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精選15篇)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8-20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精選15篇)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前兩首古詩,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2、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兩首詩。

  〖教具準備〗學生準備有關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資料,老師準備相應的音樂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老師:同學們,本單元我們隨作者領略了中外的田園風光,體會到了自然、質樸、和諧、靜謐的鄉情,今天,我們再來走進古代詩人為我們描繪的田園美景,學習《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你也一定會陶醉其中的。

  二、交待任務

  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前兩首古詩。《鄉村四月》和《四時田園雜興》。

  三、學習第一首詩《鄉村四月》

  1、作者簡介,翁卷字續古,一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一生沒有做官,他的詩大多講求技巧,詩風清苦。

  2、閱讀詩文:

 、拧∽宰x古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啤〗Y合注解,理解詩意。

 、恰∠胂螽嬅,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3、匯報交流:

 、拧≈该x詩文,糾正字音。

 、啤±斫詩詞的意思: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

  白滿川:指稻田里一片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子規:杜鵑鳥。

  句意: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滿是綠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句意,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都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采桑養蠶,又是插秧種田。

  4、讀詩文,想畫面,說感受:

 。úシ乓魳穾,有感情的朗讀)。詩文展示四月的鄉間充滿生機,一派繁榮的景象,同時勾畫了農民在四月里緊張、繁忙的勞動場景,表達出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

  四、學習第二首詩《四時田園雜興》

  1、作者簡介:

  范大成:蘇州吳縣人(今江蘇)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南宋詩人,他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合稱“南寧四大家”。他的詩憂國憂民,多有佳作,晚年隱居,寫了《四時田園雜興》60首,是他一生田園詩的代表作,反映農民的勞動生活和民生疾苦。這里選的是《夏日》中的一首。

  2、自主學習,了解詩意。

  3、匯報交流,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拧兂鲈盘镆箍兟,村莊兒女各當家。

  耘田:除去田里的雜草。績麻:把麻搓成線。

  句意:夏季農民非常繁忙,白天去田間鋤地,晚上要在燈下搓麻成線,農家男女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啤⊥瘜O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未解:不懂。供:從事。傍:靠近。句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雖然他們不懂的耕種與織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樹陰下學著種瓜。

  5、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說說你的感受:

 。ㄅ錁防首x)

  詩文描繪了鄉村大人耕織,孩子也學耕種的情景,展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勤勞,是一副具有濃濃生活氣息的農家耕織的圖畫。

  五、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課堂作業設計〗

  1、把詩句補完整:

 、拧【G遍山原(  ),⑵ 童孫未解( 。

  子規聲里(  )也傍桑陰( 。

  2、請你說說“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的景象,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3、我會背其他描寫田園的古詩詞。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篇2

  第一學時

  原文: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并達到會背誦。

  2、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感受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體會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和對勞動人民、勞動生活的贊美之情。

  3、領悟作者的描寫手法,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積累的好習慣。

  重點:引導學生品味詩歌所描寫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難點: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主動地進行語言的品味和體會,感悟詩歌所表達的美。

  教學過程

  一、文字激趣導入,生字學習。

  1、書寫“   ”,同學們看到這個符號你會聯想到什么?它特別像我們學過的哪個字?(學生自后發揮)

  2、書寫“ ”,再來看這個符號,你又想到了什么?它像哪個字?本意就是河流,古代的人在發明字的時候,用簡單的線條勾畫出某些事物的大致輪廓,就創造了象形文字,像剛才我們看到的“木” 和“川”。

  3、漢字神奇的地方不僅如此,再來看老師在木字上添加,書寫出“桑”,看到這個字,想起了上期我們學過的一首《過故人莊》: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書寫“天”和“蟲”,看這兩個字能組合成什么字——蠶,為什么會用這兩個字組成小小的“蠶”字呢?(大膽聯想,結合蠶的神奇。)

  4、繼續添加書寫“木—— 村”,看到這個“村”你想到了哪些詞?(盡可能的組詞,培養組詞能力)

  引入: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來自鄉村的詩人,他生于美景如畫的江南水鄉,他一生不曾做官,他把他所有的精力都用于他所喜愛的詩歌創作,是一位真正的布衣詩人。他用他的詩歌描繪著建鄉那別致的水鄉景色。每當人們提到他,就馬上就會想到這首詩。出示古詩(教師范讀)

  二、趣味練讀。

  1、首先自己讀一讀,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完之后用你的行動告訴我)

  2、同學們這首詩變成我們瑯瑯上口的童謠吧。ㄐ∈譁蕚淦饋恚

  3、當年“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來讓我們也踏起來吧,踏出詩的節奏。

 。ň氉x中讓學生基本達到會背)

  三、品悟詩情

  同學們,我們不僅要把詩讀成瑯瑯上口的童謠,踏出詩的節奏,好藥會從詩中讀出畫兒來,從畫兒中體會詩的意蘊。

  1、出示“綠遍山原”,這是一幅什么樣的畫兒呢?

  山嶺和原野都綠了。(具體一些,想象的再豐富一些)

  山陵是綠色的,原野是綠色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禾苗。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綠的世界。

  你想起了哪些詞:草木茂盛、郁郁蔥蔥

  2、出示“白滿川”

  你從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樣的畫面?(可以先結合注釋理解)

  江南有水鄉之稱,河流彎彎從稻田流過,從小村莊里流過,此時,天色和水色相互輝映,河面上一片亮白。(通過想象和觀賞來幫助學生理解)

  水面圖1:波光粼粼

  水面圖2:白茫茫,霧氣彌漫

  3、同學們已經從詩中看出了畫兒來了,出示圖3,把你的詩送進這個畫面中去吧!

  綠遍山野綠滿川(讀出味兒道來)

  4、你覺得在這一句詩中詩人的哪個字用得最好,先自己品一品,然后用筆畫出來,給大家談談你的感受。(品字詞,培養語感)

  重點“綠  白”  “遍    滿”

  5、聽:那空中傳來什么啼叫的聲音,你從詩人的詩中聽到了什么?(子規聲聲)

  6、可是子規聲聲喚來了這詩中的雨,詩人說的這是什么樣的雨呢?如煙的雨,還可以說成什么?(蒙蒙細雨、煙雨蒙蒙、縹緲、如輕紗,似薄霧。)

  7、讀出你的這種感受來吧!“子規聲里雨如煙”。兩句練讀:

  綠遍山野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讀的真美呀,我們此時已經仿佛跟隨著詩人進入了那煙雨蒙蒙、如詩如畫、清新質樸的江南水鄉。來,給我們的這幅畫兒起個名字吧,補充:鄉間四月         圖

  8、在詩人的眼里,不僅僅只有美麗的自然景色,在我們這迷人的田園風光中,作者還看到了一種更親切的畫面,那是誰?(家鄉的人們)他們在做什么呢?從后句詩中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人們的忙碌、繁忙)

  9、你從哪些詞中讀出來的呢?“才……有……”“閑人少”試讀感悟人們的繁忙,緊張。

  10、回到題目總結:鄉村四月美景圖

  這首詩不僅為我們描寫了田園風光的美,而且也通過詩人贊美了勤勞的人們。

  出示畫面,同學們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些詩人的鄉村四月美景圖吧。讀整首詩,音樂開始了。吟誦。

  四、延伸

  1、江南鄉村生活令我們充滿無限的遐想,讓我們帶上自己想象的翅膀,再去感受鄉村生活的另一個畫面吧!

  出示: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引導想象畫面:在小草發芽、生長、,黃鶯飛舞的春天里,那拂堤上的楊柳剛剛透出黃嫩的枝芽兒,頑皮的孩子們呀,正在趁著春風放飛一只又一只五彩的風箏。

  同樣有美景呀,小草、黃鶯、楊柳。

  同樣的人呀,是那些頑皮、可愛、天真活潑的孩子們。讀一讀(讓我們吟誦出這首詩吧)

  2、原來,我們眼中的鄉村生活便是一首首令人回味的詩,一副美妙的畫兒,那畫中的一草一木,那畫中熟悉的人既讓我們感到親切,又讓我們留戀。

  可曾發現我們的生活中有詩的影子,看(出示畫面),那詩歌就在它頑強而又柔嫩的細芽之中。

  《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看,那詩的身影可在風中搖擺,飛上了柳梢。

  《垂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板書設計:

  鄉村四月   美景     圖

  宋:翁卷

  景美         蔥蔥    粼粼   聲聲   蒙蒙

  人美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理念】 追求隨課堂的有效性,讓隨堂課在真實中見精彩,平實中現智慧,樸實中含韻味,踏實中求質量。

  【學習目標】

  1、獨立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借助注釋、插圖,自主學習,正確理解詩意,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村生活,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4、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

  【學習重點】 讀懂詩意,熟讀成誦。

  【學習難點】

  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解題

  1、六單元的課文,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鄉村生活的畫面,隨著課文的學習,我們走進了自然和諧的鄉村人家,游覽了遼闊寧靜的牧場之國,今天讓我們一起步鄉村四月。

 。R讀課題)

  2、讀了題目,你就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嗎?這四月就是指江南農村春末初夏的時侯,這正是江南農民春耕的時節。

  二、讀通詩句,書寫生字

  1、久居江南的南宋詩人翁卷,如何用詩句記下這時的情景呢?讓我們自由讀讀這首詩。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朗讀,正音,齊讀。

  3、蠶桑的平舌音讀得真準,它們是今天要學習的生字,會寫嗎?(范書)蠶,天蟲為蠶,第一筆是橫,可別寫成撇;桑葉的桑要想把它寫得美觀,上面的三個“又”就要講究穿插,寫得富有變化,給人高低錯落之感。來,自己抄寫一遍。

  三、疏通字詞,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意境:

  1、剛才我們學寫了生字,讀通了詩句:

  從小學一年到現在我們學了很多古詩,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首先要借助注釋,疏通字詞, 接著讀通詩句,了解詩意,最后想想畫面,體會情感。下面我們借助注釋,疏通字詞,了解詩意,如果還有不懂的地方請作上記號。

  2、借助注釋,你知道哪些詞的意思?

 。ɡ斫馍皆诐M川、子規、了的意思)

  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第二句過渡:第一句寫出鄉村景美,第二句寫人,鄉村的人又怎樣呢?這句里你們還有哪些詞理解有困難?

 、拧“蠶桑”的意思?剛才我們借助注釋知道了是結束的意思,再把蠶桑放進句中讀一讀──剛剛結束蠶子和桑葉又插秧,通嗎?蠶桑該做什么講?(點播:看來理解古詩,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簡單的從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詩句中去讀。)誰能借助注釋,再說這行詩的意思?

