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學生》教學設計
學科:語文 年級:四年級 執教人: 2007年 9 月課題孔子和學生課時2教材分析 課文記敘的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空子因為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而受到學生的敬重,通過敘述了一段空子和他的學生子夏的對話,表現了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都需要向別人學習的道理。教學目標1.認讀并且規范書寫本課的生字。2.學生繼續學習寫摘錄筆記。3.學生繼續練習圈點問題。4.▲※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能夠理解孔子的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體會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都需要向別人學習的道理。課前準備孔子的資料、幻燈片板書設計孔子和學生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教 學 活 動 設 計設 計 意 圖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1.談話:大家一定聽說過大教育家孔子,關于孔子大家都知道什么?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于孔子教育學生的課文。板書課題:孔子和學生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整體感知:1.自己讀讀課文,圈出生字,把句子讀通順。2.檢查生字:富裕 選擇 因材施教 嚴謹 謙虛 謹慎3.自讀課文,把自己有問題的地方,作上標記。4.學生交流自己的問題:(1) 字面上的問題,例如有關詞語的意思,引導學生互幫互學,實在比較生疏的詞語,教師可幫助講解。(2) 有關課文的簡單問題,讓學生回答。(3) 有關課文重點的問題,記在黑板上,講課文時解決。三、細讀課文,感悟內容:(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當解決的問題是學生提出的時候,要注意提示)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1)快速閱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孔子教育思想的兩個詞語。(2)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3)從哪里能體現出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找出有關語句。(4) 學生找出句子,讀一讀。(5) “因材施教”又是如何體現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的2、3自然段。2.學習課文二、三段:(1)指名讀二三段,其余學生認真思考,二三段中,寫了誰和誰的對話,你體會到了什么,是從哪里看出來的?(2)學生交流:第二自然段:體會到孔子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并且覺得在這些方面自己比不上學生,非常謙虛。a、從“顏回的信用好,子貢聰明、子路勇敢、子張嚴謹莊重”體現孔子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b、從“我不及他”這句話體現出孔子的謙虛,做老師的也不一定樣樣強于學生,也需要學習。第三自然段:體會到孔子在發現學生優點的同時,也能夠指出學生的不足,告誡大家都需要不斷學習。a、從“顏回很講信用,但不懂得變通……可是旁人不容儀接近他。”體現了孔子能夠指出學生的不足。b、從“我這四個學生雖然各有優點,但還要不斷學習啊!”體現孔子告戒大家人人需要不斷學習。c、出示:子夏點頭稱是,他明白這也是老師對自己的教育。“這”指的什么?這句話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