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與信任》第二課時說課
2、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師基本采用了全放的方式,以一個學習伙伴的身份參與到學習中去,適當的點撥,學生通過動口說、動手寫等各種形式訓練語言、積累語言、感悟語言。
3、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語文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朗讀。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積累。
三、說學法: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學會讀書。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議議、寫寫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葉圣陶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讀,他認為“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認真讀書,使之見于書,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達到口誦心惟,使知、能和諧發展。”我設計了指名讀、范讀、品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以讀顯形,突出感染性;以讀動情,注重熏陶性;以情促讀,加強理解性;以讀啟智,堅持啟發性。
為此,我打算從師生兩方面做好如下準備。
師:電腦課件。生:搜集關于“誠實”的故事。
五、教學過程設計及其理論依據
(一)情景導入
因為這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把學生引入文本進行探究性學習。我在導入新課時就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同學們,一天深夜,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發生了一起小小的交通事故,如果你是交通警察,你能找出事故的原因,糾出事故的責任人嗎?看誰是最優秀的小交警。就這樣老師把問題巧妙的拋給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學生學有方向,擔當小交警又增加了學生的讀書興趣,使樂于探究問題的答案。
(二)與文本對話,深入解讀文本
1、學生自由讀文,重點推敲:
句1:天很黑,又有霧,盡管有路燈,還是看不清。(天氣原因)
句2:這輛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車主違章停車的原因)
句3:快到家時,汽車剛從快車道進入慢車道……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歸心似箭,車速過快的原因)找到原因,學生自然就能判斷出我和小紅車主人在這起事故中都有責任,應該雙方共同承擔責任。重在自我感悟,鼓勵自由表達,學生在品讀中有了自己的看法,對他們個性的形成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2、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這篇文章的題目是《誠實與信任》,為什么以此為題呢?《教學參考用書》上就是這樣解釋的:“只有誠實才能獲得了他人的信任。”事實上,是因為作者的誠實(主動留下字條要承擔責任)和對一個陌生人的信任(留下真實姓名和地址)才贏得了對方的信任的。正因為這樣,讓學生理解“你給我留下了誠實與信任”就成了課文的難點。在教學中我緊緊扣住課題展開教學,首先,抓 “誠實”,讓學生找出能表現‘我’誠實的語句并認真品讀,在學生深入理解了“我”的誠實和勇于承擔責任以后,我設計了寫字條這一環節,通過讓學生寫字條進一步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學生以“我“的視角來思考問題,深刻感受了主人公當時的心態,教師的引導則強化了學生的文本意識。接著,我問了這樣的問題:“我怎么敢把自己的姓名地址留給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呢?他不怕對方貪財嗎?不怕對方敲詐他嗎?不怕對方獅子大開口嗎?”學生很自然地會回答:“因為‘我’信任小紅車的主人。”學生一語道破,理解了“信任”在這里的涵義,同時也理解了小紅車的主人為之感動的是‘我’的誠實,更是‘我’對他的信任。通過思考要不要放字條,突破了難點。這樣,以題目為突破口,圍繞著題目“作文章”,就牢牢把握住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