 、啤∴l村人家多忙呀!難怪詩人說:“鄉村四月閑人少”,這里的閑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組詞說一說嗎?(清閑、悠閑、空閑、休閑)哪些詞的解釋放在這最合適?你能說說原因嗎?(你們說得言之有理,老師總結一下你們的說法,其實你們都想說,鄉村每個人都很忙,沒有人閑著呀!由此可見,他們就是這樣勤勞,來,讓我們贊一贊勤勞的人吧。信缸x、齊讀第二句詩)

  第一句過渡:這句寫人贊人,而第一句寫景,這句里你們還有哪些詞理解有困難?

 、拧∮耆鐭煟

  雨像煙霧一樣又輕又小。用你的話連起來說說這行詩的意思。(自說、抽說)你能試著把雨如煙的解釋調到前面來說一說嗎?我們說詩意時,調換一下詞語的順序,這樣就會更通順些,不信你再說第一行詩的詩意,也用這種方法試試。

 、啤『唵问柰ㄔ娨夂,我們感受到鄉村的景色很美,來讀一讀。(齊讀)

 、恰‖F在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詩句,品味其中的關鍵詞句,或許你對詩人筆下的鄉村四月有些新的認識。

 、取》蹲x,邊聽邊想象,鄉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⑸ 引導:

  綠遍山原就像什么?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滿是的綠色,這綠色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碧綠的毛毯。(你抓住“遍”字想開去,一用上比喻句,畫面就變得更活了,更美了,更豐滿了。)在大好的春光下,這綠綠得怎樣?到處都是綠色,有深有淺,有明有暗,綠得鮮亮、綠得耀眼,綠得充滿了生機。(這一串排著的話連在一起,讓我們看到的綠色是那么豐富,是那么有層次,你的感受細膩了。

 、省∽プ∧芤鹉阆胂蟮脑~,聯系生活的場景,選一行詩,寫寫鄉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用上學過得好詞佳句就更好了。(放音樂自己寫,再交流)(評:隨著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塊塊明鏡似的水田,泛著點點銀光,使鄉村得更純,如同無瑕的翡翠。你豐富的想象,讓我聽到了杜鵑鳥清脆的鳴聲,和著沙沙的雨聲,讓這幅畫卷充滿生機,這真是一首動聽和諧的春之曲呀。

 、恕≡賮碜x一讀,這次讀的感覺一定不一樣。ㄗ宰x、輪讀相機指導)

  ⑼ 鄉村四月有聲有色,有靜有動,色彩鮮亮,充滿生機,多美的田園風光!合上書,閉上眼,想象著畫面,讀出你的感受。(齊背)

  4、春天是萬物復蘇的時節,是農家耕種的時節,看著鄉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著家家戶戶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一年之計在于春”,你能體會鄉下人家此時的心情嗎(他們享受著大好的春光,憧憬著幸福的生活,累并快樂著。)

  5、詩人就這樣飽含贊美之情,寫下了這充滿活力的鄉村美景,放聲朗讀,讀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齊背全詩)

  6、對著畫面,配上音樂,再吟一吟詩吧。(齊背、抽背)

  四、默寫古詩

  1、多么精煉的字詞,多么優美的畫卷,那么短小的詩句,那么豐富的情感,讓我們背著寫下來,回家后推薦給你的朋友吧!

  2、剛才學的這首詩描繪的是春末夏初是江南人家的生活畫面,《田園四時雜興》又寫的什么時候田園生活呢?下節課接著學習。

  五、板書

  鄉村四月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里雨如煙!  灻

  鄉村四月閑人少,        贊美

  才了蠶桑又插田!  ∏趧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生字,正確讀寫“規、插”等字詞。有感情地朗誦、背誦、默寫古詩。

  2、過程與方法:在討論、朗讀、交流中體會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3、在誦讀中體會勞動的快樂,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詩意,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難點:理解詩意。

  教學方法:以讀為本,讀議結合、小組合作、適時點撥。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認識生字,理解詩意,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田園,現代都市人所向往的地方:那里有田園綠野、小橋流水,那里有炊煙裊裊、詩情畫意。“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是鄉村孩子在田野里盡情奔跑、玩耍的寫照!“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是鄉村獨特的風景。多少詩人用情濃意切的詩筆寫下了一首首贊美農村景色的詩篇。宋代翁卷.就是其中一位。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鄉村四月>這首古詩,跟隨詩人到鄉村去走一走吧!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回憶古詩的學法。(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作者簡介:教參28頁。

  從題目中,你讀懂了什么?想知道什么?(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

  (三月,春天將結束,四月,夏天剛來到,稱初夏)

  引導學生看23頁四幅圖,說說看到了什么?

  詩人用一首什么樣的詩來描繪這一幅幅色彩鮮明的圖畫的呢?

  二、初讀古詩,理解詩意。

  1、師范讀古詩。

  2、學生自由讀古詩,圈出生字,提出不懂的問題。

  認讀生字。

  3、針對學生提出的不懂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

  綠遍山原:山坡是綠的,原野是綠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苗,滿眼皆是綠色。

  看圖,全是綠的嗎?河流,稻田里的水泛著白光,(白滿川)讀到這你有什么感受?

  總結:這是一幅多美的畫哇,你能用優美的語言來描述嗎?真的是滿目是綠。〉咎锢锏乃陉柟獾挠成湎,泛著白光,波光粼粼,這就是“綠遍山原白滿川”。

  讀一讀。扮演詩人吟誦。

  作者還看到了什么?看第二幅圖(雨如煙)

  這雨如煙,是怎樣的雨?(蒙蒙細雨)除了像煙,還像什么?(像紗、像一層薄薄的霧)

  對啊,同學們,你們看,把這山原籠罩的,不是煙,不是霧,是那春雨啊,飛煙卷霧弄清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描寫的就是這春雨啊!

  雨是如煙的,應該讀得輕些。

  最妙的是在這如畫般的景色中,還聽到了……(杜鵑的叫聲)

  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如畫的美景勾勒出來了。讓我們用美的聲音把這種美讀出來吧!

  在這詩一般的畫卷里,農民又在干什么呢?請你再趕快讀讀看。(采桑養蠶,插秧種田)

  “了”是什么意思?是忙完了采桑才去種田嗎?是僅僅就做這兩件事嗎?是哪些詞告訴你們的?

  想象他們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邊寫下學生提及的農活,如忙喂雞、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種樹……)他們雖然忙碌,心卻是快樂的。讀出快樂。

  質疑:詩人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寫忙人多得了,卻要寫閑人少呢?

 。ㄔ娙擞萌齻字就給人豐富的想象,婉轉含蓄,化繁為簡,哪個更妙?這就是詩的魅力啊。

  剛才我們說前兩句詩寫得很美,現在我覺得學完三四句,這首詩更美了。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詩一般的畫卷和人們勞動的歡樂和諧地交融在一起,使得鄉村的四月變得更美了。

  現在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三、想象意境,體會情感。

  請一名學生讀詩,想想用什么樣的語氣讀。

  其他同學閉眼傾聽,在傾聽中想象你看到的景象。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在這樣的景象中,你有什么感受?

 。ǖ掠凉B透:勞動是光榮的,勞動是快樂的)

  讓我們再一次在朗讀中體會鄉村的美麗,感受勞動的快樂。

  四、課堂小結,總結寫法。

  1、這首詩寫的是什么?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2、給你感受最深是哪句詩?能用自己的感受讀一讀嗎?

  3、這首詩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寫人以閑少做反襯,突出農民的辛勞與繁忙)

  五、布置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識記生字,指導寫字。

  教學過程:

  一、認讀生字。

  二、識記生字。看看已經記住了哪些字,還沒有記住了字,自己想想用什么辦法可以記住它?如果有困難,可以和同桌合作,也可以向老師和同學請教。

  三、指導書寫。

  注意插的筆順。

  四、布置作業。

  搜集有關描寫田園生活的詩。

  游山西村(南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不要笑話農家臘月做的酒渾濁,

  豐收之年有豐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懷疑會無路可行的時候,

  忽然看見柳色濃綠,花色明麗,又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篇5

  問題提出

  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了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教學目的

  1、獨立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借助注釋、插圖,自主學習,正確理解詩意,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村生活,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4、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其中學習重點是:讀懂詩意,熟讀成誦;學習難點是: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過程設計

  老師在學生讀通詩句的基礎上引領孩子疏通字詞,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意境:

  1、初步領悟詩歌

  師:從小學一年到現在我們學了很多古詩,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首先要借助注釋,疏通字詞,接著讀通詩句,了解詩意,最后想想畫面,體會情感。下面我們借助注釋,疏通字詞,了解詩意,如果還有不懂的地方請作上記號。

  師:借助注釋,你知道哪些詞和句的意思?

  生:我理解山原、白滿川、子規、了的意思……

  師: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生:我不理解蠶桑。

  師:哦,他不理解蠶桑,有誰了解?能幫他解答一下嗎?

  生:蠶子、桑葉、蠶桑樹…..

  師:剛才我們借助注釋知道了是結束的意思,再把蠶桑放進句中讀一讀——剛剛結束蠶子和桑葉又插秧,通嗎?蠶桑該做什么講?

  師點撥:看來理解古詩,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簡單的從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詩句中去讀。

  2、進一步感悟詩句

  師:鄉村人家多忙呀!難怪詩人說:“鄉村四月閑人少”,這里的閑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組詞說一說嗎?

  生:清閑、悠閑、空閑、休閑、閑暇……

  師:哪些詞的解釋放在這最合適?你能說說原因嗎?

  生:清閑的意思是沒有什么事情做,所以放在這兒最合適

  空閑的意思是人們沒有事情做,很無聊……

  師:你們說得言之有理,老師總結一下你們的說法,其實你們都想說,鄉村每個人都很忙,沒有人閑著呀!由此可見,他們就是這樣勤勞,來,讓我們贊一贊勤勞的人吧!齊讀第二句詩。

  3、理解詞語,想象畫面

  這句寫人贊人,而第一句寫景,這句里你們還有哪些詞理解有困難?

  生:雨如煙是什么意思?

  師:剛才我們知道子規的意思是杜鵑鳥,讀讀第二行詩,你知道杜鵑鳥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嗎?

  生:杜鵑鳥在雨中鳴叫

  師:雨下得怎么樣?像什么?你能用上比喻和擬人手法說說嗎?

  生:雨像煙霧一樣又輕又小。

  蒙蒙細雨一直下著,讓天空蒙蒙朧朧,像童話中的仙境。

  那雨絲很細,細得像牛毛、花針、銀絲,我的眼前仿佛蒙上了一層輕紗。

  雨絲輕得像煙霧在我眼前縈繞……

  4、從畫面中,體會情感

  師:簡單疏通詩意后,我們感受到鄉村的景色很美,現在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詩句,品味其中的關鍵詞句,或許你對詩人筆下的鄉村四月有些新的認識。

  師:在第一行詩中哪些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生:綠遍山原的“遍”

  師引導:綠遍山原就像什么?

