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鄉村四月》教學設計
鑲嵌在綠色的山原上,真是美極了。
雨如煙: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籠罩在如煙似霧的雨中,你能用自己的語言形容一下那是怎樣的雨嗎?
子歸聲:在這如畫般的美景中,使人聽到的是怎樣的鳥叫聲啊?
3、聽著布谷鳥清脆的鳴聲,淋浴著裊裊的雨霧,讓我們深深地吸一口氣,你呼吸到了什么?你聞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覺?
4、誰愿意聽著動聽的鳥叫聲,看著那如煙似霧的蒙蒙細雨,再讀讀這兩句詩。
5、此時,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你能用自己的語言為大家描述一番嗎?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綠的,原野是綠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禾苗,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個綠色主宰的世界。在綠色的原野上河渠縱橫交錯,一道道洋溢著,流淌著,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滿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舉目望去,綠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籠罩在淡淡的雨霧之中。不時,傳來布谷鳥悅耳婉轉的鳴叫聲,更是讓人心曠神怡。
6、感情朗讀
7、小結:詩的前兩句描寫初夏時節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廣闊的,筆觸是細膩的;色調是鮮明的,意境是朦朧的;靜動結合,有色有聲。
(二)人勤
1、要說前面寫的是景,那這兩句寫的是什么?(人忙、勤)
2、你從哪里讀出農民忙、勤?(蠶桑、插田、閑人少、才了 又)
3、理解:閑人少。人們可能還在忙些什么?結合拓展《清平樂 村居》、《四時田園雜興》。
4、詩人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寫忙人多,卻要寫閑人少呢?
(詩人用三個字就給人豐富的想象,婉轉含蓄,化繁為簡,更加妙不可言。這就是詩的魅力啊!)
5、 從“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學著詩人作詩:才了……又……夸夸人們的勤勞。
6、“才了喂雞又放牛,才了犁田又翻土”等等詩句,詩人翁卷也是知道的,但為什么選擇了“才了蠶桑又插田”呢?
7、感情朗讀
四、美讀,升華感情
1、補充:辛棄疾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2、引讀古詩
3、熟讀成誦
4、再讀詩題
五、拓展,走出文本
欣賞田園風光圖片說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