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溜、貨、奏、衡、誦、杖、過、肉、束、耽、誤、哲”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光溜溜、貨物、節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道理。
教學重點:
聯系課文對挑山工挑著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教學難點:
1.對挑山工的話的理解。
2.怎樣讓學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語。
2.初讀課文。
3.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我們游覽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們就是“挑山工”。(板書課題)
2.播放《挑山工》情景劇,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況。
二、預習課文
1.讀讀課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樣登山的,想想“我”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2.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畫下來,多讀讀、想想。
3.學習生字新詞
三、交流預習
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樣登山的”。請學生把課文中有關的句子讀一讀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2.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同學間簡單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學習詞語的收獲。
(1)說出“貨、奏、超”三個字的部首。
(2)注意 “衡、拘、耽”三個字的讀音。
(3)讀生字組詞。
(4)說說書寫中要注意的問題。
(5)組詞:
溜( )貨( )奏( )衡( )誦( )
留( )貿( )泰( )橫( )頌( )
杖( )肌( )耽( )誤( )哲( )
仗( )機( )枕( )娛( )折( )
4.讀課文。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本段。大家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2.討論。
(1)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什么?(講挑山工登山的特點,板書“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樣登山?(先講挑山工的姿勢再講排山工登山的路線是折尺形的。板書“姿勢”“路線”“折尺形”)從文中找出講挑山工姿勢的話讀一讀。教師拿出折尺給學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較折尺與直線的線段,從而讓學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線,二是折尺形比直線要長。
(3)挑山工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線? (一是東西木碰在臺階上,二是還能節省些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