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2篇)

《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2-12-06

《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2篇)

《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細細品讀,體味領悟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準備:

  1.古典音樂《出水蓮》

  2.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線索提攜,回顧導入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中中秋這天的蘇軾心情是復雜的,一開始他心緒不寧而后變為埋怨最后又變為寬慰。(板書)為什么他的情感會有這樣的變化?讓我們細細地品味課文。

  二.讀悟“心緒不寧”,感知手足深情

  1.抓“心緒不寧”,理清脈絡

  師:先請大家讀讀課文2、3小節。想想蘇軾為什么會心緒不寧,找到相關的詞語、句子,把它劃下來,多讀幾遍。(自由讀)

  生:交流,蘇軾是因為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

  2.抓“心緒不寧”,品悟原因

  師:同學們看,這是一個怎樣的夜晚?

  生:這是一個美好的夜晚,皓月當空,萬里無云。

  師:為什么在這么美好的中秋之夜蘇軾會心緒不寧呢?

  生:因為蘇軾看到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地品嘗著瓜果,觀賞著明月看到別人團團圓圓,而他自己卻只有一個人,非常孤獨,所以就更加思念弟弟,心緒不寧!

  師:你理解得很好!請你把這兩句讀一讀。(生讀)

  師:蘇軾思念著弟弟心緒不寧,他在想些什么呢?

  生:弟弟你在哪里啊!我是多么思念你啊!

  生:如果能和弟弟一起度過這個中秋節,那該有多好啊!

  生:不知道弟弟現在是胖了還是瘦了,身體好嗎?

  生:弟弟你在那里過得好嗎?有沒有什么不順心的事呢?

  師:為什么他如此苦苦地思念著弟弟呢?請同學們讀讀下面一節。

  3.感“手足情深,”回歸主題

  生:因為蘇軾跟弟弟蘇轍手足情深。

  師:什么是手足情深?

  生:親兄弟之間的感情深?

  師:我們可以從課文的哪里感受到他們的手足情深?

  生:小時候,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離。

  師:形影不離的兄弟倆已經分別七個年頭了!在他們分離的七個年頭里,一定時刻思念著對方,其實,在這個故事發生的時候,蘇軾的父母、妻子都已經去世了,這世界上他唯一可以依靠的親人就只剩下弟弟了。所以他如此苦苦思念著弟弟,如此心緒不寧!

  三.讀悟“埋怨”,咀嚼詞味

  過渡:此時此刻——師范讀第四節(播放背景音樂)請同學們學著老師的樣子,讀讀這一節找一找,哪個詞可以概括他這時的心情。

  生:讀讀找找——埋怨

  師:讀讀這個詞(埋怨、埋怨)埋怨是什么意思呢?

  生:抱怨、指責的意思(教師可點撥)

  師:蘇軾埋怨誰?(月亮)他為什么要埋怨月亮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來理解。

  1.抓偏偏,體會月亮的無情

  生:因為月亮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所以蘇軾要埋怨月亮。

  師:請你來埋怨月亮。(生讀句子)(你真是個小蘇軾,埋怨的語氣表現得那么好)

  師:注意這個詞——“偏偏”(點擊出示),偏偏也可以說(故意,有意的)

  師:那么換個說法這句話可以怎么說?

  生:月亮是故意在我和弟弟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

  生:在我和弟弟分離的時候就這么圓這么亮;我和弟弟不分離的時候又不圓不亮了。

  師:是啊!月亮真是無情,請你來埋怨月亮(生讀句子)(你真是蘇軾的知音,能體會到蘇軾此時此刻的心情)

  師:月亮這么無情,蘇軾只能(引讀:出示句子:眼睜睜------埋怨)

  師:我們可以感覺到這時的蘇軾心里很(無奈、無可奈何)

  師:請你無奈地讀一讀(出示句子讀)

  師:他埋怨:

  2.多誦讀,體會蘇軾的埋怨

  生:齊聲朗讀: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師:看著這明媚的月光,思念著弟弟,想到不能和他團聚共度中秋,蘇軾不禁埋怨起來——(生再讀這句。)

  師:別人合家團圓,品嘗瓜果,共享天倫,蘇軾卻思念著弟弟心緒不寧,望著這圓圓的月亮,蘇軾想到月圓人不圓,他怎能不心生埋怨——(生三讀這句。)

  3.巧補白,感悟文本的深意

  師:讀完這句,這后面有個什么標點符號?(省略號)你覺得是什么意思?

  生:我覺得省略號表示蘇軾還在埋怨,還想了很多。

  師:假如你就是蘇軾,你還會想些什么呢?

  生:弟弟啊!為什么中秋之夜,我們就不能相聚在一起呢?

  生:月亮啊!你為什么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生:弟弟,我是多想見你一面啊!為什么我們總是分離呢?

  生:弟弟,如果現在能和在你一起賞月,和別人一樣說說笑笑那該有多好啊!為什么就辦不到呢?

  四.讀悟“寬慰”,品味理趣

  過渡:同學們想得都很有道理,蘇軾埋怨月亮也是萬般無奈,那么蘇軾是不是一直這樣埋怨下去呢?讀讀下面幾節

  1.自讀理解,抓關鍵詞,會詞意

  生:不是的。

  師:你從哪個詞語里知道的?(轉念)

  師:這個詞什么意思?

  生:就是改變了想法。

  師:蘇軾怎么想的?

  生: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有圓也有缺一樣,哪里會十全十美呢!

  2.勸慰蘇軾,誦中心句,悟哲理

  師:看來蘇軾是想通了,同學們想通了沒有?現在老師就是埋怨著月亮的蘇軾,請你來勸解我。

  生:蘇軾啊,(你不要埋怨月亮了)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有圓也有缺一樣,哪里會十全十美呢!

  師:那我和弟弟為什么分離得多,悲傷的多,總是悲,總是離呢?

  生:因為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有圓也有缺一樣,哪里會十全十美呢!(不會十全十美的,你和弟弟分離是很正常的,正所謂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有合總會有離的,你和弟弟分開了,總會有見面的那一天的!)

  師:哦,正所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哪)”自古以來,就是這樣!

  師:謝謝你!謝謝你的勸解,我現在覺得好多了!寬慰很多!所謂(出示引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師:讀讀課文,這篇課文哪幾句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生: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有圓也有缺一樣,哪里會十全十美呢!

  師:這樣詩詞和句子對照的課文,同學們覺不覺得很親切?(是的,這樣的課文叫“文包詩”)這里出現的是詞,可以把這樣的課文叫作(文包詞)

  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時的蘇軾還是埋怨月亮、滿腹牢騷的蘇軾嗎?

  生:不是,他寬慰了許多。

  五.讀悟“祝愿”,升華情感

  過渡:師:他不僅自己心里寬慰了,還要送給別人美好的祝福:(指讀但愿美好的感情長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1.品讀祝福

  師:這就是:(齊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那么嬋娟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生:月亮/美滿的月光

  師:你理解得很對請你把這嬋娟之美讀出來(生讀:但愿美好的感情長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師:人不能相聚,但美滿的月色可以共享,這是一份多么美好的祝福!讓我們一起把這份祝福的美好讀出來(生讀:但愿美好的感情長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師:這句祝福是蘇軾送給弟弟的,更是他送給誰的?

  生:送給所有人,分別的,團聚的

  師:我們一起送出這份飽含深情的祝福(齊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再一遍: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蘇軾低聲吟誦起來

  師生齊: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師:我們大聲朗誦起來

  師生齊: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2.拓展延伸

  師:這首詞還有上面的部分,它省略了,同學們想不想聽朱老師把它完整地吟誦出來?(點擊出示全詞)(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師:蘇軾的這首詞飽含深情、富于理趣,又寄托著美好祝愿自寫成以后廣為傳誦。尤其是最后兩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是成為千古絕唱!它流傳了將近1000年,直到現在,人們還常常把這句話送給親朋好友,表達美好祝愿。同學們,你們想把著句話送給誰呢?

  生:我要把它送給……

  師:謝謝同學們的祝福

  3.點題收尾

  師:讓我們回到課文,為什么課文要以這句詞為題呢?

  生:因為它是詞中最有名的一句。

  生:因為它表達了一種美好的祝愿。

  師:只要是了解中華文化的人,都會知道這句話,都會把它作為一份祝福送給親人、朋友和其他需要關心的人。讓我們收藏好這個故事,也收藏好這份祝福:(指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六.作業:

  1.背誦課文四、五、六自然段

  2.抄寫詞(人有……)

  3.說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

  附板書:

  2但愿人長久祝福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2、認識生字,理解詞語和含義深刻的句子。

  3、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4、探究作者的心理情感變換及其原因,領悟作者表達的美好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悟作者的“思念”之情;探究作者的心理情感變換及其原因。

  難點: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領悟作者表達的美好的感情。

  【課前準備】  學生:查閱有關蘇軾的生平、作品資料;熟讀課文。  教師: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趣:中秋節在古代又稱“仲秋節”、“團圓節”、“月節”,有關月亮的古詩你了解了哪些?

