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浙教版小學語文教案4篇+練習+實錄)
(4)在文中劃好分段標記。(12‖34‖5)
3 自學質(zhì)疑。
(1)自學,思考課后習題1。
(2)集體交流: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4.讀中釋疑。
(1)指名讀第1自然段。出示句子:馬路上,一群撐著傘放學回家的孩子,仿佛是浮動的點點花瓣。
①讀句子,想:句中把( )比作( )。
②指導朗讀。
(2)學習第2自然段。
①自由讀,找出abb式的詞語,井把它讀好。(其中“濕漉漉”“黃澄澄”中的疊字念第一聲。)指名讀第2自然段,評議。
②選讀你最喜歡的一句話,簡要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一句。
③“姑娘撿起了這個,滾走了那個,眼看汽車嘟嘟叫著從遠處駛來……”這句話寫出了什么?(姑娘著急的心情)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自由試讀呻指名讀一齊讀)·
(3)學習第3自然段。
①蘋果倒翻后,一群孩子路過這里,他們是怎么做的? (用“——”劃出)
②胖乎乎的小男孩怎么知道姑娘焦慮?他是怎么說、怎么做的?(用“——”劃出姑娘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的句于,用“=”劃出寫孩子語言的句子。)
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同桌互練呻分角色讀呻齊讀。
(4)學習第4自然段。
①還有哪些人看見了,他們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動?有感情地讀一讀。四人小組交流。
②請2--3名學生匯報,集體評議。
③“寧靜的馬路頓時又熱鬧起來。”從句中找出一對反義詞。這一變化說明了什么?
(5)朗讀l-4自然段。
5.用自己的話說說孩子們和過路行人幫助姑娘撿蘋果的情形。
6.完成《作業(yè)本》第3題。
第3課時
{一)教學目標
l.學懂課文第5自然段,了解事情的結(jié)果,理解“那一筐大蘋果,經(jīng)過這小小的旅行,又回到了姑娘車上,閃著亮晶晶的光芒”的意思。
2.會仿寫abb式的詞語。
3.會用“仿佛”造句。
(二)教學過程
1.學習第5自然段。
(1)自由朗讀。
(2)出示最后一句話。邊讀邊想:“這小小的旅行”是指什么?“閃著亮晶晶的光芒”又指什么?
(3)感情朗讀。
(4)蘋果閃著亮晶晶的光芒,仿佛在唱一首助人為樂的贊歌。它會唱些什么呢?請你寫一寫。同桌討論一集體交流。
2.總結(jié)全文。
(1)教師簡要小結(jié)。
(2)討論:“撿蘋果”“助人為樂”“雨中”哪個課題最合適,為什么?
3.指導用“仿佛”造句。
(1)明確要求:用“仿佛”寫比喻句,要寫清楚把什么比作什么。讀一讀文中出現(xiàn)的兩個句子。
(2)填空:天空中,許多閃閃的星星,仿佛——。
(3)自由造句。指名口述,評議后寫下來。
4.仿寫abb式的詞語。
(1)抄寫文中出現(xiàn)的abb式詞語。
(1)仿寫。(如:綠油油、白茫茫、甜滋滋、酸津津、樂呵呵、黑乎乎、亮閃閃等。)
5.完成《作業(yè)本》第5、7題。
【設計理念】
傳統(tǒng)的“灌輸注入機制”所造成的結(jié)果,必然是“教”與“學”失衡,“懂”與“會”分離,“學”與“用”脫節(jié)。而嘗試教學強調(diào)先學后教,先練后講,其本質(zhì)是讓學生自主地解決問題,讓他們在自讀嘗試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本文內(nèi)容淺顯,文字樸實,貼近學生實際,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嘗試讀懂課文。
【設計特色】
學生自主嘗試探索,在嘗試中體驗成功,實現(xiàn)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