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教學實錄《鄉村四月》交流課(精選15篇)

教學實錄《鄉村四月》交流課

發布時間:2023-08-18

教學實錄《鄉村四月》交流課(精選15篇)

教學實錄《鄉村四月》交流課 篇1

  【設計理念】

  《鄉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描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山坡田野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寫人,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蠶桑又是插秧,突出了“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于春”的啟示。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本設計體現了“以生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深化了“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根據古詩的體裁特點,采用自然、活潑、形象的教學方式,充分挖掘古詩中的美育因素,融閱讀與審美、感性與理性、賞識與情感于一爐,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感知、領略和欣賞美的情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誦讀、想象吟誦、入情吟唱、拓展閱讀等過程,感悟詩文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意境美、思想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寫“蠶、桑”兩個生字。

  2.通過讀、吟等方式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3.借助注釋、插圖等資源,自主學習,發揮想象,理解詩意。從中感受到鄉村田園風光的美麗,勞動生活的緊張繁忙,培養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音畫導航,觸摸意象蘊含美

  1.欣賞圖片,解詩題。

  師: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一起到鄉村游玩一番吧。配樂播放江南鄉村的風景圖片,解說:這田園村舍,如詩如畫,在詩人的眼里更是別有韻味。

  師:鄉村生活與都市生活有著不一樣的內容,你們都看到、聽到些什么?

  (板書:鄉村四月)

  2.交流資料,知詩人。

  師:800多年前南宋時期浙江有一位詩人用詩把鄉村四月的景色描繪了下來。他就是——(板書翁卷)

  出示詩人簡介:

  翁卷  字靈舒,永嘉人(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與徐照、徐璣、趙師秀四人合稱 “永嘉四靈”。(學生瀏覽)

  二.讀吟想交替,揣摩意韻感悟美

  讀一讀: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師: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自由地讀兩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板書:讀)

  2.檢查字音,相機糾正。

  3.學習生字:蠶、桑;了解多音字“了”;

  4.再讀古詩,初知大意。

  5.初步觸摸古詩意韻。

  師:讀完了這首詩,你對鄉村四月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板書:景美、人勤)

  吟一吟:

  1.生吟古詩。

  師:那你們誰能把鄉村四月的景美人勤讀出來呢?試試吧。

  生:自主讀。

  2.師范吟古詩。(板書:吟)

  3.學習平仄規律。

  師:吟詩要遵照平仄規律來吟,我們普通話有四種聲調,一般來說,第一聲、第二聲為一類叫平聲,用一橫表示,遇到平聲,盡量把這個字的聲音延長。第三聲、第四聲為一類叫仄聲,用一豎表示,仄聲要讀得短促。(板書:平仄  長短)

  4.學生想象吟誦。

  想一想:

  師:人們常說畫中有詩,詩中有畫。讀著讀著,你眼前會出現畫面。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1、讀到“綠遍山原”這個詞,你腦海里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學生暢談感受,“綠”的顏色只有一種嗎?(不,有嫩綠的、有深綠的、有淡綠的……)

  2、這樣的綠在哪里可以見到?(在屋前屋后、小溪邊……)

  3、ppt出示:看,嫩綠是葉芽、青綠的蔬菜、綠油油的禾苗、墨綠的小草,山坡上、田野里、房前屋后都是綠色的世界,甚至連水都被染綠了。

  4、這就是古詩詞的魅力,一個“綠”一個“遍”就把四月鄉村那綠的世界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把這美的畫面通過你的誦讀表達出來吧。

  5、滿眼的綠色讓人感到單調,四月的鄉村讓你感到乏味嗎?還有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美?(白滿川)

  6、ppt出示:要是覺得只有綠色會顯得單調的話,那在綠色的原野上河渠縱橫交錯,一道道是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滿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就不會讓你們失望了。

  7、還有哪里讓你感受到美?“子規聲里雨如煙”

  8、讀了這一句,你仿佛聽見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杜鵑鳥的叫聲” “春雨沙沙的聲音”

  9、雨大嗎?用你的語言形容一下那是怎樣的雨?(蒙蒙細雨、像牛毛、像花針)

  10、誰愿意聽著動聽鳥叫,看著那如煙似霧的蒙蒙細雨,再讀讀這兩句詩。

  11、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綠的,原野是綠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禾苗,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個綠色主宰的世界。在綠色的原野上河渠縱橫交錯,一道道洋溢著,流淌著,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滿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舉目望去,綠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籠罩在淡淡的煙霧之中。

  12、小結

  詩的前兩句描寫初夏時節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廣闊的,筆觸是細膩的;色調是鮮明的,意境是朦朧的;靜動結合,有色有聲。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1、要說前面寫的是景,那這兩句寫的是什么?這里的景美,人怎樣?(忙   美)

  2、你從哪里讀出農民忙?

  3、用你的朗讀,把農民的繁忙讀出來。

  4、讀到這,你現在最想說什么?(農民可真辛苦,農民伯伯,謝謝你們!……)

  5、從這里,我們也看到一種美,那就是農民身上那樸實的美,勤勞的美!讓我們帶著這種贊美之情、敬佩之情讀讀這兩句。

  6、吟誦全詩。

  師:這,就是鄉村四月——(吟整首詩)

  三.閱讀積累,生成意趣升華美

  1.自主吟誦《四時田園雜興》

  師:鄉村,忙碌的何止四月?請看(出示《四時田園雜興》)自己吟一吟,借助注釋理解詩意,并用“才了——又”的句式說說鄉親們在忙什么。

  2.拓展語言訓練。

  師:除了這些農活,你還能想象出鄉親們在忙什么嗎?同位用“才了——,又——……”的句式說一說?

  3.自主吟誦《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師:在忙忙碌碌中,五月過去了,六月、七月過去了。八月,入秋了,又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啊!

  看——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出示辛棄疾《西江月》)

  師:你仿佛看到什么?聞到什么? 聽到什么?

  師:是啊!要不是“鄉村四月閑人少” 哪有這“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要不是“才了蠶桑又插田” 哪有這“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6.引讀古詩。

  農人的辛勤勞創造了一幅多美的畫面啊——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這如畫的美景正是因為——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四.走出文本,資源整合遷移美

  師:鄉村四月,美麗的農家風光令人陶醉,勤勞的農家人更令人感動。讓我們回顧幾首描寫田園生活的古詩詞,《四時田園雜興》、《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清平樂 村居》。希望同學們隨著詩文的學習走近鄉下人家,貼近農人脈搏,感受田園詩情。

  生:自由讀背。

  【板書設計】

  鄉村四月

  翁卷

  綠遍     白滿

  景美      

  子規     煙雨                  

  閑人      少                 

  人勤    

  才了      又

教學實錄《鄉村四月》交流課 篇2

  【教學理念】

  追求隨課堂的有效性,讓隨堂課在真實中見精彩,平實中現智慧,樸實中含韻味,踏實中求質量。

  【學習目標】

  1、獨立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借助注釋、插圖,自主學習,正確理解詩意,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村生活,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4、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

  【學習重點】

  讀懂詩意,熟讀成誦。

  【學習難點】

  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解題

  1、六單元的課文,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鄉村生活的畫面,隨著課文的學習,我們走進了自然和諧的鄉村人家,游覽了遼闊寧靜的牧場之國,今天讓我們一起步鄉村四月。

  (齊讀課題)

  2、讀了題目,你就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嗎?這四月就是指江南農村春末初夏的時侯,這正是江南農民春耕的時節。

  二、讀通詩句,書寫生字

  1、久居江南的南宋詩人翁卷,如何用詩句記下這時的情景呢?讓我們自由讀讀這首詩。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朗讀,正音,齊讀。

  3、蠶桑的平舌音讀得真準,它們是今天要學習的生字,會寫嗎?(范書)蠶,天蟲為蠶,第一筆是橫,可別寫成撇;桑葉的桑要想把它寫得美觀,上面的三個“又”就要講究穿插,寫得富有變化,給人高低錯落之感。來,自己抄寫一遍。

  三、疏通字詞,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意境:

  1、剛才我們學寫了生字,讀通了詩句:

  從小學一年到現在我們學了很多古詩,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首先要借助注釋,疏通字詞, 接著讀通詩句,了解詩意,最后想想畫面,體會情感。下面我們借助注釋,疏通字詞,了解詩意,如果還有不懂的地方請作上記號。

  2、借助注釋,你知道哪些詞的意思?

  (理解山原、白滿川、子規、了的意思)

  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第二句過渡:第一句寫出鄉村景美,第二句寫人,鄉村的人又怎樣呢?這句里你們還有哪些詞理解有困難?

  ⑴ “蠶桑”的意思?剛才我們借助注釋知道了是結束的意思,再把蠶桑放進句中讀一讀──剛剛結束蠶子和桑葉又插秧,通嗎?蠶桑該做什么講?(點播:看來理解古詩,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簡單的從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詩句中去讀。)誰能借助注釋,再說這行詩的意思?

  ⑵ 鄉村人家多忙呀!難怪詩人說:“鄉村四月閑人少”,這里的閑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組詞說一說嗎?(清閑、悠閑、空閑、休閑)哪些詞的解釋放在這最合適?你能說說原因嗎?(你們說得言之有理,老師總結一下你們的說法,其實你們都想說,鄉村每個人都很忙,沒有人閑著呀!由此可見,他們就是這樣勤勞,來,讓我們贊一贊勤勞的人吧!(男女指讀、齊讀第二句詩)

  第一句過渡:這句寫人贊人,而第一句寫景,這句里你們還有哪些詞理解有困難?

  ⑴ 雨如煙:

  雨像煙霧一樣又輕又小。用你的話連起來說說這行詩的意思。(自說、抽說)你能試著把雨如煙的解釋調到前面來說一說嗎?我們說詩意時,調換一下詞語的順序,這樣就會更通順些,不信你再說第一行詩的詩意,也用這種方法試試。

  ⑵ 簡單疏通詩意后,我們感受到鄉村的景色很美,來讀一讀。(齊讀)

  ⑶ 現在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詩句,品味其中的關鍵詞句,或許你對詩人筆下的鄉村四月有些新的認識。

  ⑷ 范讀,邊聽邊想象,鄉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⑸ 引導:

  綠遍山原就像什么?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滿是的綠色,這綠色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碧綠的毛毯。(你抓住“遍”字想開去,一用上比喻句,畫面就變得更活了,更美了,更豐滿了。)在大好的春光下,這綠綠得怎樣?到處都是綠色,有深有淺,有明有暗,綠得鮮亮、綠得耀眼,綠得充滿了生機。(這一串排著的話連在一起,讓我們看到的綠色是那么豐富,是那么有層次,你的感受細膩了!)

  ⑹ 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詞,聯系生活的場景,選一行詩,寫寫鄉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用上學過得好詞佳句就更好了。(放音樂自己寫,再交流)(評:隨著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塊塊明鏡似的水田,泛著點點銀光,使鄉村得更純,如同無瑕的翡翠。你豐富的想象,讓我聽到了杜鵑鳥清脆的鳴聲,和著沙沙的雨聲,讓這幅畫卷充滿生機,這真是一首動聽和諧的春之曲呀!)