  生: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滿是的綠色,這綠色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碧綠的毛毯。

  師:你抓住“遍”字想開去,一用上比喻句,畫面就變得更活了,更美了。誰還能用上比喻的手法說說你的眼前出現了什么畫面?

  生:此刻的山原已經變成了綠色的海洋,像綠墨水打翻了似的;

  這綠色仿佛是山原的綠衣裳,讓山原充滿生機;

  山原綠得仿佛是被綠油漆染過似的……

  師:在大好的春光下,你都看到那些綠色?

  生:到處都是綠色,深綠淺綠,耀眼的綠,灰暗的綠;或濃或淡的新綠……

  綠得鮮亮、綠得耀眼,綠得充滿了生機。

  師: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詞,聯系生活的場景,選一行詩,寫寫鄉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用上學過得好詞佳句就更好了。

 。ǚ乓魳纷约簩懀俳涣鳎

  師評:隨著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塊塊明鏡似的水田,泛著點點銀光,使鄉村得更純,如同無瑕的翡翠。你豐富的想象,讓我聽到了杜鵑鳥清脆的鳴聲,和著沙沙的雨聲,讓這幅畫卷充滿生機,這真是一首動聽和諧的春之曲呀!

  5、說出感受

  師:鄉村四月有聲有色,有靜有動,色彩鮮亮,充滿生機,多美的田園風光!合上書,閉上眼,想象著畫面,讀出你的感受。(齊背)

  師:春天是萬物復蘇的時節,是農家耕種的時節,看著鄉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著家家戶戶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話:“一年之計在于春”,你能體會鄉下人家此時的心情嗎?

  生:他們很快樂。師:為什么快樂?

  生:為秋天的豐收,為過上好日子而快樂。

  師:對,他們享受著大好的春光,憧憬著幸福的生活。春天,他們不僅播下的是種子,還有希望!他們春天播種希望,秋天豐收碩果,累,但快樂地享受生活。

  6、師:詩人就這樣飽含贊美之情,寫下了這充滿活力的鄉村美景,放聲朗讀,讀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齊背全詩)

  在孩子們的朗朗書聲中,本堂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重點與難點

  讀懂詩意,熟讀成誦;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學習資源

  掛圖、網絡資源等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篇6

  一、導入。

  1.(課前背誦古詩)你們喜歡這個詩人嗎?還知道哪些詩人呢?

  2.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詩人,翁卷,他和我們一樣出生于美麗的江南水鄉溫州。每當人們提到他,就會想到這首詩。(出示課題及內容)

  二、初讀。

  1.先請同學們把這首詩多讀幾遍,直到讀準了,讀響亮了。

  2.誰想來讀讀這首詩?他讀的時候,其他同學認真聽,你自己在心里跟著念,把每個字都讀準了。

  3.你讀懂了哪些字詞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真厲害,已經掌握了通過注釋去學習字詞的方法。誰也用這種方法讀懂了什么?

  a.“了”是“結束”的意思,那這里它應該讀(“liǎo”)

  b.這首詩中還有一個詞語比較難讀“蠶桑”,誰有信心把它讀好呢?把它帶到句子中讀一讀。讓我們一起把這句讀兩遍。

  4、同學們讀得真認真,咱們再把這首詩多讀幾遍,直到把它讀得很有感覺,抑揚頓挫了。

  5、誰愿意有滋有味地來讀一讀?

  三、整體感知。

  1.讀著讀著,你看到了鄉村四月的哪些畫面?

  (碧綠的山陵和原野、白茫茫的稻田、杜鵑的叫聲、人們在養蠶、插田……)

  2.好,現在就讓我們去看看鄉村四月的自然景色。(出示:綠……煙)

  四、體會畫面美。

  1、學習“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有人說:讀一首詩,就是在欣賞一幅畫。反復讀上幾遍,讀著讀著,你都看到或聽到什么了?

  a、透過“綠遍山原”這四個字,你仿佛看到什么綠了?

  1)山嶺和原野都綠了。(具體一些,想象的再豐富一些)

  你真會說話。你不僅在理解,而且在想象了。想讀讀這綠色的山嶺和原野嗎?

  2)是啊,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綠的世界。這一片綠色,又讓你聯想起了哪些詞語呢?(草木茂盛、郁郁蔥蔥)

  3)(圖片)瞧,就是這樣一個小鄉村。這么美的景色,誰想來讀一讀。

  4)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綠意盎然的小鄉村。

  b、誰還從哪兒感受到了畫一般的美?(白滿川)

  1)讀著這句話,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畫面)你能把它讀出來嗎?(綠……)

  c、四月的鄉村還有更美的呢,聽,那空中傳來什么啼叫的聲音?(子規聲聲)

  知道子規是怎么叫的嗎?好,讓我們一起來聆聽子規的歌聲。

  同學們你覺得它在唱些什么?是啊,它在唱這“綠遍……”的鄉村四月。

  d、子規聲聲喚來了這詩中的雨,輕輕的多讀幾次這個句子,這會是一場什么樣的雨呢?

  1.如煙的雨,還可以說成什么?(蒙蒙細雨、煙雨蒙蒙……)出示圖片

  2.你覺得怎樣讀才能讀出著子規聲聲、煙雨蒙蒙的鄉村四月呢?

  3.你為什么讀得這么溫柔(輕)?誰還愿意來溫柔(輕輕)地讀一讀?

  e、同學們,自己再深情地讀讀這首詩,你能用兩、三句話簡單地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鄉村四月多么地清新明麗(板書:清新明麗)。

  f、看著這么美的景色,詩人情不自禁地吟誦出這樣的詩句:綠遍山野白滿川……

  讀得真美呀,我們此時已經仿佛跟隨著詩人進入了那煙雨蒙蒙、如詩如畫的小鄉村。

  誰也想像詩人一樣贊美一下這景色?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小鄉村。

  2、學習“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領略了鄉村四月的自然景色,讓我們再去看看田園里那些忙碌的人們。讀“鄉村……插田”

  a、同學們,自己多讀幾次,你又仿佛看到或聽到了什么?

  1)你看到人們的忙碌,那請同學們再讀讀這句詩,你從哪里發現了人們的忙碌?

  2)看來,人們真的很忙碌,今天的人們在“蠶桑又插田”,幾天前人們也在(“蠶桑又插田”),昨天人們還在(“蠶桑又插田”),明天的人們也將會在(“蠶桑又插田”)。如此忙碌的人們,他們的心情又是怎樣呢?(高興、喜悅)

  他們為什么這么忙碌呢?

  3)此時,在稻田里忙碌著的人們就是鄉村四月這幅畫中最亮麗的風景。

  b、四月的鄉村,如果你用心聽,它還是一首田園交響樂,用心讀讀這首詩,你都能聽到哪些聲音呢?(出示句式:我仿佛聽到——的聲音)

  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這份忙碌,這份幸福……

  c、是啊,此時詩人的心情和你們是一樣的。他看著“綠遍……”的美景,看著“鄉村四月……”的景象,覺得自己都快陶醉了。好,帶著你們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輕輕地吟誦起這首詩。

  五、熟讀成誦。

  1.看到了這么美的畫面,聽到了這么悅耳的聲音,讓我們再來讀這首詩,讀著讀著,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鄉村四月呢?

  2.多么秀麗的田園風光,多么幸福的農家生活,美美地讀讀這首詩,用你的朗讀帶我們走進這如詩如畫的鄉村四月。

  3.誰想來美美地讀讀這首詩。(出圖片)瞧,你們的朗讀帶大家走進了這么美的畫面。欣賞著這幅畫,你心里有什么想說的?相信你們現在讀這首詩肯定會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4.四月的鄉村是一幅畫,是一首歌,想把這鄉村四月永遠記在腦海里嗎?請閉上你的眼睛,讓我們在這優美的音樂中欣賞這鄉村四月的美景吧。

  六、延伸拓展。

  1、江南鄉村生活令我們充滿無限的遐想,讓我們再來看看翁卷筆下的《山雨》是怎樣的?

  出示:山雨

  一夜滿林星月白,且無云氣亦無雷。

  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

  1)認真讀讀這首詩,你仿佛看到或聽到了什么?

  2)誰想來讀讀這首詩?

  2、原來,我們眼中的鄉村生活便是一首首令人回味的詩,一幅幅美妙的畫兒,那畫中的一草一木,那畫中熟悉的人既讓我們感到親切,又讓我們留戀。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詩的影子,看(出示畫面),那詩歌就白居易的《草》中。

  看,那詩又來到了賀知章的《詠柳》中。

  3、同學們,生活中還有很多詩的影子,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下課之后去尋找。

  六、板書設計:

  鄉村四月

  宋:翁卷

  清新明麗景美

  人美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寫“蠶、桑”兩個生字。

  2.通過讀、吟、唱等多元方式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3.借助注釋、插圖等資源,自主學習,發揮想象,理解詩意。

  4.通過對本詩的學習,使學生從中感受到鄉村田園風光的美麗,感受到勞動生活的緊張繁忙,培養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入境——啟動情智

  1、前兩節課,我們隨著作者走進鄉下人家個牧場之國,領略到鄉村的寧靜和異國的風光,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鄉村(板書     鄉  村)看到這個詞,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學生自由回答)這田園村舍,如詩如畫,在詩人的眼里更是別有韻味。這一幅幅的畫面讓你想起了哪些詩句?

