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奪瀘定橋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文記述了北上抗日的紅軍奪取瀘定橋的戰斗經過,表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戰士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課題中的“飛” “奪”兩字,把紅軍戰士奪取瀘定橋的神速、險奇形象地概括出來了。“飛奪”既是對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又集中體現了紅軍戰士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課文主要意圖:一是從紅軍飛奪瀘定橋的壯舉中受到革命英雄主義的熏陶和感染;二是體會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對象分析:本課是精讀課文,第七單元以記事寫人文章為主,記敘革命前輩的事跡,
學習敘述事件,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經過一學年的學習,學生學會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疏通文章敘述事件的條理,對課題、關鍵詞句的理解,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一定的能力。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以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為主線,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們置身于其中。讓學生在良好、愉悅的狀態中讀、想、議、說、寫,班級討論交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本節課延續《豐碑》以“重走紅軍長征路”感悟紅軍精神的思路設計,讓不同程度的學生“讀進去,記得住,悟得到,用得出”,希望能讓學生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禮。
教學目標 :
教養方面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正確讀寫:“湍急、高山峻嶺、增援、妄想、詭計、擊潰、心驚膽寒、紅褐色、震耳欲聾、瘋狂、政委、千鈞一發、號召、奮不顧身、浩浩蕩蕩、狼狽、奔赴”等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教育方面: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中國工農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的英雄業績,體會紅軍戰士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從中受到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
發展方面:學會敘述事件,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l.理解紅軍是怎樣搶時間、攻天險,奪下瀘定橋的。理解題目中“飛奪”含義。
2.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教具 課件 課前讓學生收集紅軍長征的歷史背景
課時 2課時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了解時代背景,理清文章層次,歸納主要內容。
3、學習1-5自然段,解決“搶時間”的教學重難點。
一、揭題,質疑,解題(初次理解“飛奪”的意思),了解時代背景。
二、整體感知,疏通文章脈絡
1、初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音,思考:圍繞“飛奪瀘定橋”,課文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2、交流:課文按什么順序記敘,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3、借助生字詞和課題,概況主要內容。
三、質疑板書,對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四、相機進入課文第1-5自然段的教學
1、第1自然段,了解起因,初識天險大渡河——瀘定橋四周環境
2、第2自然段,緊扣“搶在敵人前面,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想像要完成任務的艱難(敵強、任重、時短、路遠、受阻)
3、第3自然段,重點理解“戰勝敵人的決心”、“索性”、“拋”等詞句,感悟紅軍不畏艱險、勇往直前,與敵人斗智斗勇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