  那有關月亮的歌曲你知道嗎?下面請大家欣賞一首有關月亮的歌曲。

  【媒體】播放《明月幾時有》,你聽出了什么?點題。

  2、動人的旋律給了我們美的享受,表達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這種美好的感情會長留人們心間,就像那千古流傳的古詩詞,到今天依然散發著無窮的魅力。

  3、切入主題:這首歌曲的詞作者就是900多年前的宋代大文豪蘇軾,他在創作這首詞的時候經歷了復雜的感情變化,請你快速瀏覽課文,把文中表示蘇軾感情變化的詞語找出來:

  【板書】  思念   埋怨   寬慰

  看了這三個詞語你有什么發現?(都有“心”這個偏旁)

  那么就讓我們一起走入蘇軾豐富的內心世界吧!

  【出示】請大家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蘇軾感情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在三個詞語之間打上箭頭)

  二、感悟“手足情深”

  1、自讀課文第2、3自然段,思考:蘇軾思念了誰?在什么情況下思念的?

  2、【媒體】出示兩幅圖:一是人們中秋團圓賞月,二是蘇軾思念親人。

  (1)看了這兩幅圖,你有什么感受?

  (2)對比讀,讀出團圓的熱鬧喜慶,讀出蘇軾的孤獨愁悶。

  3、蘇軾為什么會這樣思念弟弟呢?用書上的一個成語叫——

  【板書】 手足情深   (理解)

  4、【媒體】出示練說,師相機點評。

  蘇軾滿懷深情地回憶:記得小時候我們…… ……長大后…… ……

  如今,分別…… ……此時此刻…… ……

  5、是啊,蘇軾的母親、妻子和父親都相繼去世了,可以說弟弟蘇轍是他唯一的親人,在這萬家團圓之際,他怎能不牽掛著他的弟弟呢?感情朗讀第3自然段。

  6、過渡:牽腸掛肚卻又無法相見,他只好借酒消愁,但“酒入愁腸愁更愁”。月亮漸漸西沉,他怎么能安然入睡呢?這時的他,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7、【媒體】出示“他眼睜睜地望著那圓圓的月亮……這么亮呢?……”(配圖)

  探究“眼睜睜”“,體會蘇軾的無奈。

  8、師:蘇軾怎么“埋怨”的?(點一點板書的“埋怨”)

  生:“無情的月亮啊……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老師找出了一輪“月”一個“人”(邊板書),請你幫老師完成這個詞語填空。

  【板書】 月圓人缺

  9、要是在現代,你和兄弟姐妹的感情這么深,在中秋佳節之際,你會怎么做?

  10、師:“每逢佳節倍思親”,再遠的距離也阻隔不斷蘇軾對弟弟的思念,感情越深就越發思念,越思念就越睡不著。在蘇軾的眼里,此時的月亮是那么的——“無情”

  指導朗讀(“偏偏”含有責怪、埋怨的意思)。

  過渡:他一直這樣不停地埋怨月亮嗎?你從下文中哪個詞看出來的?(轉念)

  蘇軾并沒有沉浸在低落和愁苦之中,他要尋求內心的解脫和寬慰。我們來看看他“轉念”又是怎么想的。

  三、體會“美好感情”

  1、【媒體】出示“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2、邊讀邊仔細體會,從中你讀出了什么?

  3、引導學生體會蘇軾豁達大度的人生態度和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懷。

  相機點撥。

  4、師:因為他知道陰晴圓缺、花開花落是自然規律,知道悲歡離合、酸甜苦辣是人生必須的經歷,所以胸懷“美好的感情”,把祝福送給天下所有人。(著重圈點“情”字)

  5、除了手足之情,還有哪些美好的感情會常留在人們心間?

  師相機點撥。

  6、讓我們帶著這份“美好的感情”來朗讀這段話吧!

  【媒體】配樂。學生讀完,師接著朗誦《水調歌頭》全詞。

  7、其中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流傳至今,現在你能理解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了嗎?

  【板書】 長久、嬋娟  (著重解讀“嬋娟”)

  8、師:只要是真摯的、美好的感情都是人世間最真、最善、最美的東西,讀到這兩句詞,你頭腦里一定會浮現出感動你的人或者事,你最想把這句祝福送給誰?

  學生交流。(課后繼續送出你真摯美好的祝福)

  四、小結全文

  1、教師結合板書小結。

  2、布置作業:中秋節快要到了,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明月”和“思念”這兩大主題的詩篇,請選擇你喜歡的幾首熟讀、背誦,我們來舉行一次朗誦會。

  【板書設計】                 2   但愿人長久

  思念            手足情深

  埋怨            月圓人缺

  寬慰           長久  嬋娟

《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3

  我的 目標 方法 提示 我的學習成果 讀通、讀 順課文 默讀1遍、朗讀2-3遍。 我讀了 遍,已經讀得:很通順□ 比較通順□ 基本通順□ 讀準、認 清字詞 查一查、讀一讀、認一認、選一選 1、選一選 埋(mán□ mái□)怨  2、在文中找出這些詞語,讀一讀 觀賞 品嘗 心緒不寧 形影不離 屈指 但愿 十全十美 悲歡離合 寬慰 嬋娟 3、查詞典或聯系課文,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 但愿 皓月 觀賞 手足情深 形影不離 心緒不寧 埋怨 寬慰 嬋娟  理清課 文結構 標出小節號,劃出關鍵詞句 1、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地品嘗著瓜果,觀賞著明月,只有蘇軾因       弟弟而           。 2、蘇軾眼睜睜地望著那圓圓的月亮,心里不禁   起來。 3、想到這兒,他的心里似乎     了許多,便低聲吟誦起來。 理解重 要內容 讀一讀、劃一劃、想一想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散文家、書畫家、詞人、詩人。蘇軾是蘇洵的次子(蘇洵長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蘇軾與父蘇洵、弟蘇轍并稱“三蘇”,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為人寬大如海。蘇軾中進士時二十一歲,神宗時期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1080年(元豐三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四年多曾于城東之東坡開荒種田,故自號“東坡居士”,人稱“蘇東坡”。

《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詞,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詞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3、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重點: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詞,其中田字個格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詞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詞語及重點句的意思

  三、教學過程 

  一、簡單介紹生平,揭示課題。

  可讓學生課前搜集一些與本文有光的資料,包括蘇軾的一些詩詞,然后老師再加以補充。

  (1)介紹蘇軾

  四川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拭與弟蘇轍情同手足,但長期天各一方,時直中秋,目睹別人家團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傷感之時,悟出真締,于是解脫惆悵,寫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的千古絕唱。

  (2)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 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自由練讀生字表上的生字

  2)劃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

  3)力求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4)、學生練讀全文

  5)、抽讀卡片

  6)讀準字音

  7)理解詞語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為事情不如意而對別人或事物表示不滿。

  2 范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

  1 細讀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兩個詞語

  2 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

  看圖理解詞語“皓月當空”,“萬里無云”,想象家人團聚,品嘗瓜果,觀賞明月“心緒不寧”是什么意思

  3 學習第三自然段

  蘇拭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離”呢?

  4 指導朗讀

  作業 布置:抄寫詞語

  版書設計

  心緒不寧 形影不離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工嬋娟的含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工嬋娟”的含義。

  三、教學步驟 及過程

  1、繼續細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

  指明說說蘇拭為什么要埋怨月亮

  蘇拭移情于月也戲人,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

  自由練讀

  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導想象

  這個問題問的沒有必要,可刪去,因為課文已說得很完整了。

  細讀5,6自然兩段

  想到這而,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底聲吟誦起來。

  想到這兒還想到哪兒?

  他為什么寬慰了許多?這說明了什么?人有悲歡離合,就象月亮有陰晴圓缺,恰是世之長理,實難十全十美,他的寬慰,正是他與常人不同的可貴之處。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們的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既然離別難免,那就不必傷悲,將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賞良宵美景。

  2 、總結課文內容

  本課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拭的名詞《水掉歌頭》的創作經過。

  3、指導背頌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樣句

  示范: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

  造句可隨課文教學,講到有關自然段直接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練習造句。

  5、作業 

  板書設計 

  心緒不寧

  埋怨} 重親情

  轉念

  寬慰} 通情達理

《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主題文本: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2)掌握生字新詞,重點理解“形影不離”、“悲歡離合”、“心緒不寧”、“埋怨”、“寬慰”等詞語。

  (3)能夠熟讀理解《但愿人長久》這首詞,并對相關詩詞進行積累。

  2.感悟文本主題:

  通過朗讀課文體味詩人在中秋節的夜晚內心情感的變化,體會詩人思念親人的純真感情和豁達人生的積極態度。

  3.培養語文品質:

  (1)通過刪詞刪句等開展表達方式的比較,培養學生感悟的準確性和分寸感。

  (2)通過品析詞句、展開聯想、想象等方式,培養學生感悟的豐富性。

  (3)通過蘇軾心里活動的變化線索,體會他思念親人的純真感情和豁達人生的積極態度,培養學生感悟的深刻性和情感性。

  (4)在語言文字的準確而豐富的感悟中掌握想象、對比等讀書方法,并學習蘇軾“轉念想問題”的良好思維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三、教學時間

  四、預習作業

  1.朗讀課文不少于3遍,要讀得正確、流利。

  2.反復讀讀課后的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并能組成詞語。

  3.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意思

  心緒不寧形影不離屈指埋怨寬慰

  4.讀不懂的地方請做上記號,在課上提出并交流。

  5.上網查查關于蘇軾的資料,對他的生平有所了解。

  第一課時

  第二課時

  (一)體驗蘇軾對弟弟思念的情景和情感

  1.復習導入

  (1)指名朗讀課題,盡量讀出文字中蘊藏的情感。(師白:這個題目是有溫度的,你在朗讀時要感受得到。)

  (2)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誰?(板書:蘇軾)這篇文章寫了蘇軾的什么事情?(要說清楚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誰、在做什么。)

  (一個中秋節的夜晚,蘇軾在家中望著月亮,思念自己的弟弟蘇轍。)板書:思念

  師:同學們,這篇文章的內容很特別,它重點不是寫蘇軾怎么樣去欣賞月亮,而是寫蘇軾的內心活動。(板書:內心活動)所以這節課的學習重點就是要去體會蘇軾的內心活動。

  2.請你找出“思念”這個詞語所在的段落,有感情地讀一讀。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然后出示第二自然段,問:“在朗讀這一段時,你最關注哪個詞語?為什么?”說后再感情地朗讀詞語所在的這句話。(點紅并板書:心緒不寧)

  (2)師:其實僅僅關注一個詞語是不夠的,因為詞語與詞語之間是有聯系的,如果只關注一個詞語,對這一段的理解就不夠全面深入。假如我們關注了“心緒不寧”,那么我們還要關注哪一個詞呢?(點紅:歡歡喜喜)

  (3)指導朗讀,讀出人們和蘇軾當時不同的心情。

  (4)引導質疑:同學們,讀到這兒,你是否產生了什么問題呢?

