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借助注釋,理解詩歌大意。
3、感受優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村生活,懂得珍惜時間。
重難點: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屏幕出示句子“三峽百草香 五峰千珠碧”,請生讀,引出采花是以茶聞名的小鄉村。板書:鄉村。
2、用詞語描述或是贊美家鄉的春天。
師: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遂道,隨著宋朝的翁卷一起去領略江南的鄉村四月。板書:四月。
二、初讀
1、自讀作者的小資料,并作匯報。
2、用已有的學詩的經驗將詩讀正確。指生讀。
3、用對聯教學生字,結合不同讀音的字意教學多音字。
4、觀察每句詩的字數,明白詩為七言詩。學劃分節奏,視頻觀看朗讀,自由讀。
師:人們常說,畫中有詩,詩中有畫,請同學們仔細地讀讀這首詩,看詩中的哪些句子向我們描繪了如畫的風景。板書:景。
三、研讀
1、生自讀詩,交流得出寫景的句子為第一二句。
2、出示一二兩句詩:
(1)在這畫中的底色是什么顏色?板書:色。
(2)綠色在春天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作者用的一個什么字寫這綠色的?我們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這綠色?
(3)詩中還給這畫點綴了什么顏色?你從哪里看出來的?結合注釋理解“白滿川”,圖片講解。
師:這畫生機勃勃,安靜祥和。板書:靜。讀詩,看這畫中還缺什么?
(4)杜鵑在干什么?你從哪里知道的?
(5)詩中用哪幾個字描寫春雨的?把寫雨的句子換一個字你會換什么?說明作者在詩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6)理解“雨如煙”。煙有什么特點,風一吹它會怎樣?隔著煙看東西是什么樣的?出示春雨圖,這說明春雨具有什么特點?
(7)結合圖,回憶前兩天剛下的春雨,我們還可以把春雨比作什么?
師:前兩句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有聲有色、靜動結合的風景畫。板書顯現:有聲有色 靜動結合。
(8)齊讀一二兩句詩。用自己的話向你的同桌描述這畫面。指生說。
師:水光山色,子規聲聲,煙雨蒙蒙,江山如此多嬌柔啊!再讀詩,看看江南的人們又在做些什么?
3、出示三四句詩:
(1)生讀并匯報人們在干什么,從哪里看出來的。板書:才了……又……
(2)用生活經驗談談,人們除了這兩件事,還會做別的什么事?所以詩中用什么來寫人們的生活?板書:閑人少。
(3)你感受到那里的人們生活怎樣?用組詞的方法理解“閑”字。
(4)懶惰的人會不會有做不完的事?你體會到那里的人們身上的什么品質?
師: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著名的小品演員趙本山在他的小品《紅高粱模特隊》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勞動者是世界上最美的人。此時,我們不僅感到這里的景美,這里的人也怎樣?生說師板書:美。
(5)帶著贊美之情再讀詩歌,用自己的話和同桌說說這兩句的意思。指生說。
四、總結感悟
1.聽著同學們的描述,不禁讓我想起了農村的一句老話“一年之計在于春”啊,你能想象此時的農民朋友們心中在想些什么嗎?生說。
2.借江南勤勞的農民談學生的現在并出示兩句話,屏幕出示: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師生同讀,懂得要珍惜時間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