說明漓江的水勝過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獨特,更美麗。是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靜、清、綠”三個特點。寫“靜”,是通過人的“感覺”來寫的——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寫“清”是從“視覺”的角度寫的——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寫“綠”是用“比喻”把內容寫具體的——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結合教學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綠色的翡翠。)
(3)個別讀,引讀,要讀出感情。(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靜啊nga.真清啊nga,真綠啊ya)
(4)書面完成課后練習第一題的第一張表格。
三、指導學生用學習第二節的方法自學第三節課文。
思考題是:從哪些詞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課文寫了桂林山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自學后討論,教師引導,結合進行朗讀指導,明確:
(1)作者先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桂林的山勝過泰山和香山,說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動的比喻描寫出桂林的山“奇”。(結合看圖,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并理解“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的詞意。)
。3)同樣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桂林的山“秀”。(結合看圖解釋:翠綠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險”,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領會山勢之險。
。5)結合學習比喻句,分別說出在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復誦讀課文,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奇。▂a),真秀。╳a),真險。╪a)。讀后完成課后第一題的第二張表格。
四、學習課文第四節,重點領會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1.學習重點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先學懂詞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綠的波浪;畫,畫卷;游,游覽。再學 懂句意:小船行駛在碧綠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麗的畫卷中游覽。句子形象地寫出桂林山水的無比秀美。也抒發了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
與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應,并有總括全文的作用。
《桂林山水》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認識文中的生字,會寫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玩賞、屏障、峰巒雄偉、拔地而起、等詞語。
2.通過欣賞多媒體提供的畫面、品讀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創設的情景美,并運用指導畫畫領略大自然的美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4.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教學設計 教學通過賞畫—讀文— 品句— 想象—誦讀體會桂林的美景。
教學重點: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體會文字語言之美、學習作者的寫法。
課前準備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賞畫激趣
放桂林山水的圖片課件,看圖,激發學生對自然美景的向望。
1、 啟發談話:(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畫面)你到過桂林,看到過那里的美麗景色嗎?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別處有什么不同?
2、能否贊一贊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讓我們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板題,讀題。想想,你從課題知道這篇文章主要寫什么的?(先寫水,再寫山,山水相融。)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全文,看看課文怎樣圍繞題目來寫,再用一個句子說出每個小段的大意。
2、匯報自習情況。
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寫乘著船觀賞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寫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寫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寫了桂林的山和水。
3、師生討論后小結:
。 1)初讀完全文,你感到題目和課文內容有什么關系?(課文內容緊緊圍繞題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來寫)
。 2)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呢?先總寫什么?再分別寫了什么?最后又寫什么?全文的記敘順序是“先——(先總起)再——(再分述)后——(后總結)”
4、好好讀讀你認為優美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品文賞段、想象訓練。
(一)、理解第一段,隨文入景。
1、讀課文的第一小段,這段告訴了我們。請找出來。——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這個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人們都這么說,桂林的山水風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來觀賞觀賞。)
3、讀第一段。進一步啟發談話:人們都說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這樣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也隨作者乘著木船沿著漓江,一起去觀賞桂林的山水吧!
。ǘ、理解第二段,依圖學文。
1、出示課件。(桂林的山水這么美,就讓我們劃著船槳去觀賞這里的美景吧!)
2、我們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們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3、先看圖,再讀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樣美,主要的特點是什么?(大家讀書時要學會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畫出桂林“水”特點的詞語)
4、學生匯報:找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靜、清、綠。
5、老師出示帶點的幾個詞進行比較,說說哪個詞讓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贊不絕口,禁不住脫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靜!
。2)漓江的水好靜!
。3)漓江的水很靜!
以上幾句中的“真”“好”“很”哪個好?“真”程度更深。“真”字還可以怎樣說——非常非常,多么。
6、讀好“真”,應讀重點,聲調要稍提高。反復品讀:漓江的水真靜!作者看到這么清靜的水,贊不絕口,接著,描寫出漓江的水靜得如何。我們把作者用的這種方法叫做“贊賞——描述”。
7、進一步體會重點詞句,朗讀指導,讀出你在游玩時所見美景的喜悅心情。
。1)老師朗讀示范學生試讀: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稍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綠,是很美的,同學們試著念出美的意思來。
(2)師生或男女學生互為引讀,讀出很驚喜的感情。如:師——漓江的水真靜!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3)在讀與體會重點句子中相機理解“無瑕的翡翠”等詞的含義。
8、進行創造性聯想的訓練。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讀后理出:“贊賞——描述”。
(2)談話創設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這么“靜”這么“清”這么“綠”,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槳,你想干什么?(啟發:望著這清凌凌的碧綠的江水,我真想——(跳下水中;用雙手捧水洗一洗臉)你會有怎樣的感覺呢?
老師出示:漓江的水真( )啊。 )得……
句1:我把水潑在臉上,漓江的水真涼爽!涼爽得讓你感受到臉上放了冰琪琳。
句2:漓江的水真明凈!明凈得像……
句3:我搖著雙槳,那“潑——潑——”的水聲真好聽……
(3)細細讀第2自然段,你還會有新的發現。(寫了大海 、 西湖)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里用對比的方法,更突出了桂林水的特點。)
(4)小結第二段的學習方法。(看圖、讀文、品味、想象、誦讀)
。ㄈ、理解第三段,體會桂林的山的特點。
1、快速地看第3自然段,看看和第2自然段有什么相同點?(寫法、結構相同)
2、同學們用學習第2段的方法自已學學第3自然段?請同學們分小組自已學習第3段.
填空:
這段話先寫 的泰山和 的香山,再寫桂林的山 、 、 、的特點來展開具體的描述。
3、老師出示描繪桂林山的圖景。再用一個句子贊一贊圖描繪的桂林的山。
4、將桂林的山的三個特點畫出,老師出示描寫桂林山的三個特點的詞語: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還可以怎樣說,說出這種感受。仿照剛才讀“靜”“清”“綠”的方法,怎樣讀,讀出很“奇”、很“秀”、很“險”的感受來。(奇,先把聲調提稍高,隨后讀得輕而平;秀,可讀得平穩一點,重音停頓稍久一點;險,先要提高聲調讀得稍短促。)
5、按“贊賞——描述”引讀。采用多種形式,讀出你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6、創設情景,想像訓練。
(1)看圖說“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圖,你看,一頭巨大的象來到江邊,它在干什么,請用“贊賞——描述”想象佳景。
訓練: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來到江邊,津津有味地喝著甜美的江水。
。2)老師又出示一幅圖:一座高聳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腳下,有什么感覺?