  2、補充板書        鄉村四月

  讓我們跟著宋代詩人翁卷的步伐一起走進“鄉村四月”。

  3、交流資料,知詩人。

  師:800多年前南宋時期我們浙江有一位詩人用詩把鄉村四月的景色描繪了下來。他就是——(板書翁卷)

  出示詩人簡介:翁卷  字靈舒,永嘉人(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與徐照、徐璣、趙師秀四人合稱 “永嘉四靈”。 在他們四人中翁卷年事最高。著有《西巖集》、《葦碧軒集》等。他的詩顯的較為平易,但簡約中有一份清淡的韻味。

  二.感悟交流——生成展現情智

 。ㄒ唬┳x一讀: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師: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自由地讀兩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板書:讀)

  2.檢查字音,相機糾正。

  3.學習生字:蠶、桑;了解多音字“了”;

  4.再讀古詩,初知大意。

  5.初步觸摸古詩意韻。

  師:讀完了這首詩,你對鄉村四月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板書:景美、人勤)

 。ǘ┮饕灰鳎

  1.生吟古詩。

  師:那你們誰能把鄉村四月的景美人勤讀出來呢?試試吧。(生自主讀)

  2.師范吟古詩。(板書:吟)

  3.學生想象吟誦。師:哪個詞讓你最有感覺,能勾起你無限的想象?把你聽詩時腦海中出現的畫面描述給大家聽聽。(生匯報并發揮想象交流,教師相機評價)

  生1: “綠遍”讓我看到了鄉村到處一片蔥蘢的景象。

  師:把你的感受用朗讀傳遞給大家。讀

  生2: “白滿”讓我仿佛看到了鄉村的稻田一片白茫茫的景象,一眼望去,閃著金光。

  師:把你的體會用朗讀告訴大家。再讀

  生3: “煙”讓我仿佛置身于一片云霧迷蒙的仙境之中。

  師:多讓人向往啊!把我們也帶到你那神仙般的境界之中。請讀

  生4: “子規聲”好美啊!象在唱歌。

  師:是嗎?不行,不行,我們也要去聽歌。

  生5: “閑人少”、“才了……又……”讓感受到了鄉村的四月很繁忙。

  師:是!要不是“鄉村四月閑人少” 哪有辛棄疾筆下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要不是“才了蠶桑又插田” 哪有這“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出示這兩句詩)

  師:鄉村,忙碌的何止四月?請看(出示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中的第一句)范成大筆下的“晝出耘田夜績麻”,你能用“才了——又”的句式改寫這句嗎?(板書:才了……又……)

  生:才了耘田夜又績麻。(真不簡單,你們都會改詩了。)

 。ㄈ.拓展語言訓練。

  師:除了這些農活,你還能想象出鄉親們在忙什么嗎?也用“才了……又……”的句式說一說?(生回答)

  師:我們來對對詩句。鄉村四月閑人少……(生接)。

  師:好,孩子們,我們帶著剛才的感受,帶著無限的想象由生1、2、3、4同學來合作吟一吟。(板書:吟一吟)

  師:聽聽杜鵑鳥清脆的鳴聲,淋浴著裊裊的雨霧,請你們深深地吸一口氣,把你們的想象放進詩里吟一吟。(生齊讀)

  過渡:清脆的鳴聲,和著沙沙的雨聲,加上你們美美的吟誦,讓鄉村四月這幅畫卷充滿勃勃生機。

 。ㄋ模┬〗Y

  師:農人的辛勤勞創造了一幅多美的畫面啊——

  生: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師:這如畫的美景正是因為——

  生: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師:是。∴l村的四月正是播種的季節,繁忙的季節。景美人更美!

  三.表達——發展情智

  1.感情升華。

  師:此時此刻,你想說點什么嗎?

  2.吟唱古詩。

  師:是!沒有春的耕耘哪有夏的一路芳香,秋的碩果累累。讓我們記住翁卷,記住《鄉村四月》,感恩農民伯伯,是他們告訴了我們美的真諦!再讀古詩。

  3.鄉村四月,美麗的農家風光令人陶醉,勤勞的農家人更令人感動。老師向同學們推薦幾首描寫田園生活的古詩詞,《四時田園雜興》、《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清平樂 村居》。希望同學們隨著詩文的學習走近鄉下人家,貼近農人脈搏,感受田園詩情。

  鄉村四月

  翁卷

  綠遍     白滿

  景美        讀    

  子規     煙雨                                      

  閑人      少                 

  人勤       吟

  才了      又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長春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版塊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正確讀寫“規、閑”等字詞

  2、有感情地朗誦、背誦、默寫古詩

  3、體會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感悟詩歌的魅力,同時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

  教學方法:以讀為本,讀議結合、小組合作、適時點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繁榮的都市,感受著現代文明的氣息,同時也呼吸著污濁的空氣,舉目高樓大廈,卻難見藍天白云,舉足車水馬龍,卻總是來去匆匆呀。這就是我們都市生活的最真實的寫照了,于是假日里,我們便走出都市,向往……(藍藍的天空,碧綠的山原,清新的空氣……)這樣的地方有嗎?(鄉村)

  其實很多詩人都喜歡鄉村田園生活,像南宋詩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對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們就先簡單地了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溫州)人,很有才華,卻沒有做官,喜歡田園生活,擅長作田園詩。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一首《鄉村四月》,

  板書:鄉村四月

  鄉村是地點(江南一帶)四月是時間(初夏時期)

  聽老師讀詩題,從老師的讀中,你聽出了什么?(聽出向往之情)是啊,我向往鄉村四月。可能大家還沒有我這種感覺,因為你們沒讀進鄉村四月。沒關系,現在讓我們隨著詩人一起走在鄉村的小路上,去感受鄉村初夏的氣息吧。

  二、初讀詩,了解詩意。

  1.請大家大聲讀讀這首詩,注意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順。(自由讀)

  2.誰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誦吟誦?(2分鐘)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規、閑

  3.師范讀,生個性讀,把詩讀通了(用喜歡的方式讀)。

  4.小組讀,齊讀。

  5.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說說詩句的意思。理解古詩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釋、上下文、字典、請教別人……)

  6.先自己利用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請教別人或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7.學生匯報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讓學生粗略地講,無需一定要讀詩句再說)

  說到“白滿川”時,借助課件理解。

  過渡語:鄉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讀著讀著就勾出了大概的輪廓,這就是多讀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間的畫面立體起來。

  三、品讀美景。

  1.但剛才同學們說的只是鄉村四月大概的輪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訴老師,在詩中,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把你們的答案寫在紙上,然后舉起來。

  2.老師隨著學生寫的詞語,問:你看到?你聽到?

  根據學生匯報板書:山原白川

  子規煙雨

  3.引導:

  (1)很多人寫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a 如果學生都只寫了“山原”/“山”等時——

  師導: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詩人看到的是“綠遍山原”,你說這有什么不同?

  那是怎樣的山原啊?

  如果學生中有寫“山原”,也有寫“綠遍山原”的時候——

  師導:(問寫“綠遍山原”的學生)為何你要把“綠遍”寫進去?你寫的時候,腦海里出現的是怎樣的山原?

  b 輻射: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們看到的山原是怎樣的山原?用筆在“山原”前面加個詞,寫出你想象到的怎樣的山原。(提問3、4個學生,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詞表現綠,必要時,老師可以示范一句。)

  翠綠翠綠的山原綠得淋漓盡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綠的山原……

  c 渲染:多美的綠遍山原,它與反著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襯,這不就是(引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嗎?

 。2)煙雨

  過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籠罩雨里,誰能說說這又是怎樣的雨啊?

  蒙蒙細雨……

  渲染:像輕煙般的細雨籠罩著水田和山原如詩如畫如仙境。

  (3)子規

  過渡:最妙的是在這如畫般的景色中,還聽到了……

  那是怎樣的鳥叫聲。

  4.回到整體。

  綠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煙的雨,如歌的子規聲,誰能用自己美好的語言,把這兩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2人)

  你們很不簡單,這十四個字你們說出了一大串,說得太美了。我們千言萬語道不盡的正是詩人的十四個字!這簡簡單單的十四個字不再是幾個字了,它變成美若仙境的畫卷,讓人置身一種美妙的境界中,這就是詩的魅力。讓我們一起帶著這種美的感覺,一起品味這兩句詩吧。

 。雷x前兩句)

  板書:景美

  5.播放鄉村風景圖片(圖不要太多,四張就可以了)。邊播圖片老師邊渲染:這就是詩人筆下的——(可引讀,或師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的美景!

  四、品讀人勤。

  過渡:是啊,這哪里是鄉村,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無比的幸福,此時他們又在干些什么呢?

  1.讀后兩句詩,問:他們在忙些什么?(采桑養蠶,插秧種田)

  2.采桑養蠶,插秧種田是農民的必修課,這是多么勤勞的村民啊,讀出感覺。

  3.問:他們僅僅是在采桑養蠶,插秧種田嗎?是那些詞告訴你的:(閑人少),也就是說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們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邊寫下學生提及的農活,如忙喂雞、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種樹……)

  5.質疑:詩人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寫忙人多得了,卻要寫閑人少呢?

  (詩人用三個字就給人豐富的想象,婉轉含蓄,化繁為簡,哪個更妙?這就是詩的魅力。。

  6.從“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7.是啊,簡單的3個字寫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寫出村民勤勞的形象,

  板書:人勤

  我們也來學詩人作兩句詩吧,把沒寫進詩歌的忙也寫進去,比如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喂雞又……

  8.鼓勵學生作詩。

  如果不說鄉村四月,而是說我們的校園生活,大家能否也作幾句詩?如每到六月我們都忙著做什么?那我就以“校園六月閑人少”為前一句,下一句怎么用“才了……又……”接?

  對啊,詩意來源對生活的熱愛,作詩又有何難!你們都成為了詩人。

  過渡:但詩人中也有一般的詩人和優秀的詩人之分,剛才同學們說了那么多的“才了喂雞又放牛,才了犁田又翻土”等等詩句,詩人翁卷也是知道的,但一句都沒用,選擇了“才了蠶桑又種田”,為何?(一是農村最主要的農活,二是與第二句詩押韻,三是與第一句的“綠”和“白”照應)

  指導:聯系上兩句詩讀讀,前兩句最后一個字是“雨如煙”的“煙”,現在后兩句的最后一個字是“又種田”的“田”,這兩個字的音都有“an”,因此讀起來很有韻味,瑯瑯上口。這也是詩的魅力。

  不信,我們再讀讀,感受這詩歌的韻味。

  讀詩。

  五、悟讀升華

  1.多動聽的詩歌。∪绻悻F在就是詩人,此時走在鄉村的小路上,展現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你是詩人啊,你陶醉了,你詩意正濃,于是你作詩一首《鄉村四月》讀:(讀出陶醉美)(配樂誦讀)。

  2.看著(勤勞忙碌的人們),你又怎好意思閑著呢,于是你大筆一揮欣然作詩《鄉村四月》讀:

  3.是啊,你是詩人,你要贊美這里的景(美)……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進了這一首詩:讀:鄉村四月(讀出贊美之情)

  4.是啊,美若仙境田園風光,勤勞忙碌的人們,多么賦有生活氣息的畫卷!你舍得離開這里嗎?想把它帶走嗎?美美地再讀讀吧,把它刻在心里。

  5.背誦古詩

  六、談談:今天你收獲了什么?

  學了這首古詩,你有話要說嗎?(生成學法,訴說收獲,鞏固所得)

  七.拓展閱讀。

  象翁卷這樣寫田園詩的詩人還有:陶淵明、謝靈運、謝眺等等,找出他們的詩讀讀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田園樂

  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

  柳綠更帶春煙。

  花落家童未掃,

  鶯啼山客猶眠。

  《歸園田居五首》之三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八.作業:默寫古詩,積累描寫山水田園風光的古詩

  板書設計:

  鄉村四月

  宋 翁卷

  景 山  原(綠)  川(白)  美

  子規 鳴雨    如煙 

  人 閑  人少   勤

  才……又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蠶桑、了”等字詞。

  2.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體會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繪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

  2.學生熟讀《鄉村四月》,讀讀注釋,想想每句話大概意思。

  3.學生用三句話整理資料介紹詩人。

  4.學生復習學過的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

  一、舊詩導入,弄懂詩題,知作者(課件1)

  1.師:(滿含深情地說)同學們,我國是詩的王國,我們的先人給我們留下了無數優秀的詩篇,他們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樣燦爛奪目,足以使每個中國人為之驕傲。現在就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咱們學過的古詩當中有哪些是描寫田園風光的?(誰能大膽讀)

  今天讓我們再來感受田園風光,感受古詩的魅力,來學一首新詩。(板書:鄉村四月)

  師:齊讀。再讀,讀準字音。讀了這四個字,你讀到了什么?

