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貫注》教學設計
【此環節通過出示的兩段簡短的文字資料,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和矛盾沖突,在此基礎上引導質疑,引發思考,使學生產生了閱讀期待,激發了學習興趣。】
(二)揭示課題,初知大意。
1.羅丹成功的秘訣是什么?今天就讓我們隨著羅丹的朋友——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一起走近羅丹,學習一篇關于羅丹的課文。板書課題:全神貫注。齊讀課題。
2.什么是全神貫注?先理解詞義,然后指名學生根據課題來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3.教師小結:有時候,在課題的前后補上一些內容,連成一句話,就能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
【課題《全神貫注》正是羅丹工作態度與精神品質的集中體現,在對文本內容有了一定了解后,利用題目資源,讓學生在題目前后補上詞語連成一句話作為主要內容,這既是一種方法的引領,也是對文本整體的把握,對深入理解文本內容是十分必要的。】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這個環節,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接著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發現毛病 修改塑像 忘記摯友 深有感觸
【簡單的幾個詞就幫助學生理清了文章的寫作順序,歸納出更加清晰完整的課文內容,同時初步感受到主人公羅丹對工作的認真態度。】
2.引出事后茨威格對這件事的評價,出示句子:“那一天下午,我在羅丹工作室里學到的,比我多年在學校里學到的還要多。因為從那時起,我知道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 指名讀,你有什么問題嗎?引導學生質疑。
(四)感受形象,了解寫法
在這一環節中,以重點句子為切入口,來體會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全文最能表現羅丹“全神貫注”的是對他修改女像時的一段描寫,也就是課文的第二自然段。這段話作者緊緊抓住羅丹修改時的動作、神態、語言等特點,具體展示羅丹是怎樣“全神貫注”的。
共分這樣三個環節進行:
1.自由讀文,畫出表現羅丹全神貫注的語句。
2.品詞析句,學習作者是如何表現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狀態。
3.指導朗讀,感悟羅丹全神貫注的品質。
下面結合以上設計思路談談我的具體設想:
1. 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畫出表現羅丹全神貫注的語句。
2.選擇最喜歡的一句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教師相機指導。重點理解:
●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
(1)教師范讀,再由學生自己讀。
(2)抓住羅丹的動作和神態描寫,猜猜羅丹心里想的是什么。學生自讀自悟,同桌交流
【讀書不僅要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還應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第二自然段之所以寫得好,就是因為它寫了羅丹的動作、神態,寫了他發出的一些聲音,但是沒有把羅丹內心的話寫出來,這就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這一環節的設計就抓住了文章的空白點,讓學生想象羅丹內心的活動,通過想象補白,學生能更為充分地感受羅丹當時的工作狀態,理解“全神貫注”這個詞語的含義,更重要的是學到了什么是真正的閱讀。】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下來,對著女像癡癡地微笑,然后輕輕地吁了口氣,重新把濕布披在塑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