訓練:桂林的山真險啊,好象就要倒下……
。3)出示“形態萬千”、“奇峰羅列”、“怪石嶙峋”請學生選一個畫出來。
。ㄋ模、學習第四段。
1、個別讀,想一想,在第四段中,哪句是總結桂林山水美景的。為什么說這段是總結段呢?
2、出示圖,理解:“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影著這樣的山”這樣的山,指什么樣的山,這樣的水是怎么樣的水?回憶上一節課講的內容。
3、再進一步啟發:不但是那么“奇”、“秀”“險”的山,你再仔細看看,山中還有什么——云霧迷茫、綠樹紅花,江面上呢——竹筏小舟。想想吧,這里不是好象進入仙境嗎?
4、齊讀: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5、通過圖來指導朗讀,并熟讀成誦。
四、總結全文。
1、人們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了感覺如何?
2、課文先由所聞桂林山水甲天下,便親自乘舟游玩桂林山水,感受其“甲天下”的美譽。先玩賞漓江的水,再玩賞桂林的山,最后,從山水合起來欣賞,的確好象進入仙境一般。
3、小組、個人欣賞朗讀后質疑問難。
五、利用板書,指導背誦。
2、桂 林 山 水
總述: 甲天下 賞畫
讀文
水(靜、清、綠) 品句
分述 想象
山(奇、秀、險) 誦讀
總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水》教案 篇8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情
1.談話:同學們,你們去過桂林嗎?那可是個景色秀麗的地方。
今天老師想帶同學們一起去游一游。揭題: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桂林山水,聽錄音或教師在讀課文,留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初讀入情
1.大聲讀課文,找出課文的中心句。
2.交流。桂林山水甲天下。(用抓關鍵詞的方
法理解句意: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三、精讀融情
桂林山水何以被稱天下第一呢?讓我們走進桂林,細細觀賞哪里的水、那里的山。
。ㄒ唬⿲W習課文第二小節
1.讀第二小節。找出文中寫漓江水特點的幾個詞?(靜、清、綠)
2.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這三個特點寫具體的?討論交流:
寫“靜”,是通過人的“感覺”來寫的——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寫“清”是從“視覺”的角度寫的——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寫“綠”是用“比喻”把內容寫具體的——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理解“無瑕的翡翠”, 學習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綠色的翡翠。)
3.此時此刻,假如你坐在船頭,你最想做什么?
用“漓江的水真( )啊!我真想( )” 說話。
4.指導朗讀:個別讀,引讀,要讀出感情。
漓江的水真靜啊,——(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清啊,——(生)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綠啊,——(生)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ㄌ貏e注意三個“啊”的變調)
5.總結學法:
(1)讀課文;
。2)找出關鍵詞體會;
(3)融情入境,展開想象。
。4)指點朗讀。
。ǘ⿲W習課文第三小節
用同樣的方法,分小組協作學習。
重點討論:
1.用生動的比喻描寫出桂林的山“奇”。
。1)看圖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并理解“奇峰
羅列,形態萬千”的詞意。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還像什么?
(2)練習說話,看圖展開想象:桂林的山還像_________________。
2.同樣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桂林的山“秀”。(結合看圖解釋:翠綠的屏障。)
3.桂林的山很“險”,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領
會山勢之險。
4.結合學習比喻句,分別說出在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5.反復誦讀課文,特別強調三個“啊”的變調:真奇啊(ya),真秀。╳a),真險啊(na),讀出韻味。
第二課時
一、復讀入情
誦讀直接描寫桂林山水的語句,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二、研讀蘊情
(一)學習課文二、三小節
1.讀課文二、三小節,你發現這兩個段落有什么共同點?
2.作者寫的是桂林的山水,為什么拿“西湖、大海、泰山和香山”
來比較呢?
。ㄗ髡哂“比較”的方法寫出桂林的山勝過泰山和香山,桂林的水勝過西湖和大海,說明桂林的山水“甲天下”。大海的水“波瀾壯闊”,很美;西湖“水平如鏡”,也很美?勺髡哒f“從沒見過漓江這樣的水”,說明漓江的水勝過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獨特,更美麗。同樣,泰山是“峰巒雄偉”,很美;香山“紅葉似火”,也很美,說明桂林的山更獨特,更美! )
(二)學習課文第四小節
1.讀第四小節。
2.桂林的山是奇、秀、險,桂林的水是靜、清、綠,這么美麗的
山水融合在一起,又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
學習重點詞、句:“畫卷”、“連綿不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應,并有總括全文的作用。)
三、品讀抒情
1.“百里漓江,百里畫廊”,請你用一句話贊美桂林的山水。
2.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1)在了解句與句關系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四、作業
1.片斷練習。①讀文中寫桂林山或水的語段,體會抓特點寫具體的方法;②學生仿寫(可另選內容,也可寫桂林山水風光片中的內容)。
2.背誦課文。
3.抄寫積累詞語。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 靜、清、綠 舟行碧波上
山—— 奇、秀、險 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水》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嘗試通過“研究朗讀”加深理解課文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
2、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景象。
。劢虒W準備]投影儀、投影片(復合片)
。劢虒W步驟]
一、激情導入
師:萬里長城雄偉壯觀,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跡,是人類文明的見證。然而千萬年來,神奇的大自然也在締造著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奇跡。我國廣西的桂林山水就是大自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今天,我們就去一睹它迷人的風采。(板書課題)
二、觀察圖畫
師:(投影出示桂林山水畫面)看,這就是桂林山水的部分景色,青山綠水,非常美麗。誰能為大家介紹一下這美麗的景色?(學生介紹時,教師引導側重于觀察有順序有重點,敘述的語言要生動。)
過渡語:如此秀美的風光,該用怎樣的語言來描寫它呢?