  ⑺ 再來讀一讀,這次讀的感覺一定不一樣!(自讀、輪讀相機指導)

  ⑼ 鄉村四月有聲有色,有靜有動,色彩鮮亮,充滿生機,多美的田園風光!合上書,閉上眼,想象著畫面,讀出你的感受。(齊背)

  4、春天是萬物復蘇的時節,是農家耕種的時節,看著鄉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著家家戶戶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一年之計在于春”,你能體會鄉下人家此時的心情嗎?(他們享受著大好的春光,憧憬著幸福的生活,累并快樂著。)

  5、詩人就這樣飽含贊美之情,寫下了這充滿活力的鄉村美景,放聲朗讀,讀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齊背全詩)

  6、對著畫面,配上音樂,再吟一吟詩吧。(齊背、抽背)

  四、默寫古詩

  1、多么精煉的字詞,多么優美的畫卷,那么短小的詩句,那么豐富的情感,讓我們背著寫下來,回家后推薦給你的朋友吧!

  2、剛才學的這首詩描繪的是春末夏初是江南人家的生活畫面,《田園四時雜興》又寫的什么時候田園生活呢?下節課接著學習。

  五、板書

  鄉村四月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里雨如煙。 優美

  鄉村四月閑人少, 贊美

  才了蠶桑又插田。 勤勞

教學實錄《鄉村四月》交流課 篇3

  教學目標:

  1、 認識5個生字,正確讀寫“蠶桑、耘田”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兩首古詩。

  3、在對比誦讀中,了解這兩首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把握這兩首詩之間的內在聯系。

  4、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

  2、引導學生品讀詩句,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品讀詩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把握這兩首詩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過程:

  一、比較詩題,導入新課

  1、 讀詩題,比較詩題,找相同點。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首古詩,這兩首古詩很相似,我們先輕聲讀讀詩題,你覺得這兩個詩題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齊讀詩題,要求讀出節奏。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這兩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

  2、檢查朗讀。

  3、教師范讀,學生再讀古詩。

  三、讀中想象,品悟詩情

  《鄉村四月》

  1、借助注釋讀古詩,想想詩歌的意思,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2、匯報交流,教師小結。

  3、品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1)扣住“綠遍山原”、“白滿川”引導學生想象,指導朗讀。

  (2)扣住“雨如煙”引導學生想象煙雨蒙蒙中的“綠遍山原白滿川”是怎樣的景象,指導朗讀。

  (3)出示畫面,入境誦讀。

  4、品讀“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1)扣住“閑人少”、“才了……又……”體會人們的忙碌。

  (2)引導想象:這些勤勞的人們還會干些什么農活?

  出示:“才了_______又_________”補充詩句。

  5、 教師小結:同學們,現在你就是詩人,這美麗的田園風光和勤勞忙碌的人們讓你感受到了濃郁的生活氣息,于是你情不自禁地贊嘆——(學生齊讀《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1、過渡:鄉村四月閑人少,我們再來看看詩人范成大的筆下初夏時節人們又在忙些什么呢?默讀這首詩,邊讀邊想。

  2、反饋交流。

  3、品讀“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1)扣住“晝”、“夜”體會鄉村人忙碌辛苦的生活。

  (2)融情入境,對話交流,指導個性化朗讀。

  人們白天忙著干活,晚上回來還要干活,男男女女各自忙著自己的事,真是忙啊!看到人們這樣晝夜不停的忙,你想對人們說些什么?

  4、品讀“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1)引導想象,體會鄉村兒童的天真、勤勞、可愛。

  大人們日夜辛勞,都在忙著干農活,那么這里的孩子都在干什么呢?是不是都在“忙趁東風放紙鳶”呢?按常理,在農村里,像你們這么大的孩子應該在玩什么?

  (2)創設情境,師生對話,讀中深化理解。

  師:我想問問這里的孩子,你為什么不去放風箏,非要學種瓜呢?(指導朗讀)

  (3)教師小結,學生齊讀“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5、小結:詩人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給我們展現了一幅熱烈的勞動生活場景,大人小孩各有各的興致,為生活而忙碌著。來,我們一起讀——《四時田園雜興》

  四、對比誦讀,升華情感

  1、扣住“鄉村四月閑人少”,對比誦讀。

  師引讀:“鄉村四月閑人少”——生接讀:“才了蠶桑又插田”

  師引讀:“鄉村四月閑人少”——生接讀:“晝出耘田夜績麻”

  師引讀:“鄉村四月閑人少“——生接讀:“也傍桑陰學種瓜”

  2、升華情感。

  (1)兩位詩人為我們展現了農村初夏時節緊張、忙碌的勞動場景,人們為什么這么忙呢?

  (2)教師小結:是啊,農歷四月是農家耕種的時節,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忙中有對家庭的一份責任;這忙中有著鄉村人勤勞的品質,這忙中有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走進鄉村四月,對于翁卷來說,多了一份詩人對田園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對于范成大來說,更多了一份對熱愛勞動的兒童的贊揚。

  五、 拓展閱讀,積累古詩

  同學們,其實許多文人墨客都喜歡親近大自然,喜歡田園生活,我國古代田園詩人還有很多,孟浩然、王維、陶淵明、楊萬里……這些大詩人都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描寫田園生活的詩篇。老師課前也搜集了幾首有代表性的田園詩,我們一起來讀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詞歌賦更是其中的燦爛奇葩。同學們在課后可以多讀讀這些田園詩的名篇佳作。

  板書設計: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宋]翁卷[宋]范成大

  閑人少

  才……又……  晝  夜

  也  傍

教學實錄《鄉村四月》交流課 篇4

  教師準備:

  課件

  學生準備:

  收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老師非常喜歡。我們中國是詩的國度,早在唐代就出現過像李白、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他們才華橫溢,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優秀詩篇,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樣燦爛奪目,足以使每一個中國人為之驕傲。今天,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古詩的魅力,來學一首新詩。(板書:鄉村四月)

  二、弄懂詩題

  師:看到詩題你知道了什么?

  生:這是一首描寫鄉村的古詩。

  師:這是一首描寫江南初夏田園生活的古詩,它的作者是翁(教師板書:翁卷)

  三、知曉作者

  師:有誰了解翁卷給大家介紹一下。

  生:南宋詩人。

  教師補充:翁卷,字續古,一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很有才華,與趙師秀、徐照、徐璣合稱“永嘉四靈”。一生不曾做官,喜歡田園生活,擅長作田園詩。

  四、整體感知

  師:現在就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足跡一起走進鄉村四月,去感受鄉村初夏的氣息吧。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順。初步感知古詩內容。

  (一)生自由讀古詩。

  (二)教師指名讀。

  (三)教師范讀。

  (四)教師指名讀。

  (五)學生齊讀。

  五、知詩情、悟詩意

  師:大家剛才讀的非常有味道,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按照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古詩。但要完成這樣一個問題:在詩中詩人都描寫了哪些事物,他又是如何將這些事物聯系到一起的?

  (生自學古詩。教師巡視)

  (一)、品讀美景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并粘貼事物卡片:(見板書設計)

  師:詩人是如何將這八種事物聯系起來的?(根據回答整理板書,把古詩補充完整)

  (進而理解整首古詩,借助課件講解“白滿川”。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大意。)

  師:茂盛的山原和反著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襯,這不就是“綠遍山原白滿川”嗎!

  師(板書:景美,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古詩的意思)。

  教師歸納

  (二)、品讀人勤

  師:是啊,這哪里是鄉村,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無比的幸福,此時他們又在干些什么呢?

  師:現在我們也來當一回詩人,把詩人沒寫進去的忙寫進去。

  師:(板書:人勤,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古詩的意思)

  教師歸納(四月到了農民都開始忙農活,沒有人閑著,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六、感悟升華

  師:同學們,通過我們剛才的學習,我知道大家對古詩的內容已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們被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所陶醉,更為這里勤勞忙碌的人們而心生敬佩,就讓我們帶著這種陶醉之情、敬佩之情再讀古詩,誰愿意到前面來讀讀古詩。(播放音樂)

  師:能背下來嗎?讓我們一起誦讀古詩。

  (生背誦古詩)

  七、拓展閱讀:

  師:其實,像這樣描寫田園生活的詩我們曾經也學過一些,比如說孟浩然寫的《過故人莊》還記得嗎?(教師與學生共同吟誦)王維的《山居秋暝》還記得嗎?(教師與學生共同吟誦)像陶淵明、謝靈運、謝眺等等,他們都很熱愛田園生活,也寫了一些田園詩,課后我們可以找出來讀一讀,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教學實錄《鄉村四月》交流課 篇5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老師非常喜歡。我們中國是詩的國度,早在唐代就出現過像李白、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他們才華橫溢,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優秀詩篇,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樣燦爛奪目,足以使每一個中國人為之驕傲。今天,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古詩的魅力,來學一首新詩。(板書:鄉村四月)

  二、弄懂詩題

  師:看到詩題你知道了什么?

  生:這是一首描寫鄉村的古詩。

  師:這是一首描寫江南初夏田園生活的古詩,它的作者是翁卷

  (教師板書:翁卷)

  三、知曉作者

  師:有誰了解翁卷給大家介紹一下。

  生:南宋詩人。

  教師補充:翁卷,字續古,一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很有才華,與趙師秀、徐照、徐璣合稱“永嘉四靈”。一生不曾做官,喜歡田園生活,擅長作田園詩。

  四、整體感知

  師:現在就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足跡一起走進鄉村四月,去感受鄉村初夏的氣息吧。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順。初步感知古詩內容。

  (一)生自由讀古詩。

  (二)教師指名讀。

  (三)教師范讀。

  (四)教師指名讀。  

  (五)學生齊讀。

  五、知詩情、悟詩意

  師:大家剛才讀的非常有味道,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按照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古詩。但要完成這樣一個問題:在詩中詩人都描寫了哪些事物,他又是如何將這些事物聯系到一起的?。

  (生自學古詩。教師巡視)

  生:詩人寫了:山原、川 。

  生:子規聲、雨。

  生:鄉村、人。

  生:蠶桑、田。

  (一)、品讀美景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并粘貼事物卡片:(見板書設計)

  師:詩人是如何將這八種事物聯系起來的?(根據回答整理板書,把古詩補充完整)

  (進而理解整首古詩,借助課件講解“白滿川”。 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大意。)

  師:詩人是如何將“山原”和“川”聯系起來的?

  生:綠遍山原,白滿川。

  師:什么樣的山原才是綠遍山原?

  生:漫山遍野都是綠的。

  師:在哪里你看出漫山遍野都是綠的?

  生:綠遍。

  師:遍是什么意思?

  生:到處都是。

  師:什么是白滿川,書中有注釋。

  生:映著白光的水田。

  師:(播放課件講解“白滿川”)

  師:茂盛的山原和反著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襯,這不就是“綠遍山原白滿川”嗎!

  師(板書:景美,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古詩的意思)。教師歸納(山坡上草木茂盛,一片蔥蘢,而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滿目亮白,杜鵑聲聲啼叫,天空中煙雨蒙蒙。)播放鄉村美景圖。

  (二)、品讀人勤

  師:是啊,這哪里是鄉村,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無比的幸福,此時他們又在干些什么呢?

  生:插秧、種田。

  師:他們只是插秧、養蠶嗎?沒干別的嗎?

  生:干了。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閑人少”

  師:閑人少,就是什么人多呀?

  生:忙人多!

  師:那他們都在忙些什么呢?

  生:忙喂雞、喂鴨、翻地------。

  師:那說明這里的人怎么樣?