  師:這是一首描寫江南初夏田園生活的古詩,它的作者是:(板書)翁卷 宋朝人

  師:有誰了解翁卷給大家介紹一下。

  -----學生介紹(2名左右)

  教師補充:翁卷,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很有才華,與趙師秀、徐照、徐璣合稱“永嘉四靈”。一生沒有做官,喜歡田園生活,擅長作田園詩。(課件2)

  二、聽錄音感悟,集中評價,整體感知

  師:現在就讓我們隨著詩人一起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去感受鄉村初夏的氣息吧。(播放課文朗讀)

  師:1.你覺得這位老師讀得怎么樣?

  2.其實,你們說的這些就是讀古詩的基本要求。相信你們平時也一定也是這樣讀的,F在就請你們翻開書本108頁,自己這樣讀一讀吧。

  3.剛才老師聽到同學們瑯瑯的讀詩聲,都快被陶醉了,現在就請同學來讀一讀,其他同學認真聽,聽聽他讀得怎么樣?

  4.咱們同學善于傾聽別人朗讀,你聽出了什么?(好?哪里好?   不好?那你來讀讀)

  5.詩中有一處“兩個平舌音”在一起,特別難讀,是哪個?(蠶桑)(課件4)

  6.詩中有幾處多音字,在哪?

  是了。在這兒是什么意思?(結束)。當它做結束的時候。它就讀(liao)。(課件5)

  7.請1、2組的同學熟練地把最后一句讀一讀。(老師聽出你讀得好,請你讀吧。全班齊讀整首詩吧)

  8.讀了整首古詩,你的眼前有怎樣的情景,畫面呢?

  鄉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讀著讀著就勾出大概的輪廓,這就是多讀的魅力。它使字里行間的畫面立體起來了。

  三、小組交流感悟

  1.小組內輪流讀古詩,推選出讀得最好的同學。討論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用線畫下來,并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些景物是什么樣的?

  2.古詩一向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說法,如果能把文字讀成畫面,那就了不起了。哪一小組愿意這樣讀。還有哪組愿意這樣讀。

  3.他們讀得好嗎?為什么?

  4.大家一起讀吧!相信投入地讀你們一定能把文字變成畫面。

  5.親愛的同學們,此刻,老師已經被陶醉了,就讓我們在翁卷的指引下,走入前兩句詩吧!

  四、品詩

  (一)1.(誰來讀?)你們聽聽前兩句的描寫,讓你們看到了哪些景物?

  2.指名答相機板書。這些景物你們看到了嗎?它們是什么樣子的?想說哪個就說哪個吧?

  3.相機解:綠遍山原

  白滿川   用“川”組個成語,說說“川流不息”中的“川”是什么意思?這邊的川是什么意思?“白滿川”具體是描寫哪里的景物?

  翁卷還被哪些美景吸引了呢?再讀前兩句詩吧!

  解:子規   雨如煙

  這樣的景色,給你們的感受是?(用一個詞說)

  把你們的感受送進去讀。

  4.感謝同學們是你們把老師帶入這樣的美景,請你們用語言把眼前的美景說說吧!

  5.把你們的理解送進去,再讀前句詩吧!

  過渡:此時,連子規也不閑著,聽(播放叫聲)它在聲聲地啼叫,它在說些什么呢?

 。ǘ┱f得好呀!它在催我們干農活了。到底該干哪些農活呢?自己讀后兩句吧!

  1.你讀到了什么?

  2.后兩句中哪兩個字最能體現村民忙碌?(相機板書:    才    又     )

  3.怪不得詩人寫道:鄉村四月?(板書:閑人少)

  4.這樣的忙,該怎樣讀出來呢?請你讀。相信你一定能讀出村民的忙碌。

  5.全班齊讀

  想像:忙碌的村民一邊忙一邊會想些什么呢?(指名答)

  雖然忙但忙中有樂。“涯銈兊母形蛟偌舆M去,讀。

  五、回歸整體 感情升華

  1.同學們,讓我們回過頭來看整首詩吧!前兩句和后兩句描寫的內容有什么不同?(板書:景  人)勤勞也是一種美啊

  2.如此的美景,如此的村民,此刻翁卷都看見,他會說些什么?會做些什么呢?

  3.同學們啊,此情此景,你們也都看到了。你們又想說些什么呢!

  4.是!咱們的心和翁卷的心是相通的,現在就把自己當成翁卷,讀出來吧!

  5.初夏,我來到了鄉村,舉目望去,(綠遍山原……)

  6.誰愿意自己誦讀。

  7.配上音樂:一起誦讀吧!

  8.親愛的同學們,此刻我學得語言已經無法表達我們的贊美之情,“言之不足,故詠歌之”讓我們用歌聲來贊美鄉村四月吧。ㄒ魳氛n件)

  六、小練筆

  古有翁卷寫詩,今有四年級的同學寫文,請你們拿出筆以“鄉村四月”為題,把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像到的寫下來,寫一篇短文。(作業布置)

  附:板書設計

  鄉村四月

  山原   白滿川    景美

  子規     雨如煙

  閑人少

  才……   又 ……  人勤

  《鄉村四月》教學反思

  和溪中心小學 呂惠卿

  2009年5月7日早上我在南靖第二實驗小學上了堂公開課,課題目是《鄉村四月》。這首詩的作者是翁卷,共四句,28個字,表現的是初夏時節鄉村的自然景色和人們忙碌、勞累的場面。

  根據課本的編排思路,我在這節課上并沒有把古詩教學的東西全都揉合在一節課中,而是有所側重地教給學生一些東西。所謂一課一得,我并不在乎這節課是不是能得到好評價,我看重的是學生是不是能享受學習的過程,學習中有所收獲。從課堂效果、課堂教學中自己的感覺和后來老師們的評價來看,這節課最大的成功之處,在于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完了古詩。

  學習古詩,不能不提到翁卷。翁公此人,文學史上留痕甚淺,查書,查網絡資源,只能查到是南宋時期的浙江溫州人,一生未當官,生活在鄉村,喜愛描寫鄉村生活,寫詩的時候比較注意技巧的運用,除此以外沒有更多的東西。這給我的課前準備增加了一點難度。作者的生平、生活經歷,往往可以轉化成思想內容,反映在作品中。找不到更多的資料,我只能以教師用書中對這首詩的分析來確定這首詩的思想內容: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但考慮到今天是給縣城四年級學生上課,講這些內容,一來學生未必明白,二來好像有點太重品德教育。所以,我決定突出兩點:景美,人勤。從課堂的效果來看,我認為已經完成了這個教學設想。因為在學習時,景美,人勤都是學生自己概括出來的。

  教學用書中還說,要抓字詞理解詩句和詩的意境。考慮到這首詩有些地方不好理解,有些場景離學生的生活很遠,所以,我決定,這首詩的教學不在這方面作設計太多的活動,簡單點一下即可。那么一節課安排些什么內容什么環節呢?經過思考,我設計了以下環節:初讀詩,理解詩的內容;小組輪流讀詩,討論讀到的畫面;全班交流,理解詩意;感情升華,入情入境地朗誦指導;吟曲,感受古詩的魅力。總的來說,一課下來,很有收獲。這種收獲不是語言能完全表達的。以此為激勵,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更加完美,做一個讓學生喜歡,讓學生學有所獲的好老師。

  不知道,這是個理想還是幻想?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正確讀寫“規、閑”等字詞

  2、有感情地朗誦、背誦、默寫古詩

  3、體會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感悟詩歌的魅力,同時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

  教學方法:以讀為本,讀議結合、小組合作、適時點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繁榮的都市,感受著現代文明的氣息,同時也呼吸著污濁的空氣,舉目高樓大廈,卻難見藍天白云,舉足車水馬龍,卻總是來去匆匆呀。這就是我們都市生活的最真實的寫照了,于是假日里,我們便走出都市,向往……(藍藍的天空,碧綠的山原,清新的空氣……)這樣的地方有嗎?(鄉村)

  其實很多詩人都喜歡鄉村田園生活,像南宋詩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對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們就先簡單地了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溫州)人,很有才華,卻沒有做官,喜歡田園生活,擅長作田園詩。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一首《鄉村四月》,

  板書:鄉村四月

  鄉村是地點(江南一帶)四月是時間(初夏時期)

  聽老師讀詩題,從老師的讀中,你聽出了什么?(聽出向往之情)是啊,我向往鄉村四月?赡艽蠹疫沒有我這種感覺,因為你們沒讀進鄉村四月。沒關系,現在讓我們隨著詩人一起走在鄉村的小路上,去感受鄉村初夏的氣息吧。

  二、初讀詩,了解詩意。

  1.請大家大聲讀讀這首詩,注意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順。(自由讀)

  2.誰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誦吟誦?(2分鐘)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規、閑

  3.師范讀,生個性讀,把詩讀通了(用喜歡的方式讀)。

  4.小組讀,齊讀。

  5.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說說詩句的意思。理解古詩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釋、上下文、字典、請教別人……)

  6.先自己利用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請教別人或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7.學生匯報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讓學生粗略地講,無需一定要讀詩句再說)

  說到“白滿川”時,借助課件理解。

  過渡語:鄉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讀著讀著就勾出了大概的輪廓,這就是多讀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間的畫面立體起來。

  三、品讀美景。

  1.但剛才同學們說的只是鄉村四月大概的輪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訴老師,在詩中,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把你們的答案寫在紙上,然后舉起來。

  2.老師隨著學生寫的詞語,問:你看到?你聽到?

  根據學生匯報板書:山原白川

  子規煙雨

  3.引導:

 。1)很多人寫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a 如果學生都只寫了“山原”/“山”等時——

  師導: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詩人看到的是“綠遍山原”,你說這有什么不同?

  那是怎樣的山原啊?

  如果學生中有寫“山原”,也有寫“綠遍山原”的時候——

  師導:(問寫“綠遍山原”的學生)為何你要把“綠遍”寫進去?你寫的時候,腦海里出現的是怎樣的山原?

  b 輻射: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們看到的山原是怎樣的山原?用筆在“山原”前面加個詞,寫出你想象到的怎樣的山原。(提問3、4個學生,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詞表現綠,必要時,老師可以示范一句。)

  翠綠翠綠的山原綠得淋漓盡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綠的山原……

  c 渲染:多美的綠遍山原,它與反著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襯,這不就是(引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嗎?