三、初讀課文
1、看畫面,聽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2、簡單介紹“啊”的音變:在普通話中,“啊”在句子末尾時,讀音會受它前一個字的讀音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如在本課中“啊”就這樣讀:真靜。╪ga);真綠啊、真奇。ㄑ剑;真秀。ㄍ郏┱骐U。模
。ㄗⅲ簩W生了解“啊”字讀音這一特點即可,為什么這樣變化不必講。本課出現的讓學生讀準,讀對。)
3、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字音。
4、檢查朗讀情況。
過渡語:“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就與作者一起蕩舟漓江來觀賞這天下第一的山水美景吧!
四、圖文結合,研究朗讀。
。ㄒ唬⿲W習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畫面)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結合畫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2、討論: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把特點說具體,并與大海、西湖的水比較,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
靜——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3、指導朗讀。
采用研讀法,即該怎樣讀,為什么這樣讀,讓學生真正做到由感而發。描寫漓江水特點的句子,讀時語氣要緩,要輕。“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讀得稍重些即可,不要過分強調重音,以免使得整體不和諧。“靜”字讀得稍慢,“清”略顯示輕快,“綠”讀得更加明快。讀這一段,整體感覺輕緩,富有起伏。
指名讀——師生評價(可問:這里為什么這樣讀?怎樣讀更能體現漓江水的這一特點呢?你認為他哪里讀得好,請說說理由。你能試一試嗎?評價中穿插自由讀、指名讀、范讀等形式的朗讀)——自由讀想象體會漓江水之美。
4、總結學法:結合圖畫讀課文——找特點——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
讓學生先通過觀察、比較領落桂林水的獨特,然后再從語言文字的具體描寫中進一步體會,最后通過研究讀使學生感悟、表現桂林水的特點。此時,學生隨著有聲有色的朗讀,身心會進入那風景如畫的自然景色之中,進一步領悟大自然的美韻。
。ǘ┻\用第二中學到的學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ㄈz查自學。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
奇——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秀——色彩明麗
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結合畫面,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理解“奇”這一特點時,可補充以下內容,幫助學生想象體會漓江兩岸的奇峰,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擺開架勢啄斗的公雞。碧蓮峰的山體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蓮花,書僮山很像一個古代捧書而立的書僮,螺螄山周圍有一道道盤旋的螺紋,活像一只尾巴朝天的大田螺。還有一處山景叫“羅漢曬肚”,像一個敞胸露肚的羅漢坐在江邊休息。也可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說接下來山峰像什么。
2、指導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
把學到的學法緊接著運用,使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到學法的運用之中。這樣便于學生掌握學法,起到了學以致用的作用,長期堅持一定能夠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目的。
過渡語:漓江的水靜、清、綠,美得獨特;桂林的山奇、秀、險,與眾不同。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山,又是怎樣的一幅美麗景象呢?
。ㄋ模、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想象山繞水,水映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麗畫面。
2、說說你想象到的畫面。(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舟行碧波上,人在面中游”的感覺。)
3、有感情地朗讀。
設計意圖:
邊讀邊想象,既能夠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夠使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對語言文字的具體描述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促進學生能夠直觀地、創造性地理解語言文字。
五、感情朗讀全文,邊讀邊想象,再次體會“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義,并試著背誦課文。
附板書設計: 2、桂 林 山 水
甲 天 下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水》教案 篇10
一、教學要求:
1.通過讀、理解欣賞文句的語言美。
2.通過電腦多媒體提供的畫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過讀、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創設的情景美,并運用觀景移情法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4.體會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贊嘆——描述”來抒發熱愛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案:
。ㄒ唬┦紫葟挠^察入手,整體觀察感知“看圖學文”中生動畫面。并用一個短語描述多媒體提供優美的畫面。做到“文情——圖景”相結合。
。ǘ┳プ≈攸c文句品味語言美,體會語言的節奏美,讀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過讀,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優美情景,體會桂林的美景。
三、教學重點:
理解、體會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通過讀和觀景移情法,感受多媒體信息以及語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讓學生盡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軟件一個。
第一教時
一、教學內容
1、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查字典,學習生字詞。結合上下文內容說出“無瑕”等詞意。
2、了解課文大意,圍繞課題劃分段落。
3、初步觀察圖意,整體感知畫面展示的優美景色。
4、在文中劃出表示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特點詞語。
二、教學過程:
。ㄒ唬┓殴鹆稚剿膱D片投影或錄像片。看圖,激發學生對自然美景的向望。
1.啟發談話:(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畫面)你到過桂林,看到過那里的美麗景色嗎?你從錄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別處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這些錄像能否贊一贊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師用“贊嘆——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孔屇愫孟笞呷胂删骋话恪#
3.老師分別出示多幅描繪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圖片,依照老師的方法贊一贊桂林山水。
(二)板題,讀題。想想,你從課題知道這篇文章主要寫什么的?(先寫水,再寫山,山水相融。)
(三)初學課文。出示自習提綱:
1.自由讀全文,邊讀邊在不理解的詞上作“?”記號,在重要的詞上標作“△”。
2.看看課文怎樣圍繞題目來寫,再用一個句子說出每個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ㄋ模﹨R報自習情況。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寫乘著船觀賞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寫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寫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寫了桂林的山和水。
。ㄎ澹⿴熒懻摵笮〗Y:
1.初讀完全文,你感到題目和課文內容有什么關系?(課文內容緊緊圍繞題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來寫)
2.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呢?先總寫什么?再分別寫了什么?最后又寫什么?全文的記敘順序是“先——(先總起)再——(再分述)后——(后總結)”
。┵|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別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請在文中作上“——”和“?”記號。)
第二教時
一、教學內容:
1.能用一二句話,贊嘆優美的畫面。
2.通過讀,能體會漓江水“靜”、“清”、“綠”的三個特點。通過讀和動手繪圖,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險”的三個。
3.進行創造性的想象,體會作者描繪漓江水特點的句式。并在此基礎上,想象漓江水的“甜、涼”的特點,再進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學生能掌握“贊賞——描述”的句式。
二、教學過程:
(一)、理解第一段,隨文入景。
1.激發談話:你們想去桂林游玩嗎?為什么?課文的作者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課文的第一小段告訴了我們。請找出來。——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這個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人們都這么說,桂林的山水風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來觀賞觀賞。)
3.讀第一段。進一步啟發談話(播放多媒體教學軟件:出現一幅桂林山水畫卷,再出現文字和聲音::人們都說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這樣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也隨作者乘著木船沿著漓江,一起去觀賞桂林的山水吧。
。ǘ、理解第二段,依圖學文,讀文披情。
1.桂林的山水天下聞名,看了下面的幾幅圖景,你覺得這里的景色如何?
