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
教學目標
1、認識“彼、鍬、權”等6個生字。
2、理解課文,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3、嘗試合作表演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教學難點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向身邊的人訪談對幸福的理解。
3、搜集關于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對幸福的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課 時
導入新課
1、有的童話在故事的講述中會讓我們體會到一個道理,比如《巨人的花園》,我們學完后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呢?(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今天我們要學的童話,故事也很動人,讀完后也會讓我們知道一個道理,那是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呢?
2、板書課題并讀題:幸福是什么
初讀課文
1、讀連接語,請學生說說連接語中提出了哪些要求。
(a、想想文中三個小孩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b.說說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2、帶著連接語中的問題自讀課文。
3、自讀課文后學習文中的生字詞。
交流討論
1、請同學復述故事,理清故事的基本情節。
2、表演故事,深化對故事情節和人物對話的理解。
3、引導學生體會交流學習以后的收獲。學習了這個故事后,你有什么收獲呢?(“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句話的理解是重點。)
4、聯系親身經歷和課前做的訪談談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拓展交流
老師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和幸福有關的名言警句,學生讀后,老師做簡要點評,然后引導學生互相交流各自課前收集的和幸福有關的名言警句,學生交流時也可以談自己的,感受。
1、今天,我們共同經歷著幸福的時刻,在共同擁有中,我們細心回味著什么是幸福?下面請用最精辟的話說說你對幸福的理解。
2、齊讀“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