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倔強的小紅軍(精選14篇)

倔強的小紅軍

發布時間:2023-01-26

倔強的小紅軍(精選14篇)

倔強的小紅軍 篇1

  一、教學要求

  1.學習小紅軍在長征途中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學習陳賡同志關心戰士的美德。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倔強、忍饑挨餓、疲憊、滿不在乎、浮現、口吻”等詞語,會用“浮現、滿不在乎”造句。

  3.能給課文劃分段落,歸納段落大意;開始練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故事。

  二、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小紅軍和陳賡動作、神情、語言的描寫,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你們知道哪些紅軍長征的故事?(學生簡要講述)

  紅軍長征歷盡千辛萬苦,留下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而更為感人的是許多小紅軍,他們人小志大,同樣用他們的雙腳走完了二萬五千里路,也有不少則犧牲在途中。《倔強的小紅軍》,是陳賡將軍在紅軍過草地時親身經歷的一件感人至深的真實的故事。它的主人公就是小紅軍。雖然我們不知道他的姓名,但是他卻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二、簡要介紹時代背景

  紅軍為了北上抗日,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途中翻過終年積雪的大雪山,走過荒無人煙的草地,那草地不是我們公園的草地,而是沼澤地,就是許多的泥潭,草長了一人多高,沒有任何可吃的,也沒有任何地方可住下休息的。而紅軍的糧食非常缺乏,在草地上糧食幾乎就是生命,沒有了吃的,就走不出草地,就會餓死在草地上。《倔強的小紅軍》的動人故事就發生在這漫無邊際的草地上。

  現在老師就來給你們講述這個故事。

  三、范讀課文

  四、自讀課文

  五、讀后談感受,激發兒童的情緒

  1.讀了這篇課文,什么地方使你心情最沉重?(小紅軍在陳賡將軍的馬背上停止了呼吸)

  2.小紅軍因為什么而死?

  六、了解課文大意

  1.啟發:既然小紅軍是因為沒有糧食,他忍饑挨餓,但他仍然堅持著。到最后他實在支持不下去了,終于停止了呼吸。在生命最后的一刻,他遇到了陳賡將軍,陳賡將軍有沒有關心他,幫助他?下面再進一步讀讀,邊讀邊想。

  2.陳賡將軍先是給他馬騎,后來給他糧食,他有沒有接受?這是為什么?我們下面再細讀課文。先把課文段落層次搞清楚。

  3.提示:學到這里我們已經初步懂得課文第一自然段是引起這個故事。從第二自然段開始到哪兒就是陳賡將軍曾經深情談起的這一件往事。(第二自然段——末尾)

  4.一開始就告訴我們陳賡將軍遇到一個小紅軍也掉隊了,接著寫了小紅軍堅決不肯接受陳賡將軍的幫助與照顧。你們看從哪兒到哪兒寫不肯騎陳賡將軍的馬;從哪兒到哪兒寫不肯接受陳賡將軍的青稞面。

  5.結合學生回答板書:

  一件往事(第一自然段)

  六、講讀課文

  1.“往事”是指什么時候的事情?(已經過去的事)

  2.既然已經過去,陳賡將軍為什么談起來又那么深情。這樣的開頭,是用陳賡這位國內外有名的大將軍的親身經歷的事來談,一開始就給讀者真切感,使讀者非常想知道是一件什么事?

  3.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4.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時間:深秋的一天

  地點:荒無人煙的草地

  人物:陳賡、小紅軍

  事情:兩人都掉隊了

  指點:寫一件事必須清楚地告訴人們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5.這一自然段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在草地上行走十分艱難?(荒無人煙、忍饑挨餓、十分疲憊、瘦馬、一步一步)

  “荒無人煙”:非常荒涼,沒有人家,看不到炊煙。

  “疲憊”:十分疲勞,一點力氣也沒有。還常常說疲憊不堪。

  指點:從“瘦馬”的“瘦”也告訴我們,馬因為沒有吃的,也十分疲憊、瘦弱。“一步一步”說明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在朗讀時這些詞語要突出。

  6.指名朗讀。

  7.輕聲齊讀。

  七、作業 

  朗讀課文。

  給課文劃分段落層次,并編寫小標題。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

  老師讀第一自然段。

  學生輕聲齊讀第二自然段。

  二、講讀課文

  1.敘述:在這茫茫草地上,不知走了多少天,陳賡將軍雖然騎著馬,因為馬疲憊不堪,他掉隊了。陳賡將軍此時發現一個掉隊的小紅軍,這個小紅軍什么樣兒呢?下面就描寫了小紅軍的樣子。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這一段描寫,什么地方使你感動?