。ㄟ呏v邊品讀,播放多媒體教學軟件,分別三幅桂林山水畫面,出現文字和聲音:(1)漓江的水真靜啊。2)漓江的水真清。。3)漓江的水真綠啊。
2.桂林的山水這么美,就讓我們劃著船槳去觀賞這里的美景吧!
3.我們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們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圖,再讀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樣美,主要的特點是什么?(大家讀書時要學會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畫出桂林“水”特點的詞語)
5.學生匯報:找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靜、清、綠。
6.老師出示帶點的幾個詞進行比較,說說哪個詞讓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贊不絕口,禁不住脫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靜。
(2)漓江的水好靜啊!
。3)漓江的水很靜。
以上幾句中的“真”“好”“很”哪個好?“真”程度更深。“真”字還可以怎樣說——非常非常,多么。
7.讀好“真”,應讀重點,聲調要稍提高。反復品讀:漓江的水真靜啊!作者看到這么清靜的水,贊不絕口,接著,描寫出漓江的水靜得如何。我們把作者用的這種方法叫做“贊賞——描述”。
(三)進一步體會重點詞句,朗讀指導,讀出你在游玩時所見美景的喜悅心情。
。ㄓ靡陨系亩嗝襟w軟件范讀錄音作朗讀指導:漓江的水真靜;漓江的水真清;漓江的水真綠啊。)
1.讀,體會重點詞句:真靜啊,是說的水怎么樣——還可以怎樣說出這層意思,這層感受?(漓江的水很靜很靜,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靜啊……)
2.讓學生仿照詞語重疊的方法說出對贊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綠啊……
3.老師朗讀示范學生試讀: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稍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綠,是很美的,同學們試著念出美的意思來。
4.師生或男女學生互為引讀,讀出很驚喜的感情。如:師——漓江的水真靜啊!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5.在讀與體會重點句子中相機理解“無瑕的翡翠”等詞的含義。
(四)進行創造性聯想的訓練。這么美的景色,你怎樣“觀賞”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讀后理出:“贊賞——描述”。
2.談話創設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這么“靜”這么“清”這么“綠”,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槳,你想干什么?(啟發:望著這清凌凌的碧綠的江水,我真想——(用雙手掬成一個勺子;跳下水中;用雙手掬水洗一洗臉)你會有怎樣的感覺呢?
老師出示:漓江的水真。〉……
▲擬定學生1:我把一掬水潑在臉上,漓江的水真涼爽!涼爽得讓你感受到臉上放了冰琪琳。
▲擬定學生2:漓江的水真明凈!明凈得像……
▲擬定學生3:我搖著雙槳,那“潑——潑——”的水聲真好聽……
3.圖象創設情景:出示“象山圖”請注意觀察,你們看看,這頭“象”把長長的鼻子伸進了清凌凌的水中,這頭“象”會想什么,說什么呢?
▲擬定學生1:看著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擬定學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讓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樣舒服。
▲播放多媒體軟件:一幅“象山圖”出現,再出現文字和聲音:漓江的水真甜啊!
。ㄎ澹┻M一步體會漓江水的特點。小結:你剛才隨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觀賞,還是玩賞了漓江的水?為什么?
{播放多媒體軟件:出現兩幅人們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現文字和聲音:漓江的水真涼爽!}
(六)先小結文上的學習方法,再理解第三段,體會桂林的山的特點。
1.想一想,剛才我們是怎樣玩賞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圖,進入佳景;讀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賞佳景。小結后老師板書。)
2.準備怎樣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師出示描繪桂林山的圖景。再用一個句子贊一贊圖描繪的桂林的山。
4. 將桂林的山的三個特點畫出,老師出示描寫桂林山的三個特點的詞語: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還可以怎樣說,說出這種感受。仿照剛才讀“靜”“清”“綠”的方法,怎樣讀,讀出很“奇”、很“秀”、很“險”的感受來。(奇,先把聲調提稍高,隨后讀得輕而平;秀,可讀得平穩一點,重音停頓稍久一點;險,先要提高聲調讀得稍短促。)
5.按“贊賞——描述”引讀。采用多種形式,讀出你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邊讀邊出示多媒體軟件:出現三幅圖,分別再現文字和聲音:(1)桂林的山真奇。。2)桂林的山真秀啊。3)桂林的山真險。
6.創設情景,玩賞佳景。
。1)看圖說“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圖,你看,一頭巨大的象來到江邊,它在干什么,請用“贊賞——描述”想象佳景。
▲擬定學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來到江邊,津津有味地喝著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駱駝山圖,你看,這頭巨大的駱駝蹲在山上,在四面張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這么神奇的山,你會怎樣做,怎樣“玩賞”?老師啟發后,說一說: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機,拍下這一幅幅精美的畫卷;你是否拿出你的錄象機,拍下這連綿不斷的畫卷。
。5)老師出示一幅圖:一座高聳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腳下,有什么感覺?
▲擬定學生1:桂林的山真險啊,好象就要倒下……
▲擬定學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筆,直插云霄……
。6)老師出示“形態萬千”、“奇峰羅列”、“怪石嶙峋”請拿出你們的畫板來吧?選一個畫出來,帶回去作個紀念。
。ㄆ撸┬〗Y寫作方法:
1。剛才,我們和作者一起,按從近到遠的順序“觀賞”了桂林的山水,我們好象走進了什么地方?
2.作者在漓江上乘舟觀賞桂林的山水。為什么不一開始就寫“水”,而要寫大海和西湖的水?什么寫“山”時,要先寫泰山和香山?(這里用對比的方法,更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
第三教時
一、教學內容:
1.繼續學習第四段,進一步體會桂林山和水合一的天然美景。
2.總結全文,讀背第二段,品味桂林山水的美。
3.讀背第三段。
二、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四段。
1.個別讀,想一想,在第四段中,哪句是總結桂林山水美景的。為什么說這段是總結段呢?
2.出示圖,理解:“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影著這樣的山”這樣的山,指什么樣的山,這樣的水是怎么樣的水?回憶上一節課講的內容。
3.再進一步啟發:不但是那么“奇”、“秀”“險”的山,你再仔細看看,山中還有什么——云霧迷茫、綠樹紅花,江面上呢——竹筏小舟。想想吧,這里不是好象進入仙境嗎?
