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鄉村四月》是南宋詩人翁卷所做的詩,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春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后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正確讀寫“規、插”等字詞,能有感情地朗誦、背誦、默寫古詩。
2、體會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感悟詩歌的魅力,同時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
四、教學過程:
(一)感受詩之韻
1、談話導入。
(1)板書“鄉村”,談話:我們都是鄉村的孩子,在你的印象中,鄉村是怎樣的?
(2)板書“四月”,談話:四月的鄉村,有哪些吸引你的景物呢?
師:今天我們隨著詩人一起走在鄉村的小路上,去感受鄉村四月的氣息吧。
2、簡介作者:對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們就先簡單地了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溫州)人,很有才華,卻沒有做官,喜歡田園生活,擅長作田園詩。
3、初讀古詩。
(1)請大家大聲讀讀這首詩,注意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順。(自由讀)
(2)誰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誦吟誦?(2分鐘)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規、閑”
過渡語:鄉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讀著讀著就勾出了大概的輪廓,這就是多讀的魅力。
(二)品味景之美
1.但剛才同學們說的只是鄉村四月大概的輪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訴老師,在詩中,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把你們的答案寫在紙上,然后舉起來。
2.老師隨著學生寫的詞語,問:你看到?你聽到?
根據學生匯報板書:山原白川 子規煙雨
3.朗讀中感悟:
(1)品味“山原”
預設一:如果學生都只寫了“山原”/“山”等時——
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詩人看到的是“綠遍山原”,你說這有什么不同?
預設二:如果學生中有寫“山原”,也有寫“綠遍山原”的時候 ——
(問寫“綠遍山原”的學生)為何你要把“綠遍”寫進去?你寫的時候,腦海里出現的是怎樣的山原?
輻射: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們看到的山原是怎樣的山原?用筆在“山原”前面加個詞,寫出你想象到的怎樣的山原。(提問3、4個學生,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詞表現綠,必要時,老師可以示范一句。)
(翠綠翠綠的山原,綠得淋漓盡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綠的山原……)
渲染:多美的綠遍山原,它與反著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襯,這不就是(引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嗎?
(2)品味煙雨
過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籠罩雨里,誰能說說這又是怎樣的雨啊?
你還能怎樣形容此時的雨呢?(蒙蒙細雨……)
遷移:鄉村四月的細雨,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也出現在其他詩人的詩句里: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在這如畫般的景色中,你聽到了什么:
4.回到整體。綠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煙的雨,如歌的子規聲,誰能用自己美好的語言,把這兩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