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二
習作二的話題是:四年級了!我們應該認識自己的長處了!如果從“人學”的角度來分析這一次習作,這不是充分寫好自己,解讀好自己的真實訓練嗎?我想這一次話題習作,孩子們肯定是喜歡的。
那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產生寫得的靈感,真正地會解讀自己呢?
1、自己不認識自己那是很可卑的!
我個人認為,我們應該用這句話提醒孩子,激發孩子產生必須自己先認識自己,先對自己清楚。但從孩子的實際來看,好多孩子迷糊的很,不知道自己,四年級了,還不知道自己的本領與長處。而這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但有許多學生父母對這個問題也不熟悉,也就是說不孩子自己的長處與本領。所以寫這篇文章,好多孩子一看到就陷入困境,并且自言自語自己沒有啥長處與本領。我想這個問題值得我們重視。怎么解決?看來還是要用學生的父母,讓他們為孩子去想。英國有句格言,蘋果從樹上掉下能滾多遠?蘋果從樹上不可能滾得多遠。孩子的本領與長處,應該說大多數的學生父母是清楚的。在習作之前,我們不要告訴孩子要寫文章了,給孩子父母一封信,讓他們先與孩子談,讓自己的孩子清楚明白。沒有這個過程,恐怕這次習作,很難寫出自己真正的長處與本領。這也是,我們要調動多種力量來引導學生習作的理念。
2、這是一篇為學生建立的興趣檔案,是讓老師也明白的興趣檔案
全班學生的本領與長處,我們語文老師是很難清楚的,因為我們沒有精力去了解,因為多年來我們在這方面是個空缺。所以,蘇教版這一次習作非常有價值。[當然如果這次習作提前到三年級會更有味道]他能讓我們語文老師真正認識全班學生的興趣,有了這種認識,我們就明白如何按照學生的舉來發展學生,也就是說這次習作的用途非常廣泛。當然這必須建立在孩子寫真的基礎,而真正的寫真,需要著學生父母、學生本人、老師的觀察的共同參與[老師要對學生這篇重點評價,及跟蹤性調查]。
3、兩篇例文的啟示
兩篇例文從內容來看,是符合這次習作要求的。一個最得意的長處,寫得非常具體。這也是應該給予學生的。當然在教學實際中肯定有學生寫得不具體。對于這一點,我們要重點引導,因為自己得意的長處,就寫不具體,其他的文章更難寫了。很明顯兩篇例文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要把自己記錄好、開發好、解釋清楚了、研究好。
4、這一次習作同樣讓每位學生成功
寫自己最容易讓學生成功。我們一定要抓住這次自我解讀,讓學生充分地去認識自己。
5、這只是一個起點。本次習作寫得是自己最得意的長處,其實孩子的本領與長處很多,通過這一次的習作,應該讓孩子感受到這種分析自己的快樂,把自己其他方面的長處與本領也寫出來,用一篇帶動多篇,孩子就能夠體會到快樂的存在。
6、這篇文章的讀者群是怎樣的?
教材的引導文中出現了“大家”這個詞,我想我們應該研究這個“大家”,自己的同學是大家,自己的老師是大家,自己的父母是大家,自己養的小寵物也是大家。也就是大家不是一個狹隘的詞。我們應該讓真正的大家走進來,孩子的長處大家都知道了,這篇文章的質量就高了,成為合格的文章肯定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