4.齊讀: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5.通過圖來指導朗讀,并熟讀成誦。
。ǘ┛偨Y全文。
1.人們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了感覺如何?
2.課文先由所聞桂林山水甲天下,便親自乘舟游玩桂林山水,感受其“甲天下”的美譽。先玩賞漓江的水,再玩賞桂林的山,最后,從山水合起來欣賞,的確好象進入仙境一般。
3.播放多媒體軟件:出現桂林山水的圖片,出現文字和聲音:桂林的山山水水多么令人神往!讓我們拍攝下這些美景吧,讓我們用手中的彩筆,畫下這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吧!
3.小組、個人欣賞朗讀后質疑問難。
。ㄈ├冒鍟,指導背誦。
桂林山水贊賞——描述
總述:甲天下?——觀賞先看圖,進入佳景;水(靜、清、綠)品文句,欣賞佳景;
分述:后想象,玩賞佳景山(奇、秀、險)
總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水》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知道桂林的山水甲天下,以及桂林的水靜、清、綠,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 理解“波瀾壯觀”、“拔地而起”、“危峰兀立”、“無暇”4個詞語的意思。
3 理解課文首尾呼應的寫法。
4 會照樣子理解比喻句,能說出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重點:
1 體會比喻句的好處。
2 仿照課文,把句子寫具體。
教學難點:
1 理解比喻句,能說出這樣寫的好處
2 理解課文結尾與開頭的關系。
教學用具:
1 課件
2 學生收集祖國美景資料。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1我們偉大的祖國,江山如畫,風景獨好,有許許多多各具特色的自然美景,現在請同學們觀賞幾張圖片,說說自己的感受。
2這就是在我國廣西境內的桂林山水,由于當地特殊的喀斯特地質,形成了獨特的山水景觀。今天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去欣賞那兒的綺麗風光。
板書 31、桂林山水
二、初步感知,了解內容。
1 聽教師范讀課文,說說課文中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2 出示句子:“桂林山水甲天下!
指導學生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甲天下。甲乙丙丁,“甲”居首位,“甲天下”即“居天下首位”。“桂林山水甲天下”即“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位”。
指導朗讀,讀出贊美的口氣。
。ㄈ缬型瑢W可能會找到最后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可隨機出示課文的最后一小節,指導學生朗讀,體會這句是作者游完桂林山水后感受。)
三、抓住主干,體會寫法。
1找到文中具體描寫桂林山水的小節。
2指名朗讀。
3指導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學習:兩個小節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點?分別寫出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點?
4 小組學習、體會。
5 全班交流找到的共同點。
。1)運用了比較的寫法,襯托桂林山水的與眾不同。
。2)都用了排比句式,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3)都運用了先概括,后具體的寫作方法。
(4)都運用了比喻、聯想等修辭手法把桂林的山水寫具體。
四、深入學習,加強體會
不管用什么樣的寫法,都是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美,下面我們就去領略一下作者是怎樣運用文字表達這種美的。
1 學習桂林的水
。1)出示填空:
我看見過____________,欣賞過________________,卻從沒看見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攀登過_____________,游覽過 _______________,卻從沒看見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示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的圖片,理解“波瀾壯闊”和“水平如鏡”的意思,思考:既不像大海一樣波瀾壯闊,又不像西湖那樣水平如鏡的漓江水究竟有什么特點呢?
。3)出示排比句式。
默讀第二小節,圈出能概括漓江水特點的詞語。
。4)學生交流,教師板書:靜、清、綠
。5)指導學生用不同的句式把三個詞連起來,說一句話,概括漓江水的特點。
。ɡ旖乃朱o、又清,又綠。
漓江的水不但很靜、很清,而且很綠。)
(6)如果用感嘆贊美的語氣怎么說?
漓江的水真靜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綠啊
指導讀出“啊”的不同讀音。
前字韻母
“啊”的發音
舉例
a、o、e、i、ü
ya
真綠啊、真奇啊
u、ao、ou
wa
真秀啊
n
na
真險啊
ng
nga
真靜啊、真清啊
漓江的水靜、清、綠到什么程度呢?師生配合讀。
。7)說說課文是從哪些角度具體寫出這些特點的?
(學生從感覺到的、看到的,聯想到的品讀作者觀察方法的不同。)
。8)齊讀第2小節,讀出氣勢,讀出漓江水的柔美。
2 學習桂林的山
過渡:漓江的水是如此的美,那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呢?
(1) 自由讀課文第三節,出示填空:
桂林的山雖然沒有_________________,也不像__________________,但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
。2)課文是怎樣具體寫這些特點的。再讀課文,填寫下表:
桂林山的特點
具體描寫
(3)哪個特點給你的印象最深?
(4)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羅列”的意思。
(5)播放桂林山的視頻,感受桂林的山的獨特。
3 指導朗讀。
全班同學挑讀自己喜歡的小節,朗讀第二、第三小節。
三、深入感悟,增強情感
過渡:單看桂林的山,很美;但看桂林的水,也很美;桂林的山水交融,那就更美了。你們看——
1 出示課文最后一節,師生共讀。
2 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
因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麗的畫卷,因此小船在碧綠的江面上行駛,人就仿佛置身于畫卷中!
3 這幅畫是誰畫的?
