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穗》教學實錄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認識本課的8個生字;能寫好本課的9個生字。
2.學生能朗讀課文,能夠圖文對照地理解課文。
3.引導學生感悟“寫實―聯想”的表達特點。
4.獲得審美能力,感悟語言文字的表達效果。
二、教學重點
1.通過圖文對照的方法,使學生領悟看圖學文、寫文的方法。
2.引導學生感悟“寫實―聯想”的表達特點。
三、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審美的能力,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四、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帶、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看圖
教師出示《拾穗》圖,請同學們看圖,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什么。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從左到右、由遠到近)談自己的發現。
師:這是一幅舉世聞名的油畫作品,誕生于100多年以前,具有時空不可抵擋的魅力,知道創作者是誰嗎?今天我們來共同欣賞油畫《拾穗》,并了解這幅油畫的作者,一位舉世聞名的藝術大師――18世紀法國著名的農民畫家米勒。
(教師的談話言簡意賅,一語中的,點名本課學習的重點――欣賞油畫,了解畫家。指出學生的學習方向,省時省工省力。)
(二)理脈
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現在請你快速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哪些段落寫的是畫面內容,哪些段落介紹的是作者的情況?
生:1~5自然段寫的是畫面的內容;6、7兩個自然段介紹的是作者的情況。
師:愿意先欣賞畫面,還是先了解作者情況呢?你自己選擇相應的部分讀一讀,一會兒談談自己的收獲。
(生讀文。)
生:我有發現,課文第6自然段介紹的是作者米勒的情況,第7段的內容不是對作者的介紹,而是對油畫的整體介紹,不信,請聽我讀一讀,這幅畫有近景,有遠景……
生:我也有發現,要想了解作者的情況,我們還可以利用文章后面的資料,讀一讀這段資料,對米勒的了解就更多了。……
師:真好!同學們,你們今天又有進步。懂得閱讀課文不僅要讀好課文內容,還要利用文章后面的資料,真了不起,你們的方法對老師也是一個很好的啟發,我以后讀書的時候也要用你們的這種好方法。這里還有一把“金鑰匙”呢,你們看到了嗎?
(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文,讓學生在讀書中自己理清文章脈絡,學生開始的回答不是很準確,教師不急于公布答案,而是給學生空間,讓課堂學習成為學生自讀、自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對學生的發現給與充分的肯定,在總結閱讀方法的同時,及時加一句“你們的方法對老師也是一個很好的啟發”,向學生傳遞出欣賞的熱情,營造出師生共同發展的和諧氛圍。“金鑰匙”的滲透似春雨潤物,落地無聲。)
師:你們對米勒有哪些了解?能說給大家聽一聽嗎?
生:匯報自己的了解(略)。
(三)賞析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油畫吧。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1~5段,想一想重點描寫了什么?(學生讀書。)
生:重點寫了拾穗的三個婦女。
師:找一找相應的段落,與畫面中的人物比一比,再讀一讀書,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指名讀第2自然段,要求同學們邊聽邊想哪些文字寫的是畫面上有的內容,哪些是想像的。學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