  蘇軾為什么思念弟弟到了心緒不寧的地步?

  3.出示自學要求:仔細讀讀第三自然段,看看有幾句話。你是否能從每一句話中都讀出蘇軾思念弟弟的原因?并將重點的地詞語圈劃出來。

  (1)自讀自劃

  (2)同桌交流

  (3)創設情境對話:老師是記者,同學是蘇軾。蘇軾接受記者的采訪。

  師:“蘇軾啊蘇軾,你為什么如此思念自己的弟弟呢?”

  生……(教師要讓學生用“因為……所以……”完整地表達。)

  根據每個學生的回答,教師要追問如下詞語的意思:你的這個詞用得好,請問什么叫“手足情深”呢?什么叫“形影不離”呢?小時候,你和弟弟形影不離,還一起做些什么?(在師生對話中體會蘇軾與蘇轍從小感情深、見面機會少、分別時間久,而現在的蘇軾仍是是孤身一人,與弟弟天各一方,從而加深對“思念”的理解。)

  (4)教師引讀:蘇軾跟弟弟蘇轍……(生讀),小時候……(生讀),長大以后……(生讀),如今……(生讀)

  師問:看看哪個同學最聰明,能夠猜到老師為什么這樣來引讀?

  (后面三句話的開頭都是表示時間的詞語,依次表示童年、青年和中年,說明蘇軾不管在什么時間里,都能找到思念弟弟的理由。)

  (5)出示第二自然斷重點句,指導朗讀,豐富對思念的感悟。

  出示:“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地品嘗……心緒不寧。”

  (二)體驗并聯想蘇軾對月亮的埋怨之情

  1.引出第四自然段,學習體會

  師:同學們,“思念”是蘇軾當時的內心活動,“心緒不寧”則是蘇軾當時的一種心情(板書:心情)。隨著對弟弟思念的加深,蘇軾的心情還在發生著變化。請你讀讀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寫蘇軾心情的詞語。(板書:埋怨)

  (1)什么叫埋怨?(對人或事物表示不滿)你生活中有沒有埋怨過哪個人或者哪個事物?(埋怨父母:為什么星期天給我布置那么多作業?埋怨老師:為什么這節活動課讓我們考試了?埋怨同學:為什么我學習的時候你老是來影響我?埋怨鋼筆:為什么用到你地時候老是寫不出字來。)

  (2)蘇軾埋怨誰?是怎么埋怨的?指名朗讀

  出示:蘇軾躺在床上……埋怨起來:“無情的月亮啊……這么亮呢……”

  教師指導朗讀,要讀出對月亮的埋怨,對月亮的不滿情緒。

  (3)師:同學們,這個句字的最后是個省略號,說明蘇軾對月亮的埋怨還沒有完。假如你是蘇軾,你還會怎樣來埋怨月亮?

  先同桌互說,然后同學推薦說一說,教師點評。

  教師提供句式和課文中的幾個詞語,打開學生的思路,當然,是思維不受這些詞語的控制。

  出示:

  無情的月亮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歡喜喜觀賞品嘗

  手足情深形影不離各奔東西

  比如:

  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不能讓我和自己朝思暮想的弟弟見個面呢?

  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讓很多人家團團圓圓,而偏偏讓我和弟弟遙隔千里呢?

  2.師:同學們,蘇軾在一個中秋節的夜晚思念著弟弟,心情發生著變化,從剛開始的心緒不寧,到現在的埋怨月亮。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板書:手足情深)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蘇軾與弟弟的手足情深。

  (三)從蘇軾的轉念思考中體會他寬慰的心緒

  1.師:同學們,蘇軾在思念弟弟蘇轍的過程中,心情發生了變化,從剛開始的心緒不寧,發展到埋怨月亮。那么,在第5、6自然段中,蘇軾的心情又有什么變化呢?讀讀第5、6自然段,找出描寫蘇軾心情的詞語。

  (板書:寬慰)

  2.師:此時的蘇軾內心還那樣的心緒不寧嗎?還埋怨月亮嗎?還感到苦惱嗎?這樣的心情就叫——“寬慰”。

  師:蘇軾真是了不起啊,剛才還是心緒不寧并且埋怨著月亮,怎么在這么短時間里,心情就一下子變得寬慰了呢?老師還做記者,我要好好采訪一下蘇軾,讓他告訴我讓心情一下子變好地秘訣。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假如找到這個秘訣,以后就能讓好心情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

  (1)同學們,假如你現在要演好蘇軾這個角色,順利接受老師的采訪,現在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讀好相關段落,徹底弄清楚蘇軾當時心里的想法。)

  (2)出示第五自然段,引導學生朗讀并理解第五自然段后用自己的話表達。

  出示:“他轉念又想:……一輪明月!”

  師問:“蘇軾啊,剛才你還在埋怨這一輪明月,現在怎么又覺得寬慰了許多呢?”

  生答:“因為……所以心情寬慰了許多。”

  教師隨機追問:

  ①“你現在思念弟弟而不得,你不是很悲嗎,你不是和弟弟分離嗎?你有什么值得寬慰的呢?”

  ②“現在你孤獨一人,再怎么思念也不能和弟弟相見。你現在就像躲在云朵后面的月亮,又像是一個殘缺的月亮,你有什么可值得寬慰的呢?”

  ③“蘇軾呀,我在擔心,會不會世上只有悲沒有歡,只有離沒有合呢?假如這樣的話,你不就永遠見不到弟弟了嗎?你還有什么值得寬慰的呢?”

  ④“蘇軾啊,就眼前而言,你有什么好寬慰的呢?你的弟弟不可能現在和你團聚的呀?”

  ⑤教師最后追問:“蘇軾啊,你能否用一句話說說你在這么短時間里心情從埋怨變成寬慰的秘訣嗎?”(板書:轉念)

  (3)師:同學們,從剛才記者與蘇軾的對話中,你覺得蘇軾是個怎樣的人?(板書:豁達人生)

  (4)師:通過剛才的學習,老師相信,你只要再熟讀幾遍,就一定能把5、6自然段背誦下來。教師出示提示語,學生先自由熟讀背誦,接著指名背誦。

  他轉念又想:世上本來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天上的月兒___________,___________,哪里會___________!但愿____________________,雖然_________,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到這兒,他的心里_______________,便_______________:

  …………

  人有________________,

  月有________________,

  此事_______。

  但愿_______,

  ___________!

  (四)總結課文,遷移練筆

  1.出示最后兩句詞: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結合課文內容說說這兩句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題

  3.用“埋怨……轉念……”說一兩句話

  例子:語文課上,我在認真地抄寫詞語。突然,我的同桌碰了我一下,讓我把一個字寫歪了。我不禁埋怨起來:都怪你,讓我還要擦了重寫,不是浪費我時間嗎?但是轉念一想,他也不是故意的,原諒他了吧。

  4.拓展關于月亮的成語和詩句

  月朗星稀月淡風清

  皓月當空明月清風

  花容月貌花好月圓

  春花秋月彩云追月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靜夜思》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板書設計:

  但愿人長久

  內心活動思念——→轉念

  蘇軾

  心情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手足情深豁達人生

  《但愿人長久》,出自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6

  之五

  作者:語文教研組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4-6自然段。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詞語。

  3、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4、通過朗讀,對學生進行理解性診斷與矯治,使學生初步領略古典詩詞的意蘊,激發起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詩意,體會蘇軾的思親之情。

  教學過程 :

  一、揭題,基礎性診斷與矯治。

  1、讀題,理解題意。

  2、簡介蘇軾。

  3、基礎性診斷練習,學生交流課前查閱的有關蘇軾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自主性診斷

  1、自由讀課文,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檢測,進行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3、檢查,進行群體性診斷與矯治。

  (1)認讀生詞。

  (2)指名讀課文,相機指導讀好長句子。

  (3)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精讀感悟,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一)學習1-3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2、討論交流,群體性診斷與矯治。

  (1)交待了蘇軾創作的原因。

  (2)中秋節,各家團圓,而蘇軾卻“獨在異鄉為異客”,你還聯想到什么詩句?