4 小結 :大自然用它那絕妙的彩筆為我們描繪了這么美妙的一幅畫卷。
四、總結方法,仿寫練習
桂林山水的美深深地感染了多少人啊。作者便用手中的筆把美麗的桂林山水描繪了出來。為了寫出桂林山水的美,他用對比的手法來襯托,用排比的句式來贊頌,用比喻、聯想來修辭,把文章寫得具體、動人,使人身臨其境。我們也來學學作者的寫作方法,寫桂林的另一處美景。
1出示例段落:
桂林的溶洞
桂林人常說:“寧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庇喂鹆郑垂鹆,一看山,二看水,三看洞。如果不看洞,等于沒有到過桂林。
由于桂林特有的溶巖地貌,那里的溶洞特別多。七星巖、蘆笛巖、銀子巖、冠巖、豐魚巖、龍巖、羅漢肚巖等等星羅棋布。每一個溶洞,都有一個迷人的世界。桂林的溶洞一般都是連環洞。洞相套,洞相疊,洞中山峰雄峻,碧流潺潺,千景萬物,好像具有生命,充滿生機;
桂林的溶洞大。大的可以放下千軍萬馬,大的可以行舟走船,大的你一眼看不清盡頭,大的可以乘電梯提升,大的可以“海陸空”旅行。
桂林的溶洞奇。奇形怪狀,變幻莫測,石灰巖水晶巖神秘的結合在一起,發出致幻的光芒。紅得像珊瑚,綠的似翡翠,黃的像瑪瑙,白的似堆雪。
游人進入其中便像進入神話世界一樣,迷幻如臨仙境,置身像在畫中。鐘乳石、乳柱、石花、石林、石幔錯落其間,琳瑯滿目,像一件精雕細刻的工藝品,令人驚嘆不已。有的溶洞充滿石筍、石柱、石幔,它們身上如鑲嵌上千顆明珠,在燈光的照射下,放出五彩繽紛的光芒,仿佛置身仙境。
2 學習桂林山水的寫法,改寫桂林的溶洞。
31、 桂林山水
甲天下
大海 靜
水: 清
西湖 綠
泰山 奇
山: 秀
香山 險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水》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學會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漓江,無瑕,翡翠,峰巒,屏障,竹筏,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連綿不斷.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領會作者仔細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2.過程和方法
(1)通過自學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大意.
(2)借助課件演示,讓學生對桂林山水有更形象的認識.
(3)運用假想導游解說,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增強環保意識.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麗,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積極探究生態保護的新舉措.
教學資源
教師圍繞本課的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對課文內容展開討論,從而引導學生認識桂林山水潛在的美.
學生可以通過網上查找名山大川的相關知識,進行一次假想導游.
教學準備:計算機網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幅員遼闊的祖國大地上,有著數不清的美景勝境.先看看山吧.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點,還有天下第一山——黃山,難識真面目的廬山等座座都令人流連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蕩蕩,滾滾東流的第一大河長江,中華民族的搖藍黃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鏡般的天池又讓人心曠神怡.正是這樣的山山水水將祖國大地裝典得格外美麗.(課件展示1)
在祖國眾多美景中有一處非常特別,她的山水極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豐采,使每一位到這游覽的人的心靈受到觸動,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語贊美她,謳歌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桂林山水》,共同去領略那兒的獨特景象.
二,新授
(一)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歷史,名稱由來.
1,既然我們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況.請同學們打開課前老師發的閱讀材料.(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請大家:
(1)讀一讀這段文字
(2)指一指:地圖中桂林的位置
(3)說一說:桂林名稱的由來
可以個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討論
2,學生回答,老師相應補充:
(1)請學生來指圖.(評價)能不能再給大家說說桂林在哪個自治區,在什么方位
(2)桂林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她不僅是馳名中外的風景旅游城市,從古至今還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稱.早在1982年就成為了國家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
(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時節,在郁郁蔥蔥的桂樹掩映下的桂林,不時飄來陣陣桂花的香氣,真是令人心醉呀!
3,過渡:同學們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風景更美!所以古往今來,人們都稱贊"桂林山水甲天下".誰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 (評價)那么究竟是什么讓桂林山水可以稱得上是天下第一呢
(二)第二部分:感覺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學重點)
1,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正是獨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構成的錦繡畫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 水是怎么清澈 洞又有多奇特呢同學們想不想去看一看課前我們班同學已經分成了三大組,每一組圍繞一個主題,按照老師給出的自學提綱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進行了學習.現在就要請三組同學分別來給大家介紹自己的學習成果.比一比,哪一組介紹的最好.
2.生分組自由介紹.師相機點評,并指導朗讀.
3.師小結:剛才三組同學介紹得都很精彩,真是分不出誰最好.通過你們的介紹已經讓我們感受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澈和洞的神奇,領略了"三絕"的絕妙之處.大家想想,單獨著桂林的山,水,洞都已如此美,如果三者渾然一體,那將是多么嫵媚多妖,仙境般地桂林風景啊!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段錄像,整體地欣賞一下桂林美景.(看錄像,課件展示2)桂林山水真是太美了!難怪人們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第三部分:探索桂林仙境的奧秘(教學難點)
1,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桂林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奇特的洞,美妙的石是怎樣形成的呢 我們一起去初步探索桂林仙境的奧秘.
(1)請大家看書,先自己讀讀,再討論討論:桂林山水形成的兩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是什么
(2)理解:什么是石灰巖 它是怎么形成的 什么是石鐘乳,石筍
(3)看動畫演示(課件展示3,4,5)
2.小結:同學們,你們看,含有co2的雨水,既像一位雕塑家,又像一位美容師.經過幾百萬上,把石灰巖塑造,打扮成了繁花似錦,千姿百態的山,峰,洞,石,形成了桂林的仙境.
3.其實在我國云南石林,廣東肇慶也有一些由石灰巖形成的峰林;華北地區也有大面積的石灰巖,可為什么它們沒有形成象桂林這樣秀美的山水,為什么人們唯獨稱贊"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1)看屏幕上這段話,自由讀,想想原因(互相說說桂林山水能甲天下的原因)(課件6)
(2)指名說
(3)小結:正是因為這些優越的條件,使桂林的風景,不論從規模上,還是從發育的完美上,都是獨樹一幟,天下第一.
(四)第四部分:桂林山水對我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1,桂林山水,引來無數旅游觀光的中外游人,令他們留連忘返.那么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對我國的社會發展有哪些影響呢 自由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討論.
2,總結:從這幾個數據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桂林的旅游業的確不僅溝通了中國與世界的社會交往還增加了國家和地方的社會財富,促進了桂林經濟,文化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
三,課后拓展
你還瀏覽過祖國的哪些名山大川 查閱網絡,書籍等媒體,制作一篇解說詞,介紹給大家.
《桂林山水》教案 篇13
1 桂林山水
教學目標:
一、 創造自主學習的課堂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自學自悟,自得其樂。
二、 通過領悟桂林山水的特點,陶冶愛美情趣。
三、 學習作者細致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感悟文章中優美詞句的內在美。
教學方法:
發揮個性,自主學習;“像”“文”對照,多向導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帶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美景中。
1、 播放錄像片,配以課文朗讀。
2、 學生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談談感受。
3、 學生自由讀課文。
二、 學習課文第一段,思考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1、 自由小聲讀課文,學生質疑問難。
2、 換詞練習:區分“觀賞”與“欣賞”。
3、 指導朗讀,讀出贊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語氣。
三、 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 觀看投影或錄像中的漓江。
2、 讀課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較?比較的目的是什么?
