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教案 4份
語段2:“列寧跟在他后邊,就在最險的地方停住了,他知道列寧頭昏目眩了。”
設問: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你是怎樣體會到的?讓學生聯系上文,感受到列寧所處的危險境地和內心的極度恐懼。
(3)討論,從“就是因為我害怕它”這句話可以看出什么?(一方面說明小路的確很危險,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列寧正視現實、承認困難的實事求是的態度。)
2.出示二、三兩句話。聯系相關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品質。
(1)投影:“一個革命者不應該讓害怕把自己壓倒。咱們得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鍛煉自已的意志。”
(2)讓學生帶著以下問題閱讀課文后半部分,看列寧對”害伯”抱有怎樣的態度,從哪里可以看出?“每時每刻、隨時隨地”是什么意思?具體表現在哪里?
①找語句。讀中找出能回答以上問題的語句,再讀一瀆。
、谧鞅容^。讓學生完成以下填空:
內容上山下山對
走
小
路
的
態
度列寧 巴果茨基 誰先走 列寧怎樣走過最危險之處 走的原因
③引導品評:討論:下山時,列寧明知山路危險,為什么還主動提出要走這條路,而且還走在前面?結合品析字詞、觀察插圖、展開想象、感情朗讀等手段,讓學生體會到革命導師列寧不避艱險,知難而上的非凡膽識和超人毅力。
、驱R讀中心段,談談對列寧說的三句話的理解。
三、暢談感想,延伸課外
l、要求學生用幾句話談談學了這篇課文的感想或體會;可以是對列寧品質的贊揚,也可以是對自己的啟發和教育.還可以是今后準備怎樣鍛煉意志的打算。
、.讓學生在課外閱讀和日常生活中,搜集勇于戰勝困難、自覺鍛煉意志的人和事.準備在語文活動課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