  (3)蘇軾與弟弟感情如何?你從哪個詞看出的?

  3、指導朗讀

  (二)學習4-5自然段。

  1、詩人為什么睡不著?

  2、詩人為什么埋怨月亮?從那些詞看出他的思親之情?

  (1)帶著問題邊讀邊思考。

  (2)討論交流,群體性診斷與矯治。

  蘇軾并未陷于悵恨之中,很快解脫,他轉念又想到了什么?從哪看出他的豁達大度、熱愛人生、積極向上?

  3、指導朗讀。

  (三)學習第6自然段。

  1、讀詩句,用第五段中的句子理解詩句。

  2、介紹古典詩詞及《水調歌頭》。

  3、聽課文錄音。練習朗讀。

  四、總結課文,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1、總結全文。

  2、背誦《水調歌頭》。

  五、發展性診斷與矯治。

  1、收集有關古典詩詞的資料,在班級交流。

  2、開展背誦“古典詩詞”活動,將生活與學習相互結合,開闊學生視野,增強學生能力。

《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7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

  《 但愿人長久》蘇軾的這首詩,借月抒懷,用豐富的想象力,把人復雜心理活動——沖突、哀怨、惆悵、矛盾的內心世界,轉化為人間美好生活的祝愿。語言精練,意蘊深遠。在課堂中,我和學生一起讀讀、背背,感受著他的獨特魅力,課后,大家一起尋找有關蘇軾的其他詩詞,在課堂內外,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借月抒懷,用豐富的想象力,把人復雜心理活動——沖突、哀怨、惆悵、矛盾的內心世界,轉化為人間美好生活的祝愿。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學生可以運用過去學過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教師更多的起的是一個引導,點撥的作用。在這堂課中,學生圍繞一個填空,抓住“思念”一詞自主地進行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借助各種方法理解了詩的意思后,老師又給予了歸納總結,為學生日后的自主學習打下了基礎。

  在教學中,教師出示了一個填空:在這皓月當空,萬里無云的中秋之夜,蘇軾在深深地思念著弟弟,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學生聯系上下文或發揮想象力,用書上或自己的語言來說一說。為了能更好地完成這個練習,學生們反復地朗讀了文本,然后又把文本中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在這個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靜心閱讀的習慣,也培養了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教材是載體,作為教師,就要挖掘教材中的語言文字訓練點,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扎實訓練   打造有效課堂——《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

  《但愿人長久》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創作經過。教學本文,我注重扎實訓練:

  一、以詞引意

  本文的一個重點就是理解詞的意思,而這個意思就是課文第五自然段的內容。如何讓學生更自然、更快地理解詞意,從而加快背出呢?我采用了這樣的方式:先在黑板上出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從字面上理解詞意,接著再瀏覽全文,從文中找,引出第五自然段的內容。用小黑板出示內容,讓學生比較,比較的過程就是學生快速動腦記憶的過程,學生發現其實意思很好記,多讀幾遍,多比較幾遍,大部分孩子就能把詞意記住了。再花點時間背誦一下,就熟練了。

  二、想象說話

  本文可供訓練說話表達的地方頗多,比如用“一起。。。。。。一起。。。。。。”造句,比如想象蘇軾對弟弟的思念之情,會說些什么?會想些什么?比如蘇軾還會埋怨些什么?比如創編詞,等等。有的采用填空式激發,有的采用語言情境激發,有的采用回憶討論式激發。學生們在王菲的《水調歌頭》的音樂中,靈感得到激發,情感得到升華,表達也自然順暢許多。

  三、拓展延伸

  在教學中,教學到第二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深切感受蘇軾的心緒不寧,我和學生們一起回憶了中秋節的風俗習慣,講了許多開心的往事,以此鋪墊,用自己快樂的心境和蘇軾的孤獨情緒相比較,從而深切感受蘇軾的惆悵。適當的拓展延伸,加快了學生的理解。

  學完本文,我們一起吟誦了《水調歌頭》全文,又一起吟唱了王菲的《水調歌頭》,在音樂中,又一起吟誦了蘇軾的其它詩詞。那種氛圍,我也似乎來到了蘇軾的那個年代,來到了蘇軾的心境,感覺飄渺但很愉快。

《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17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個只識不寫,生字組成的詞語要理解。

  2、理解和掌握本課有關詞語及句子的含義。

  3、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并領略皓月當空的美景。感受祖國古典詩詞所創設的意境,進行美的熏陶。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四五六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和掌握本課有關詞語及句子的含義感受祖國古典詩詞所創設的意境,進行美的熏陶。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四五六自然段。

  教    法:啟發式   讀悟結合

  學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欣賞

  教具準備:

  1、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長久》

  2、課件

  3、相關資料圖片

  4、要求學生查找蘇軾的資料,了解我國中秋節的習俗

  5、搜集思念家鄉的詩歌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  理清層次

  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

  1、談話導入:

  ①我們剛剛度過一個傳統節日是什么節?

  ②在中秋節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還有那些傳統習俗?這些習俗有什么意義嗎?

  2、小結:中秋節是象征著團圓的節日,人們合家團圓,在一起吃著月餅賞月。對那些不能團聚的人,我們也常常會聽到“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的祝愿。那么這句話的出處是哪里呢?表達了人們的什么美好心愿?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出示課題)

  3、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不讀錯字,不添字,不漏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

  2、出示生字詞,指名試讀生詞,糾正讀音:奔、蟬、轍、延。

  3、指名領讀齊讀生字詞。

  4、提問:這些生字詞中哪些容易寫錯?怎樣記住它們?

  5、嘗試聽寫。

  6、組織反饋。

  7、提問:在預習中,你用什么方法解決了哪些生詞的意思?

  8、齊讀生字詞。

  三、 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小聲再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速度適中。

  2、指名分節朗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默讀課文,要求有一定的速度,思考:圍繞這件事情,課文先講了什么?接著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嘗試給課文分段。

  4、組織交流。

  四、小結

  1、小結: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2、布置作業:

  ①聽寫生字詞。

  ②熟讀課文。

  ③思考:課題“但愿人長久”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話告訴 了我們此話的含義?

  ④搜集抄錄《水調歌頭》全文。

  ⑤搜集思念家鄉的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細讀課文  理解全文

  教學過程:

  一、 回顧復習

  1、聽寫詞語,并且反饋。

  2、提問:(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課題“但愿人長久”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話告訴了我們此話的含義?

  3、檢查讀書情況:出示《水調歌頭》,指名讀。

  二、 細讀課文

  1、指名讀第一小節,思考:這一小節主要講了什么?

  2、中秋之夜,家家戶戶都在慶祝團圓,蘇軾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3自然段,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

  3、提問:①“心緒不寧”是什么意思?這兒指什么?

  ②蘇軾為什么“心緒不寧”?

  4、默讀第三小節,思考:蘇軾為什么這么思念他的弟弟?把關鍵詞標注出來。

  5、相機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 形影不離” “七個年頭”這些詞語,讓學生理解蘇軾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并指導讀出感情.

  6、“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此時此刻,蘇軾在想什么呢?自由讀第4、5自然段,思考:蘇軾的心情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有這些想法?

  7、相機指導理解:

  (1)出示句子:“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提問:①“無情”是什么意思?這兒蘇軾為什么說月亮無情呢?

  ②“偏偏”表達了什么情感?

  ③看到月亮,蘇軾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這兒的省略號表達了什么?

  指導朗讀。試著背誦這段話。

  (2)出示語段:

  他轉念又想: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有圓也有缺一樣,哪里會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長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提問:①“轉念”是什么意思?

  ②蘇軾的這段話中有哪幾個意思?

  ③這段話照應了詩句中的哪幾句話?

  ④現在,呢知道詩句中的“嬋娟”是指什么了嗎?

  8、提問:①你們還搜集了哪些思念家鄉親人的古詩?

  ②這些詩同這首《水調歌頭》相比,在表達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③這同蘇軾這個人的性格有什么關系?

  9、齊誦《水調歌頭》。

  三、小結,布置作業

  課堂練習

  (一)聽寫課后詞語。

  (二)默寫《水調歌頭》

  (三)辨析,組詞:

  官(     )念(     )隱(    )吟(     )

  宮(     )令(     )穩(    )今(     )

  (四)選字填空:

  曲       屈

  委(  )  冤(  ) (  )折  (  )膝求饒

  和       合

  (  )好  (  )并  (  )適  (  )手

  (五)多音字組詞:

  埋 mán(      )     禁jīn(      )

  mái(      )        jìn(     )

  (六)聯系課文內容,說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

  (七)月亮,似乎在中國古詩中成了思念家鄉的代名詞。你能默寫幾句“借月思鄉”古詩名句嗎?