  生:很忙碌。

  師:從“才了---又---”里你能看出什么?

  生:很勤勞

  師:現在我們也來當一回詩人,把詩人沒寫進去的忙寫進去。比如,我們可以說: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喂雞又放鵝。誰想來試試?

  生: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翻土又種菜。

  生: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喂豬又放鴨。

  生: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桑麻又犁田。

  師:大家說的真不錯,說了這么多才了什么又什么,但詩人一句都沒用,卻用了才了蠶桑又插田這是為何?

  生:這是主要農活。

  師: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田”“川”“煙”最后一個音節都是“an”這叫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不信你試試。

  生:齊讀古詩。

  師:(板書:人勤,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古詩的意思)

  教師歸納(四月到了農民都開始忙農活,沒有人閑著,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六、感悟升華

  師:同學們,通過我們剛才的學習,我知道大家對古詩的內容已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們被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所陶醉,更為這里勤勞忙碌的人們而心生敬佩,就讓我們帶著這種陶醉之情、敬佩之情再讀古詩,誰愿意到前面來讀讀古詩。(播放音樂)

  師:請張開你想象的翅膀!如果你現在就是詩人,此時走在鄉村的小路上,展現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你是詩人啊,你陶醉了,你詩意正濃,于是你作詩一首《鄉村四月》。請讀出陶醉之情。

  生:(帶著陶醉之情來讀古詩。)

  師:請張開你想象的翅膀!你現在就是詩人,此時也走在鄉村的小路上,看著勤勞忙碌的人們,你又怎好意思閑著呢,于是你大筆一揮欣然作詩《鄉村四月》。請讀出敬佩之情。

  生:(帶著敬之情來讀古詩。)

  師:同學們你是詩人,你要贊美這里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贊美這里勤勞忙碌的人們…… 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進了這一首詩《鄉村四月》。齊讀古詩,讀出贊美之情

  (眾生生帶著贊美之情來讀古詩)

  師: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勤勞忙碌的人們,這是多么賦有生活氣息的畫卷啊!你舍得離開這里嗎?想把它帶走嗎?美美地再讀讀吧,把它刻在心里。

  (生練背古詩)

  師:能背下來嗎?讓我們一起誦讀古詩。

  (生背誦古詩)

  師:古詩不光可以讀,還可以唱。聽過嗎?想聽嗎?(播放古詩唱詞)

  與學生共同唱古詩,學生齊唱。

  師:大家唱的真不錯!如果你們感興趣,可以用你熟悉的曲調去唱你喜歡的古詩。這首詩我們就學到這。

  七、拓展閱讀:

  師:其實,像這樣描寫田園生活的詩我們曾經也學過一些,比如說孟浩然寫的《過故人莊》還記得嗎?(教師與學生共同吟誦)王維的《山居秋暝》還記得嗎?(教師與學生共同吟誦)像陶淵明、謝靈運、謝眺等等,他們都很熱愛田園生活,也寫了一些田園詩,課后我們可以找出來讀一讀,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師:下課。

教學實錄《鄉村四月》交流課 篇6

  四年級下冊第六組是“田園生活篇”,司空見慣的生活小景、生活小情我們平日都熟視無睹,怎樣讓孩子們能從中體會到有情有趣呢?最關鍵的是怎樣讓田園綠野、小橋流水、炊煙裊裊、牧童短笛、蛙鳴陣陣、鳥啼聲聲,能從字面上升到畫面然后再到學生的言面呢?從下面的教學回想中,您應該能看到我的設計思路。

  沉睡了幾千年的詩歌,沉淀了幾千年的情感,要想一下子打開閘門,活生生地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唯有喚醒他、親吻他。

  一、喚起生活的記憶。

  (一)節氣歌中尋找生活的記憶。

  師:還記得節氣歌嗎?我們一起來背背。

  (節氣歌背完后,師生對說二十四節氣。邊說邊出示二十四節氣)

  師:我們都知道,二十四節氣和農事有非常密切的聯系。板書:農事

  師:知道什么叫農事嗎?

  生1:就是農村里做的事。  生2:就是農活。

  師:到了一定的節氣,農民都知道該做什么農活。回答四月的兩個節氣:“清明”“谷雨”,你知道關于這兩個節氣的諺語嗎?

  生: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清明要晴,谷雨要淋。

  師:每到這個時候,在空曠的田野,我們總能聽到一種鳥的叫聲,知道是什么鳥嗎?

  生:布谷鳥。

  師:它是怎么叫的?

  生模擬。

  師也模擬:阿公阿婆,割麥插禾。原來是布谷鳥提醒大家要割麥子插秧了。

  設計意圖:喚醒學生的知識積累,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把學生的思緒引向田園,奠定學習田園詩的知識與情感基礎。

  (二)語言的描述實化生活記憶。

  師:那這個時候,你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又在家做什么呢?

  生1:給柑桔樹剪枝。

  師:這個時候,走到桔園里,會有什么感覺?

  生1:聞到香味。生2:看到大片大片綠油油的葉子。生3:站在柑桔園里,你會感覺好像漂浮在綠色的大海上,點點白帆似的小花不時散發出一陣陣淡淡的清香,你怎么也拒絕不了誘人的花仙子的邀請,不得不和她一起穿行其中。

  師:原來在柑桔園勞動也是一種美的享受。

  生2:我爺爺在種玉米。   生3:我爸爸在施肥。   生4:我奶奶在種菜。

  生5:我爺爺奶奶在采茶。我也幫他們采茶了,茶樹一行行整齊地排列在山坡上,隨著山勢的起伏,就像大海里的波浪,一片片茶葉得像抹了油似的,綠得發光,綠得鮮亮。那茶葉的清香啊,真可以讓人不喝就醉了。

  (師邊聽學生說邊板書:剪枝、種玉米、施肥、栽菜、采茶)

  設計意圖:這里算不上繁華的鬧市,也不能完全算是幽靜的鄉村,只有部分逐漸矗立的工廠取代了原來的稻田秧苗。但孩子們還是有機會到僅有的田地里去,所以我就是要通過引導讓孩子們知道在四月的部分農活,感受到四月的美,更重要地是感受到勞動中美的感受。這是一個情感體驗的過程,同時更是一個練就語言的過程。

  (三)語言演練富化情感的生成。

  師:你能用“既……又……既……又……”把這些農事連起來說說嗎?

  生:四月,農民伯伯可忙了,既要為柑桔樹剪枝,又要種玉米,真是忙得不可開交。

  ……

  師:從這些句子中我聽出了一個字

  生:忙

  師板書:忙

  師:你能用“不論……不論……都……”把做農事時的景色說說嗎?

  生1:四月,不論是在柑桔花翩翩起舞、盡情散發無盡芬芳的桔園里剪枝,不論是在綠海似的茶園里邊欣賞誘人的綠色、品味醉人的芳香邊唱著采茶曲采茶,都是那么有滋有味。

  ……

  師:我又從中聽到了一個字

  生:美

  師板書:美

  師:是啊,一年之計在于春,他們為收獲而歌唱為希望而歌唱。

  設計意圖:語文是用靈性的語言來傳遞的,用第六組第一篇課文中學過的關聯詞說話,把農事、農景說出來,將語言文字的訓練與新知識的學習聯結成了一個全新的通路,同時也創設出了古詩學習的情與景。古詩本來就是最有靈性的,給孩子們展示靈性的語言的平臺,給溢滿靈性的古詩開啟一道外溢的出口。讓靈性從詩中流向孩子們的心田。

  二、喚醒文字的記憶。

  (一)讀清文字。

  師:是啊,無數詩人為鄉村的美景而陶醉,為鄉村勤勞的人們而吟誦。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翁卷來到這迷人的《鄉村四月》。注意:卷在這里是表示動作的意思,所以應該讀第三聲。快讀讀這首詩吧,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連貫。

  師:這首詩中還有個多音字,找出來讀讀。

  (學生找出了“了”字,有的讀li?o,有的讀le)

  師:這個字到底該讀什么呢?

  (分別出示li?o和le的幾種意思,學生對照注釋找答案。最后定為li?o。)

  師:掃除了障礙,快讀讀吧。指名讀,齊讀。

  設計意圖:給出“了”的兩種讀音的意思,學生在選擇中不僅能知道“了”到底怎么讀,而且也了解了“了”在詩句中的意思,更重要地是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

  師:那快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聽

  設計意圖:學會七言律詩的讀法。

  (二)讀懂文字。

  師:學古詩不僅要讀會,還要會理解,把你們平時的好辦法給大家說說。

  生1:可以借助圖畫和注釋理解。

  生2:先大致地把會理解的詩句想象成一幅畫面,如果還有不懂的詞語就猜一猜,猜不到還可以問同學和老師。

  生3:有時還可以想以前學古詩時的意思。

  生4:還可以結合文字、圖畫編故事。

  (學生邊讀古詩邊理解,教師在走廊上時不時被興奮的學生拉住,把自己的理解說給教師聽。)

  師:你讀懂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綠遍山原白滿川”就是山陵和田野都是綠油油的,稻田和水色與天空的顏色交相輝映。

  生2:我知道了翁卷是站在山上看的遠處。看到了高山和田野都是綠油油的,稻田里的水色與天空交相輝映,顯得更白了。

  師:噢,翁卷原來是站在山上看的。他觀察的位置我們通常叫做

  生:觀察點。

  師:翁卷站在山上看到了什么?

  生1:看到了眼前是一片綠色的世界,近處的呈翠綠色,遠處呈深綠色,再遠些呈墨綠色。一陣微風拂過,稻田里波光粼粼,顯得更白了。

  師:“川”一般是指什么?

  生:河流。

  師:川流不息、山川中“川”什么意思?

  生:川流不息中是指人多車多,像河流。而山川中是指河流。

  師:“白滿川”中的“川”呢?

  生1:稻田中水滿了,像小河,但不是河。

  生2:我不知道“雨如煙”是什么意思。

  生3:就是雨像煙霧。

  師:是煙霧?

  生1:我說是早上下起了蒙蒙細雨,就像是薄薄的煙霧。

  生2:是好像把天地織在一起,像仙境中的白煙。

  師:這是一個什么句子?記得在《詠柳》中有過這樣的方法。

  生:是比喻句,那句是“二月春風似剪刀”。

  生1:我讀懂了“子規聲里雨如煙”:就是在布谷鳥的叫聲中,細雨蒙蒙,就像是薄薄的煙霧。

  生2:還可以這樣說:蒙蒙細雨下個不停,天地間就上起了一層薄薄的白霧。聽,遠處傳來了幾聲布谷鳥的叫聲。

  師:是啊,布谷鳥的叫聲特別動聽。更是顯得鄉村的幽靜。

  生6:我從“鄉村四月閑人少”知道了,鄉村里人們都特別忙,沒有空閑。

  生7:我從“才了蠶桑又插田”知道了,剛結束蠶桑又要插田了。

  師:在我國南方現在正是養蠶的好時候,蠶桑就是養蠶。插田呢?

