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詩二首(春夜喜雨、游園不值)
(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如詩人可能想到農(nóng)民會在雨后播種,麥苗喝飽了雨水又長高了一截,人們開始踏青賞花了……)
三、總結升華,指導背誦。
1.學習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想?詩人在這首詩中表達了怎么的思想感情?為什么詩人能把春雨寫得這么美好?
引導:像詩人一樣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并且善于觀察,感覺生活中的美。
2.朗讀背誦。注意詩的節(jié)奏: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四、拓展閱讀,欣賞古詩。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五、作業(yè)。
搜集古今中外寫春天、春雨的詩,自主積累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春夜喜雨》。
2.談話:春天是詩人筆下永恒的題材。我們學習了杜甫的《春夜喜雨》,今天再來學習宋代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板書課題)。
3.設疑:詩中的“園”是我們常說的公園嗎?“不值”是什么意思?帶著這個問題,我們趕快來讀這首詩吧!
二、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1.板書(或以投影大屏幕顯示)全詩,教師范讀。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
3.指名讀,糾正讀音。注意讀準下列字音,同時教師指導理解字義:
應:在詩中讀yīng,原意“應該”,這里是“大概”“可能”的意思。
屐:讀jī。屐齒:木底鞋下的齒。
苔:讀tái。蒼苔:指深綠色的苔蘚。
扉:讀fēi。柴扉:用樹枝編成的簡陋的門。
4.說說自己讀了這首詩的初步印象,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問。(學生可能難理解“應憐屐齒印蒼苔”這一句,教師鼓勵學生不懂就問,允許學生存疑。)
三、再讀古詩,讀中感悟。
課件出示有關這首古詩內容的圖畫。學生讀詩,結合觀察圖,思考詩句的意思,在小組里說一說,然后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
1.理解“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的意思。
(1)“憐”在這句詩中是“愛惜”的意思。誰愛惜什么?你怎么理解前兩句詩的意思?
討論。教師引導:先看第二句詩“小扣柴扉久不開”,這句詩很容易理解,說說這句詩的意思。(詩人輕輕地敲柴門,過了好久也沒人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