  板書設計:

  密州做官    遠離家鄉

  中秋思親    天各一方    手足情深

  埋怨月圓人不圓

  望月懷人    思緒萬千      (轉  念)

  2、但愿人長久

  (悲而不傷,充滿希望)

  董艷艷《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

  在所有的借月抒懷的古詩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最經典的,詩句里流露出的博大胸襟和美好情懷像皎潔的明月一樣,光照千古。

  雖然整堂課還算比較流暢,但是遺憾也是顯而易見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自己先做一下反思,希望能夠拋磚引玉,獲益良多。

  一、對“心緒不寧”體會還不深。

  體會蘇軾的思念之情是全文的一個重點,我雖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家是如何過中秋的,談談自己和親人的分別感受,以這些比較來凸顯蘇軾的惆悵和傷感,但是對蘇軾的內心還探尋的不夠。原來教案上有一個環節,讓學生想象,蘇軾會回憶起什么?結果自己在上課時疏忽了,課后我想,如果在此基礎上,再想象蘇軾會在心里默默地對遠方的弟弟說什么?這樣就把蘇軾那復雜紛亂的內心世界變得可感可知了。

  二、對詩句的吟詠運用還比較粗略。

  對于這篇課文來說,要多讓學生反復吟誦詩句,在吟誦中體味情感,積累名句。這一點,我也注意到了,但是在最后如果再細膩一些,效果會更好。我設想可以聯系生活讓學生想想,再過幾天就是中秋佳節了,你有沒有遠在他鄉的親人朋友?你想把“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美好的祝福送給他(她)嗎?然后再讓學生一個一個反復深情誦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一句,把這美好的祝福送給自己遠方的親人。然后我再說:“讓我們把這美好的祝福送給全天下所有離別的人們吧!”把語文和生活聯系起來,我相信,一定會有孩子在中秋節對親人送上這美好的祝福的!

  就像蘇軾所說:這世上哪會有十全十美呢!課堂,是時間的藝術,也是遺憾的藝術。這堂課還有其他的不足,有的我心了了,但是有的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過,只要思考,就會更好。

《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9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學會本課15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教育學生關心親人,關心他人,并領略皓月當空的美景,進行美的教育。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至六自然段。

  2.聯系課文內容,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

  教學難點:

  反復吟誦,啟發想象,領會詞的意境。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月日總課時)

  一、揭題導入:

  1.師: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中秋佳節。

  誰能說說中秋節民間有些什么風俗習慣?(學生暢所欲言)

  2.總結:是啊,“每逢佳節倍思親”。距今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間,有一位的文學家叫蘇軾(蘇東坡),他有一個弟弟叫蘇轍。小時候,兄弟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離,真是手足情深。長大以后,他們就各奔東西,極少見面。這不,一晃又有七年沒有見面了。這天正是中秋佳節。夜晚,皓月當空,萬里無云,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地品嘗著瓜果,觀賞著明月,只有蘇軾卻在為思念弟弟蘇轍而心緒不寧。一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在這樣的情境中創作完成了。

  出示《水調歌頭》詞,教師吟誦。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講述《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創作經過的課文《但愿人長久》。

  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2.出示課后生字,讀準字音。

  ①區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各奔東西偏偏隱現陰晴圓缺吟誦嬋娟

  后鼻音:躺朝廷

  翹舌音:玩耍蘇軾蘇轍嬋娟

  ②讀誰下列多音字:

  各奔東西屈指算來似乎

  3.再讀課文,用“讀書要做記號”中學到的方法,在課本上做記號。

  檢查:

  ①朗讀下列詞語:

  品嘗玩耍埋怨悲歡離合

  觀賞但愿寬慰陰晴圓缺

  皓月當空心緒不寧手足情深

  形影不離各奔東西

  ②哪些詞語讀懂了,是怎樣讀懂的?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學可幫助解決,并說說自己是怎樣弄懂的)?

  4.三讀課文,讀通句子。

  檢查:

  (1)指導讀好下列長句,注意停頓:

  只有蘇軾卻在為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

  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2)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讀課文,幫助學生正音。

  三、默讀課文

  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并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解釋課題。

  介紹蘇軾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創作經過。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們心間”

  四、指導書寫生字。

  躺:左旁最后兩筆不能寫錯。

  缺:指導筆順(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五、作業。

  1.習字冊。

  2.比一比,再組詞。

  耍賞陪偏

  要嘗倍遍

  第二課時(月日總課時)

  一、復習:

  1.讀詞語。

  2.讀好下列長句:

  只有蘇軾卻在為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

  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二、導學課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讀了這一段,你對蘇軾有何了解?

  3.齊讀。

  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出示“一年一度”,說說詞義。擴詞:一年一度的

  3.出示“皓月當空”,說說“皓”的意思,并理解“皓月

  當空”。

  板書:皓月當空

  自讀,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句話,為什么?

  5.映示第二、三句,結合指導朗讀。

  第二句:讀好中秋之夜“皓月當空,萬里無云”的美景。

  第三句:讀出人們“品嘗著瓜果,觀賞著明月”的團聚喜悅

  之情及蘇軾的“心緒不寧”。

  板書:思念

  過渡:蘇軾為什么會如此“心緒不寧”呢?

  第三自然段。

  1.默讀,體會兄弟情深。

  2.議一議:讀了這段,你體會到什么?

  3.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蘇軾和弟弟蘇轍“手足情深”呢?

  畫出有關句子。

  出示“形影不離”,補充幾個近義詞:朝夕相處如影隨形

  板書:形影不離

  出示:“各奔東西”,說說詞義。

  動作演示,請學生用課文中的一個詞描述教師的動作(掰著手指頭計算數目--“屈指算來”)。

  4.對比朗讀領悟:

  如今屈指算來,分別已經有七個年頭了。

  如今屈指算來,分別又有七個年頭了。

  5.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讀出蘇軾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

  指名朗讀,引讀,齊讀。

  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讀。

  2.討論:中秋佳節,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地觀賞明月,蘇

  軾為什么會埋怨明月呢?

  板書:埋怨

  映示并朗讀:“無情的明月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此時此刻,蘇軾的心情怎樣?

  3.小結:蘇軾因思念弟弟蘇轍而難以入眠,因久別的親

  人不能團聚而滿懷惆悵,于是竟埋怨起中秋圓月。請同學們通過朗讀,把蘇軾的這種思念、惆悵之情表達出來。

  4.反復朗讀,嘗試背誦:學生自由練習背誦,同桌互背,

  師范背,指名背誦,小組比賽背誦,齊背。

  小結:月亮漸漸西沉,銀色的月光灑到床前,蘇軾因思念心切,竟埋怨起月亮來。

  板書:月亮西沉床前銀光

  5.延伸:出示《水調歌頭》詞,并指出:這段內容是詞中“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的意境。

  三、作業。

  1.抄寫詞語。

  2.背誦第四自然段。

  3.熟讀課文,試背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課時(月日總課時)

  一、復習:背誦第四自然段。

  二、導讀課文第五至六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1.引讀:他轉念又想:世上本來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兒……

  哪里會……但愿……雖然……也能……。

  2.再讀,思考:人世間的事情同天上的月亮有什么相似

  的地方呢?

  板書: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指導朗讀:“……哪里會十全十美呢!”讀準反問語氣。

  板書:此事古難全

  3.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讀出蘇軾祝愿離人彼此生活愉快,

  在皓月之下共賞美景的美好希望。

  板書: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齊讀。

  小結:蘇軾轉念想到這些,因此心進而似乎寬慰了許多。

  板書:

  轉念寬慰

  第六自然段。

  1.齊讀。

  2.出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從上文找出解釋這幾句詞的意思的話,對照著讀一讀。

  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此事嬋娟

  齊讀詞,并背誦。

  三、指導背誦第五、六自然段。

  互背,引背,小組比賽背,指名背。

  四、練習。

  1.寫出意思相反的詞。

  悲離陰圓

  美亮遠留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蘇軾埋怨月亮是因為它在時候變得這么,

  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來就是,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樣,他祝愿常留人們心間,這樣雖然,也能共同擁有。

  3.課外閱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

  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

  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

  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

  共嬋娟。

  板書設計:

  2、但愿人長久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0

  滋育心根,如何操作?如何處理好知識、技能學習,以及發展兒童官能與滋育心根的關系?走進劉云生老師的語文課堂,看他執教《但愿人長久》,我們豁然開朗:語文課,用言語來滋育心根。正因為如此,劉老師的課旨歸了語文的本原。

  一、課前談話,了解溝通

  師:孩子們,大家好!我姓劉,大家就叫我劉老師。給我打打招呼,好嗎?

  生:(沒有人敢發言。)

  師:我聽你們老師說,你們班最棒。誰來打頭炮?我首先送你一張名片。

  生:哈嘍,劉老師!

  師:中英文雙語打招呼,夠國際標準!(送上一張名片,并和學生握手)

  生:(全班轟笑)

  生:nice to meet you,mr liu!

  師:我成了“國際友人”!(送上一張名片)

  生:(眾笑)

  生:劉老師,你好!

  師:我又“回國”了!(送上一張名片)

  生:(眾笑,舉手的同學越來越多)

  師:看來,咱們班的孩子很會和別人相處,真是鐵鍬敲鑼——響當當!呵呵,今天,我們是第一次見面,大家這樣“聚精會神”地看著我,你聯想到什么?

  生:我想到了卓別林。(眾笑)

  師:(笑兮兮地說)我有那么丑?

  生:不是丑,是幽默!

  師:(走過去摸了摸這個孩子的頭)這還差不多!

  生:我想到了鄧小平!

  師:總設計師?不敢當!不過,我知道他的意思,我和鄧小平一樣,都是“濃縮的精品”!

  生:(眾笑)

  師:我還想到了曾經教過我們的李老師,他和你一樣,也戴眼鏡!

  師:他,現在到哪里去了?

  生:調到北京去了。

  師:想他嗎?

  生:想!

