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桂林山水》學習指導和練習
下面的解釋供參考:
拔地而起——拔:超出、高出。課文指桂林的山,仿佛突然從地面冒出來似的。一般的山脈都是從地面逐漸高上去,而且連綿不斷,桂林的一座座山互不相連,都是平地崛起的。
波瀾壯闊——瀾:大波浪。課文中指大海中的波浪雄壯浩大。
危峰兀立——危:高;兀:高而上平。山峰高聳直立。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無瑕——瑕:玉上面的斑點。沒有斑點。
奇峰羅列——羅列:分布、陳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陳列。
色彩明麗——色彩鮮明而美麗。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學習建議:
同學們,第一課我們在詩情畫意中領略了秀美的江南山水,今天我們跟隨作者一起游賞“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這篇課文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學習這篇課文,老師給你的學習建議就是:讀。
一讀——讀準字音,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本課我們要認識八個生字“瀾、瑕、翡、巒、駱、駝、兀、綿”,會寫11個生字:“瀾、瑕、攀、巒、泰、駱、駝、羅、障、兀、綿”。在此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巒”字的讀音;“瀾”和“攀”筆畫較多,要注意它的寫法;“瑕”和“泰”可以和形近字比較來識記。
二讀——理解詞句,理清寫作順序:本課生詞較多,大多屬于生詞,只要反復誦讀,并聯系上下文去思考、體會,就可基本理解;個別詞語,可以查閱字典、詞典來理解。你也可以在“生字新詞”中查詢。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同時引起了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三讀——品味語言,讀出美感:課文的語言優美,如詩一般。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語言寫實,并運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讓讀者切實地感受到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語言更美!“美文猶要美讀”。我們在讀的過程中要想象課文所描述的情景,并進入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仿佛是跟隨作者游覽,一起觀賞桂林山水的美景。當然,你還可以在“同步課堂”的“朗讀欣賞”中欣賞播音員的朗讀,如果有興趣,你還可以和播音員比一比。
四讀——熟讀成誦,內化語言:本課適合背誦,背誦課文也是課后的一個要求。如何更好更快地背誦這篇課文呢?要注意兩點:一是要做好前“三讀”,達到“熟讀成誦”。二是指點一下背誦的方法,根據本課的特點,建議你一邊想象一邊背誦,并注意第二、三自然段中結構相似的句子。
同學們,讓我們打開書本,操縱手中的遙控器,趕快開始我們的學習之旅吧!
復習建議:
1、對筆畫較多、字形結構復雜的生字,如,“瀾、瑕”等要在看清字形的基礎上認真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