3、 引導學生找合作伙伴,結成學習小組,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現大海的“波瀾壯闊”和西湖的“水平如鏡”。
4、 讀課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點。
5、 引讀自悟,學習這個排比句的寫法。
6、 指導學生用聲音的變化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第二課時
一、 朗讀第二段,表達自己對桂林的水的特點的感悟。
二、 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 自學第三自然段,分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1) 伴讀、輪讀或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桂林山的特點的詞句。
。2) 再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與第二段在寫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3) 學生在小組中觀察自備的圖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每組推選“優秀小導游”發言。
2、 學生匯報學習情況。
(1) 請學生上板演桂林山“奇”“秀”“險”這三個特點。
(2) 請學生匯報兩段文字在寫法上的相似之處。
3、 請學生自由發揮想像,動手畫一畫桂林的山。
4、 指導朗讀,體味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三、 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
。1) 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 理解“畫卷”“連綿不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等詞句。
2、自讀自悟作者的感受。
4、 自主運用多種朗讀開工,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四、 課外搜集寫祖國名勝、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三課時
一、 朗讀、背誦最喜愛的段落。
二、 朗讀課文摘抄的文章或段落。
三、 自擬題閱讀作業。
例:
1、 找近反義詞;
2、 劃出一個比喻句,寫出本體、比喻詞、喻體;
3、 分層(寫句序),寫出層意;
4、 “這樣的水”指的是什么?“這樣的山”指的是什么?
板書設計:
水靜水清水綠
山奇山秀山險
舟行碧波畫中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學后記:
對于這類寫景美文,主要還是引導學生多讀,特別是多讀有關句子。
《桂林山水》教案 篇14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法特點
1.本課的教學思路是:先整體后部分再整體,也就是先“整體感知,直奔中心”,接著“部分深究,逐層滲 透”,最 后“再現整體,深化中心”。
2.教給學生“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以及抓關鍵詞學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結合的方法。第二節的教學由教師“扶”,第三節“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充分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主要步驟: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喜歡旅游,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前往參觀旅游。為什么呢?因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稱。
二、直接揭示學習課文的方法:“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
1、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并劃出中心句)。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關鍵詞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 林山水天下第一!
。3)這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寫出桂林山水的秀麗,也抒發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圍繞中心句,了解內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樣一步一步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總的介紹“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體描寫漓江的水是怎樣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山,最后寫游覽桂林山水總的印象和感受。(據此給課文分段,理清思路,按“總起—分述—總結”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悟感情。
默讀思考:從哪些詞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課文寫了漓江水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大海的水“波瀾壯闊”,很美;西湖“水平如鏡”,也很美。可作者說“從沒見過漓江這樣的水”,說明漓江的水勝過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獨特,更美麗。是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靜、清、綠”三個特點。寫“靜”,是通過人的“感覺”來寫的——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寫“清”是從“視覺”的角度寫的——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寫“綠”是用“比喻”把內容寫具體的——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結合教學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綠色的翡翠。)
。3)個別讀,引讀,要讀出感情。(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靜啊nga.真清啊nga,真綠啊ya)
。4)書面完成課后練習第一題的第一張表格。
三、指導學生用學習第二節的方法自學第三節課文。
思考題是:從哪些詞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課文寫了桂林山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自學后討論,教師引導,結合進行朗讀指導,明確:
。1)作者先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桂林的山勝過泰山和香山,說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動的比喻描寫出桂林的山“奇”。(結合看圖,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并理解“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的詞意。)
。3)同樣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桂林的山“秀”。(結合看圖解釋:翠綠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險”,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領會山勢之險。
。5)結合學習比喻句,分別說出在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復誦讀課文,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奇。▂a),真秀。╳a),真險啊(na)。讀后完成課后第一題的第二張表格。
四、學習課文第四節,重點領會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1.學習重點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先學懂詞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綠的波浪;畫,畫卷;游,游覽。再學 懂句意:小船行駛在碧綠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麗的畫卷中游覽。句子形象地寫出桂林山水的無比秀美。也抒發了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
與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應,并有總括全文的作用。
五、聽全文錄音。
再次領略桂林山水的奇麗體會課文中所描繪的意境,領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
六、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甲天下
山 : 奇 秀 險
水 : 靜 清 綠
《桂林山水》教案 篇15
一、導入課文,學習首節。
1、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凹住笔鞘裁匆馑迹空堄米约旱脑捳f一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為什么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呢?下面我們就一同去桂林游覽一下,讓我們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會有一個滿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先讓我們伴著優美的音樂,來欣賞一組精彩的桂林山水圖片。
演示:“配樂欣賞”。
欣賞同時教師做以下文字說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綠水映山,這山,這水是那么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這是螺螄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著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麗!
這是蘋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圓的蘋果。
煙雨朦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這是雪獅嶺,一只多么偉武的大獅子啊,仔細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綠山綠水,讓人覺得好像走進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駱駝!
美麗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喲!
二、加深對山水特點的理解。
一)讓我們從桂林的美景中回來,回到課文中,先來了解美麗的漓江。
1、介紹漓江:如詩如畫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發源于桂林市東北興安縣的貓兒山,它如同一條秀麗的玉帶般一路流經桂林、陽朔,一直到桂林東南部的平樂縣,全長有170多千米。
如詩如畫的漓江之所以這么美麗,是因為它有三個特點,你們能在課文中找出嗎?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靜、清、綠)]
學生齊讀描寫三個特點的句子。
2、靜。
1)請同學們來看插圖: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靜,水面上幾乎沒有一絲波紋,簡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個比喻句來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靜?
演示:“桂林的水”。(點擊略縮圖可放大)讓同學們體會漓江不的靜。(漓江的水多靜啊,像不像一面鏡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2)朗讀指導:漓江的水多靜啊,你能把有關句子讀一讀嗎?朗讀指導。(注意“真靜啊”,作者發自內心的由衷的贊嘆)
3)在多次指名讀后齊背。
3、清。
1)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書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紹,同學們肯定覺得不夠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嗎?
