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天辟地教學設計
(2)讀一讀這個句子,看看“持”和“握”這兩個動詞能換嗎?為什么?
(3)再讀一讀這個句子,從結構上看你有什么發現?
(4)這個句子在表達上字數整齊,互相對應,找一找,在這一段里,還有像這樣的句子嗎?
4、cai出示句子: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沉,變成了地。
(1)靠著盤古的神力,開辟了天地,使得天地發生了奇妙的變化。這句話中哪些詞寫出了這神奇的變化,找一找。
(2)cai出示反義詞,這一句中的四對反義詞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天地分離的情景,在表達上字數相等,讀起來朗朗上口,像這樣的寫作方法叫做“對仗”也叫“對偶”(板書)。這些詞語具有豐富的內涵——天地形成時間之漫長,盤古開天辟地之艱辛,都蘊含其中。
(3)在這一句中不但有四對對反義詞,還有一對近義詞,發現了嗎?(cai出示)這一對近義詞都表示速度慢的,說明天地的變化時需要時間的,你還能說出像這樣表示慢的詞語嗎?都是表示速度慢,我們能不能這樣說(師述)你們看,作者非常注意用詞的細微變化,避免了重復雷同,豐富了表達形式。我們寫作時也應該要學習這樣的寫作方法。
(4)找一找,文中還有哪些這樣的句子?(cai出示句子)對仗這種寫作手法在表達上有獨特的藝術效果,在今后的寫作中,我們也可以嘗試運用對仗種方法,就能讓文章增色不少。
三、學習第3-5小節
1、經過了一段艱難的歷程,天和地終于分開了,天和地分開后的盤古又是怎樣的呢?齊讀3-5自然段。
2、(cai出示圖)看看盤古,他頭頂天,腳踏地——可以用個成語來概括,這就叫——頂天立地。為了不讓天地合攏,盤古是怎樣做的?文中有一個動詞(撐)全班做做撐的動作。
3、天每天升高一丈,也就是約3.3米,地每天加厚一丈,也是約3.3米,那么盤古的身體也跟著長高大約為6.6米。(出示句式引讀)孩子,你這樣撐著,累嗎?可是盤古這樣撐了多少年?(一萬八千年)讀到這,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盤古啊?
4、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形容這個巨人?(巍峨)巍峨一詞從字形上看,都有山字旁,說明/這個詞一般是形容山或者高大的建筑物的,可是這里卻用來形容盤古,難道僅僅是說明他的身軀巍峨嗎?(還有他堅強的意志力)
5、如果讓你用一個詞形容盤古?你能想到什么詞?(cai出示填空)(板書:意志堅定)
6、盤古這樣堅定的意志就是為了讓天地不再合攏,讓這個世界充滿光明,這種精神是何等的可貴,讓我們懷著對盤古的感動再讀一讀4、5自然段。
四、學習6、7小節
過渡:幾千萬年過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此時的盤古怎樣了呢?讀讀第六小節。
1、在這段話中,你讀懂了什么?理解“精疲力竭”
2、看老師寫“竭”字,看看這個字和我們學過的哪些字相近?(渴、喝)
3、能不能根據這個“立”字旁說說這個字的意思?
4、“精疲力竭”說明了什么?如果天地還需要他再撐一百年,如果還要他撐一千年,如果還要他撐一萬年呢?
5、巍峨的巨人倒下了,卻是含著微笑倒下的,為什么?
過渡:這位巍峨的巨人倒下了,為開天辟地耗盡了心血,流盡了汗水,臨死前還把自己的身軀化成了世間萬物,引讀第七段(cai出示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