  生:插秧。

  生:我知道了,就是剛養完蠶又要插秧了。

  師:這時請大家用因為和所以把最后兩句詩連起來說說。

  生思考后:因為才了蠶桑又插田,所以鄉村四月閑人少。

  設計意圖:古詩要讀出畫面,在畫面的基礎上理解。同時讀懂古詩的過程更是一種學習方法的訓練、語文能力的培養過程,任何時候,只有把學習與運用結合起來,理解與想像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學生的語文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培養。

  (三)創意文字

  師:透過你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這一幅畫給大家描述再來。

  生:那是一片怎樣的綠啊,近處的田野,遠處的山,都綠得那么有生機。翠綠、深綠、墨綠一浪接一浪,那么和諧。稻田里水波粼粼,時而映出天空,顯得那么白,時而映出青山,顯得那么綠。淅淅瀝瀝的雨下個不停,天地間像織上了一層薄薄的白霧。聽,遠處又傳來幾聲布谷鳥的叫聲。這么美的景色卻沒有人來欣賞,噢,原來是因為他們太忙了,剛剛養完了蠶又得準備插秧了。

  (經過好幾個學生的補充與描繪,一幅更美的畫面誕生了。)

  師:好美的畫面啊,把你心中的畫面讀出來。

  生讀。

  師:把你們心中的畫面讀出來吧。

  師:是啊!綠和白是畫的底色,山陵和田野是畫的主體,再加上淅淅瀝瀝的細雨點綴,和著“阿公阿婆”的子規歌唱。聲聲色色,情情景景,真是讓人心曠神怡。

  教師邊小結邊板書:綠(山原)    白(川)

  子規          雨   煙

  師:讓我們再把眼前的美讀出來。

  設計意圖:古詩、國畫同為國粹,詩畫一體,詩人是把一幅畫凝煉成一首文質兼美的古詩,而我們教學的目的又是把詩還原成那幅精美的畫,并且要畫出形畫出意畫出神。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再創畫面,用語言再創畫面。在畫面中,達到景人合一的境界。這是一個積累語言、創造語言、放飛想像、領悟情感的過程。

  三、喚醒生活的樂趣。

  師:古時候像這樣心向田園、情系田園的詩人很多,他們把所見到的田園風光和自己的情融為一體,形成了文質兼美、語言凝練的古詩,我們把這樣的詩叫做田園詩,把這樣的詩人叫做田園詩人。著名詩人范成大就是其中之一。

  師:我們已經背過范成大的另外一首《四時田園雜興》,一起背一遍。“梅子金黃杏子肥”

  師:出示“晝出耘田夜績麻”整首詩。請大家讀讀這首詩,詩中有兩個多音字,請對照解釋(出示兩個字“供”“興”)選擇正確的讀音。讀出自己的理解。

  師:咱們把這首詩先讀一讀。

  師:找出詩中最有趣的讀一讀。

  生1:我覺得最有趣的是“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這一句,大人們都在各做各的事,這個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也學著大人在桑樹陰下學種瓜。

  生2:大人們都很忙,白天晚上都要干活,孩子們也跟著湊熱鬧,不會鋤草不會搓麻線,就拿著鋤頭,在桑樹陰下學種瓜,我覺得這些孩子們好淘氣。

  師:把大人的忙孩子的淘氣讀出來。

  設計意圖:《四時田園雜興》是一首情趣盎然的古詩,后兩句又是趣的精華,設計中我揪其重點,直奔重點,以重點帶動前兩句的理解,并在后兩句的趣字中引導學生想像畫面,讓文字還原成活生生的形象出現在孩子們的心中、語言中、情感中。

  四、喚醒平凡的你——田園。

  師:讀田園詩,讓我們也仿佛置身于鄉村,品味到其幽靜、恬適,呼吸到淡淡的清香,感受到田原綠野、小橋流水、炊煙裊裊、牧童短笛、哇鳴陣陣、鳥啼聲聲。

  師:我為大家選擇了辛棄疾的兩首詞,找最感興趣、最能理解的讀讀。

  嘗試讀讀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西江月(辛棄疾)

  茅檐低小,                           明月別枝驚鵲,

  溪上青青草。                         清風半夜鳴蟬。

  醉里吳音相媚好,                     稻花香里說豐年,

  白發誰家翁媼。                       聽取蛙聲一片。

  大兒鋤豆溪東,                       七八個星天外,

  中兒正織雞籠。                       兩三點雨山前。

  最喜小兒無賴,                       舊時茅店社林邊,

  溪頭臥剝蓮蓬。                       路轉溪頭忽見。

  師:這就是詩的魅力,這就是田園的魅力。走進鄉村,走向田園,走進古詩,你會發現,一切竟這么美!

  推薦背誦:

  《過故人莊》《四時田園雜興》(梅子金黃杏子肥)《村居》

  《所見》《夜書所見》《宿新市徐公店》《山居秋螟》

  設計意圖:辛棄疾的《西江月》《清平樂·村居》雖然都是詞,但絕對是能田園詩中“趣”的代表,所以我選擇這兩首,讓孩子們在讀中,在笑中進一步感受到田園的樂趣,更進一步從平凡的景象中尋找到生活的樂趣。樂趣,在于尋找;生活,在于品味。而古詩教學,則在于喚醒!

教學實錄《鄉村四月》交流課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正確讀寫“蠶桑、卷、了”等字詞。

  2、有感情地朗誦、背誦、默寫古詩。

  3、體會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抓住重點詞句,感悟詩歌的魅力,同時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主動進行語言的品位和體會。

  教學方法:以讀為本,讀議結合、小組合作、適時點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前學生背誦古詩詞)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詩人。

  板書:翁卷(學生介紹詩人,教師適時補充。)

  提到翁卷,人們總會想到這首詩(板書:鄉村四月)。說說讀過詩題后你知道了什么?

  鄉村是地點(江南一帶)四月是時間(初夏時期)

  現在就讓我們隨著詩人一起走進田園,去感受江南水鄉初夏的氣息吧。

  (教師配樂范讀古詩)

  二、初讀詩,了解詩意。

  1.請大家大聲讀讀這首詩,注意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順。(自由讀)

  2.誰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誦吟誦?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蠶、桑

  3.指名學生再讀,試著讀出詩的節奏、韻味。

  4.齊讀。

  5.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說說詩句的意思。理解古詩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釋、上下文、字典、請教別人……)

  6.先自己利用這些方法悟一悟,完成后可以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交流。

  7.學生匯報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讓學生粗略的講)

  過渡語:鄉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讀著讀著就勾出了大概的輪廓,這就是多讀的魅力。

  三、品讀美景。

  1.剛才同學們說的只是鄉村四月大概的輪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訴老師,在詩中,你具體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寫在紙上或用畫筆畫下來。

  (學生匯報)

  (1)很多人寫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師導: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詩人看到的是“綠遍山原”,透過這四個字,你仿佛看到什么綠了?

  是啊,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綠的世界(出示圖),眼前這一片綠色又讓你聯想到了哪些詞語呢?

  (2)過渡:除了綠的山原,從第一句中還看到什么了?(“白滿川”)

  描繪一下,這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出示圖)

  師導:你覺得第一句中哪個字用得最好,先自己品一品,然后用筆畫下來,在旁邊再寫一寫你的感受。(重點“綠白遍滿”)

  2.過渡:四月的鄉村還有更美妙的呢,聽,那空中傳來了什么啼叫的聲音?(播放杜鵑鳥的叫聲)子規的歌聲這樣動聽,你覺得它在唱些什么?

  師導:這子規聲聲還喚來了詩中的雨,輕輕讀詩句,體會一下這是一場什么樣的雨?(如煙的雨)還可以怎樣形容?

  蒙蒙細雨像輕紗般的……

  體會讀第二句詩,讀出輕柔(指名讀,然后齊讀)

  出示翁卷的《山雨》,感受這又是一場什么樣的雨?

  3.回到整體。

  綠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煙的雨,如歌的子規聲,誰能用自己美好的語言,把這兩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我們千言萬語道不盡的正是詩人的十四個字啊!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十四個字卻變成了美若仙境的畫卷,把我們帶入了美妙的境界之中,這就是詩的魅力。讓我們一起帶著這種美的感覺,一起品味這兩句詩吧。

  (美讀前兩句)

  板書:景美。

  四、品讀人勤。

  過渡:這樣如詩入畫的美景,想去身臨其境的賞一賞嗎?如果我們此時前去拜訪,會受到鄉人們熱情的歡迎和款待嗎?(不會)為什么?你是從哪知道的?

  1.“閑人少”說明了什么?詩人為什么不直接寫人們都在忙,卻要寫閑人少呢?

  (詩人用三個字就給人豐富的想象,婉轉含蓄,化繁為簡,這就是詩的魅力啊!)

  2.從“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3.讀后兩句詩,問:他們在忙些什么?(采桑養蠶,插秧種田)

  再想象他們還可能會忙些什么農活?(如忙喂雞、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種樹……)

  4.我們也來學詩人作兩句詩吧,把沒寫進詩中的忙也寫進去,比如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喂雞又犁田。(學生接著作詩)剛才同學們說了那么多的“才了喂雞又放牛,才了犁田又翻土”等等詩句,詩人翁卷也是知道的,但一句都沒用,選擇了“才了蠶桑又種田”,為何?(一是農村最主要的農活,二是與第二句詩押韻,三是與第一句的“綠”和“白”照應)

  5.出示王維的《新晴望野》。

  詩句不同,詩境不同,然而卻都同樣寫出了什么?

  師導:盡管又忙又累,但鄉人們的心情卻是愉悅的。帶著愉悅的心情讀后兩兩句。

  板書:人勤

  五、悟讀升華

  1.如果你就是詩人,此時走在鄉村的小路上,展現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你陶醉了,你詩意正濃,于是你作詩一首《鄉村四月》讀:(讀出陶醉美)(配樂誦讀)。

  2.看著勤勞忙碌的鄉村人們,想象著他們美滿幸福的農家生活,你感慨萬千,于是你詩興大發,欣然作詩《鄉村四月》讀:

  3.是啊,你是詩人,你要贊美這里的景美,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全部感情都融進了這一首詩:讀:鄉村四月(讀出贊}美之情)

  六、拓展閱讀

  1.介紹幾位如翁卷一樣的田園詩人及他們的作品。

  2.欣賞王維的《山居秋暝》。

  最后教師作詩一首,送給大家。

  七.板書設計

  鄉村四月

  翁卷(宋)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八、教師即興作詩送給學生:

  柳綠花紅滿面春,清山碧水蕩詩魂,

  翁卷辭曲大智慧,畫意詩情萬古存。

教學實錄《鄉村四月》交流課 篇8

  【設計理念】

  古詩的教學,是在課堂上與學生穿越時空去感受祖國語言文化的燦爛與輝煌古詩教學應該引領學生最大限度地走進這種文化,使這種文化滋養學生心智成長在語文實踐過程中注重發揮教材的“例子”功能強調學習方法的鞏固、遷移,幫助學生掌握規律,形成能力感悟古詩,只有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的想象生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曲曲優美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引領學生讀出詩的音韻美、畫面美、情感美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前兩首古詩詞,并嘗試背誦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三讀”來體會詩歌的音韻、畫面、情感,并嘗試自學田園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教學重點】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難點】如何指導學生描繪生動的畫面

  【課前準備】1.了解詩人的創作背景2.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你們好!很高興認識你們!今天咱們初次見面,我們玩個游戲怎么樣?老師帶來幾幅畫,看誰能夠一看到畫,就想到一句古詩,當然,越多越好!想挑戰么?好吧!(出示圖)有一句話是這樣評價古詩的:(出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讀這是田園詩最大的特點好了,我們上課吧!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的形式,激發學習古詩的熱情,并初步了解田園詩的特點]

  一、上課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田園詩,感受一下田園生活,請看板書

  (1)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

  2、以前學習詩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書 “讀”

  過渡:你看,這些都離不開讀對于古詩學習,多讀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們仍然用這個方法來學習田園詩(打開課本)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之一,通過總結提煉出“讀”的重要性,并為下一步的學習提供了指導方法]

  二、學習《鄉村四月》

  過渡:那么如何讀才能體會田園詩的美呢?