  師:什么時候最想?

  生:晚上,睡覺的時候。

  師:特別是有月亮的夜晚,是吧?

  生:(點點頭)

  師:多重感情的孩子啊!今天,我能認識你,真是“三生有幸”啊!你叫什么名字?

  生:王詩韻。

  師:建議大家給王詩韻同學來點掌聲!

  生:(熱烈地鼓掌)

  師:短短的幾分鐘接觸,讓我感到,咱們班的孩子真厲害!不但有禮貌,還會聯想。是不是每個孩子都善于聯想,善于學習,我將拭目以待。

  【教師以幽默、風趣的語言,很快贏得了孩子的喜愛,拉近了和孩子們的心里距離,為上課時圍繞文本的對話搭建橋梁。同時,這看似不經意的談話,又蘊涵深意。一是了解孩子們聯想的能力,為調整教學預設摸清情況;二是相機捕捉課程資源,為豐盈教學獲取素材。】

  二、鋪陳意象,誦讀入境

  師:請看(出示一幅幻燈片:圓圓的月亮高高高地掛的天空中),你聯想到什么?

  生:嫦娥奔月!

  生:我想到了中秋節。

  生:我想到了阿波羅號登月飛船。

  生:我想到了星球大戰。

  師:想象真豐富!現在,科學技術比較發達,你們會想到這些。可是,在遙遠的古代,山重水隔,人們望著那一輪或圓,或缺的月亮,會產生怎樣的聯想呢?你會背誦哪些寫月亮的古詩詞嗎?

  生:我會背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師:不簡單!背得這樣熟!

  生:(爭著舉手)

  生:(搖頭晃腦地背誦)《靜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師:有點小李白的味道!這兩位同學都背誦的是李白的作品,能不能來一首其他詩人的?

  生:“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師:這是誰的?

  生:張繼的《楓橋夜泊》。

  師:還有最后一次機會,誰來背?(有一位同學把手舉得高高的,嘴里還在小聲地,急迫地說,“我!”)好,把這個機會給你!

  生:“村夜。白居易。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師:據我所知,我們在課文中,沒有學過這首詩。你怎么知道的?

  生:在《唐詩三百首》中讀到的。

  師:了不起,這才叫真的了不起!自己從課外書上去獲得知識!

  生:(老師帶頭,和學生一起鼓掌!)

  師:在古代,月亮是許多詩人,詞人,文人描寫的對象。我也給大家帶來了一樣好東西,不是詩,而是詞。是距今900多年前,一位叫蘇軾的大文學家寫的。請大家欣賞。

  師:(配樂朗誦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學生完全沉浸在朗讀所營造的情景中)

  生:(回過神后,熱烈鼓掌)

  【語文是感性的存在,是生命的舒張。開課,教師從月亮的意象入手,讓孩子們背誦古詩,把學生的視覺引向遙遠的古代,既是語言的積累,也是意象的統整,更為學習課文鋪設情境。】

  三、自讀自悟,多元感知

  師:謝謝大家的鼓勵!這首詞是怎樣寫成的呢?請大家打開書,第2課,《但愿人長久》。(板書課題)自由放聲地讀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標上問號。

  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師:把生字讀給同桌聽一聽;不懂的地方,和同桌討論討論。

  生:(按要求合作學習)

  師:(抽讀生字新詞)

  師: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生:劉老師,“嬋娟”是什么?

  師:是呀,“嬋娟”是什么?是不是嫦娥的“手絹”?(眾笑)

  生:不是!“嬋娟”就是月亮。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課文第五自然段說,“但愿美好的感情長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從這里可以看出,“嬋娟”就是“明月”。

  師:怎么看出來的?

  生:嗯……(語塞)

  生:第五自然段和最后的詩意思是一樣的!

  師:發現了“新大陸”!真了不起!課文最后幾句詞就是表達的第五自然段的想法,意思的確是一樣的。還有哪些同學也有同樣的“偉大發現”?

  生:(全班大部分同學舉起了手)

  師:很好!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為什么“人有悲歡離合”前面要用省略號?

  師:讀書多仔細呀!連一個標點符號也不放過。棒極了!但,你這個問題,還可以怎么問?

  生:(搖搖頭)

  師:誰來幫幫他?幫幫這位問題“發現家”?(眾笑)

  生:為什么課文不把蘇軾寫的文章全部抄下來?

  師:不是“抄”,而是“引用”。為什么不全部引用下來呢?大家課外去讀讀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一定能知道。這里,老師不講。還有問題嗎?

  【“疑是知之始。”教師讓學生初讀課文,質疑問難,特別強調“發現”,意在啟發學生自能讀書。有的問題當場解決,有的問題故意存疑,目的在于,把學生的閱讀引向課外。】

  師:(環視整個課堂)沒有了。那,請大家再讀讀課文。這次默讀。看看你還會有什么“偉大的發現”,有什么不同的體會?

  生:(靜靜地,默默地讀。仿佛能讓人感到學生思維在悄悄地流淌。)

  師:讀書貴在靜思默想。大家讀得那樣投入,那樣認真。來,說說,你的發現,說說你的體會。

  生:我發現,蘇軾很想他的弟弟。

  師:你讀出了思念!(板書:思念)

  生:我體會到,蘇軾真了不起,看看月亮,就能寫出那么好的文章。要是我,肯定寫不出來。

  師:你讀出了“敬佩”!好!但,老師相信你,今后一定會寫出比蘇軾更好的文章。剛才,我看你讀書的時候,還在書上批注,寫自己的體會。我想,說不定,你就是當代的“蘇軾”呢!

  生:(眼睛里露出興奮)謝謝老師!

  生:我體會到,蘇軾和蘇轍情同手足,感情很深。

  師:用課文中的詞語,叫——

  生:手足情深!

  師:(板書“手足情深”)你讀出了“情深”!

  生:我體會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們要把美好的感情長留人間。

  師:你讀出了祝福!(祝福)

  生:我體會到,月亮圓了,人更想團圓。

  師:你讀出了“團圓”!

  【鼓勵學生的多元理解,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提升學生的自信。并在尊重的基礎上,順學而導,給予點撥,頗見教師功力。】

  三、重點開掘,直抵心靈

  師:孩子們真會讀書!讀出了各自的體會和見解。很好!但,不論是思念也好,祝福也好,團圓也好,都是建立在(指板書)——

  生:(全班齊)“手足情深”基礎上的。

  師:因手足情深而——

  生:(全班齊)思念!

  師:因思念而盼望——

  生:(全班齊)團圓!

  師:因團圓不成而——

  生:(全班齊)祝福!

  【一放,一收,張弛有度。在此聚焦,為引領學生深入閱讀找到了突破口。扣“手足情深”,開啟了直抵心靈的航程。】

  師:那么,從課文哪些地方,我們能感受到蘇軾和蘇轍手足情深呢?自由讀讀課文,像剛才那位“未來的蘇軾”一樣,一邊讀,一邊勾劃出相應的語句。

  生:(默讀勾劃)

  師:小組內交流交流。

  生:(小組交流,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師:來,我們全班交流交流!

  生:(讀)“小時候,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離。”從“形影不離”,我體會到,他們手足情深。

  師:先讀課文中的語句,再說自己的理由和體會。這樣匯報,有根有據,好!(豎起大拇指)

  生:(讀)“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地品嘗著瓜果,觀賞著明月,只有蘇軾卻在因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他想他弟弟,說明,他們感情深。

  生:從“心緒不寧”可以看出,蘇軾和他感情深。

  師:怎么看出?

  生:蘇軾想弟弟都想到心緒不安寧了,只有感情深,才會這樣。

  師:你真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孩子!要是我有你這樣的哥哥,一定幸福甜蜜!(眾笑)

  【詼諧,真情,入情入理。】

  生:我還幫他補充一點:這一天是中秋節,“每逢佳節倍思親”,所以,蘇軾很想他的弟弟。

  師:是啊!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這天夜晚——

  生:(齊讀)皓月當空,萬里無云。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品嘗著瓜果,觀賞著明月,只有蘇軾卻在因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

  師:蘇軾與弟弟的確手足情深啊!他的思念只有月亮知道有多深!

  師:繼續交流。

  生:我從這里看出“手足情深”:(讀)“但愿美好的感情長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蘇軾希望他和弟弟的感情長留心間,夜說明,他們感情深。

  師:言之有理,好!

  生:(讀)“長大以后,他們就各奔東西,很少再有見面的機會。如今屈指算來,分別又有七個年頭了!”分別七年了,又很少見面……

  師:我敢肯定,你的發現很“偉大”。別緊張,慢慢說。(走近發言的這位小男孩,把手放在學生的肩膀上,俯身傾聽)

  生:七年沒有見面了,還在數手指拇,說明,他們感情深。

  師:哪個詞是說蘇軾在數手指拇計算?

  生:屈指算來。

  師:你真的了不起嘢!抓住了關鍵詞。大家想一想,蘇軾“屈指算來”,會說些什么?誰來表演表演。

  生:(一邊屈指,一邊說)一年,兩年,三年……都七年了,弟弟現在怎么樣了?是瘦了,還是胖了?生活過得怎么樣?真讓人擔心啊!

  師:多好的哥哥呀!