 。2)煙雨

  過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籠罩雨里,誰能說說這又是怎樣的雨。

  蒙蒙細雨……

  渲染:像輕煙般的細雨籠罩著水田和山原如詩如畫如仙境。

 。3)子規

  過渡:最妙的是在這如畫般的景色中,還聽到了……

  那是怎樣的鳥叫聲?

  4.回到整體。

  綠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煙的雨,如歌的子規聲,誰能用自己美好的語言,把這兩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2人)

  你們很不簡單,這十四個字你們說出了一大串,說得太美了。我們千言萬語道不盡的正是詩人的十四個字。∵@簡簡單單的十四個字不再是幾個字了,它變成美若仙境的畫卷,讓人置身一種美妙的境界中,這就是詩的魅力。讓我們一起帶著這種美的感覺,一起品味這兩句詩吧。

  (美讀前兩句)

  板書:景美

  5.播放鄉村風景圖片(圖不要太多,四張就可以了)。邊播圖片老師邊渲染:這就是詩人筆下的——(可引讀,或師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的美景。

  四、品讀人勤。

  過渡:是啊,這哪里是鄉村,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可钤谀抢锏娜艘欢o比的幸福,此時他們又在干些什么呢?

  1.讀后兩句詩,問:他們在忙些什么?(采桑養蠶,插秧種田)

  2.采桑養蠶,插秧種田是農民的必修課,這是多么勤勞的村民啊,讀出感覺。

  3.問:他們僅僅是在采桑養蠶,插秧種田嗎?是那些詞告訴你的:(閑人少),也就是說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們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邊寫下學生提及的農活,如忙喂雞、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種樹……)

  5.質疑:詩人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寫忙人多得了,卻要寫閑人少呢?

  (詩人用三個字就給人豐富的想象,婉轉含蓄,化繁為簡,哪個更妙?這就是詩的魅力。。

  6.從“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7.是啊,簡單的3個字寫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寫出村民勤勞的形象,

  板書:人勤

  我們也來學詩人作兩句詩吧,把沒寫進詩歌的忙也寫進去,比如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喂雞又……

  8.鼓勵學生作詩。

  如果不說鄉村四月,而是說我們的校園生活,大家能否也作幾句詩?如每到六月我們都忙著做什么?那我就以“校園六月閑人少”為前一句,下一句怎么用 “才了……又……”接?

  對啊,詩意來源對生活的熱愛,作詩又有何難!你們都成為了詩人。

  過渡:但詩人中也有一般的詩人和優秀的詩人之分,剛才同學們說了那么多的“才了喂雞又放牛,才了犁田又翻土”等等詩句,詩人翁卷也是知道的,但一句都沒用,選擇了“才了蠶桑又種田”,為何?(一是農村最主要的農活,二是與第二句詩押韻,三是與第一句的“綠”和“白”照應)

  指導:聯系上兩句詩讀讀,前兩句最后一個字是“雨如煙”的“煙”,現在后兩句的最后一個字是“又種田”的“田”,這兩個字的音都有“an”,因此讀起來很有韻味,瑯瑯上口。這也是詩的魅力。

  不信,我們再讀讀,感受這詩歌的韻味。

  讀詩。

  五、悟讀升華

  1.多動聽的詩歌!如果你現在就是詩人,此時走在鄉村的小路上,展現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你是詩人啊,你陶醉了,你詩意正濃,于是你作詩一首《鄉村四月》讀:(讀出陶醉美)(配樂誦讀)。

  2.看著(勤勞忙碌的人們),你又怎好意思閑著呢,于是你大筆一揮欣然作詩《鄉村四月》讀:

  3.是啊,你是詩人,你要贊美這里的景(美)……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進了這一首詩:讀:鄉村四月(讀出贊美之情)

  4.是啊,美若仙境田園風光,勤勞忙碌的人們,多么賦有生活氣息的畫卷啊!你舍得離開這里嗎?想把它帶走嗎?美美地再讀讀吧,把它刻在心里。

  5.背誦古詩

  六、談談:今天你收獲了什么?

  學了這首古詩,你有話要說嗎?(生成學法,訴說收獲,鞏固所得)

  七.拓展閱讀。

  象翁卷這樣寫田園詩的詩人還有:陶淵明、謝靈運、謝眺等等,找出他們的詩讀讀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田園樂

  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

  柳綠更帶春煙。

  花落家童未掃,

  鶯啼山客猶眠。

  《歸園田居五首》之三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八.作業:默寫古詩,積累描寫山水田園風光的古詩

  板書設計:

  鄉村四月

  宋 翁卷

  景 山  原(綠)  川(白)  美

  子規 鳴雨    如煙 

  人 閑  人少   勤

  才……又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蠶”、“桑”兩個生字,能讀準多音字“了”。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文,讀出詩的韻味。

  3、引導學生抓住“綠遍”、“白滿”、“才…又”等詞語展開想象,體會江南鄉村景色的優美以及人們的勤勞,激發學生對鄉村風光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4、結合詩文及相關資料,使學生初步了解田園詩的特點,感受田園文化的魅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導語: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山清水秀,有許多風景優美的地區,吸引著國內外的游人。你能說出幾處風景名勝嗎?你們說的……都是江南的景色。江南景色如畫,使人過目難忘,歷來就是詩詞文人集聚之地。白居易去過江南,他在《憶江南》中就曾經寫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的鄉村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2、引導學生結合圖片說說江南鄉村的風光及自己的感受。看到這樣的風光你想說點什么?

  3、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宋代詩人翁卷走進江南的鄉村四月(板書課題,指讀)。

  二、初讀正音,讀出詩的節奏。

  1、請大家自由讀這首詩,要讀得字正腔圓。(學生自由讀)。

  2、這首詩中有兩個生字(課件出示“蠶桑”,指讀,簡單釋義《結合“插田》“摘桑養蠶”)。還有一個多音字“了”(出示“了”),大家覺得該怎么讀?為什么?(學生讀,教師從結合字義選擇字音角度對學生評價,如:你能根據意思選擇正確的讀音,真是個會思考的孩子)

  3、練讀詩文。

  指幾名學生讀詩文,教師相機評價(如反面評價:你讀得很流利,就是缺少點詩的味道,想想,讀詩該怎么讀?

  三、結合注釋讀詩文,了解大意。

  1、過渡:讀詩還要解意。請大家結合課后注釋互相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如果哪個詞語不理解,哪個句子說不好,可以舉手找老師幫忙,老師很愿意為大家服務。

  2、學生同桌互說詩意,教師巡視指導。

  3、指生說說詩文大意。

  4、指生說說詩中描繪的景物,教師板書(山原、川、子規、雨、人)

  四、抓重點詞語,領悟詩境,體會鄉村的景美,人勤。

 。ㄒ唬┰O疑:

  俗話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大家邊讀詩邊展開想象:你現在就來到了江南的鄉村,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鄉村四月?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

  (二)學生自由讀詩文,標出詞語,說體會。

 。ㄈ⿴熒涣。

  1、引導學生抓住“綠遍”體會景色的美。

  (1)首先引導學生說出對鄉村四月的整體感受——美,然后引導:“你就抓住一個你覺得最美的詞說一說。”若學生只說出詞語,則進一步引導:“綠遍是個什么樣?具體說一說。”可用“像——”或“讓我覺得——”把感受說具體。評價可以用“你的比方多準確而富有詩意呀!你也快成了小詩人了!”(指兩名學生說,在學生能夠充分表達后板書“綠遍”)。

 。2)補充詩句,感受“綠”的不同韻味。

  過渡:多么生機勃勃的綠呀!唐朝大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中也寫到了這富有生機的綠(課件出示《詠柳》生讀),大家看賀知章筆下的綠和翁卷筆下的綠一樣嗎?(引導學生從繪畫的角度比較二人的不同:一個是工筆細描,一個是揮筆涂染。若學生說不出,教師可適當簡筆畫)

 。3)引導學生讀美。(課件出示第一行詩句)導語:“把你的這種感受帶到詩句里讀出來吧。”(引導學生讀出韻味?捎“你讓我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綠”,“你讓我看到了青翠欲滴的綠”或“你讀得還沒有‘綠遍’”評價。)

  2、與“綠遍”相對應的詞語是哪一個?指出這是古詩中常用的一種方式。依法引導學生體會“白滿”并板書(此環節以學生讀、談為主,簡略處理)。

  3、引導學生體會“雨如煙”。

 。1)首先引導學生說出對鄉村四月的整體感受——美,然后引導學生抓住“如煙”說說感受?捎“像輕紗、像薄霧、像細絲”把感受說具體。(指一名學生說,在學生能夠充分表達后板書“如煙”)。

  (2)擴展想象:閉上眼睛,張開雙手,如煙的細雨飄到了你的臉上,落到了你的手心里,什么感覺?聞一聞,隨著如煙的雨飄來了——?(若學生自己說的具體,此環節可省略)

 。3)依法引導學生讀美第二行詩句,讀出輕柔舒緩的感覺(課件出示,齊讀)。

  (4)補充詩句,進一步感受“細雨如煙”的美。

  導語:不只是翁卷,好多詩人都寫到了這如煙的雨。大家看:杜甫寫到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韓愈寫到了:“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蘇軾也寫到了:“水光瀲(liàn)滟(yàn)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課件逐句出示,指導學生朗讀)

 。ㄗⅲ阂陨先齻環節可根據學生的實際回答順序調換。當完成一個環節后,教師引導:“我還不能確信,誰還從別的詞語中讀出了鄉村的美?”

  4、過渡:除了美,你還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抓住“才…又”體會人們的勤勞并板書)5、這勤勞的人們難道不是鄉村的一景嗎?(板書:鄉村美景)就讓我們再來領略一下這鄉村的美景吧。(配樂讀最多兩遍第二遍可以背)

  6、小結:(是啊,江南的鄉村四月,山川秀美,細雨如煙。這迷人的景色不僅吸引了我們,更吸引了詩人翁卷。)

  五、出示作者,補充詩文,初步領悟田園文化。

  1、交流作者資料。

 。2)出示資料:“翁卷,字讀古,一字靈舒。浙江柳市人。是南宋時期非常有才華的詩人,以善寫田園詩著名,布衣終身。”引導學生質疑:“有才華為什么還布衣終身?”教師引導:大家能不能從這首《鄉村四月》中找到一些答案呢?(引導學生從板書中找到:對鄉村美景和人民的愛可能是其布衣終身的原因之一《強調》)

  2、過渡:不只是翁卷,還有許多的文人墨客被這優美淳樸的鄉村田園生活所吸引,寫下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歌。

  (課件出示王維《山居秋瞑》、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指讀)

  3、總結:一首首寄托著田園情思的詩歌已經融入到了中華民族悠遠的歷史長河中,成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板書“田園文化”)。下節課,我們將學習《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我們會繼續徜徉在“田園詩”的涓涓細流之中,繼續感受我們燦爛的千年文明!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篇12

  知識技能目標

  1、會認“蠶”字,會寫“蠶”“!眱蓚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誦、熟練地背誦詩歌,并能準確無誤地默寫。

  3、能領會詩的意思,并能說出一、二句詩的大意。

  4、積累其他描寫田園風光的詩句。

  德育目標

  通過本詩的教學,讓學生熱愛富有情趣的鄉村。

  美育目標

  通過對本詩的閱讀,使學生從中感受到鄉村田園風光的美麗。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方法

  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教師相機引導。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談話導入)

  孩子們,在四月的春天,你們到過鄉村嗎?在你們心目中的鄉村,是怎樣的一種情景?下面我們來看看宋朝詩人翁卷是怎樣來寫鄉村的四月的?

