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蠶”、“桑”兩個生字,能讀準多音字“了”。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文,讀出詩的韻味。
3、引導學生抓住“綠遍”、“白滿”、“才…又”等詞語展開想象,體會江南鄉村景色的優美以及人們的勤勞,激發學生對鄉村風光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4、結合詩文及相關資料,使學生初步了解田園詩的特點,感受田園文化的魅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導語: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山清水秀,有許多風景優美的地區,吸引著國內外的游人。你能說出幾處風景名勝嗎?你們說的……都是江南的景色。江南景色如畫,使人過目難忘,歷來就是詩詞文人集聚之地。白居易去過江南,他在《憶江南》中就曾經寫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的鄉村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2、引導學生結合圖片說說江南鄉村的風光及自己的感受?吹竭@樣的風光你想說點什么?
3、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宋代詩人翁卷走進江南的鄉村四月(板書課題,指讀)。
二、初讀正音,讀出詩的節奏。
1、請大家自由讀這首詩,要讀得字正腔圓。(學生自由讀)。
2、這首詩中有兩個生字(課件出示“蠶桑”,指讀,簡單釋義《結合“插田》“摘桑養蠶”)。還有一個多音字“了”(出示“了”),大家覺得該怎么讀?為什么?(學生讀,教師從結合字義選擇字音角度對學生評價,如:你能根據意思選擇正確的讀音,真是個會思考的孩子)
3、練讀詩文。
指幾名學生讀詩文,教師相機評價(如反面評價:你讀得很流利,就是缺少點詩的味道,想想,讀詩該怎么讀?
三、結合注釋讀詩文,了解大意。
1、過渡:讀詩還要解意。請大家結合課后注釋互相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如果哪個詞語不理解,哪個句子說不好,可以舉手找老師幫忙,老師很愿意為大家服務。
2、學生同桌互說詩意,教師巡視指導。
3、指生說說詩文大意。
4、指生說說詩中描繪的景物,教師板書(山原、川、子規、雨、人)
四、抓重點詞語,領悟詩境,體會鄉村的景美,人勤。
(一)設疑:
俗話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大家邊讀詩邊展開想象:你現在就來到了江南的鄉村,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鄉村四月?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
(二)學生自由讀詩文,標出詞語,說體會。
(三)師生交流。
1、引導學生抓住“綠遍”體會景色的美。
(1)首先引導學生說出對鄉村四月的整體感受——美,然后引導:“你就抓住一個你覺得最美的詞說一說。”若學生只說出詞語,則進一步引導:“綠遍是個什么樣?具體說一說。”可用“像——”或“讓我覺得——”把感受說具體。評價可以用“你的比方多準確而富有詩意呀!你也快成了小詩人了!”(指兩名學生說,在學生能夠充分表達后板書“綠遍”)。
(2)補充詩句,感受“綠”的不同韻味。
過渡:多么生機勃勃的綠呀!唐朝大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中也寫到了這富有生機的綠(課件出示《詠柳》生讀),大家看賀知章筆下的綠和翁卷筆下的綠一樣嗎?(引導學生從繪畫的角度比較二人的不同:一個是工筆細描,一個是揮筆涂染。若學生說不出,教師可適當簡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