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詩情》教學反思
《田園詩情》教學反思
《田園詩情》這篇課文是一篇描寫荷蘭美景的散文。荷蘭一向以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風車之國而聞名于世。文章中著重從“牧場之國”的角度來展現荷蘭的獨特風情。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抓住了原野上的動物來進行教學,以突出荷蘭牧場之國的特點。然后抓住其它幾處句子,讓學生體會水之國和花之國的美麗。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能通過抓“極目遠眺”這個詞,讓學生一起跟著作者“極目遠眺”,看到了什么?從而引出其它幾句話的教學,有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各種姿態的奶牛,大片大片鮮艷的郁金香。從這些比喻句中體會這么美麗的草原是奶牛的天堂,體會荷蘭不愧為花之國,并引導學生讀好這些重點的詞語和句子。課堂上學生表現得比開始接觸時出色多了,好幾位不太認真的學生都能主動地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
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讓男生讀這一自然段,因為男生比女生更活潑,比較適合讀出駿馬的氣勢。并讓學生自己找出描寫駿馬樣子的詞語“驃悍強壯、腿粗如樁”,體會到駿馬的強壯,從“隨風飛揚”體會駿馬奔跑的速度很快。在這里,我本想讓學生說“駿馬在原野上自由自在地奔跑,文中有個什么詞語告訴我們了?”從而引出“自由馳騁”,可在課堂上卻變成了引讀,學生對理解“自由馳騁”、“駿馬是這個自由王國的主人”的深度不夠。還有為了更好地感受駿馬自由馳騁,準備出示的徐悲鴻的八駿圖和奔馬圖,可在教學的時候忘了出示,影響了對“自由王國”的感悟。
在教學地五六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體會了周圍環境、人、動物的靜,這是荷蘭夜晚的特點。但這一部分的過渡銜接不是很好,部分句子理解的不夠,只是引讀或教師直接講述過去了,說明我在做課件和整個教學過程中還不夠仔細,對教學設計還不是很熟悉,沒有做到熟記在心。特別是過渡語和評價語言還比較欠缺。
《田園詩情》教學反思
《田園詩情》這篇課文是一篇描寫荷蘭美景的散文。描寫了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荷蘭的田園風光,洋溢著寧靜悠閑的情趣。
反思一:學生的知識面狹窄,學生、老師都有責任。
在揭示課題時,我把課題寫到黑板上,我想知道同學們對“荷蘭”這個國家知道多少,便問:“你們對荷蘭了解了多少呢?”“哪個同學說說看?”結果,出乎我的意料,知道者甚少,或者說沒有。本以為這個問題還不是小菜一碟,結果呢?連這個國家是哪個洲的都不知道,跟別說國家的首都、特色了。這時候,我就原因讓同學們自己說,為什么你們了解的知識少呢?有的同學說:“看書少。”其他同學說不上了。我給同學們補充:查找資料的渠道有很多,各種媒體,包括電視、廣播、報刊、上網,查閱圖書,向老師、同學、親戚求助等,可是為什么就沒去做呢?
可見,讓同學們多讀書,增長知識之外,陶冶情操、開闊視野,好處很多,這是一件必須抓好的事情,不能停留在形式上。
再者,同學們的預習環節做的不夠好,其實,好多同學都自己買的《課課通》,里面就有“知識加油站”,對荷蘭做了簡要介紹。可是,結果呢?當然了,如何預習,好多同學也不會預習,老師也要給與指導,畢竟學生小,好多知識還需老師教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