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3)引導學生讀美。(課件出示第一行詩句)導語:“把你的這種感受帶到詩句里讀出來吧。”(引導學生讀出韻味。可用“你讓我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綠”,“你讓我看到了青翠欲滴的綠”或“你讀得還沒有‘綠遍’”評價。)
2、與“綠遍”相對應的詞語是哪一個?指出這是古詩中常用的一種方式。依法引導學生體會“白滿”并板書(此環節以學生讀、談為主,簡略處理)。
3、引導學生體會“雨如煙”。
(1)首先引導學生說出對鄉村四月的整體感受——美,然后引導學生抓住“如煙”說說感受。可用“像輕紗、像薄霧、像細絲”把感受說具體。(指一名學生說,在學生能夠充分表達后板書“如煙”)。
(2)擴展想象:閉上眼睛,張開雙手,如煙的細雨飄到了你的臉上,落到了你的手心里,什么感覺?聞一聞,隨著如煙的雨飄來了——?(若學生自己說的具體,此環節可省略)
(3)依法引導學生讀美第二行詩句,讀出輕柔舒緩的感覺(課件出示,齊讀)。
(4)補充詩句,進一步感受“細雨如煙”的美。
導語:不只是翁卷,好多詩人都寫到了這如煙的雨。大家看:杜甫寫到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韓愈寫到了:“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蘇軾也寫到了:“水光瀲(liàn)滟(yàn)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課件逐句出示,指導學生朗讀)
(注:以上三個環節可根據學生的實際回答順序調換。當完成一個環節后,教師引導:“我還不能確信,誰還從別的詞語中讀出了鄉村的美?”
4、過渡:除了美,你還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抓住“才…又”體會人們的勤勞并板書)5、這勤勞的人們難道不是鄉村的一景嗎?(板書:鄉村美景)就讓我們再來領略一下這鄉村的美景吧。(配樂讀最多兩遍第二遍可以背)
6、小結:(是啊,江南的鄉村四月,山川秀美,細雨如煙。這迷人的景色不僅吸引了我們,更吸引了詩人翁卷。)
五、出示作者,補充詩文,初步領悟田園文化。
1、交流作者資料。
(2)出示資料:“翁卷,字讀古,一字靈舒。浙江柳市人。是南宋時期非常有才華的詩人,以善寫田園詩著名,布衣終身。”引導學生質疑:“有才華為什么還布衣終身?”教師引導:大家能不能從這首《鄉村四月》中找到一些答案呢?(引導學生從板書中找到:對鄉村美景和人民的愛可能是其布衣終身的原因之一《強調》)
2、過渡:不只是翁卷,還有許多的文人墨客被這優美淳樸的鄉村田園生活所吸引,寫下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歌。
(課件出示王維《山居秋瞑》、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指讀)
3、總結:一首首寄托著田園情思的詩歌已經融入到了中華民族悠遠的歷史長河中,成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板書“田園文化”)。下節課,我們將學習《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我們會繼續徜徉在“田園詩”的涓涓細流之中,繼續感受我們燦爛的千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