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寫“蠶、桑”兩個生字。
2.通過讀、吟、唱等多元方式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3.借助注釋、插圖等資源,自主學習,發揮想象,理解詩意。
4.通過對本詩的學習,使學生從中感受到鄉村田園風光的美麗,感受到勞動生活的緊張繁忙,培養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入境——啟動情智
1、前兩節課,我們隨著作者走進鄉下人家個牧場之國,領略到鄉村的寧靜和異國的風光,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鄉村(板書 鄉 村)看到這個詞,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學生自由回答)這田園村舍,如詩如畫,在詩人的眼里更是別有韻味。這一幅幅的畫面讓你想起了哪些詩句?
2、補充板書 鄉村四月
讓我們跟著宋代詩人翁卷的步伐一起走進“鄉村四月”。
3、交流資料,知詩人。
師:800多年前南宋時期我們浙江有一位詩人用詩把鄉村四月的景色描繪了下來。他就是——(板書翁卷)
出示詩人簡介:翁卷 字靈舒,永嘉人(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與徐照、徐璣、趙師秀四人合稱 “永嘉四靈”。 在他們四人中翁卷年事最高。著有《西巖集》、《葦碧軒集》等。他的詩顯的較為平易,但簡約中有一份清淡的韻味。
二.感悟交流——生成展現情智
(一)讀一讀: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師: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自由地讀兩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板書:讀)
2.檢查字音,相機糾正。
3.學習生字:蠶、桑;了解多音字“了”;
4.再讀古詩,初知大意。
5.初步觸摸古詩意韻。
師:讀完了這首詩,你對鄉村四月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板書:景美、人勤)
(二)吟一吟:
1.生吟古詩。
師:那你們誰能把鄉村四月的景美人勤讀出來呢?試試吧。(生自主讀)
2.師范吟古詩。(板書:吟)
3.學生想象吟誦。師:哪個詞讓你最有感覺,能勾起你無限的想象?把你聽詩時腦海中出現的畫面描述給大家聽聽。(生匯報并發揮想象交流,教師相機評價)
生1: “綠遍”讓我看到了鄉村到處一片蔥蘢的景象。
師:把你的感受用朗讀傳遞給大家。讀
生2: “白滿”讓我仿佛看到了鄉村的稻田一片白茫茫的景象,一眼望去,閃著金光。
師:把你的體會用朗讀告訴大家。再讀
生3: “煙”讓我仿佛置身于一片云霧迷蒙的仙境之中。
師:多讓人向往啊!把我們也帶到你那神仙般的境界之中。請讀
生4: “子規聲”好美啊!象在唱歌。
師:是嗎?不行,不行,我們也要去聽歌。
生5: “閑人少”、“才了……又……”讓感受到了鄉村的四月很繁忙。
師:是啊!要不是“鄉村四月閑人少” 哪有辛棄疾筆下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要不是“才了蠶桑又插田” 哪有這“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出示這兩句詩)
師:鄉村,忙碌的何止四月?請看(出示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中的第一句)范成大筆下的“晝出耘田夜績麻”,你能用“才了——又”的句式改寫這句嗎?(板書:才了……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