  1、趣讀,體會音韻美

  (1)要你來讀,你怎么讀?

  第一種可能,當生拍手讀出節奏時:

  a.你為什么要這樣讀啊?

  b.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引導:是啊,大家都覺得這樣很有趣呢!原來讀詩還可以通過擊掌打出節奏其實擊掌還有很多種,不止他這一種可以自己擊掌,也可以和別人合作擊掌打出很多節奏!你會嗎?對對,就是這樣讀!還可以同桌相互擊掌讀!(示范)除了這種形式,其實還可以標上音樂的符號來讀呢!(示范)你覺得這樣讀怎么樣?想不想試一試啊?那就跟我一起來吧!其實讀詩還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

  第二種可能,當生讀出223的節奏停頓時:你讀出了七言詩最常見的223的節奏再想想,還能不能讀得更有趣一些?

  引導:(預設:若仍然223的節奏,)看來你們都習慣于223的節奏讀法, 你們聽,老師還可以這樣讀你覺得這樣讀怎么樣?想不想試一試啊?那就跟我一起來吧!知道嗎?老師這里還有一種節奏呢!想聽嗎?你能給它配上動作打出節拍嗎?比如,輕叩桌子其實還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手讀,你會嗎?(示范:自拍、同桌拍)

  (2)練習趣讀:可以加上詩里的動作讀,搖頭晃腦的讀、還可以和同學合作讀呢!只要想辦法,讀古詩是多么有趣的事啊!下面你可以選擇剛才你喜歡的方法練一練,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辦法讀這首詩,盡量要讀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組,練習一下待會老師看看哪組讀得最有趣!

  a自由練習趣讀,師巡視指導

  b展示匯報:

  誰愿意展示一下?(預設:讀得怎么樣?他們都喜歡你這種方式!大家也來試一試)或者你覺得誰讀得有趣,推薦一下(預設:你讀得真動聽!)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跟著你一起讀了!老師發現一個有趣的,我來推薦他一起來!

  c欣賞古詩新唱:古詩不但能夠讀,還能唱出來呢!(出示古詩新唱)喜歡么?也來唱一唱你還可以用自己最熟悉的歌曲換成這個詞唱出來

  小結:不同節奏、不同形式讀古詩,多有趣啊!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誦讀從詩人角度出發,而趣讀則立足于孩子的心理,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更貼近孩子的天性最終激發學生對古詩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2.聽讀,想象畫面美

  過渡:淡雅的田園詩不但是一首動聽的歌,更是一幅秀美的畫呢!(出示:聽讀,想象畫面美)前面我們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里有怎樣的畫面呢?來,請閉上眼睛

  (1)聽讀想象畫面:

  仔細聽老師朗讀這首詩,你透過詩里的文字去想象畫面(配樂)

  (2)示范描述句子:

  同學們,這個時候呀,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這樣一個畫面:

  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綠綠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茸茸的綠草,隨著地形的連綿起伏,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綠絨毯披著一身綠葉兒的桉樹、榕樹,桃樹,這兒一叢,那兒一簇,站立在綠絨毯上,在陽光底下一動一動地放著綠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滿滿的,映著天空,映著白云,遠遠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鏡子小河旁邊的那處楊樹林,漫天飛舞的楊花紛紛飄落,不一會兒,把一大片綠絨毯染成了白色遠遠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楊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這真是“綠遍山原白滿川啊!”

  (3)感悟方法:

  a.聽了老師的描述,你會有怎樣的評價?(對老師想象的畫面進行評價,對老師描述的語言進行評價等)

  b.剛才老師讀的時候,你的腦海中出現了畫面嗎?

  c.知道老師是怎么把簡練的詩句變成優美的語言的嗎?

  方法引導:讀第一句的時候,老師想到了綠綠的山坡和田野,想到了白亮亮的稻田和小河,還想象到了桉樹、榕樹、桃樹,草地,楊花為了讓同學也能感受到你的畫面美,于是我就使用優美的語言,比如說,可以用上我們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運用比喻、擬人的寫法把句子說生動些聽起來才這么美你們也想像老師這樣描述優美的畫面嗎?

  (4)再聽讀,強化畫面:

  請閉上眼睛,再來聽一遍(配樂范讀)想象畫面

  (5)組內交流:

  請睜開眼睛接下來像老師那樣,選擇一句,和同桌一起說一說,比比看,誰描述的更美,也許古詩旁邊的注釋對你的理解和想象有幫助哦!師相機指導

  (6)匯報展示:

  a.指名描述:誰來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畫面?(出示圖:白滿川)還有誰也想描述這句詩?

  b.體會忙碌,拓展想象:在這繁忙的四月,大人們除了采桑插田,還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們在忙什么呢?除了人們,還有誰也忙起來了呢?(播放視頻:也許你想象到了這樣的畫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氣、蝴蝶蜜蜂采蜜,牛兒等待耕種…看到這里,你有什么感覺?(板書:贊美 景 人)

  c.齊讀:帶著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來讀這首詩

  [設計意圖:對古詩教學而言,需要創設情境,感受詩情畫意本教學環節把詩句中的景物變抽象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圖畫呈現眼前,學法的指導也在不經意中得以強化另外,課堂有意識地想象補白,可以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引發發散性思維,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視頻渲染氣氛,深化理解這一環節的拓展,對學生進一步感受鄉村的景美人勤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3、背讀,感悟情感美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么美的詩,你們愿不愿意背下來啊?自己練習一下誰愿意來背?大家一起背一下(出示:這就是背讀,感悟情感美)(配樂)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趣讀體會了詩歌的音韻美,聽讀想象了畫面美,背讀感悟了情感美所以,對于古詩學習,多讀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

  [設計意圖:走進文本,走進作者心里,了解文本傳達出來的思想情感最終熟讀成誦,體現扎實有效的教學]

  三、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過渡:下面請同學們運用這個學習方法自學第二首古詩

  1、自學:任選一個方面自學

  2、指名匯報,適當補充

  小結:同學們在學習詩歌的時候,可以從這三方面體會自學

  [設計意圖:此環節強調能力的遷移,體現“扶到放”的過程,使學法不斷的鞏固強化,幫助學生掌握規律,形成閱讀古詩的能力;也體會到詩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四、作業

  1、課后積累更多的田園詩

  2、利用本課學習的方法自學《漁歌子》

  總結:美麗的田園風光如詩如畫,自古至今吟誦的詩人舉不勝數,請同學們課后多積累田園詩感受詩情畫意

  [設計意圖:總結田園詩的特點,注重課外積累田園詩,強化學習古詩的方法并遷移運用]

  教學設計自我評析:

  田園詩歌淡雅、恬靜、清新、自然,詩人以簡練的筆觸勾畫出一幅優美的田園畫我在教學中深深地體會到,引導學生從古詩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是古詩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所以在方法上,我把“讀”作為一根主線貫穿始終通過“趣讀、”“聽讀”、“背讀”帶領學生從音韻、畫面、情感三方面去體會詩歌的內在美

教學實錄《鄉村四月》交流課 篇9

  一、帶著問題來讀書。

  1《鄉村四月》和《四時田園雜興》兩首詩的作者都是_______代詩人,分別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都描寫了_______季的景色。

  2《鄉村四月》中的“四”指_______,而“四時”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漁歌子”是_______名,《漁歌子》是_______詩人_______的作品,描寫的是_______時節的景色。

  二、讀課文,回答問題。

  1《漁歌子》中描寫老翁悠閑垂釣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漁歌子》描寫了秀麗水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時間是_______季,地點是______________。

  三、課內語段閱讀。

  鄉村四月

  [       ]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寫古詩。

  2詩中描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____________之情。

  3詩中_______、_______兩個字表現了農民繁忙緊張的生活。

教學實錄《鄉村四月》交流課 篇10

  教學內容:23、 《鄉村四月》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認識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正確理解“蠶桑,山原,白滿川,子規,才了”等詞。

  (2)通過誦讀,解讀,感悟詩文,了解內容,體會詩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能默寫這首古詩。

  2.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先自學,啟發學生想象,在頭腦中把文字轉化為畫面。

  (2)引導學生朗讀中感悟,體會詩中意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重難點,關鍵

  1.學習詩的內容,理解詩詞意思。

  2.想象詩詞中描寫的情景,通過語言描述出來。

  課時:一課時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掛圖,光盤等

  教學過程:

  一、由詩入手,激發興趣

  1.你知道哪些寫風景的古詩?生答:(《春曉》《詠柳》《游山西村》《鹿柴》)

  2.板書課題:鄉村四月

  3.簡介詩人及背景。(翁卷,南宋詩人(生卒年不詳)。字續古,一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一生沒有作官,布衣終身。與趙師秀、徐照、徐璣合稱“永嘉四靈”。在永嘉四靈中年事最高。他的詩大多講求技巧,詩風清苦,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4.自由讀題,說說題意。“鄉村四月”是指江南農村初夏的時節。

  5.出示掛圖,觀察感受。

  二.自主學習詩歌,進行質疑(提倡自主學習,形成能力)

  1.看光盤聽范讀,畫出節奏。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2.指名朗讀,糾正讀音,強調注意“蠶”,“桑”都是平舌音。

  3.學生自由練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奏。

  4.小組內學生進行輪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學生試著利用工具書或文中注釋弄清句意。 

  三.針對疑難,互教互學教師引導理解和欣賞(提倡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1“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1)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蔥蘢,而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滿目亮白,杜鵑聲聲啼叫,天空中煙雨蒙蒙。

  (2)教師引導欣賞

  ①. 這句話寫了哪些景物呢?(綠原、白川、子規、煙雨)

  ②. 作者所描繪的是一副什么景色圖呢?(江南水鄉的初夏美景圖)

  ③. 小結:是呀!作者只用了寥寥幾筆就把江南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

  2.“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1)學生匯報詩意:

  四月到了,農民都開始忙農活,沒有人閑著,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殃了。

  (2)教師引導欣賞:

  ①你從哪兒看出農民農活繁忙呢?(“才”“又”平實的用詞,充分地說明了農民的勞動的繁忙緊張。)

  ②、這里體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呢?(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之心與贊美之情。)

  四、品評朗讀,感悟詩情

  (詩歌以朗讀吟詠為主,但要進行引導,將理解巧妙地化解在朗讀中,促進學生讀出情感,與作者形成共鳴。)

  1、自由誦讀,邊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配樂。注重整合,提倡大語文觀,詩文畫結合。)

  2、逐句品評,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寫了江南水鄉初夏時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贊美。

  3、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五、背誦,積累語言

  六、總結課文

  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寫人,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蠶桑又是插秧,突出了“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于春”的啟示。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七、教案鄉村四月

  宋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 自然景色  靜

  子規\聲里\雨如煙。(勞動背景)  

  鄉村\四月\閑人少, 農事繁忙  動

  才了\蠶桑\又插田。

教學實錄《鄉村四月》交流課 篇11

  問題提出

  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了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教學目的

  1、獨立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借助注釋、插圖,自主學習,正確理解詩意,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村生活,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4、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其中學習重點是:讀懂詩意,熟讀成誦;學習難點是: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過程設計

  老師在學生讀通詩句的基礎上引領孩子疏通字詞,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意境:

  1、初步領悟詩歌

  師:從小學一年到現在我們學了很多古詩,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首先要借助注釋,疏通字詞,接著讀通詩句,了解詩意,最后想想畫面,體會情感。下面我們借助注釋,疏通字詞,了解詩意,如果還有不懂的地方請作上記號。

  師:借助注釋,你知道哪些詞和句的意思?

