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下教案 公儀休拒收禮物
教學要求:
1. 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了解獨幕劇的特點,學會閱讀劇本。
4. 理解公儀休最后一段話的含義,學習他清正廉潔的品格。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春秋時候晉國的中軍尉(誰)一心為國,(做事出以公心)。
今天我們要再認識一位春秋時魯國的宰相,他是……(板書:公儀休)認真看老師書寫這三個字。(根據經驗,這看似簡單的三個字在孩子們的手里常常容易寫錯。)什么事?(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課題。
齊讀課題。
2、釋題
師:剛才我們已經知道公儀休是魯國的宰相,大家知道宰相是什么人嗎?
師:他要幫助皇帝治理好國家,那你以為作為一宰相應具備什么品格呢?
生:一心為公,正直公正,清正廉潔(師板書)
師:說得好,那我們課文中這位宰相怎樣?(清正廉潔)從哪看出來的?
生:我是從題目看出來的。公儀休拒收禮物的“拒收”,(師用紅字描出問:就是……)不收禮物。
師:說得好,我們齊讀課題,突出公儀休的清正廉潔。
二、初讀課文,學會閱讀劇本,了解劇本格式。
1、學生自由讀課文。
師:公儀休拒收禮物,他拒收的是誰的?為什么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看到不會的不明白的地方畫出來。
學生讀課文。
2、檢查討論。
指名回答
3、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初步了解劇本特點。
生:我知道,這是獨幕劇。我是從課題中發現的。(師板書:獨幕。
師:那你們能說說獨幕劇是什么嗎?(沒人知道)它是劇本的一種,劇本是我們看到的電視電影戲劇等要進行表演而寫的一種文學體裁。它分為獨幕劇和多幕劇,顧名思義,獨幕劇是不分幕的小型戲劇,多幕劇則比較復雜,要幾幕才能完成。
現在請同學們細細地讀讀課文,看看劇本有什么特點?
生讀課文。
交流
①劇本的主要內容是人物的對話。在劇本中我們把它叫做臺詞(板書臺詞)。
②劇本和我們平時學的記敘文不同,它在開頭先點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中人物。劇本中方括號主要交代布景和人物活動等。劇本中圓括號主要交代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我們把這些都叫作:舞臺說明。
③“幕起”即幕布拉開,“幕落”就是幕布閉合。
師:我們明白了劇本中舞臺說明的作用,那我們在讀臺詞時,就要充分地表演出來,F在請大家用自己的方式再讀課文。務必要讀通讀流暢,表演出來更好。
師:我們把只有一幕的戲,叫做獨幕劇。一幕以上的戲叫做多幕劇。
4、檢查
(1)讀詞語
出示:
拒收 獨幕劇 客廳 魯國 宰相 大夫 管家 幕起 行禮 回味 鯉魚 一頓 滿臉堆笑 日夜操勞 補補身子 盛情 醒味 嘔吐 務必 不解 無可奈何 接受 難免 違法 法紀 恍然大悟
a、開火車讀
b、齊讀
c、指名讀
(2)重點理解:
魯國:春秋時期的一個國名,在今山東曲阜一帶。今天山東的簡稱還叫魯
宰相:我國封建王朝輔助君主掌管國事的最高官員的通稱。
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管家:舊社會里稱呼為地主、官僚等管理家產和日常事物的地位較高的仆人。
心滿意足:形容稱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