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扎扎實實的語文課——聽《天鵝的故事》有感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99一堂扎扎實實的語文課——聽《天鵝的故事》有感
踏著細雨提前十分鐘趕到五巷小學,很樂意參與他們的校級研究課。教室里干凈整潔,學生正埋頭讀書。不一會兒,聽課的老師陸續到齊了,課也就開始了。
今天上課的是一位女老師,姓周,人很精神,一上課便進入了狀態。學生剛開始似乎有點怯場,舉手的寥寥無幾。隨著教師激情洋溢的講解漸入佳境,越往后讀書、思考、回答愈加生動,課堂氣氛也熱烈起來。
周老師執教的是四年級的《天鵝的故事》第二教時。由于教師對文本的理解深入,備課充分,課堂上講解時揮灑自如,范讀時激情澎湃,點撥時亦顯得游刃有余。縱觀整堂課有以下幾方面較為突出:
1、抓住關鍵詞引導感悟“破冰勇士”。
天鵝破冰這部分是最精彩最生動的,誰讀了都會深受感動。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與文本展開對話,劃出最使自己感動的部分。學生找出了“騰空而起、像石頭似的、重重的”等詞后教師相機板書“石頭似的”并要求學生再次閱讀文本,思考“為什么把美麗的天鵝比作石頭似的落下來?”學生在朗讀中深深地體會到只有像石頭一樣一次次才有可能破冰,體會到老天鵝是奮不顧身的,是英勇頑強的,油然而生對老天鵝的敬佩之情。
接下來教者又引導學生找到“終于、繼續”等詞進一步體會了老天鵝為了讓大家的得以生存無數次頑強地撲打冰面,全然不顧自己安危的大無畏精神。至此,“破冰勇士”的形象深深的植入了學生的腦際。
2、 抓住重點句進行朗讀指導和訓練。
朗讀永遠是第一范文的主旋律,這堂課上周老師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得法,訓練到位,效果也是顯著的。第五自然段在理解了老天鵝的勇敢無畏后,及時讓學生練讀。更值得欣賞的是當學生在讀中體會的不僅是頑強還有對老天鵝壯舉的不忍時,教者及時給予了地肯定,個性化的朗讀指導水到渠成。在六、七兩個自然段中描寫天鵝群體齊心歡快破冰的場面以及破冰后歡呼的場面時,教者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師生配合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聽著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那團結拼搏,共享喜悅的場面仿佛就浮現在眼前。
3、 著力通過換位體驗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世界。
在教學中為了進一步拉進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教者多次使用這樣的提問方式“如果你是老天鵝,你會想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天鵝,你會對老天鵝說什么?”“如果你是獵人,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會怎么做?”這樣的提問方式只要運用恰當,對學生順利進入文本,進入文本中人物的內心是非常有幫助的,同時也是訓練學生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如果在平時教學中能恰到好處的運用并做到位,天長日久學生的語言和思維發展將會出現質的飛躍。
如果今天的課堂上教師再少講一點少問一點,多留出一點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深入文本世界進行感受和體驗性的閱讀,自主的感受文本的情,自主的感受動物在危難時刻的壯舉,自主地去感受斯杰潘老人受到的震撼內心的深情,將會使我們的第一范文更加深刻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