  生:我理解山原、白滿川、子規、了的意思……

  師: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生:我不理解蠶桑。

  師:哦,他不理解蠶桑,有誰了解?能幫他解答一下嗎?

  生:蠶子、桑葉、蠶桑樹…..

  師:剛才我們借助注釋知道了是結束的意思,再把蠶桑放進句中讀一讀——剛剛結束蠶子和桑葉又插秧,通嗎?蠶桑該做什么講?

  師點撥:看來理解古詩,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簡單的從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詩句中去讀。

  2、進一步感悟詩句

  師:鄉村人家多忙呀!難怪詩人說:“鄉村四月閑人少”,這里的閑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組詞說一說嗎?

  生:清閑、悠閑、空閑、休閑、閑暇……

  師:哪些詞的解釋放在這最合適?你能說說原因嗎?

  生:清閑的意思是沒有什么事情做,所以放在這兒最合適

  空閑的意思是人們沒有事情做,很無聊……

  師:你們說得言之有理,老師總結一下你們的說法,其實你們都想說,鄉村每個人都很忙,沒有人閑著呀!由此可見,他們就是這樣勤勞,來,讓我們贊一贊勤勞的人吧!齊讀第二句詩。

  3、理解詞語,想象畫面

  這句寫人贊人,而第一句寫景,這句里你們還有哪些詞理解有困難?

  生:雨如煙是什么意思?

  師:剛才我們知道子規的意思是杜鵑鳥,讀讀第二行詩,你知道杜鵑鳥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嗎?

  生:杜鵑鳥在雨中鳴叫

  師:雨下得怎么樣?像什么?你能用上比喻和擬人手法說說嗎?

  生:雨像煙霧一樣又輕又小。

  蒙蒙細雨一直下著,讓天空蒙蒙朧朧,像童話中的仙境。

  那雨絲很細,細得像牛毛、花針、銀絲,我的眼前仿佛蒙上了一層輕紗。

  雨絲輕得像煙霧在我眼前縈繞……

  4、從畫面中,體會情感

  師:簡單疏通詩意后,我們感受到鄉村的景色很美,現在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詩句,品味其中的關鍵詞句,或許你對詩人筆下的鄉村四月有些新的認識。

  師:在第一行詩中哪些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生:綠遍山原的“遍”

  師引導:綠遍山原就像什么?

  生: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滿是的綠色,這綠色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碧綠的毛毯。

  師:你抓住“遍”字想開去,一用上比喻句,畫面就變得更活了,更美了。誰還能用上比喻的手法說說你的眼前出現了什么畫面?

  生:此刻的山原已經變成了綠色的海洋,像綠墨水打翻了似的;

  這綠色仿佛是山原的綠衣裳,讓山原充滿生機;

  山原綠得仿佛是被綠油漆染過似的……

  師:在大好的春光下,你都看到那些綠色?

  生:到處都是綠色,深綠淺綠,耀眼的綠,灰暗的綠;或濃或淡的新綠……

  綠得鮮亮、綠得耀眼,綠得充滿了生機。

  師: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詞,聯系生活的場景,選一行詩,寫寫鄉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用上學過得好詞佳句就更好了。

  (放音樂自己寫,再交流)

  師評:隨著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塊塊明鏡似的水田,泛著點點銀光,使鄉村得更純,如同無瑕的翡翠。你豐富的想象,讓我聽到了杜鵑鳥清脆的鳴聲,和著沙沙的雨聲,讓這幅畫卷充滿生機,這真是一首動聽和諧的春之曲呀!

  5、說出感受

  師:鄉村四月有聲有色,有靜有動,色彩鮮亮,充滿生機,多美的田園風光!合上書,閉上眼,想象著畫面,讀出你的感受。(齊背)

  師:春天是萬物復蘇的時節,是農家耕種的時節,看著鄉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著家家戶戶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話:“一年之計在于春”,你能體會鄉下人家此時的心情嗎?

  生:他們很快樂。師:為什么快樂?

  生:為秋天的豐收,為過上好日子而快樂。

  師:對,他們享受著大好的春光,憧憬著幸福的生活。春天,他們不僅播下的是種子,還有希望!他們春天播種希望,秋天豐收碩果,累,但快樂地享受生活。

  6、師:詩人就這樣飽含贊美之情,寫下了這充滿活力的鄉村美景,放聲朗讀,讀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齊背全詩)

  在孩子們的朗朗書聲中,本堂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重點與難點

  讀懂詩意,熟讀成誦;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學習資源

  掛圖、網絡資源等

教學實錄《鄉村四月》交流課 篇12

  知識技能目標:

  1、學習生字“蠶”。

  2、能有感情地朗誦、熟練地背誦詩歌。

  3、能領會詩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4、積累其他描寫田園風光的詩句。

  德育美育目標:

  通過本詩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學習古詩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美麗的田園風光,熱愛祖國燦爛的文化。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吉他彈唱錄象、收集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讓我們乘著四月的暖風去看看江南鄉間的美景,好不好!

  二、 配樂欣賞圖片,營造氛圍,讓學生感受美。(田園風光圖片和農民忙碌耕種的圖片)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像。因此我讓學生觀賞鄉村美麗的風光,領悟鄉村生活的美好,將學生引入美的境界。)

  三、學習贊美。

  多美的田園風光呀!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贊美自己看到景或人嗎?(學生練習贊美自己看到的景色或人)

  四、愉快學習古詩。

  1、誦讀古詩。

  多令人向往的田園生活呀!宋代詩人翁卷還為此寫下了一首詩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師示范→學生練習讀詩)

  (詩歌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去理解詩中的情,充分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因此指導學生讀詩時注重節奏和音律的指導,讓學生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做到抑揚頓挫,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的靈秀之美。)

  2、  品析詩中字詞,理解詩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這是一首即寫景又寫人的詩,仔細讀讀,看看哪句寫景哪句寫人。

  (1)指導學生品讀前兩句: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理解詩句并讀感情誦。

  仿寫練習:春雨如煙  夏雨如(  )  秋雨如(  )   冬雨如(  )

  (2)總結學法:我們以讀、品、誦的方法學習了1、2句詩。請同學們用這一方法自學3、4句詩。(提出自學要求:讀準生字、通過品字詞理解詩意,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詩句。)

  3、學生合作自學3、4句。

  4、反饋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自學情況:巧記生字“蠶”;學習多音字“了”。

  (2)檢查學生對關鍵詞及詩句的理解。(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和糾正)

  (3)檢查誦讀。(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和糾正)

  5、總結全詩,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另一位先哲也曾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些都說明了培養能力的重要性。這一環節,我充分利用教材,通過“先扶后放”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理解能力,思維想象能力,欣賞能。)

  五、多種形式展示古詩,感受學古詩的的快樂。

  同學們,我們平時學古詩都是用讀的方法,今天大膽改革創新,用唱、演、畫等方式來再現古詩,表達詩意、詩情好不好!(生:好!)

  1、老師彈唱古詩,引領學生進入快樂的境界。

  2、學生自由組合,通過喜歡的方式練習再現古詩。

  3、學生通過喜歡的方式展示古詩。

  組1:我們用唱歌的方式展示,用《劉三姐》的曲子配上古詩演唱。

  組2:我們用朗讀配合動作的方式表演

  組3:我們用表演小品方式表達詩歌的。

  ……

  師小結:同學們真能干!通過各種形式表演把鄉村四月田園風光的美和人們忙碌的生活景象活生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仿佛也置身于詩中,與詩人感受大自然的和諧美,真是棒極了!

  (學生唯有將自己所有的感覺、情緒、智慧投入學習的過程之中,才能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我讓學生采用各種喜歡形式來重現古詩的方法比較新奇,學生的興趣一下就上來了,有了興趣,學生動腦的積極性就高了,思維就活躍起來,變被動的聽講為主動的參與,學生化物為我,入情入境,將古詩的內容轉化為有聲有色的情景,讓人如身臨其境,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快樂挑戰。(古詩字詞填空練習)

  同學們,那么快就能把古詩學會了,敢不敢老師的挑戰?(生:敢!)

  (學生在興奮中復習古詩字詞,理解古詩)

  六、 課外積累。(以詩配畫的形式積累課外田園詩)

  師:同學們真棒呀!要想更棒的話,除了學好課本上的知識,還要善于學習課外的知識。老師想知道你在課外還積累了哪些田園詩。(學生展示課外收集的田園詩)

  師:多美的詩配畫呀!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展示一位學生的詩配畫)同學們喜歡這幅詩配畫嗎?(生:喜歡!)課后我們進行古詩配畫展,好不好?(生:好!)(課上完了,學生還沉浸在古詩的意境中。)

  這一堂古詩教學課,講求意境的再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達到知、情、意的統一,從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從而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提高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教學實錄《鄉村四月》交流課 篇13

  第一學時

  原文: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并達到會背誦。

  2、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感受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體會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和對勞動人民、勞動生活的贊美之情。

  3、領悟作者的描寫手法,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積累的好習慣。

  重點:引導學生品味詩歌所描寫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難點: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主動地進行語言的品味和體會,感悟詩歌所表達的美。

  教學過程

  一、文字激趣導入,生字學習。

  1、書寫“   ”,同學們看到這個符號你會聯想到什么?它特別像我們學過的哪個字?(學生自后發揮)

  2、書寫“ ”,再來看這個符號,你又想到了什么?它像哪個字?本意就是河流,古代的人在發明字的時候,用簡單的線條勾畫出某些事物的大致輪廓,就創造了象形文字,像剛才我們看到的“木” 和“川”。

  3、漢字神奇的地方不僅如此,再來看老師在木字上添加,書寫出“桑”,看到這個字,想起了上期我們學過的一首《過故人莊》: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書寫“天”和“蟲”,看這兩個字能組合成什么字——蠶,為什么會用這兩個字組成小小的“蠶”字呢?(大膽聯想,結合蠶的神奇。)

  4、繼續添加書寫“木—— 村”,看到這個“村”你想到了哪些詞?(盡可能的組詞,培養組詞能力)

  引入: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來自鄉村的詩人,他生于美景如畫的江南水鄉,他一生不曾做官,他把他所有的精力都用于他所喜愛的詩歌創作,是一位真正的布衣詩人。他用他的詩歌描繪著建鄉那別致的水鄉景色。每當人們提到他,就馬上就會想到這首詩。出示古詩(教師范讀)

  二、趣味練讀。

  1、首先自己讀一讀,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完之后用你的行動告訴我)

  2、同學們這首詩變成我們瑯瑯上口的童謠吧!(小手準備起來)

  3、當年“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來讓我們也踏起來吧,踏出詩的節奏。

  (練讀中讓學生基本達到會背)

  三、品悟詩情

  同學們,我們不僅要把詩讀成瑯瑯上口的童謠,踏出詩的節奏,好藥會從詩中讀出畫兒來,從畫兒中體會詩的意蘊。

  1、出示“綠遍山原”,這是一幅什么樣的畫兒呢?

