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跳水
2.把故事講給家人聽。
第二課時
一、抓住聯(lián)系,理清脈絡。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請學生讀“水手逗猴子”這部分,其他同學圈畫與后面將要發(fā)生的故事有聯(lián)系的句子。
2.交流點撥。
(1)一艘環(huán)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因為船正返航,水手們才會如此悠閑自在地拿猴子取樂尋開心。)
(2)這一天風平浪靜,水手們都在甲板上。(正因為“風平浪靜”天氣好,水手才有閑心逗猴子,船長才敢叫孩子往海里跳。)
(3)它顯然知道大家拿它取樂,因而更加放肆起來。(因為猴子的“放肆”才導致后面事情的發(fā)生。)
相機理解“顯然”并練習造句。
用“顯然”造句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設計接句小游戲:由教師說前半句,學生接后半句,也可用學生說,教師接,必須用“顯然”這個詞,看誰接得好。
例:
①小明拿著試卷,垂頭喪氣地走進了家門,顯然( )。
②我們學校的紅領巾藝術團為外賓演出,坐在前排的一位大胡子叔叔兩眼瞪得圓圓的,嘴張得大大的,手里的蘋果都忘了吃,顯然()。
3.小結:正是這種環(huán)境、條件才引發(fā)了后面一系列事情,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二)學習2—4自然段:
1.默讀2—4自然段,想想孩子的情緒是怎樣一步步發(fā)展變化的,圈畫相關詞句。
2.交流匯報。
孩子情緒變化的幾個階段:
(1)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頭上,很快爬上了桅桿。水手們又大笑起來,只有那個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著猴子坐在桅桿的第一根橫木上,摘下帽子用牙齒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氣。(從“哭笑不得”“眼巴巴”體會到由于猴子的戲弄和水手在一旁“大笑”,使孩子感到十分尷尬。)
(2)水手們笑得更歡了。孩子卻氣得臉都紅了。
(水手們的哄笑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很生氣,一心想制服猴子。)
引導想象:此時,氣極了的孩子心里想的可能是什么?
(我一定要追上猴子,奪回帽子,再狠狠地教訓猴子一頓……)
(我一定要挽回面子,不能便宜了這只可惡的猴子,不能讓水手們在一旁看我的笑話。)
(3)孩子氣極了,他的手放開了繩子和桅桿,張開胳膊,搖搖晃晃地走上橫木去取帽子。
(此時孩子已氣憤到極點,完全失去了理智,根本沒有考慮后果有多嚴重。)
(4)有感情地朗讀這三句話,讀出孩子心情的變化。
3.體會處境的危險。
(1)你從哪些句子體會到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談談自己的體會。(教師相機出示課文插圖燈片,引導學生體會情況的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