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達》教案
第一課時一、揭示課題(分兩步出現(xiàn))
1.介紹蝙蝠(播放有關蝙蝠的多媒體資料)
2.簡介雷達(播放有關雷達的多媒體資料)
3.引導學生思考課題:蝙蝠是一種夜間飛行的哺乳動物,雷達卻是一種現(xiàn)代化的推測裝置,它們是不是同一類事物呢?(不是)課題用一個“和”字把蝙蝠和雷達兩種不同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塊兒了,為什么會聯(lián)系在一塊呢?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同學們,讓我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來弄清楚這個問題。
二、檢查自學生字詞情況。
1.多媒體播放生字詞,檢查學生讀音情況,指導學生分析字形結構,教師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聯(lián)系課文上下文理解詞義,有困難的可查字典。
2. 討論記字方法。
例:鐘、辟、超,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
礙、塞、摹,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記。
3.用形近字組詞的方法來做鞏固練習。(多媒體播放)
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豎( )即( )得( )起( )
堅( )既( )礙( )超( )
塞( )摹( )辟( )彰( )
賽( )暮( )避( )障( )
(三)理解詞語。
1.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質(zhì)疑。
2.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例:橫七豎八——形容縱橫雜亂。聯(lián)系上下文,橫七豎八本課指科學家在做試驗的房間里拉的繩子很多。
3.出示重點詞語,讓學生鞏固練習。
敏銳:感覺靈敏,眼光尖銳。本課指眼光尖銳。
摹仿:照某種現(xiàn)成的樣子學著做。本課指科學家根據(jù)蝙蝠探路的原理發(fā)明了雷達。
反復: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復。②顛過來倒過去。③重復的情況。
找出課文中帶有“反復”的句子讀一讀。“科學家經(jīng)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看一看應選哪種解釋?①
證明:①用可靠的材料來表明或斷定人或事物的真實性。
②證明書和證明信。
同樣從文中找出帶有“證明”的句子,讀一讀,看看選哪種解釋。“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應選①。
(四)造句練習。
根據(jù)“證明”、“反復”的意思,結合生活實際造兩個句子。
例:
反復——經(jīng)過反復思考和計算,小明終于做出了這道題。
證明——看到螞蟻搬家,小明說要下雨了,果然,一會兒豆大的雨點落了下來,證明小明說得對。
(五)自由讀課文。要求流暢、讀準字音。
第二課時
二、講讀課文。
(一)指名讀第1、2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
1.“第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
(第一自然段描述一架飛機在夜航。)
2.“夜航”,同學們剛剛提到了這個詞語,那為什么飛機能在黑夜中安全飛行?
書本中有這樣的話嗎?它是怎么解釋的?現(xiàn)在請大家認真閱讀,然后找出答案。
(“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