  山嶺和原野都綠了。(具體一些,想象的再豐富一些)

  山陵是綠色的,原野是綠色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禾苗。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綠的世界。

  你想起了哪些詞:草木茂盛、郁郁蔥蔥

  2、出示“白滿川”

  你從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樣的畫面?(可以先結合注釋理解)

  江南有水鄉之稱,河流彎彎從稻田流過,從小村莊里流過,此時,天色和水色相互輝映,河面上一片亮白。(通過想象和觀賞來幫助學生理解)

  水面圖1:波光粼粼

  水面圖2:白茫茫,霧氣彌漫

  3、同學們已經從詩中看出了畫兒來了,出示圖3,把你的詩送進這個畫面中去吧!

  綠遍山野綠滿川(讀出味兒道來)

  4、你覺得在這一句詩中詩人的哪個字用得最好,先自己品一品,然后用筆畫出來,給大家談談你的感受。(品字詞,培養語感)

  重點“綠  白”  “遍    滿”

  5、聽:那空中傳來什么啼叫的聲音,你從詩人的詩中聽到了什么?(子規聲聲)

  6、可是子規聲聲喚來了這詩中的雨,詩人說的這是什么樣的雨呢?如煙的雨,還可以說成什么?(蒙蒙細雨、煙雨蒙蒙、縹緲、如輕紗,似薄霧。)

  7、讀出你的這種感受來吧!“子規聲里雨如煙”。兩句練讀:

  綠遍山野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讀的真美呀,我們此時已經仿佛跟隨著詩人進入了那煙雨蒙蒙、如詩如畫、清新質樸的江南水鄉。來,給我們的這幅畫兒起個名字吧,補充:鄉間四月         圖

  8、在詩人的眼里,不僅僅只有美麗的自然景色,在我們這迷人的田園風光中,作者還看到了一種更親切的畫面,那是誰?(家鄉的人們)他們在做什么呢?從后句詩中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人們的忙碌、繁忙)

  9、你從哪些詞中讀出來的呢?“才……有……”“閑人少”試讀感悟人們的繁忙,緊張。

  10、回到題目總結:鄉村四月美景圖

  這首詩不僅為我們描寫了田園風光的美,而且也通過詩人贊美了勤勞的人們。

  出示畫面,同學們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些詩人的鄉村四月美景圖吧。讀整首詩,音樂開始了。吟誦。

  四、延伸

  1、江南鄉村生活令我們充滿無限的遐想,讓我們帶上自己想象的翅膀,再去感受鄉村生活的另一個畫面吧!

  出示: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引導想象畫面:在小草發芽、生長、,黃鶯飛舞的春天里,那拂堤上的楊柳剛剛透出黃嫩的枝芽兒,頑皮的孩子們呀,正在趁著春風放飛一只又一只五彩的風箏。

  同樣有美景呀,小草、黃鶯、楊柳。

  同樣的人呀,是那些頑皮、可愛、天真活潑的孩子們。讀一讀(讓我們吟誦出這首詩吧)

  2、原來,我們眼中的鄉村生活便是一首首令人回味的詩,一副美妙的畫兒,那畫中的一草一木,那畫中熟悉的人既讓我們感到親切,又讓我們留戀。

  可曾發現我們的生活中有詩的影子,看(出示畫面),那詩歌就在它頑強而又柔嫩的細芽之中。

  《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看,那詩的身影可在風中搖擺,飛上了柳梢。

  《垂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板書設計:

  鄉村四月   美景     圖

  宋:翁卷

  景美         蔥蔥    粼粼   聲聲   蒙蒙

  人美

教學實錄《鄉村四月》交流課 篇14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前兩首古詩詞,并嘗試背誦。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三讀”來體會詩歌的音韻、畫面、情感,并嘗試自學田園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難點:

  如何指導學生描繪生動的畫面。

  課前準備:

  1.了解詩人的創作背景。

  2.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你們好!很高興認識你們!今天咱們初次見面,我們玩個游戲怎么樣?老師帶來幾幅畫,看誰能夠一看到畫,就想到一句古詩,當然,越多越好!想挑戰么?好吧!(出示圖)有一句話是這樣評價古詩的:(出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讀。這是田園詩的特點。好了,我們上課吧!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的形式,激發學習古詩的熱情,并初步了解田園詩的特點。]

  一、上課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田園詩,感受一下田園生活,請看板書。

  (1)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

  2、以前學習詩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書“讀”

  過渡:你看,這些都離不開讀。對于古詩學習,多讀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們仍然用這個方法來學習田園詩。(打開課本)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之一,通過總結提煉出“讀”的重要性,并為下一步的學習提供了指導方法。]

  二、學習《鄉村四月》

  過渡:那么如何讀才能體會田園詩的美呢?

  1、趣讀,體會音韻美。

  (1)要你來讀,你怎么讀?

  第一種可能,當生拍手讀出節奏時

  a.你為什么要這樣讀啊?

  b.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引導:是啊,大家都覺得這樣很有趣呢!原來讀詩還可以通過擊掌打出節奏。其實擊掌還有很多種,不止他這一種。可以自己擊掌,也可以和別人合作擊掌。打出很多節奏!你會嗎?對對,就是這樣讀!還可以同桌相互擊掌讀!(示范)除了這種形式,其實還可以標上音樂的符號來讀呢!(示范)你覺得這樣讀怎么樣?想不想試一試啊?那就跟我一起來吧!其實讀詩還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

  第二種可能,當生讀出223的節奏停頓時:你讀出了七言詩最常見的223的節奏。再想想,還能不能讀得更有趣一些?

  引導:(預設:若仍然223的節奏,)看來你們都習慣于223的節奏讀法, 你們聽,老師還可以這樣讀。你覺得這樣讀怎么樣?想不想試一試啊?那就跟我一起來吧!知道嗎?老師這里還有一種節奏呢!想聽嗎?你能給它配上動作打出節拍嗎?比如,輕叩桌子。其實還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手讀,你會嗎?(示范:自拍、同桌拍)。

  (2)練習趣讀:可以加上詩里的動作讀,搖頭晃腦的讀、還可以和同學合作讀呢!只要想辦法,讀古詩是多么有趣的事啊!下面你可以選擇剛才你喜歡的方法練一練,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辦法讀這首詩,盡量要讀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組,練習一下。待會老師看看哪組讀得最有趣!

  a自由練習趣讀,師巡視指導。

  b展示匯報:

  誰愿意展示一下?(預設:讀得怎么樣?他們都喜歡你這種方式!大家也來試一試)或者你覺得誰讀得有趣,推薦一下。(預設:你讀得真動聽!)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跟著你一起讀了!老師發現一個有趣的,我來推薦他。一起來!

  c欣賞古詩新唱:古詩不但能夠讀,還能唱出來呢!(出示古詩新唱)喜歡么?也來唱一唱。你還可以用自己最熟悉的歌曲換成這個詞唱出來。

  小結:不同節奏、不同形式讀古詩,多有趣啊!

  [設計意圖:“興趣是的老師”,誦讀從詩人角度出發,而趣讀則立足于孩子的心理,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更貼近孩子的天性。最終激發學生對古詩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2.聽讀,想象畫面美

  過渡:淡雅的田園詩不但是一首動聽的歌,更是一幅秀美的畫呢!(出示:聽讀,想象畫面美。)前面我們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里有怎樣的畫面呢?來,請閉上眼睛。

  (1)聽讀想象畫面

  仔細聽老師朗讀這首詩,你透過詩里的文字去想象畫面。(配樂)

  (2)示范描述句子

  同學們,這個時候呀,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這樣一個畫面

  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綠綠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茸茸的綠草,隨著地形的連綿起伏,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綠絨毯。披著一身綠葉兒的桉樹、榕樹,桃樹,這兒一叢,那兒一簇,站立在綠絨毯上,在陽光底下一動一動地放著綠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滿滿的,映著天空,映著白云,遠遠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鏡子。小河旁邊的那處楊樹林,漫天飛舞的楊花紛紛飄落,不一會兒,把一大片綠絨毯染成了白色。遠遠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楊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這真是“綠遍山原白滿川啊!”

  (3)感悟方法

  a.聽了老師的描述,你會有怎樣的評價?(對老師想象的畫面進行評價,對老師描述的語言進行評價等)

  b.剛才老師讀的時候,你的腦海中出現了畫面嗎?

  c.知道老師是怎么把簡練的詩句變成優美的語言的嗎?

  方法引導:讀第一句的時候,老師想到了綠綠的山坡和田野,想到了白亮亮的稻田和小河,還想象到了桉樹、榕樹、桃樹,草地,楊花。為了讓同學也能感受到你的畫面美,于是我就使用優美的語言,比如說,可以用上我們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運用比喻、擬人的寫法把句子說生動些。聽起來才這么美。你們也想像老師這樣描述優美的畫面嗎?

  (4)再聽讀,強化畫面

  請閉上眼睛,再來聽一遍(配樂范讀)。想象畫面。

  (5)組內交流

  請睜開眼睛。接下來像老師那樣,選擇一句,和同桌一起說一說,比比看,誰描述的更美,也許古詩旁邊的注釋對你的理解和想象有幫助哦!師相機指導。

  (6)匯報展示

  a.指名描述:誰來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畫面?(出示圖:白滿川)還有誰也想描述這句詩?

  b.體會忙碌,拓展想象:在這繁忙的四月,大人們除了采桑插田,還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們在忙什么呢?除了人們,還有誰也忙起來了呢?(播放視頻:也許你想象到了這樣的畫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氣、蝴蝶蜜蜂采蜜,牛兒等待耕種…看到這里,你有什么感覺?(板書:贊美 景 人)

  c.齊讀:帶著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來讀這首詩。

  [設計意圖:對古詩教學而言,需要創設情境,感受詩情畫意。本教學環節把詩句中的景物變抽象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圖畫呈現眼前,學法的指導也在不經意中得以強化。另外,課堂有意識地想象補白,可以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引發發散性思維,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視頻渲染氣氛,深化理解。這一環節的拓展,對學生進一步感受鄉村的景美人勤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3、背讀,感悟情感美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么美的詩,你們愿不愿意背下來啊?自己練習一下。誰愿意來背?大家一起背一下。(出示:這就是背讀,感悟情感美。)(配樂)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趣讀體會了詩歌的音韻美,聽讀想象了畫面美,背讀感悟了情感美。所以,對于古詩學習,多讀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

  [設計意圖:走進文本,走進作者心里,了解文本傳達出來的思想情感。最終熟讀成誦,體現扎實有效的教學。]

  三、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過渡:下面請同學們運用這個學習方法自學第二首古詩。

  1、自學:任選一個方面自學。

  2、指名匯報,適當補充。

  小結:同學們在學習詩歌的時候,可以從這三方面體會自學。

  [設計意圖:此環節強調能力的遷移,體現“扶到放”的過程,使學法不斷的鞏固強化,幫助學生掌握規律,形成閱讀古詩的能力;也體會到詩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四、作業