  “不過十一二歲”比我們大不了多少,但是他告別父母,離開家鄉,參加革命,和大人一樣邁上了艱苦的長征路。

  從“穿著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告訴我們長征路上又苦又累。“黃黃的小臉”告訴我們小紅軍又黃又瘦。但從那“一雙大眼睛”“鼻子有點兒翹”又覺得小紅軍非常可愛。

  4.當陳賡將軍讓他上馬時,他有沒有騎: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時已是小紅軍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已經支持不住了,他為什么不騎馬?從小紅軍“盯著陳賡同志長著絡腮胡子的瘦臉”,而沒有騎馬。我們可以猜想小紅軍心里想的是什么?(眼前是一位比自己年長的老同志,身體也十分瘦弱,我怎么能騎他的馬呢!)

  指點:他把眼前這位“老同志”的身體看得比自己生命重要。

  5.現在你們想想,他為什么要“擺出一付滿不在乎的樣子”?(“滿不在乎”就是一點兒也不在乎。事實上這樣的艱難,這樣的饑餓,這樣的疲憊不堪,是一點兒不在乎嗎?這里“擺出”告訴我們小紅軍是為了讓陳賡同志放心,相信他行,故意做給他看的。)

  6.下面陳賡將軍與小紅軍的對話,非常感人。一個堅決要他騎,一個堅決不騎,都是為了關心照顧別人,讓自己吃苦受累。

  6.同座練習分角色對讀第三至八自然段。

  7.指名分角色讀。

  8.結合進行朗讀指導。

  “小鬼,你上馬騎一會兒吧。”(要讀得非常親切,非常懇切。)

  “老同志,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快騎上走吧。”(要讀出滿不在乎的樣子,對老同志顯得非常關心體貼。)

  “上去,騎一段路再說!”(注意后面是感嘆號,是“命令的口吻”。“口吻”在這里是“口氣、語氣”的意思。)誰來做陳賡將軍,用命令的口吻讀?

  小紅軍又是怎么拒絕的?怎么讀才能表現出小紅軍的倔強?

  “那,我們就一塊兒走吧。”(陳賡將軍總有點不放心,想與他一塊兒走,好有個照應。這句話“那”,是無可奈何的。“我們就一塊兒走吧”顯出對小紅軍的“愛”。)

  “不。你先走,我還要等我的同伴呢。”是真的等同伴嗎?為什么不與陳賡將軍一起走呢?(實際上,小紅軍已經快支持不住了,他已經不可能與陳賡走下去,他知道如果與陳賡一道走,會拖累他的。)

  9.現在我們再來讀一遍。

  男生讀陳賡的話,女生讀小紅軍的話。

  10.陳賡將軍見小紅軍不肯與他同行,又送給小紅軍青稞面。因為在草地上趕路沒有糧食是不行的。但小紅軍仍然不接受,他又是怎么說服陳賡將軍的?

  11.輕聲齊讀九、十自然段。

  12.描述:從后面的課文中,我們已經知道這是干糧袋嗎?里面裝的是青稞面嗎?看誰已經被小紅軍的精神深深感動了,你們應該怎么回答?

  (這是一只早已空癟的干糧袋,原來裝進的不是青稞面,不是窩窩頭,而是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一塊硬梆梆的一點兒肉也沒有的骨頭。)

  13.啟發:但是因為太餓了,小紅軍想用這硬梆梆的骨頭充饑。這里描寫了一個細節,那就是牛膝骨上有幾個牙印。這可以讓我們想到怎樣的情景?

