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勇氣》說課設計
【說教材】本文節選自馮驥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課文細致而又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過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從只見綠地不見花時的失望、見到花兒藏身于草下時的吃驚,到離開前仍不見花兒冒出來時的遺憾,再到看見花的原野時的驚奇,最后被花兒的氣魄所震撼。作者在愛花—尋花—盼花—看花的過程中,被小小的花兒傲風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閃現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氣!這篇課文構思精巧別致,以作者起伏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寓情于景,情理交融,耐人尋味。語言生動、優美、流暢,值得細細咀嚼品味。根據教材簡析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新課標的要求,特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領會作者語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樹立無所畏懼的勇氣和信心。教學重點為感受作者的心理變化,為什么作者會有這樣的心情。教學難點為通過作者的心理歷程,感悟小花的精神,感悟生命的力量在于勇氣。
本課的教學時間為2課時。
【說教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我主要采用以下兩種教學方法:
1、自主探究實踐的教學方法:
教學時,緊扣“自主──探究──實踐”進行設計,努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積極探究中獲得思想啟迪。
2、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欣賞美文,讓學生伴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
【說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采用以下的學習方法:
1、加強朗讀,在閱讀中理解小花所蘊藏的強大的生命力。學生抓住每個重點句子意思,再進行歸納合并,培養了學生的能力。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2、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采用讓學生“說一說”、“寫一寫”的方式來進行。語文教學最主要的還是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語文實際應用能力,所以,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多讓學生說,多讓學生寫,才能更好地提升語文素養。
【說流程】
本課的教學時間為2課時。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為通讀全文,深深地感悟到生命的力量在于勇氣,小花在冷風冷雨中奮斗生長的精神。第二課時,讀美文感悟,體會作者的心情變化,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理變化以及感受維也納春天帶來的自信、歡樂和蓬勃。
第一課時由四個環節組成:
環節一:
激趣導入,質疑定標:
揭題,“勇氣”這個詞語我想大家都不陌生。誰能用“勇氣”這個詞語造句子呢?生活中,我們需要很多勇氣 。作者所寫的是《花的勇氣》,讓我們齊讀課題。
環節二:
整體感知,讀中悟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我在這里安排了請同學們自己初讀課文,找到課文中直接寫出了“花的勇氣”的句子。同時,給了學生一個溫馨提示,讓學生有個性化的解讀,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