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一、溫故知新
師:這一節(jié)課,我們要繼續(xù)學習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跳水》(師板書課題)。記得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哪兒嗎?
生1:發(fā)生在大海上。
師:還能說具體點兒嗎?
生2:故事發(fā)生在一艘遠航歸來的大船上。
師:老師從他剛才說的這句話中發(fā)現(xiàn)了兩個本課的生字,誰能上來寫一寫?其他同學看他寫得對不對,好不好!
(生1上臺寫字)
師:有什么意見嗎?
生2:老師,我發(fā)現(xiàn)她兩個字都寫錯了!
師:錯在哪兒?
生2:“艘”和“航”兩個字的編旁都寫錯了,舟字旁應該將橫改成提,而且不要出頭。另外,“艘”字右邊上邊的豎要穿過“臼”。
師:(問書寫錯誤的學生)你同意嗎?
生1:同意!
師:(表揚生2)你真是個細心觀察的孩子,學習就應該這樣一絲不茍。
【點評:閱讀教學中仍重視生字詞的教學,即是在體現(xiàn)我們語文的工具性。】
師:故事中出現(xiàn)了哪些角色,能按出場順序說出來嗎?
生:能。水手,猴子,船長的兒子,船長。
師:真好!他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能用一個課文中出現(xiàn)過的字分別概括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嗎?
生:水手“逗”猴子,猴子 “氣”孩子,孩子反過來“追”猴子,最后,船長用槍“逼”孩子跳水。
(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完善板書)
師:概括得真準確。誰能看著板書,把故事的主要內容說一說呢?
生:《跳水》講了,在一艘環(huán)游世界歸來的帆船上,水手們逗猴子取樂,猴子放肆起來,摘走船長兒子的帽子,故意氣他。孩子因為猴子的挑逗和水手們的哄笑而生氣,爬上桅桿頂端的橫木去追猴子奪帽子,而陷入險境。最后船長用槍逼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師:講得太好了,請同學們也和自己的同桌說說故事吧!
【點評:整體感知課文意思,符合認知規(guī)律,并為進一步學習理解課文意思打下了基礎。】
二:質疑問難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或者還想提出什么問題來考考同學們的,站起來說說吧!
生:船長為什么要逼兒子跳水?
生1:船長為什么要叫孩子跳到海里?
師: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生2:如果孩子不跳到海里,而是掉在甲板上,孩子會摔死的。
生1:為什么猴子要逗孩子?
生2:老師,我能解決這個問題,因為,猴子可能比較喜歡小孩子,它覺得小孩子很好玩。
師:哦,原來猴子也喜歡欺負小孩。你對他的回答滿意嗎?
生1:滿意!
師:繼續(xù)提問!
生:孩子為什么生氣?
生1:猴子為什么要將帽子掛在桅桿(gǎn)頂端的橫木上?
師:首先要糾正你一個字的讀音,應該讀桅桿(gān),而不是(gǎn)。這是個多音字,在表示細長的木頭或類似的東西時讀(gān),表示比較短小物體的細長部分時讀(gǎn)。那么,電線桿是讀?
生齊:電線桿(gān)。
師:筆桿呢?
生齊:筆桿(gǎn)。
師:咱們班的同學真是一點就通啊!好,繼續(xù)!
生2:老師,我覺得猴子可能是覺得把帽子掛在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孩子比較難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