  生:(一邊屈指,還一邊做出看月亮的姿勢,一邊說)一年又一年,轍弟呀,你還記得嗎?小時候,我們一起讀書,一起玩耍,形影不離,可是……咳咳,你都和我分別七年了。又沒有你的消息。唉,哥哥,我,怪想你的!(眾生鼓掌)

  師:(滿含深情地)可是,弟弟不在眼前,只有月亮掛在天空中,只能聽到他人團圓的歡笑,只能眼看著一個又一個中秋之夜悄悄地溜走。他多想對又圓又亮的月亮說,讓弟弟回到我身邊吧!大家的交流有了深度。請繼續交流。

  【《原詩》中說,“設身而處當時之境會……呈于象,感于目,會于心”,才能“妙悟天開”。這里抓住一個看似毫不起眼的“屈指算來”,活化出了形象,活化出了深情。整個閱讀漸入佳境。】

  生:(讀)“月亮漸漸西沉,透過窗子把銀光灑到床前。蘇軾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蘇軾與他弟弟的感情太深,越思念越睡不著。

  師:這場景,讓我們想到李白的——

  生:《靜夜思》

  師:想一想,該怎么改?

  生: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親人。

  【詩文參照,豐盈文本。此乃薄書讀厚之法。】

  師:還可從有別的地方讀出蘇軾和弟弟的手足情深嗎?

  生:蘇軾對弟弟的這番手足之情深到極處,不禁埋怨起月亮來——(讀)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別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

  生:蘇軾埋怨月亮,更說明他對弟弟的感情很深!(板書:埋怨)

  師:那你就來深情地讀讀這句話吧!

  生:(讀得深情并茂)

  師:好!全班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生:(全班齊讀)

  【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漸次展開,導讀至此,從學生深情并茂的朗讀中,已經看出,整個閱讀,已經在學生的心靈深處“著陸”了。】

  四、切己體察,哺育心根

  師:孩子們,要是在現代,你和手足感情這么深,在中秋之夜,你會怎么做?

  生:我會打電話。

  師:怎么說?

  生:弟弟,我想你!你一個人在外,要多保重喲!

  生:我會發一封電子郵件,對弟弟說,“秋天天氣涼了,你要多穿點衣服。你不要擔心我,密州這個地方雖然偏僻,但,人很好!”

  生:我會提前給弟弟寄一盒中秋月餅,重慶賓館生產的那種。(眾笑)

  生:我也會給弟弟發一封伊妹兒,對他說,“祝你中秋快樂!”

  生:我會坐飛機去看弟弟,和他一起看月亮。

  生:我會給弟弟寄一張賀卡,在賀卡上寫上祝福的話。

  師:可在距今900多年前的宋朝,科學技術十分不發達,沒有電話,沒有電腦,沒有英特網,沒有飛機,手足相隔千里,山重水隔,就是寄一封信,也要數月才能收到,更不用說寄月餅了,早在路途中霉變了。蘇軾又能做什么呢?

  生:在心里想!

  【推己及人,揣摩情感。古今對比,境異情同。在對比與對話中撥開情感的云霧,讓孩子們和文章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師:請讀讀第五自然段。看看,蘇軾的心里是怎樣的滋味?再根據自己的理解,讀讀這段話。

  生:(自由體會)

  師:蘇軾的心里是怎樣的滋味?你體會到什么?

  生:蘇軾心里很難受。因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師:請你讀讀這段,讀出思念時的難受。

  生:(讀)

  生:蘇軾心里很憂愁,因為人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師:好。請你讀出思念時的憂愁。

  生:(讀)

  生:蘇軾心里在祝福,他希望美好的感情長留人間。

  師:好。請你讀出思念時的祝福。

  生:(讀)

  生:蘇軾心里也有一絲寬慰,因為雖然他和弟弟遠隔千里,但,可以共同擁有這輪明月。

  師:來,讀出思念時的一絲寬慰。

  生:(讀)

  【人的情感是復雜的,也是多元的。讓孩子們用自己的心思去“丈量”。讀出了多種味道,讀出了多種情勢。】

  師:蘇軾和弟弟是手足,手足情深啊!手足情深就手足情深吧,又是七年沒有見面。七年沒有見面就不見面吧,又逢中秋佳節。中秋佳節就中秋佳節吧,又見別人歡喜團圓。不團圓就不團圓吧,又見月亮高懸。月亮高懸就高懸吧,又是那么亮,那么圓。蘇軾怎能不思念,難受,憂愁,祝福?又怎能不憑借月亮,來尋覓那一絲淡淡的寬慰?(至此,許多學生眼里閃著淚花)孩子們,拿起書,讓我們一起來表達這一份人間真情吧!

  生:(配樂齊聲朗讀第五自然段)

  【教師這段話極富詩意,也極具推動力,把文本的情感演繹得淋漓盡致,把孩子們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師:在古代,蘇軾除了這樣想,還能做什么呢?他只能一邊飲酒,一邊低聲吟誦——(播放課件: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配樂朗誦及其畫面)

  生:(觀看)

  師:蘇軾這首《水調歌頭》創作以來,因其真摯的感情和美好的祝福,被廣為傳誦。這里的“情”不再單單指手足之情了,還可以指——

  生:父子之情。

  生:母子之情。

  生:朋友之情。

  生:父女之情。

  生:母女之情。

  生:師生之情。

  生:……

  師:人間還有很多很多情,只要是真的、善的,美的,我們都可以這樣祝福——

  生:(齊聲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人間自有真情在。讀到這幾句詞,你會想到哪些感人的事情?讓我們來為他們祝福吧!王詩韻,你開個頭吧!對你思念的那位李老師說兩句。

  王詩韻:李老師,你雖然離開我們一年多了。但我不會忘記你!記得你給我們上的第一堂,你叫我回答問題,我一直在耍鉛筆,沒有聽清楚題目,你并沒有埋怨我,而是笑嘻嘻地拍了怕我的肩膀,重復了一次問題,叫我坐下,想想再說。現在,我要用剛學過的蘇軾的話,來祝福你: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全班,以及聽課者都一起鼓掌)

  師:(激動地說)我為你們李老師有這樣好的學生而驕傲!要是我看到你的李老師,一定把你的祝福告訴他!

  【這里,特別讓王詩韻同學來說,體現了教師的人文關懷精神。同時,在結構上,與“課前談話”形成照應,渾然天成,足見教師的課堂生成和駕馭能力。】

  生:我要對我舅舅說。

  師:說吧,直接對他說吧。(用期待的眼光看著學生)

  生:舅舅,你到英國讀書,走了將近兩年了吧?我和爸爸、媽媽都想念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多有人情味的女孩!長大了,一定很有出息!

  生:我對黃秋雨說,祝他學習成績越來越好!

  師:誰是黃秋雨呀?

  生:我班的同學,浙江的。現在他回去讀書了。

  師:哦。那用剛學的句子,該怎么說?

  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這就叫活學活用!

  生:我對電視劇《父女情》中的爸爸和女兒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對電視劇中的人物說,思路打開了!

  生:我對在伊拉克戰爭中受苦的小朋友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明天的太陽會是新的。你們會過上好日子的。

  師:多美好的祝愿啊!但愿伊拉克的小朋友能聽見,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能聽見!

  生:我想對我媽媽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媽媽是在去年出車禍離開我和爸爸的。(忍不住,留下了眼淚)

  師:(走過去,把這位小男孩摟在胸前,眼里閃著淚花,哽咽著說)多懂事的孩子呀!你有什么需要我幫助的嗎?

  生:(搖搖頭)

  師:這樣吧,我把這幾句蘇軾的詞寫在我的名片上,送給你。有困難時,給我打電話,好嗎?(一邊說,一邊寫名片,然后雙手遞給那位小男孩)

  生:(點頭)謝謝劉老師!

  師:我知道,孩子們還有許多祝福要說。(播放王菲唱的《水調歌頭》,序曲奏響)但,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不能在課堂上說了。讓我們跟著王菲哼唱由蘇軾《水調歌頭》譜成的曲子吧!一起為天下有情人祝福——

  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即將唱完,教師示意學生哼著歌曲,離開教室。)

  【延伸拓展,真情再現。此情此景,“語文課”的概念已經淡而遠去了,留下的是真情表達和默默祝福。然而,這正是我們久違了的“語文課”,用言語哺育心靈的語文課。用劉老師的話說,這就叫“滋育心根的語文”。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語言、情感、意象,以及汩汩流淌的人文情懷正在孩子們的心中激蕩,在他們的血液里奔涌,向他們人生的所有空間,所有時間延伸,延伸!】

  ……

  【總評】

  劉老師這堂語文課,用言語來哺育孩子們的心靈,真正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水乳交融。其奧妙在于:教師深刻地認識到,言語既是通向人文世界的憑借,也是人文世界的重要內容,正如馬克思所說,“語言既是思想的物質外殼,其本身又是思想的一部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如一地順學而導,建基于學生心靈來,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去感悟意象、情感和思想,緊扣“情深”來展開教學,讓學生從“文表”走向“文里”,從情景走向意境,從手足情走向多種情,一直走到學生的心靈深處。讓言語成為孩子們情感、思想的一部分,并化作汩汩流淌的人文情懷,滋養著學生的“心根”,傳達出感人至深的“心靈之音”,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個人。我們相信,經歷了這樣一個“深愛著他的深愛,思念著他的思念,祝福著他的祝福”的過程,孩子們的心靈世界會更加豐富,更加充盈,更加舒展,更加美好!

