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敬亭山》說課稿
一、說教材及背景《獨坐敬亭山》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第六冊中的一首古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李白于天寶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時所作。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詩中描繪了鳥盡云去,只有敬亭山與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詩表現的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擊后,心情郁悶,到敬亭山尋求慰藉的孤單寂寞的心情。全詩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見幾只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飄越遠,四周一片寂靜。我靜靜地凝視著山,覺得山也在看著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總是看不夠。此時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二、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我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認識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為教學目標。朗讀、感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為教學重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為教學難點。
三、說教學輔助手段及教學準備:
1.可播放畫面,配上古箏音樂,來創設意境。
2.拓展文字資料,介紹詩人的寫作背景,以及李白的其他的詩。
3.學生收集李白的古詩和與課文相關資料。
四、說教法設計、學法指導
自讀自悟法:讓學生自己通過注解來嘗試理解詩句的意思。
熟讀成誦法: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感悟語言,培養語感,積累語言。
五、說教學流程設計
(一)簡介詩人,引出詩題。
1.課件出示詩人李白的畫像,學生根據收集到的有關李白的資料進行介紹。
2.借機引出寫詩背景——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打擊后,心情郁悶,到敬亭山尋求慰藉,于是寫下了這首詩,師板書課題《獨坐敬亭山》,并邊播放動畫邊吟誦此詩,讓學生初步感知古詩的節奏。
(二)抓住詩題,學習生字亭(tíng),了解敬亭山。鼓勵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著重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用減一減,換一換等熟字記憶法記住字形。認清字形并在田字格里指導書寫。過渡:你知道敬亭山在什么地方嗎?(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外,因有敬亭而得名。)詩題是什么意思,想想你能發現什么?
(三)自讀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憑借課文中的注釋,聯系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這樣可以使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1.初讀,掃清障礙。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幾遍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
(2)同桌互讀,糾正字音。聽別人讀,達到對這首古詩有一個初步的感受。
2.再讀,感悟詩的內容。
(1)小組按自學要求合作學習,理解詩意,初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交流匯報:重點讀通詩句,理解詩意(扣重點詞訓練),大致說出詩人看到的景象,整體感知古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