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練習設計及反思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回憶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3、導出蘇軾并簡介生平。
4、導入課題,板書:2、但愿人長久
5、看圖、聽歌說說自己的所看、所想。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學課文。
提出自學要求:1、自學生字詞,要求讀準字音,理解詞語意思。
2、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4、交流討論。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詞,學生認讀,說說自己理解的詞語意思。
(2)指名讀課文。
(3)說說課文要學哪一首詩。
(4)文章描寫詩的意境有是哪幾小節?
(5)說說課文可以分成哪幾小節?概括段意。
3、指導朗讀長句。
三、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學生認讀。
2、講解字形。屈:半包圍結構的字,外邊的“尸”字旁不要太大,里邊是個“出”字,最后一筆是點。
3、學生描紅、仿影。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體會作者對兄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由輕聲讀文,思考:課文第一段交代了什么?
2、指名說說。
三、學習第二節
1、學生讀文,說說從這首詞中讀出了怎樣的一種感受?
2、出示課文中的圖,說說這是什么時候?圖中蘇軾表現怎樣?
3、讀第2節,對比一下,人們與蘇軾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4、指導朗讀:讀出人們的喜悅,蘇軾的思念與惆悵。
四、學習第三小節
1、為什么在如此佳節,蘇軾不思念別人而是思念蘇轍呢?
2、出示填空:蘇軾思念弟弟是因為__________。
五、學習4-5節
1、看著如此美好的月色,蘇軾在床上睡不著,他想到了什么?他的情緒有什么變化?請讀文找出有關的詞。
2、討論、小結:中秋佳節,萬家團員,蘇軾與弟弟卻天各一方,難以相聚,正所謂"月圓人不圓",心中頓時升起難以名名狀的惆悵與埋怨。板書:月圓人不圓
3、自由輕聲讀課文,思考:蘇軾為什么埋怨月亮?
4、討論、小結:詞人眼望圓月,悟出人有悲歡離合,就像月有圓有缺,很難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既然人有離合,那么詩人又是如何對待的呢?
5、指導朗讀蘇軾為親人無法團聚而埋怨月亮,更見他對弟弟手足情深。
6、指導朗讀(范讀與指導相結合)
五、學習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學習并理解詞語
(1)比較:吟誦--朗誦
(2)"嬋娟"指什么?(本課指美麗月色)。
3、出示課文投影,放音樂《水調歌頭》。
六、再次朗讀古詩,放音樂,學生配樂讀、指名讀、背誦。
1、你能不能來說說這首詞的意思?(可以用課文中的話,也可以用自己理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