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勇氣》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教學的難點是理清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理解變化的原因。因此,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自由閱讀,自主感悟。孩子們沉浸在文本中,思維如靈動的飛鳥。
上課伊始,我引導學生回憶本單元前三篇課文,由盲童安靜用手觸摸春天,用心靈觸摸春天;溫迪一家人用眼睛延續光明,用愛心延續生命;墻角的小瓜苗,奮力求生的飛蛾對生命的渴求,引入:在冷風冷雨中的小花又對生命有怎樣的追求呢?
學生懷著好奇心開始自由朗讀課文。接著,我給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探究時間,讓他們畫出文中描寫作者心情的句子和令自己感動的句子,并在下面寫出自己的感受。在給予孩子充分的思考時間后,小組內交流匯報,使孩子的個性與思維得到再一次體現。之后,共同交流時,我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給予他們真心的贊美。孩子們智慧火花不斷閃現,竟然爭先恐后,出口成章。整個課堂詩意飛揚,心情歡暢,充滿濃濃春意。我與孩子們與小花一起體驗生命的含義。最后點題,無需多費口舌,孩子已領會作者的感悟:小小花兒居然有如此氣魄,在冷風冷雨中傲然挺立,這是花的勇氣,是生命的勇氣。
緊接著,我追問學生:那么我們應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呢?孩子立刻就體會到:勇敢地面對風風雨雨,無論你是多么弱小,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只要有勇氣就會有希望。孩子們再次體會到生命的勇氣。教學時,我還不忘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詞句進行品讀賞析,與學生進行交流探討,感受本文語言之美,領會作者用詞造句的精妙。語文教學應以讀為主,本課的教學我還特別注重朗讀的指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 :失望──吃驚──遺憾──驚奇──震撼。通過反復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就是勇氣。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
浙江省諸暨市浣紗小學 趙飛華
《花的勇氣》這篇課文細致而又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過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從只見綠地不見花時的失望、見到花兒藏身于草下時的吃驚,到離開前仍不見花兒冒出來時的遺憾,再到看見花的原野時的驚奇,最后被花兒的氣魄所震撼,進而閃現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氣!課文中不少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是教學的重點,通過對文本的研讀,體會作者由物及情的變化,并能升華自己的感情是教學的難點。
我放棄了原來的抓作者心情變化這一條情感線,主要抓住花的變化過程──從美到更美展開教學,通過對含義深刻的詞句的讀悟,使學生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悟,并在說話、寫話中升華學生對生命的感悟。整堂課采用線性設計,層層鋪墊下來,導入、過渡自然而又巧妙,在教材的處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讀悟結合、學習資源的開發等方面有自己的思想與相應的策略。課上下來,覺得學生的對文本的理解和情感體驗離預設的目標還是有那么一點距離,除了教材的因素和學生因素(使用老教材的四年級學生可能不適應新教材的課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能把握好機會及時地進行引領也是一個原因。例如: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教師只能簡單地重復學生的回答或不應對,缺少評價和適度的指引,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只能“平面開移”而缺少“縱深開掘”。在研讀重點句段時,能注重讀悟結合起來,但怎樣引導學生以讀促悟,領會重點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又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