  二、閱讀詩歌

  1、學生在小組內自讀。

  2、在班上交流,讓個別學生在班上朗讀,讓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同時讓學生說說讀了本詩的收獲。

  3、教師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三、指導學生領會詩的意思

  1、學生自讀詩歌,并借助字典、詞典理解詩歌的意思。

  2、讓一些學生說出自己對詩歌意思的理解。

  3、教師指導學生領會詩的大意。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滿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川,平地。

  子規:杜鵑鳥。

  了:結束。

  整首詩的大意:四月的春天,萬物復蘇,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綠色,稻田里的水開始上漲,并映著天空的光輝;杜鵑鳥聲聲地叫著,天空中飄落著如煙的細雨。在鄉村的四月,閑人很少,他們都很忙,他們才剛剛把蠶送上山,又忙著插秧。

  4、激發學生對勤勞的鄉村人民的熱愛。同學們,鄉村的人民這樣勤勞,你們心里會有什么樣的感情呢?

  四、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并熟練地背誦。

  五、小結

  古人筆下的田園風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學們試著說說你們收集到的描寫田園風光的詩句。如:

  過故人莊       書湖陰先生壁       游山西村

  唐·孟浩然        宋·王安石        宋·陸游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茅檐長掃靜無苔,    莫笑農家臘酒渾,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境善枋肿栽。    豐年留客足雞豚。

  工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凰o田將綠繞,    山重水復疑無路,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缮脚抨Y送青來。    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作業

  1、寫生字“蠶”“桑”,并至少組兩個詞。

  2、抄寫詩歌并能默寫。

  3、積累描寫田園風光的詩歌,至少一首。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篇13

  【設計理念】 

  《鄉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描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勾勒出鄉村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寫人,突出了“鄉村四月” 勞動的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于春”的啟示。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出對田園生活的贊美和向往。

  本設計體現了單元主題與文本細讀二者之間的關系,根據古詩的體裁特點,采用誦讀、想像、描繪、吟詠等方式,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感知、領略和欣賞詩中之畫、詩中之樂、詩中之味道、詩中之人,感悟詩文中所蘊涵的畫面之美、音樂之美、味道之美、生活之美,引導學生真正走進田園、熱愛鄉村。

  【教學目標】

  1.會認寫生字。

  2.通過誦讀、想像、描繪、吟詠等方式理解詩意,感受詩歌意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3.品悟鄉村風光、田園生活之美,激發對鄉村風光、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意象鋪展,走近田園

  1.誦讀詞語

  山清水秀  鳥語花香  楊柳依依  清風徐徐

  雞鳴犬吠  裊裊炊煙  瓜果飄香  牛羊成群

  2.在鄉間的小路上,你會聞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邊,你會聽到青蛙的歌唱;在遼闊的草地上,你會看到成群的牛羊。詩人筆下的鄉村又是怎樣的?我們跟隨著宋代詩人翁卷一起領略江南的鄉村四月。(板書)齊讀課題。

  3.出示詩人簡介:翁卷,字靈舒,永嘉人(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與徐照、徐璣、趙師秀四人合稱 “永嘉四靈”。

  二、讀通詩句,勾勒田園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師: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自由地讀兩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字音,相機糾正。

  3.學習生字:蠶、桑;了解多音字“了”。

  指導“蠶”的書寫;(蠶,天蟲也。鴻是江邊鳥,蠶為天下蟲。)

  4.再讀詩句,讀準節奏。

  三、感悟賞析,走進田園

  畫面之秀美

  師:人們常說詩中有畫。讀著讀著,你眼前會出現畫面。

 。ㄒ唬┚G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1.讀到“綠遍山原”這個詞,你腦海里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綠”的顏色只有一種嗎?(嫩綠的、深綠的、淡綠的……)

  2.這樣的綠在哪里可以見到?邊想像邊讀詩。

  教師引導:村莊的周圍,滿是樹……;村子前面,是一口池塘,那池水……水上有一群白鵝……;池塘旁邊,有一大片草地……;極目遠望,映入眼簾的是連綿的山……

  3.師:這就是古詩詞的魅力,一個“遍”就把四月鄉村那綠的世界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把這美的畫面通過你的誦讀表達出來吧。

  4.除了滿世界的綠,你還看到了什么?(白滿川)

  5.(出示圖片)師:現在的稻田是白亮亮的,插上稻秧呢,到了秋天呢?

 。ǘ┼l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6.這鄉村四月真是絕美的山水畫。從翁卷的詩中,你除了看到山水風光,還能看到什么?

  師:來到村后的桑樹園,你會看到采桑的人們……;村子前面是一望無際的水田,你看,農民伯伯在田間是多么忙碌……。

  7.是啊,這鄉村四月既是絕美的山水畫,又是勤勞的農忙圖!走進這四月的鄉村,就如同走進了一幅連續不斷的畫卷。讀全詩。

  音樂之優美

  師:詩中有畫,詩中還有什么?(音樂)(一)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1.“子規聲里雨如煙”,讀了這一句,你仿佛聽見了什么?

  綠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都籠罩在無邊的煙雨之中。閉上眼,你能感受到清風細雨在撫摸你的臉頰,軟綿綿的,涼絲絲的。側耳聽,天空中傳來了布谷鳥那熟悉的歌聲……,歌聲是那樣清脆響亮,是那樣悅耳動聽,在無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蕩……

  2.你還聽到了哪些聲音?

  出示: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夏夜追涼》宋·楊萬里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約客》 宋·趙師秀

  斜光照墟(xū)落,窮巷牛羊歸!段即ㄌ锛摇 唐·王維

 。ǘ┼l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3.師:風景如畫的桑樹園里,男女老少正忙著采桑,你聽……;無垠的田野上,插秧苗的農民們正忙得熱火朝天,你聽……

  4.多么美妙的音符,共同匯成了江南四月的鄉村歌謠。

  5.吟誦全詩。

  師:這,就是鄉村四月——(吟整首詩)

  味道之醇美

  1.師:詩中有畫,詩中有樂,詩中還有什么?(味:花朵的芬芳;泥土的清新;農家飯菜的清香……)

  2.讀全詩。

  生活之甜美

  1.師:同學們,江南鄉村的景色如此迷人,此時,我們仿佛已經置身其中,清晨,煙雨蒙蒙,我們從桑樹上采下一片片綠色的希望;中午,布谷聲聲,我們在稻田里插下一排排美麗的詩行;傍晚,清風徐徐,我們向天空中放飛天真的夢想;入夜,繁星點點,我們在睡夢中伴隨著青蛙無眠的歌唱。如果能過上這樣的田園生活,你最想說什么?

  2.讀全詩。

  ……

  四、拓展延伸,豐富田園

  1.出示: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里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清)高鼎

  2.師:這是這是一幅幅絕妙田園山水畫!翁卷一首《鄉村四月》,更是寫得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為我們鋪開了一幅江南鄉村的畫卷。背誦全詩。

  五、情感抒發,熱愛田園

  讀了這些詩句,請把自己對鄉村、對田園的感受寫下來。

  六、板書設計: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過程】

  一.音畫導航,觸摸意象蘊含美

  1.欣賞圖片,解詩題。

  師:同學們,讓我們遠離繁華的都市,一起到鄉村游玩一番吧。請看,這就是我們江南的鄉村。請同學們盡情欣賞吧。ǔ鍪緢D片)

  師:鄉村生活與都市生活有著不一樣的內容,你們都看到、聽到、聞到些什么?

  (板書:鄉村四月)

  2.交流資料,知詩人。

  師:800多年前南宋時期我們浙江有一位詩人用詩把鄉村四月的景色描繪了下來。他就是——(板書翁卷)

  出示詩人簡介:

  翁卷  字靈舒,永嘉人(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與徐照、徐璣、趙師秀四人合稱 “永嘉四靈”。(學生瀏覽)

  師:古人的名與字很有趣,它們在語義上是相關聯的。一種是語義相近,例如,我們熟悉的詩人杜甫,字“子美”,“甫”是古代對男子的美稱,與“子美”語義相近。另一種是語義相對,如南宋詩人朱熹,名熹,字元晦。熹,明亮;晦,昏暗,正好意思相對。再看翁卷,字靈舒,這個“舒”字的意思恰恰和“卷”相對,我們現在也常說“云卷云舒”。所以結合詩人的字來判斷,詩人的名字應該讀——上聲。

  二.讀吟交替,揣摩意韻感悟美

  讀一讀: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師: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自由地讀兩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板書:讀)

  2.檢查字音,相機糾正。

  3.學習生字:蠶、桑;了解多音字“了”;

  4.再讀古詩,初知大意。

  5.初步觸摸古詩意韻。

  師:讀完了這首詩,你對鄉村四月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板書:景美、人勤)

  吟一吟:

  1.生吟古詩。

  師:那你們誰能把鄉村四月的景美人勤讀出來呢?試試吧。

  生自主讀。

  2.師范吟古詩。(板書:吟)

  3.學習平仄規律。

  師:吟詩要遵照平仄規律來吟,我們普通話有四種聲調,一般來說,第一聲、第二聲為一類叫平聲,用一橫表示,遇到平聲,盡量把這個字的聲音延長。第三聲、第四聲為一類叫仄聲,用一豎表示,仄聲要讀得短促。(板書:平仄  長短)

  4.學生想象吟誦。

  師:哪個詞讓你最有感覺,能勾起你無限的想象?把你吟詩時腦海中出現的畫面描述給大家聽聽。(相機板書:綠遍、白滿、子規、煙雨、閑人、少、才了、又)

  師:聽聽布谷鳥清脆的鳴聲,淋浴著裊裊的雨霧,請你們深深地吸一口氣,你呼吸到了什么?你聞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覺?

