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寓言二則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文言文的語言特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寓言所蘊含的寓意。
教學準備
生字卡、硬紙折成的小船、寶劍和線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1.同學們,我們過去學習了一些寓言故事,有的同學課外一定還閱讀了不少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的文章。)
2.誰能給大家講一個寓言故事?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則寓言,看看它們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有哪些同學看過或聽過《刻舟求劍》這個故事?誰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2.范讀課文。
3.讓學生將課文與以前學習的課文進行比較,看看有哪些不同?
師述:用文言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
今天我們學習的《刻舟求劍》這篇文言文僅53個字,是一個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4.自由朗讀課文。
5.指名讀,正音。涉(shè)、墜(zhuì)、遽(jù)、契(qì)。
三、深入理解課文。
1.根據譯文自己試著理解課文意思。
2.討論交流:你讀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點撥理解以下詞語:
涉: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
遽:匆忙;立刻,表示時間很緊迫。
契:用刀雕刻。
惑:迷惑,這里是對事物感到迷惑不理解的意思。
3.教師用簡筆畫畫出“江面”,然后指名上臺利用“硬紙折成的小船”“寶劍”和“線”教具演示故事,邊演示邊講故事。
四、總結全文,明白寓意。
1.解題。
(1)逐字分析。舟:小船。求: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