  1、課后積累更多的田園詩。

  2、利用本課學習的方法自學《漁歌子》。

  總結:美麗的田園風光如詩如畫,自古至今吟誦的詩人舉不勝數,請同學們課后多積累田園詩。感受詩情畫意。

  [設計意圖:總結田園詩的特點,注重課外積累田園詩,強化學習古詩的方法并遷移運用。]

教學實錄《鄉村四月》交流課 篇15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蠶”字,會寫“蠶”“桑”兩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誦、背誦古詩,并能準確無誤地默寫。

  3、理解詩意,想象畫畫,體會情感。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具準備:多媒體、展示臺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老師非常喜歡。我們中國是詩的國度,早在唐代就出現過像李白、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他們才華橫溢,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優秀詩篇。今天,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古詩的魅力,來學一首新詩。(板書:鄉村四月)

  二、弄懂詩題。

  1、看到詩題你知道了什么?(生:這是一首描寫鄉村的古詩。)

  2、這是一首描寫江南初夏田園生活的古詩,它的作者是翁卷。(師書翁卷)

  三、知曉作者。

  1、有誰了解翁卷?抽名學生介紹:(生:南宋詩人。)

  2、師補充:翁卷,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他很有才華,與趙師秀、徐熙、徐璣合稱 “永嘉四靈”。一生不曾做官,他特別喜歡田園生活,尤其擅長作田園詩。

  四、整體感知。

  1、現在就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足跡一起走進鄉村四月,去感受鄉村初夏的氣息吧。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順。

  2、出示多音字。

  1iǎo(一目了然、了解)

  了   liào (同“瞭” 望)

  1e(吃了,買了,走了,算了)

  3、教師范讀(播放錄音)

  4、生自由讀(讀三遍)

  5、指名讀。

  6、學生齊讀。

  五、知詩情,悟情意。

  1、大家剛才讀的非常有味道,下面我們就來理解古詩的意思,先學頭兩句(生齊讀這兩句)

  ①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白滿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川:平地    子規:杜鵑鳥。如:好像。

  詩意: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滿是綠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色。(板書:景美) 

  2、是啊,這哪里是鄉村,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們一定無比的幸福,那么,此時他們又在干些什么呢?(生齊讀后兩句)

  ②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才:剛剛    了:結束    蠶桑:種桑養蠶。

  詩意: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都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剛忙完了采桑養蠶,又開始插秧種田了。(板書:人勤)

  3、詩的前兩句寫的是什么景色?(生:前兩句寫農村初夏的景色)。

  4、詩的后兩句寫的是什么景象?你從中體會到什么?(生:后兩句寫農人的忙碌景象,體會到了農民的辛苦、勤勞,他們不誤農時,辛勤勞作,值得贊揚)。

  5、《鄉村四月》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和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

  (板書:贊美)

  六、感情升華。

  1、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知道大家對古詩內容已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們被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所陶醉,更為這里勤勞忙碌的人們而心生敬佩,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種陶醉和敬佩之情再讀古詩,誰愿意到前面來讀讀?(先請男、女生各一個上臺誦讀,然后全班齊讀)。

  2、能背下來嗎?(生自由背誦古詩,然后全班齊背)

  3、默寫這首古詩(先請男女生各一個上臺默寫,然后全班默寫)

  七、拓展閱讀。

  1、其實,像這樣描寫田園生活的詩,我們曾經也學過一些,比如說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王維的《山居秋暝》還記得嗎?像陶淵明、謝靈運、謝眺等等,他們都很熱愛田園生活,也寫了一些田園詩,課后我們可以找出來讀一讀,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八、作業:

  畫出前兩句詩所描寫的景象。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里雨如煙。

  板書:

  景美

  鄉村四月              贊美

  人勤

  教學反思

  在教學《鄉村四月》之后,我發現無論是在教學設計還是在課堂把握與生成方面都存在許許多多需要學習的空間。由于自己本身基礎不好,經驗不足,所以在課堂上碰到了許多的問題與障礙。

  首先,在初讀部分我做得還不是很到位。我在初讀中安排了三個層次的朗讀。第一個層次是希望學生通過朗讀能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第二次的朗讀,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由讀能夠讀懂一些字詞的意思。而第三次的朗讀,則是希望學生能夠讀出一點節奏和韻味來,把握這首詩的情感基調。在教學過程中,我第一個層次的朗讀掌握的還可以。但在第二個層次上的目標實現得還不是很好。自身對于課堂也還很陌生,所以在引導學生讀懂字詞方面還不是很全面,比如說:“山原”這個古今用法不是很相同的也沒有引導學生去了解。“白滿川”、“雨如煙”等也沒有很好地讓全體學生一起去理解。我覺得有的老師說的很好,這里如果再加個環節,讓學生聯系注釋話講講這幾句的意思,可能學生對文本的熟悉程度會更深入一點,這樣也為后面情感的揮發做下了鋪墊。在學生講了詩句的意思之后,再讓學生概括地講講,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最后再精練到課文中的詩句,這樣學生就能體會到古詩的精練了。

  其次,在后面的引導學生感悟“綠”這個環節時我也把握不好。此時,我讓學生對“綠”展開想象:通過這個綠字,你仿佛看到什么綠了呢?但是,在課堂實施的時候,由于我在引導學生說話方面的能力的欠缺,學生想象得不夠深入。此時,如果能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想開去,比如說:竹子綠了、稻田綠了……那學生對意境的想象就達到了,對詩歌的理解也深刻了。在學生能夠透過文字想象出一幅幅畫面之后,我就指導學生朗讀全詩,打算讓學生從畫面回歸到文本。但是,經過老師的指點,我發現如果在將文字分割成畫面之后還需要一個畫面的整合才行,才能真正達到在學生腦中留下一個富有意境的畫面,否則在學生腦中之后一個個想象的片段,那也是不能達到意境美的境界的。

  第三、關于在最后一句中的關鍵:……才……又…… 從這個關聯詞中最能感受到人們忙碌。我想這里應該也是個可以抓的切入點。這里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感受由這個關聯詞所體現出的情感溫度,突出人們的忙碌。經過有些老師指點,這里可以對“蠶桑”和“插田”這兩個農村特有的生活場景都是可以進行展開的部分。由于這兩個生活場景對學生來說較為熟悉,可以讓學生對文本產生親近的感覺,同時還可以告訴學生一些他們平時不是很了解的農業生產規律。

  第四,在整個教學設計中由于自身能力的局限我沒有考慮到要適時地讓學生感受詩歌的內容和形式上的某些特點。比如:押韻、詩人的寫法、句式等等,當然只要滲透就夠了。而我只知道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詩歌是瑯瑯上口的,但在詩歌的其他特征方面卻沒有提點到。

  人是要不斷學習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著重在自己欠缺的方面多下苦功了。

教學實錄《鄉村四月》交流課(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通用13篇)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認識生字,正確讀寫規、插等字詞。有感情地朗誦、背誦、默寫古詩。2、過程與方法:在討論、朗讀、交流中體會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精選15篇)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學習前兩首古詩,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情感。2、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兩首詩。〖教具準備〗學生準備有關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資料,老師準備相應的音樂帶。...

  • 鄉村四月說課稿(精選10篇)

    一、說教材:《鄉村四月》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六組單元《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詩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寫出了江南鄉村四月的美麗景色及人們忙碌勞作的場景,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的贊美。...

  • 《鄉村四月》的教案(精選17篇)

    教學內容:23、《鄉村四月》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1)認識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正確理解“蠶桑,山原,白滿川,子規,才了”等詞。(2)通過誦讀,解讀,感悟詩文,了解內容,體會詩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 古詩《鄉村四月》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材分析:《鄉村四月》是宋朝詩人翁卷的代表作,詩人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

  • 《鄉村四月》優秀教案(精選12篇)

    教材簡析:《鄉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春時節的景象。前兩句寫景,后兩句寫人。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 《鄉村四月》說課設計(精選12篇)

    一、說教學資源(一)、說教材《鄉村四月》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組中第二十三課《古詩詞三首》中第一首,這首詩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

  • 鄉村四月教案(通用4篇)

    教學目標1、會寫“蠶桑”兩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古詩。2、結合注釋,理解古詩意思,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理解古詩意思,體會作者對鄉村風光的熱愛及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之心贊美之情。...

  • 《鄉村四月》公開課教案(通用16篇)

    【設計理念】古詩的教學,是在課堂上與學生穿越時空去感受祖國語言文化的燦爛與輝煌古詩教學應該引領學生最大限度地走進這種文化,使這種文化滋養學生心智成長在語文實踐過程中注重發揮教材的例子功能強調學習方法的鞏固、遷移,幫助學生...

  • 人教課標版第八冊23課古詩《鄉村四月》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認識生字,正確讀寫“蠶桑、卷、了”等字詞。2、有感情地朗誦、背誦、默寫古詩。3、體會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4、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 《鄉村四月》教案設計(通用17篇)

    預設目標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詩,借助注釋,了解詩的大意。2、能流利地背誦詩歌,積累有關描寫田園風光的詞句。3、通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 鄉村四月教學實錄(通用4篇)

    師:四年一班的同學們,準備好上課了嗎?生:準備好了。師:這節課,老師要帶同學們去一個地方。請閉上眼睛,聽一聽,想一想,老師描述的是個什么地方。...

  • 《鄉村四月》教學實錄(精選16篇)

    文言相柔 輝映課堂《鄉村四月》教學實錄(清 韻)【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下冊23課【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做到熟讀成誦。* 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美的田園風光,體會詩人對勞動人民生活的熱愛與贊美。...

  • 《鄉村四月》公開課教案(精選14篇)

    【設計理念】古詩的教學,是在課堂上與學生穿越時空去感受祖國語言文化的燦爛與輝煌古詩教學應該引領學生最大限度地走進這種文化,使這種文化滋養學生心智成長在語文實踐過程中注重發揮教材的例子功能強調學習方法的鞏固、遷移,幫助學生...

  • 《鄉村四月》的教案(精選13篇)

    教學內容:23、《鄉村四月》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1)認識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正確理解“蠶桑,山原,白滿川,子規,才了”等詞。(2)通過誦讀,解讀,感悟詩文,了解內容,體會詩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珠超二在线观看免费国语高清 |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 久久网站av | caoporn国产免费人人 |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2020 | 91精品国产99 | 欧美一级艳情片免费观看 | 欧美尺寸又黑又粗又长 | 国产午夜日韩不卡一区 | 国产另类ts人妖高潮 | 久久国产精品影片 | 91青青草视频 | 九一视频在线看 |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3ATV | 日本在线精品 | 免费小视频在线观看 | 性奴秘书裸侍跪趴等主人玩 | 国产一区二区三级 | 国产亚洲综合av |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 又黄又湿啪啪响18禁男男 | 亚洲AV成人片无码WWW | 成人日批 | 青青草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 狠狠色噜噜综合社区 | 国产污视频在线播放 | 久久久久久久一级 | 第一av| 久久亚洲成人精品 | ririsao亚洲国产中文 | 青青草成人网 | 亚洲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 | 婷婷成人丁香五月综合激情 | 亚洲永久免费观看 | 黑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www.国产福利 | 91狠狠狠狠狠狠狠狠 | 国产av一区最新精品 | 大地资源视频在线观看 | 成人黄色视屏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