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 教學實錄
師:快速瀏覽,思考:文章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里?
生:孩子遇險的部分,
(其他學生也同意這時有學生舉手)
生:我認為是孩子得救的部分。
師:我們都喜歡完美的結局,每個人都有最美好的愿望,老師非常理解你,相信大家也都喜歡這個地方。是嗎?孩子遇險的部分是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那么孩子為什么會走到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去?從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請同學們獨立思考,并在書上做注。完成后小組內互相交流個人收獲。
(1、學生自主讀書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分享讀書的收獲。
師:孩子為什么會走到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去?
生:猴子逗孩子,水手們在一旁“都笑起來”,孩子“哭笑不得”,很尷尬。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頭上,爬上了桅桿,坐在第一根橫木上,摘下帽子來用牙齒和爪子撕,)
師:誰能來讀讀作者描寫猴子的句子,有什么特點?
(一名學生站起來讀的時候,讀得很平淡)
師:我還想請一名同學來讀,誰能說說為什么?
生:她讀得沒感情,
師:老師沒這樣說,你認為她讀得沒感情,那你能有感情的讀讀嗎?
(生讀得也不是很很有感情,)
師:(我馬上問先前讀文章的女孩子。)你同意剛才同學的對你的評價嗎?)
生:我不同意。
師:你能再次讀讀嗎?
(那個女孩子這次是感情飽滿地朗讀了課文中描寫猴子的句子,讀罷全體同學和聽課的老師都報以熱烈的掌聲。這個環節的處理,自己認為是整堂課中最精彩的地方,如何指導朗讀,不是教師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去指導學生,而是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對文本的解讀。這個延時的二次評價,讓學生體驗到從未有過的成功,對于其他學生也是潤物無聲的影響)
師:剛才這位同學精彩的朗讀,讓所有的老師和同學都情不自禁的給予掌聲。這些描寫猴子的詞語大家發現有什么特點?
生:用了很多動詞。
師:這些連續使用的動詞,對文章的表達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很生動地把猴子氣孩子的樣子描寫出來了。
生:孩子才一步步走上了橫木。
師:也正是因為猴子的樣子激怒了孩子。這時孩子是怎么想的?
生: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丟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這只可惡的猴子,奪回帽子,絕不能輕易便宜了它。這時的孩子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生:氣極了。
師:文章中用的是“氣極了”為什么不用“氣急了”
生:氣極了表示孩子生氣已經到的極點。而氣急了雖然也很生氣,但是沒有氣極了更生氣。
師:這時候的孩子處境怎樣,能找出文章的句子來讀讀嗎?
生: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生感情朗讀 ①從水手們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嚇呆了”;“有個人嚇得大叫一聲”。
②從“桅桿到掛帽子的橫木的一頭有一米多”、“搖搖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會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難以轉身走回來”、“腳底下就搖晃起來”(學生在聽朗讀的時候體會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指導學生從文章的語言文字中去理解當時的危險狀態:看最高的橫木與甲板的距離、橫木的寬度,理解孩子的危險境地――難以轉身,直觀感受當時緊張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