《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1

  [案例描述]:

  教師出示課文插圖:對月浮想沉思圖

  師:同學們,請同學們按順序看看這幅圖,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圖上畫了誰?他在干什么?

  生: 圖上畫的是蘇軾居住的地方,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空中,蘇軾坐在床頭思念遠方的弟弟。

  師:是的,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也許在這座房子的周圍,就有許多人家歡聚一堂,面對皓月,談笑風生。蘇軾聽到外面傳來的歡笑聲,想起了手足情深的弟弟,不禁思緒萬千,他會想些什么?

  生:他會想起小時侯和弟弟一起玩耍的情景。

  生:他會想起小時侯和弟弟一起捉迷藏,吟詩作畫,一起討論問題的情景。

  師:他會想自從長大以后,我們就各奔東西,已經有七個年頭沒有見面了。

  生:他會想,弟弟啊,你現在在哪里?我多么想你啊!

  生:他還會想,月亮啊,你真不懂人心,我和弟弟天各一方,你卻這么圓、這么亮。

  ……

  師:同學們的想象真豐富,別的家庭都充滿歡聲笑語,唯獨蘇軾面對明月思念親人,此刻,他不禁埋怨起月亮來。后來蘇軾的心情是不是越來越惆悵了呢?讓我們學習課文的第五自然段,細細地品味蘇軾的感受。

  [我的思考]:

  一、充分利用課文插圖,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課文中的插圖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直觀圖畫與書面語言的交換,因此,我在教課文第四自然段時,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然后讓學生來說圖上的情景,這樣的設計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不失時機地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把學生帶入到課堂情景中去,讓學生在皎潔,明亮的月光中與詩人同思共想。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

  二、在民主平等的對話中,體驗人物的情感變化

  新課程呼喚著教學民主。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主動、自由、充滿信心和樂趣地進行學習實踐活動,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憑借畫中的中秋明月和蘇軾的姿勢、神態,充分想象詩人的感受,體會他可能聽到人家團聚的歡聲笑語,既而抓住文章中的蘇軾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的句子,啟發學生想象蘇軾思念的情景。最后一個對比總結,突出了蘇軾的孤獨,讓學生理解蘇軾埋怨月亮的心里和惆悵的心態,這樣循序漸進、步步深入,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自然而深刻地體會到了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對于學生每一次的回答,教師向他投去了贊賞的目光,讓學生在教師的肯定中享受到成功的歡樂,樹立起“我能說”的信心,在培養學生說話能力的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對文中人物情感的變化感悟得更深刻。

《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詞,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詞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3、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重點: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詞,其中田字個格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詞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詞語及重點句的意思

  三、教學過程

  一、簡單介紹生平,揭示課題。

  可讓學生課前搜集一些與本文有光的資料,包括蘇軾的一些詩詞,然后老師再加以補充。

  (1)介紹蘇軾

  四川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拭與弟蘇轍情同手足,但長期天各一方,時直中秋,目睹別人家團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傷感之時,悟出真締,于是解脫惆悵,寫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的千古絕唱。

  (2)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 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自由練讀生字表上的生字

  2)劃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

  3)力求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4)、學生練讀全文

  5)、抽讀卡片

  6)讀準字音

  7)理解詞語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為事情不如意而對別人或事物表示不滿。

  2 范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

  1 細讀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兩個詞語

  2 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

  看圖理解詞語“皓月當空”,“萬里無云”,想象家人團聚,品嘗瓜果,觀賞明月“心緒不寧”是什么意思

  3 學習第三自然段

  蘇拭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離”呢?

  4 指導朗讀

  作業布置:抄寫詞語

  版書設計

  心緒不寧 形影不離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工嬋娟的含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工嬋娟”的含義。

  三、教學步驟及過程

  1、繼續細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

  指明說說蘇拭為什么要埋怨月亮

  蘇拭移情于月也戲人,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

  自由練讀

  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導想象

  這個問題問的沒有必要,可刪去,因為課文已說得很完整了。

  細讀5,6自然兩段

  想到這而,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底聲吟誦起來。

  想到這兒還想到哪兒?

  他為什么寬慰了許多?這說明了什么?人有悲歡離合,就象月亮有陰晴圓缺,恰是世之長理,實難十全十美,他的寬慰,正是他與常人不同的可貴之處。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們的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既然離別難免,那就不必傷悲,將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賞良宵美景。

  2 、總結課文內容

  本課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拭的名詞《水掉歌頭》的創作經過。

  3、指導背頌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樣句

  示范: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

  造句可隨課文教學,講到有關自然段直接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練習造句。

  5、作業

  板書設計

  心緒不寧

  埋怨 } 重親情

  轉念

  寬慰 } 通情達理

《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但愿人長久(精選16篇)

    一、教學目標: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自然段。2、 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詞語。3、 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 但愿人長久教學實錄(精選2篇)

    滋育心根,如何操作?如何處理好知識、技能學習,以及發展兒童官能與滋育心根的關系?走進劉云生老師的語文課堂,看他執教《但愿人長久》,我們豁然開朗:語文課,用言語來滋育心根。正因為如此,劉老師的課旨歸了語文的本原。...

  • 《但愿人長久》教后感(精選16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89一直都很欣賞蘇軾。喜歡他那猶如東北大漢敲鐵板的豪邁詞風,更喜歡他豁達超然的初事態度。愛讀他《赤壁懷古》中那句“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似乎見到一個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來。...

  •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精選15篇)

    一、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學生多讀書、少做題。因此,堅持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對閱讀材料進行適度的探究、想象、感悟,是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一種好辦法。...

  • 語文《但愿人長久》說課稿(精選3篇)

    一、說教材(一)教材背景:《但愿人長久》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第一單元中的第2課。課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大文學家蘇軾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創作經過,反映了蘇軾對弟弟的無比思念之情,寄托了祝愿人們和和美美,相親相...

  • 《但愿人長久》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教學要點:精讀課文,抓重點詞句的朗讀理解,從而理解詞的內容,領略詞的意境;并相機進行美的教育。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1、演示課件:(皓月當空,萬里無云的圖片)同學們,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你能描繪一下圖上的景色嗎?在月色如...

  • 《但愿人長久》教學實錄(精選14篇)

    滋育心根,如何操作?如何處理好知識、技能學習,以及發展兒童官能與滋育心根的關系?走進劉云生老師的語文課堂,看他執教《但愿人長久》,我們豁然開朗:語文課,用言語來滋育心根。正因為如此,劉老師的課旨歸了語文的本原。...

  • 《但愿人長久》優秀的教案(精選13篇)

    導入新課:蘇軾是四川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與弟蘇轍情同手足,但長期天各一方,時值中秋,目睹別人家團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傷感之時,悟出真諦,于是解脫惆悵,寫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絕唱。...

  • 《但愿人長久》設計說課作業(通用14篇)

    關于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1能獨立認識本課生字“軾、廷、皓、轍、嬋、娟”;積累詞語“朝廷、皓月當空、手足情深、埋怨、十全十美、吟誦、嬋娟”。理解“嬋娟、皓月”的意思。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 《但愿人長久》-教后記(精選13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108王鎖歡 發表 因為在三年級下學期的時候,我曾經教過孩子唱這首歌,所以我們班的孩子基本上是人人會唱的。...

  • 《但愿人長久》教后……(精選12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91如東縣袁莊鎮教辦 時孝容1、寫作背景蘇軾與弟弟蘇轍(子由)的自幼形影不離,手足情深。踏上官宦仕途之路后,兄弟二人的命運更緊密聯系在一起。他們的政治見解相同,也都敢于直言極諫。...

  • 由“賞”悟“情”——《但愿人長久》教后記(精選14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132在教學第二課《但愿人長久》一文時,如何讓學生讀懂詩人蘇軾的佳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以“賞”字做突破口,采用對比法,一邊是中秋佳節,明月之下親人團聚,共享之中,歡聲笑語彌漫夜空,融...

  • 蘇教版第七冊《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教材簡析]本課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大文學家蘇軾詞中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創作經過。故事是詞義的具體展現,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的內容,領略詞的意境,體會蘇軾既思念親人,篤于情誼,又通情達理,以理遣情,熱愛生活...

  •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通用16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139教學要求: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6自然段。2 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 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 但愿人長久說課稿(精選3篇)

    一、 說教材 1、教材說明本課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大文豪蘇軾創作名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創作經過,屬于“文包詩”類文章。故事是詞意的具體展現,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的內容,領略詞的深遠意境,字里行間流露出蘇軾既思念親人,...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尤物tv在线进入 | 性虎精品无码AV导航 | 麻豆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激情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的 |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不卡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 欧美在线观看黄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成年人在线视频 | 亚洲av日韩av无码尤物 | 欧美精品二 | 久久99热这里只频精品6 | 大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女人视频 | 国产av亚洲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一区夜色 | 亚洲精品伦理熟女国产一区二区 | 91av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蜜桃精品成人影片 | 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 无码午夜成人1000部免费视频 | 国产综合影院 | 久久妇女高潮几次MBA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一二三美女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99999 | 亚洲色最新高清AV网站 | 国产精品九九九九九九 | 欧美色图10p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97 | 国产人人人 | 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 李宗瑞国产福利视频一区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影视 | аⅴ中文在线天堂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涩爱 | 91视频网国产 | 丰满放荡岳乱妇呻吟 | 精品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99精品视频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