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1.同桌學生相互檢查課文第5自然段的背誦。
一、教學目標
(四)演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山水景物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一)了解雙龍洞內洞的特點。
(二)演習課文編提綱。
三、教學難點
給課文編寫提綱。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第三課時
2.教師了解學生背誦的情況。
略微:表示數目未幾或程度不深。課文中指頭抬起的高度很低。
作者飽覽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氣勢,經歷了孔隙中搭船而行的驚險,終究到達了內洞。內洞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板書:內洞)
(三)了解內洞特點,感受內洞的“奇”。
1.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段,學生邊聽邊畫出寫洞中雙龍的句子。
2.會商學習:內洞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是什么?
2.在寫一篇文章之前,我們的大腦中要有一個思路—我要寫一篇什么內容的文章(板書:題目),我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書:中心),我要怎樣把文章寫具體,寫通順(板書:材料安排)這個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綱。
(內洞有很多石鐘乳和石筍,它們外形變化多端,顏色也各不不異。有的像龍,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動物……給人的感覺是神奇而有趣。內洞比外洞還要大得多)
(板書:奇)
洞中有名稱的石鐘乳和石筍多達四十多個,而工人首先指點給作者看的是洞頂雙龍,為什么?
(由于這是“雙龍洞”名稱的由來)
請一名學生朗讀描寫雙龍的句子。
(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學生接下去讀寫泉水的句子)
(板書:深黑的石洞里)
顏色各異:顏色各不不異。異,不同。課文中指石鐘乳和石筍的顏色各不不異。
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五)演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一、教學目標
我們學習了《記金華的雙龍洞》,按照適才老師講的寫作思路,我們試著給課文寫個提綱。
學生四人一組會商學習,相互啟發,開闊思路。
3.演習給課文寫提綱。
(五)演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
指導學生給課文寫提綱。
作者游歷了雙龍洞,有很多感受,他想把這次游歷記敘下來,這就是文章的內容。
(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
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要表達什么情感或說明什么道理呢,這就是文章的中心。這篇課文的中心我們剛剛總結了。
(板書:表達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
確定了寫作的內容和要表達的中心,怎樣選擇材料、組織材料呢?我們來看作者是怎么做的。
教后記:通過學習課文,學會閱讀紀行的方法,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豐富見聞。
(學生在本上寫)
(板書:1.交待時間地點2.路上見聞3.外洞4.由外洞進入內洞5.內洞6.出洞)
4.小結:(指黑板)這樣就是一個簡單的提綱。我們在寫作文前,應該編寫作文提綱。首先想好要表達的中心,然后選擇能表達中心的材料,最后把選好的要寫的內容安排好。
5.學生將編寫的提綱補充完整。
(六)作業
從學過的課文中選出一課,演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作者這次游覽,所見所聞很多,但不能把所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全部寫進文章。所以必須對材料進行清算和選擇。選擇最能體現這次游覽特點的,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作者挑選了山路上的景色,由于它能表現大自然的美,也增添了作者游雙龍洞的興趣。作者挑選了洞口、外洞、進入內洞、內洞幾處景物來寫,由于這些都是作者游覽的對象,也是作者游覽的順序,是文章的主要內容。挑選好材料后,還要對選好的材料進行公道的安排,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按什么順序組織材料,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段落清晰。本文的作者是按游覽順序組織材料的,同學們把作者對材料的安排按順序寫下來。
(一)了解內洞的特點,感受內洞的“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