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奪瀘定橋》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詞.
2.能力目標
反復朗讀課文,對課文內容做整體感知.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對課文內容做整體感知.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東部,大渡河沿岸的瀘定縣城西邊,有一座橫跨大渡河的鐵索橋.1935年5月,紅軍曾在這里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4課"飛奪瀘定橋".(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讀準生字讀音,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詞的意思.
高山峻嶺:峻,山高而且陡峭.高山峻嶺指又高又陡的山嶺.近義詞:崇山峻嶺.
增援:增加人力物力,用來支援.
詭計:陰險狡猾的計策.近義詞:陰謀,*計.
關鍵:指事物中起轉折關聯作用的部分,或者對事物發展變化起決定作用的環節.本課指對奪取戰斗勝利起決定性作用的環節.
擊潰:打垮,打散.課文中是把敵人打垮,打敗的意思.
索性:干脆,直截了當.
心驚膽寒:心里非常害怕.
震耳欲聾:聲音很大,就像要把耳朵震聾似的.
千鈞一發:鈞,古代重量單位,一鈞為三十斤.發,指頭發.千鈞.(三萬斤)的重量系在一根頭發上,比喻形勢萬分危急.
奮不顧身:奮勇向前,不顧惜生命安全.
狼狽: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樣子.這里指敵人遭到慘敗的樣子.
浩浩蕩蕩:原意是水勢盛大的樣子,課文中指隊伍雄壯,氣勢浩大.
天險:天然形成的險要地方.
工事:作戰時,軍隊為了發揮火力,保護自己而修建的建筑物.
水流湍急:水流得很急.
奔赴:緊趕急跑.
2.再讀課文,思考:
(1)紅軍為什么要奪取瀘定橋
(2)圍繞"飛奪瀘定橋",課文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檢查讀課文情況.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及時糾正字音.)
3.回答自學中的兩個問題.
(l)說說紅軍為什么要奪取瀘定橋
(結合課文第l自然段的有關文字,也可結合有關的背景資料.)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搶時間,奪天險.)
(四)質疑問題
1.再讀課文,記錄下不懂的內容.
2.整理歸納問題.
(1)"飛奪瀘定橋"題目中"飛","奪"究竟是什么意思
(2)我軍為什么要飛奪瀘定橋,他們是怎么"飛奪"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采用自讀,自悟的方法自學課文,解決上節課大家提出的問題.(出示題目)
(二)討論,交流,解決問題
1.自讀課文,思考上節課提出的兩個問題.
2.小組討論,互相交流.
3.交流討論結果:
(1)交流題目中"飛","奪"的含義.
"飛"就是搶時間,"奪"即為"攻大險".
(2)交流"飛奪"瀘定橋的原因.
①學生先結合第1自然段和預習中學到的知識來談.
一,瀘定橋是北上抗日的必經之路;二,結合石達開的事例,理解我軍如果不及時奪橋也可能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②結合第2.3自然段談搶時間的原因.
時間緊(20多小時),路程長這兩點(120公里)
3.交流"我軍究竟是怎么飛奪瀘定橋的"
(l)結合第4,5自然段,談談我軍究竟是怎么"搶時間"的.
不顧吃飯,冒雨前進,點火賽跑.
(2)可追問,搶時間的結果怎么樣
(可重點抓"拋"字體會我軍行軍之快,進一步體會紅軍戰士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3)感情朗讀第4,5自然段.
(4)結合第6自然段,談談為什么奪瀘定橋是攻天險
(可從這一段的最后一句話入手,提問:他們為什么這樣說 然后引導學生從自然條件和人為因素兩方面來談奪橋的艱難,重點抓"紅褐色","浪花三米多高","濤聲震耳欲聾","抽木板","筑好工事"等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