  師:清脆的鳴聲,和著沙沙的雨聲,讓鄉村四月這幅畫卷充滿生機。

  5.吟誦全詩。

  師:這,就是鄉村四月——(吟整首詩)

  三.閱讀積累,生成意趣升華美

  1.自主吟誦《四時田園雜興》

  師:鄉村,忙碌的何止四月?請看(出示《四時田園雜興》)自己吟一吟,借助注釋理解詩意,并用“才了——又”的句式說說鄉親們在忙什么。

  2.拓展語言訓練。

  師:除了這些農活,你還能想象出鄉親們在忙什么嗎?同位用“才了——,又——……”的句式說一說?

  3.采訪農人:

  師:插秧的大叔,你累了,歇會吧,欣賞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吧!

  師:采桑的姑娘,你能歇會嗎?明天再采吧!

  4.自主吟誦《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師:在忙忙碌碌中,五月過去了,六月、七月過去了。八月,入秋了,又是怎樣的一番情景!

  看——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出示辛棄疾《西江月》)

  師:你仿佛看到什么?聞到什么? 聽到什么?

  師:是啊!要不是“鄉村四月閑人少” 哪有這“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要不是“才了蠶桑又插田” 哪有這“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6.引讀古詩。

  農人的辛勤勞創造了一幅多美的畫面啊——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這如畫的美景正是因為——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四.吟唱交替,感受音韻抒發美

  1.感情升華。

  師:此時此刻,你想說點什么嗎?

  2.吟唱古詩。

  師: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勞動創造美!我覺得語言已無法表達我們的贊美之情,“言之不足,故詠歌之”,讓我們用歌聲來贊美鄉村四月吧。(板書:唱)

  四.走出文本,資源整合遷移美

  師:鄉村四月,美麗的農家風光令人陶醉,勤勞的農家人更令人感動。老師向同學們推薦幾首描寫田園生活的古詩詞,《四時田園雜興》、《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清平樂 村居》。希望同學們隨著詩文的學習走近鄉下人家,貼近農人脈搏,感受田園詩情。

  【板書設計】

  鄉村四月

  翁卷

  綠遍     白滿

  景美        讀      平  長

  子規     煙雨                  

  吟      仄  短

  閑人      少                 

  人勤       唱

  才了      又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篇15

  一、意象鋪展,切入正題    

  走進田園,就像走進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我們欣賞到:那獨特迷人的《鄉下人家》,那異國風情的《牧場之國》,相信這些現代美文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古代的鄉村又是怎樣的?

  1、我們跟隨著宋代詩人翁卷一起領略江南的鄉村四月。(板書“鄉村四月”)齊讀課題

  2、四月是什么季節?那,你心中的“鄉村四月”是怎樣的?

  那是“小橋流水人家”,那是“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3、帶著鄉村的美、四月的美再讀課題!

  二、 通讀全詩,感受詩的節奏美

  1、(出示全詩)誰來說說以前學古詩的方法?

  2、請自由讀古詩,讀上四遍。讀前兩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后兩遍,注意詩句內部的停頓,讀得有節奏、有板有眼。明白嗎?

  3、誰想讀?讀準沒有?

  4、檢查生字“蠶”“!

  5、(配樂)讀出詩的節奏。(方法:多誦讀)

  三、理解詩意,感悟詩的語言美。

  過渡:在你們有滋有味的朗讀聲中,詩歌醉人的韻律已經緩緩流出。

  1、讀了這么多次能結合注釋說出詩意思嗎?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說說。

  2、匯報:(點撥一二句寫:景;三四句寫:人)

  3、這詩意明白了嗎?趕緊帶著自己的理解,相信你會讀得更好。

  四、品味詩句,感悟詩的意境美

  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如畫的鄉村四月,一定吸引了你的視線,留住了你的腳步。我們就開個詩畫品讀會吧!

  (一)品味第一、二句 (課件出示一、二句)

  1、這兩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畫面?(板書:綠原、白川、子規、煙雨)

  2、指導品讀:遍、滿(方法:抓詩眼)

  3、除了山陵原野是綠的,還有什么是綠的?(方法:想畫面)

  4、這畫面讓我想起哪些詩句?(聯系有關的詩句)

  5、這是絕妙山水畫!我們以讀代品吧!

  6、鏡頭再轉換,你還聽到什么、看到什么? “子規”是怎樣啼叫的?

  7、這“雨如煙”什么感覺?看圖片

  1)把這種若有若無的朦朧美讀出來。

  2)這雨讓你又想起了哪些詩句?

  8、一動一靜的杜鵑煙雨圖已呈現我們面前了!讀出動靜的美感

  9、此時此景,你能用什么詞語來形容?讓我們一起吟誦這兩句詩吧。

  10、小結:你們真了不起,憑著多誦讀、看注釋、抓詩眼、(調動視覺、聽覺,聯系詩句)想畫面的法寶就走進青山綠水、杜鵑煙雨圖。

 。ǘ⿲W習第三、四句(課件出示三四句)

  過渡:生活在那里的人們又怎樣呢?

  1、詩人們,請選用一樣或幾樣法寶,品其中的詩與畫。先小組內切磋切磋。

  2、匯報。

  3、小結:農家生活,人人都有事做,個個都勤勞。(板書:人勤)

  但,想到“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人們怎會不開心?你讀;

  想到“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人們怎會不高興?你讀;

  想到那將是沉甸甸的收獲,人們怎會不興奮?齊讀。

  [設計意圖:此環節強調能力的遷移,體現“扶到放”的過程,使學法不斷的鞏固強化,幫助學生掌握規律,形成閱讀古詩的能力;也體會到詩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五、理解詩人,回歸整體,感悟詩情之美。

  1、是啊,這鄉村四月既是絕美的山水畫,又是勤勞的農忙圖!在詩人的筆下,鄉村四月變得妙不可言。可見,詩人翁卷是一個怎樣的人?

  2、(配樂)那能把詩印在心間嗎?

  3、還能把詩留在筆尖嗎?請默寫。

  六、拓展延伸,詩心畫意滿心間。

  (一)古今對照

  1、請拿出練習紙。(播放課件音樂)此時,你走在鄉間小路上,這如畫的四月,你會聽到了……想到了……請把你感受到的,用現代文寫下來。

  出示:走在鄉間小路上,-----------------------------

  2、匯報。

 。ǘ┱n外拓展

  1、(課件出示)古往今來,“田園”是詩人們的寵兒,老師想到了許多田園詩人,如王維、孟浩然、陶淵明等。他們留下不少珍貴的詩篇。走進去讀讀、體會體會吧!

  課件: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田園樂  (唐)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 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 鶯啼山客猶眠。

  2、讀了這些田園詩句,老師把自己的感受寫了下來:

  課件出示:巍巍青山、曖曖村落,鄉村是恬靜的;啾啾鳥鳴、聲聲犬吠,鄉村是靈動的;

  裊裊炊煙、霏霏細雨,鄉村是朦朧的;唰唰采桑、簌簌蠶食,鄉村是忙碌的。

  [設計意圖:此環節強調課外知識的拓展與能力的遷移,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3、作業:

  1) 把這首詩畫成一幅畫;2)把這首詩描繪的情境寫成一段話; 3)收集并閱讀更多有關“鄉村、田園風光”的古詩,如《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等。 根據興趣選擇其中一項完成。

  這節課我們走進詩的國度,感受到詩的魅力,感受到鄉村生活的情趣!愿大家今后的生活詩情畫意! 

  板書設計: 

  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原   白川     景美         

  子規   煙雨

  閑人少        人勤

  才……又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教學理念】 追求隨課堂的有效性,讓隨堂課在真實中見精彩,平實中現智慧,樸實中含韻味,踏實中求質量。 【學習目標】 1、獨立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學習前兩首古詩,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情感。2、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兩首詩。〖教具準備〗學生準備有關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資料,老師準備相應的音樂帶。...

  •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知識技能目標1、會認“蠶”字,會寫“蠶”“!眱蓚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誦、熟練地背誦詩歌,并能準確無誤地默寫。3、能領會詩的意思,并能說出一、二句詩的大意。4、積累其他描寫田園風光的詩句。...

  •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認識生字,正確讀寫規、閑等字詞2、有感情地朗誦、背誦、默寫古詩3、體會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4、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問題提出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了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教學目的1、獨立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知識技能目標:1、學習生字“蠶”。2、能有感情地朗誦、熟練地背誦詩歌。3、能領會詩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4、積累其他描寫田園風光的詩句。...

  •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一、導入。1.(課前背誦古詩)你們喜歡這個詩人嗎?還知道哪些詩人呢?2.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詩人,翁卷,他和我們一樣出生于美麗的江南水鄉溫州。每當人們提到他,就會想到這首詩。(出示課題及內容)二、初讀。...

  •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第一學時原文: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教學目標1、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并達到會背誦。2、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感受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體會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和對勞動人民、...

  •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一、意象鋪展,切入正題 走進田園,就像走進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我們欣賞到:那獨特迷人的《鄉下人家》,那異國風情的《牧場之國》,相信這些現代美文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2、借助注釋,理解詩歌大意。3、感受優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村生活,懂得珍惜時間。重難點: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

  •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鄉村四月》是南宋詩人翁卷所做的詩,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春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

  •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正確讀寫“蠶桑、了”等字詞。2.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3.體會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繪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4.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鄉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描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勾勒出鄉村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寫人,突出了“鄉村四月” 勞動的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于春”的啟示。...

  •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會認、寫蠶、桑兩個生字。2.通過讀、吟、唱等多元方式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3.借助注釋、插圖等資源,自主學習,發揮想象,理解詩意。...

  • 《鄉村四月》教學案例(精選12篇)

    一、案例背景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八冊23課的第一課時。教學時,主要是引導學生借助注釋、插圖,自主學習,正確理解詩意,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村生活,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1资源| 欧美视频二区欧美影视 | 亚州av在线播放 | 丰满少妇免费做爰大片人 | 亚洲国产精品高潮呻吟久久 | 女女女女擦bbb毛片 粉嫩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国产丝袜控网站 | 果冻传媒2021精品一区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无码avⅤ | 四虎WWW永久在线精品 |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 小雪好紧好滑好湿好爽视频 | 91色在线观看视频 | 二区av | 九九九伊在人线综合2023 | 色四月婷婷| 日本视频一二三区 | 玩麻豆国产?片对白日逼视频 | 日韩天堂在线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 | 性爱一级视频 | 麻豆91精品91久久久的优点 | 免费无码专区毛片高潮喷水 | 丝袜美腿在线视频 | 美女高潮潮喷流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酒店 | 九色porny丨首页入口在线 | JIZZJIZZJIZZ中国丰满熟妇 | 精东粉嫩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自拍av| 国产人澡人澡澡澡人碰视频 | 做暖暖小视频免费xo | 99免费观看| 国产经典久久 | 国产乱视频网站 | 我趁老师睡觉偷偷的脱她内裤 | 国产专区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色偷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本一本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幕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