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教學思考:古詩的本色——“以言造像,立象盡意”如何顯現?也就是古詩的文字理解、詩情、詩境如何來處理呢?教材分析:《鄉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寫人,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蠶桑又是插秧,突出了“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于春”的啟示。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學習目標:
1、會認、會寫“蠶、桑”兩個生字。
2、有感情朗讀、背誦古詩,并能默寫。
3、借助注釋、插圖等資源,自主學習,發揮想象,理解詩意。
4、使學生從中感受到鄉村田園風光的美麗,感受到勞動生活的緊張繁忙,培養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5、感悟這首詩的魅力所在,具備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根據詩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 。
2、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詩題
1、了解詩人
在這一單元課文的學習中,我們走進了鄉村,領略了鄉村風景的美,感受到了田園生活的樂與趣。其實很多詩人也都喜歡鄉村田園生活,像南宋詩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對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我們先簡單地了解了解他。
翁卷 字續古,一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很有才華,與趙師秀、徐照、徐璣合稱“永嘉四靈”。一生不曾做官,喜歡田園生活,擅長作田園詩。
2、揭示詩題
3、理解詩題
看到詩題,你知道了什么?(時間:農歷四月,夏初;地點:江南的鄉村。)
讓我們隨著詩人一起去感受江南鄉村初夏的氣息!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讀到清爽、順口了為止。
2、指名讀,正音。
3、看看注釋,看看插圖,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再讀讀詩,讀著讀著,你的眼前出現了哪些畫面?
三、品讀,感受詩情
(一)景美
1、都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詩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逐個交流
山原:讀到“綠遍山原”時,你的腦海中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補充:“綠”的顏色只有一種嗎?這樣的綠在哪里可以見到?
這就是古詩詞的魅力,一個“綠”一個“遍”就把四月鄉村那綠的世界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把這美的畫面通過你的誦讀表達出來吧。
白滿川:那平地上白茫茫的是什么呀?(圖片助解)
一道道河渠縱橫交錯,是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滿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那一口口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池塘也是白茫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