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嚴》教學實錄與反思
板塊三:對比解讀,挑起疑問
1 師:“狼吞虎咽”這個四字詞語課文有兩處用到了。分別是哪兩個句子呢?快速地讀讀課文,找到句子畫下來。(生讀文找句子,交流。)
2 出示句子:(1)“這些逃難的人——狼吞虎咽地吃起來。”(2)“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師:仔細讀這兩個句子,分別寫了誰在什么情況下狼吞虎咽地吃呢?
生:第一句是寫這些逃難的人很久沒吃到食物了,當沃爾遜人款待他們時,他們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師:你們有過饑餓的時候嗎?是什么感覺?
生:我的肚子會餓得咕咕叫。
生:好像看到什么東西都想立刻去吃。
師:你們只是暫時地晚吃了一頓,而這些逃難人也許在荒無人煙的沼澤里,也許在漫漫無邊的沙海中,也許只有野菜吃。也許連野菜都沒得吃了,就這樣度過了一天、兩天,甚至五天、六天。當沃爾遜人款待他們,這些逃難的人是怎么做的?誰再來讀?(生談)
師:是呀。這些逃難的人在得到食物時,會連一句感謝的話也顧不上說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是情理之中的事。是人的本能需要。第二句寫了誰在什么情況下狼吞虎咽地吃呢?
生:年輕人在幫杰克遜大叔做事后才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師:年輕人也是逃難人中的一員哪。你有什么話要問年輕人嗎?
生:年輕人,你難道不餓嗎?為什么要做了事情再吃啊?
生:年輕人,我不明白你為什么不先吃了再做事情?
反思:庖丁每解牛,選準切入口,以無厚入有間。此板塊以“狼吞虎咽”為教學的切入點。由詞溯句,對比中讀句,對比中生疑。“不憤不悱,不啟不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的火花在悱憤中點燃,思維的指向直指文本的對話研讀。
板塊四:抓住語言,深入解讀
1 抓住語言。
師:別急,默讀課文2~4自然段,找一找年輕人對杰克遜大叔說了些什么?找到句子劃下來,還可以在旁邊寫下你的體會。(學生讀文找句子)
師:年輕人說了些什么呢?(出示句子)自由讀一讀,他說的這些話都講到了什么問題?
生:食物和干活。
師:原來,年輕人想通過干活獲取食物。(板書:勞動獲取食物)
2 交流語言一。
當鎮長杰克遜大叔將食物送到他面前時,他仰起頭,問:“先生,吃您這么多東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么?”
(1)師:你從這個句子中體會到什么?
生:我體會到受到沃爾遜人的款待。年輕人的表現與逃難人不一樣。他問有什么活干。
生:我體會到這個年輕人很要強,他吃東西前,先問有什么活干。
師:是的,他先問有什么活干,但這僅僅是要強嗎?我們一塊來看課文插圖。(出示課文插圖)這就是年輕人,逃難人中的一員,看看他的手、他的臉,想象他的神情,用一個四字詞來形容他——年輕人( )。
生:年輕人疲憊不堪、骨瘦如柴。
生:年輕人面如菜色、虛弱疲憊。
師:你們面前的這樣一個年輕人,飽嘗了饑腸轆轆的煎熬,(指插圖)當杰克遜大叔將一盤熱氣騰騰、香味撲鼻的美食送到他面前。假如是你,第一反應是什么?
生:真希望立刻去吃那些食物。
生:太好了,終于有吃的了。
師:一定有對食物的強烈渴望。再讀他的話語,再注意他說話前的動作,你還體會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