2)先請同學們來看一幅圖片,演示“水中倒影”(在課件中把鼠標放在兩幅圖片的中間,會出現詳細的說明文字。通過這幅圖片的欣賞,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3)看了圖片,同學們對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觀的感受,讓我們再來看一組具體的數字吧?
演示“對比圖”: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漓江的水整整比黃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謂是水清見底,游魚可數,景色如畫。
4)朗讀指導: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們該怎樣朗讀來表現呢?
5)齊背。
4、綠。
1)“無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2)演示:“半邊渡”(在課件“桂林的水”部分中,還有其它的圖片,教師可根據需要展示,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個特點。)
桂林這里的氣候溫暖濕潤,有利于植物的生長,所以山上長滿了綠色植物,山是綠的,把水也映綠了,看,多綠的水,像不像無瑕的翡翠?
5、連讀描寫三特點句子。
這是幾個句子?一個還是三個?
簡要說明本自然節首尾兩句,齊讀全段。
6、本節小結,演示:連續欣賞。(在課件“桂林的水”部分點擊畫面中間的動畫。)
二)了解桂林的山。
1、過渡:漓江的水那么靜、那么清、那么綠,真是太美了,不過你可別只顧了低頭看水,而望了抬頭看兩岸美不勝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點是什么呢?
。郯鍟海ㄆ、秀、險)]
2、奇。
1)齊讀“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象山”、“駱駝山”、“蘋果山”、“雪獅嶺”。(欣賞這些圖片時,把鼠標放在圖片的中間部分,會有說明文字出現,如不想讓學生看到,請不要把鼠標放在中間)
語言補充:朝板山、九馬畫山、八仙過海、月亮山、孫悟空吃仙桃等等。(需要有關這些山的文字說明,請到我的專輯中下載)
其實又豈止是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說也說不盡。此時此刻在我們的心中只有七個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2)指導朗讀。
2、結合七幅圖片,讓學生理解山之“秀、險”。
3、連讀三個特點的句子。
三、理解“連綿的畫卷”,總體了解桂林山水。
1、教師接讀:(這樣的山......連綿的畫卷)
“這樣的山、這樣的水”指哪樣的山、水?(圍繞、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進這哪兒?
2、理解“連綿的畫卷”。
。郯鍟哼B綿的畫卷]
什么是“畫卷”,“連綿不斷”是什么意思?
演示:地圖。
由桂林到陽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條青綢,如一條綠帶,盤繞在兩岸萬點峰巒之間。一路上風光奇麗,奇峰夾岸,青山浮水,碧水縈回,真猶如一幅百里的畫卷。說它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一點也不過份。
3、齊讀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5、再次演示:“配樂欣賞”:看看你有沒有在“畫中游”的感覺。
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詩如畫,下面老師要為你們介紹一首詩《桂林山水歌》,這是詩是詩人賀敬之寫的。我們一起來看看詩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樣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結合學生特點運用靈活的手段,讓學生通過讀感受詩中桂林山水的美。
五、總結升華。
1、本文寫了什么?表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你游過桂林嗎?你游過什么地方?(讓學生暢所欲言,贊美祖國美麗的山河)
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偉的連綿的畫卷啊,可這83千米,在我們偉大的祖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上,它又是那么微不足道,我的祖國美麗的山河又豈止在于桂林山水,像剛才同學們說的......,都是我們美麗山河的組成部分,我們的祖國是多美麗,我們為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國家而感到自豪。
3、欣賞“帶”字:最后老師請你們來欣賞桂林最精彩,最奇特的一道風景線。
演示:“鑒山樓石刻”
讓學生根據課件提出的問題充分討論,找學生代表來回答,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結合學生回答,總結結束全課。
層層剖析 領悟內涵——《桂林山水》句子教學一得
多媒體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師:同學們,假如把這句話換個寫法。(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漓江的水真綠啊。)請同學們讀一讀,比一比,哪句話寫得好?為什么?(學生自由讀句子)
生:第一句寫得好,因為這句話寫得很具體。
生:當然第一句寫得好。因為這句具體地寫出了漓江的水靜得怎么樣,清得怎么樣,綠得怎么樣,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生:我也認為第一句寫得好,因為這句話把漓江水靜、清、綠的程度寫清楚了,更令人體會到漓江水的美。
師:(去掉第二句)同學們說得真棒。的確,這句話具體地寫出了漓江水的特點,讓我們能夠真切地體會到漓江水的美。
師:要是把這句話再換個寫法。(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綠得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現在哪句話寫得好呢?為什么?(請兩位學生分別讀句子)
生:第一句好,因為這句話用了感嘆句,語氣比較強烈。
生:我也覺得第一句寫得好,因為這句話用一些感嘆句,把作者贊美漓江水的強烈感情寫出來了。
師:(去掉第二句)同學們真會讀書,說得很好。不錯,這句話運用了感嘆句,抒發了作者對漓江水的贊美之情,讓我們能夠強烈地感受漓江水的美。
師:如果再把這句話換種寫法。(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綠得很,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現在,哪句話寫得好呢?為什么?(同桌一人讀一句)
生:我還是認為第一句寫得好。因為這句話用了“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讀起來瑯瑯上口,而第二句用“真靜啊”、“很清”、“綠得很”,感覺有點亂。
生:我也覺得第一句好,因為這句話是個排比句,寫得十分有節奏感,更令人體會到漓江水的美;而第二句沒有運用排比句,顯得有點零亂。
師:你的課外知識挺豐富的,居然還知道排比句,真了不起。(去掉第二句)是啊,這句話運用了一組句式相同的語句,也就是——(生齊:排比句)這樣一來,語言優美,節奏明快,讀起來——(生齊:朗朗上口)讓我們能深切地體會到漓江水的美。
【評析】
這個重點句子是描寫漓江水的精華所在。俗話說:“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痹诒容^感知中,學生對句子差異看得特別清晰,幫助學生領悟語言內涵,獲得語感。這三組句子的比較,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水美。通過第一組句子的比較,讓學生體會語言的形象美;通過第二組句子的比較,讓學生體會語言的情感美;通過第三組句子的比較,讓學生體會語言的韻律美。這樣,層層剖析,步步深入,由語言的變化帶動情感的升華,體會贊嘆之情,體會漓江水的獨特美。最終使學生既體驗到語言之美,又體會出情境之美,達到語言美和情境美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