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 教學實錄
師:你能試著說說嗎?
生:(很不自信)我認為是沒有辦法。
師:說得太好了!(剛才的同學很自信,也很高興地坐下。)
生:老師還可以換個詞語,眼睜睜的。
師:真好,同學利用換詞的方法也可以解釋我們說不太清楚的詞語意思,但是一定要結合上下文來理解。
生:老師,什么是桅桿?
師:同學知道嗎?請同學們看書上的插圖,你能在圖上找到什么是桅桿嗎?(教師看到有學生在圖片上圈了一大片的地方,把帆也畫到桅桿的范圍里了。)
師:請小組里的同學相互指指,到底哪里是桅桿,
生:是船上的的那根最高的木頭。
師:誰能不看書,到前面寫一個桅桿的桅字?
(很多學生舉手,我叫了一個平時成績很差的學生到前面來寫。那個同學寫得非常正確。)
師:老師問你,你是怎么記住的。
生:我剛才讀的時候,遇到生字詞就多讀了幾遍,就會了。
師:以后就這么讀書。你的收獲會更大!
生:老師這個字很好記,是左右結構,左邊是木字旁,右邊是個危險的危。
師:剛才同學們看圖的時候,知道桅桿是用高高的木頭做成的。利用形聲字記憶也是個好辦法。
(高年級如何處理生字教學,我認為應該從文本入手,在讀中自主識字,教師不是完全不管,應該把易錯的字,不好理解的字詞單獨抽取出來,給予適當的指導。)
生:老師,我不明白失足是什么意思。
師:誰能說說是什么意思?
生:是因為橫木很窄。沒有放腳的地方。
師:課文中是怎么描寫的呢?
(學生讀文,)
師:這回理解了嗎?
生:老師,孩子的爸爸為什么要開槍呢?
師:這個問題留到下節課來解決。
師:還有不懂的詞語嗎?請同學們默讀全文,思考在書中找到課文中講了幾個角色,說說他們之間的關系。
(學生默讀思考)
生:匯報教師相機板書。
水手拿猴子取樂(發生起因),猴子逗孩子。是孩子追猴子(發展),失去了理智,發生了危險(高潮),船長用槍逼著孩子跳水,水手們把孩子救上了船,化險為夷(結果)。
師:你能用幾個詞語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說說故事的情節嗎?
學生結合板書來復述文章的故事情節。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師:我們繼續學習《跳水》一課,看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些臺階,這和我們要學習的文章有關系嗎?
生:這個圖表示這篇文章是一步步走向高潮的。
師:誰能說說是怎樣走向高潮的。(學生說,教師在臺階的上下板書水手逗猴子 起因;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 發展 ;孩子遇險 高潮 孩子得救 結果)
師:這個故事分為幾個階段?老師請幾名同學讀讀各部分,你認為讀到哪里就讀到哪里。
(學生在起因的這個階段沒有異議,但是發展和高潮階段出了分歧,浪費了大量時間。本文的一個教學重點就是幫助學生理清結構,按照事情的先后順序記敘文章的方法也是學生要學習的寫作方法。新課程的語文教學屏棄了分段概括段意的教學方法,這個處理,讓孩子對文章的層次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特別是明確了文章中有些段落為了上下承接,可能既有上部分的內容,又有下部分的內容。教給學生要看這段重點寫的是什么,學會承上啟下的寫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