  (饑餓折磨著小紅軍。他一點兒力氣也沒有了,餓呀,他伸出小手在干糧袋里摸出一塊牛膝骨,他使勁地咬著,他多么希望能咬下一口呀!但是骨頭太硬了,他只得失望地把它重新放進干糧袋里。)

  14.啟發:饑餓就是這樣折磨著小紅軍,但是當陳賡將軍給他青稞面的時候為什么不收下,還說自己的干糧多,這是為什么?

  (他想的是老同志。自己年紀小,餓一點可以忍一忍,可不能餓壞了老同志呀。他已經累成這樣。在草地上糧食就是生命,我收下老同志的青稞面,他吃什么!于是產生一個堅定的想法:寧可自己餓死在草地上,也不能餓壞了老同志呀!)

  15.指點:其實這也就是陳賡將軍心里全明白的內容。

  16.學到這里,我們每個人都被小紅軍倔強的精神、自我犧牲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讓我們把內心的感動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17.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第十一至十五自然段。

  “心情老平靜不下來”“那些窮孩子一個個浮現在他眼前”。(指導:那些窮孩子在舊中國沒有幸福,連溫飽也沒有,所以他們參加革命的決心很大,不怕苦不怕死,有一股倔勁兒。所以“一個個”要讀得分明,“浮現在眼前”要讀得緩慢而深情。)

  “突然喊了一聲”“立刻調轉馬頭”“狠踢了幾下馬肚子”“向來的路奔跑起來”。這些描寫陳賡將軍為搶救小戰士生命的急切的心情,表達了紅軍首長對戰士的強烈的階級友愛,讀時要加快語速,把陳賡將軍內心的情感表達出來。

  當陳賡將軍把昏倒的小紅軍抱上馬時,心情十分沉重。這又該怎么讀呢?“原來是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上面還有幾個牙印”讀時幾乎是一字一字吐出。這時真相大白,是全文的高潮。我們心里恨不得說:多么可愛的小紅軍,多么倔強的小紅軍戰士!

  我們一齊來輕讀這一自然段。

  文章最后“一把摟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個嘴巴”這是多么嚴厲的自我責罰!對小紅軍的疼愛之情,對自己輕信小紅軍的話痛恨之心交織在一起。

  誰來讀讀?

  18.輕聲齊讀第十一至十五自然段。

  19.有表情朗讀全文。

  (1)指名讀。

  (2)全班輕讀,指名兩人分別讀“陳賡”與“小紅軍”的話。

  三、總結

  1.練習概括全文主要內容。

  學到這兒,你們知道這個故事主要寫的什么?我們讀課文不僅要知道每一段寫的什么,還要知道全文寫的什么。其實,知道了各段講的什么,再了解全文講的什么,并不難。

  根據概括的各段主要內容說說。

  (這篇課文主要講在紅軍過草地時,陳賡將軍遇到一個掉隊的小紅軍,小紅軍為了不讓陳賡將軍挨餓受累,堅持不騎陳賡將軍的馬,不接受陳賡將軍的青稞面,最后累死、餓死在草地上,為了中國革命,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指點:這類敘事課文,概括主要內容要交代清楚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什么人先怎樣,后怎佯,結果怎樣。

  四、教學生字詞

  (經過反復閱讀,加上學生識字的基礎,教學時主要是突出字形,有的字義再加以明確。)

  倔(jué)強:發準字音,聲母是“j”。

  忍(rěn)饑挨餓:寫好“忍”上面“刀”加一點。

  疲憊(bèi):別丟了下面的“心”字底。

  小鬼(guǐ):寫時不要丟“厶”。

  副(fù)絡腮(sāi)(兩腮、腮邊)

  口吻(wěn) 青稞(kē)(禾木旁,注意與“棵”區別)

  嘛(ma)(表示語氣)

  硬梆(bāng)梆(注意中間是“邦”,右邊是“阝”)

  讀字詞,分析字形。

  指導寫字。

  五、作業 

  1.書寫字詞。

  2.練習表情朗讀課文。

  3.還可以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倔強的小紅軍 篇2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記敘了陳賡同志回憶的一段往事:在長征路上過草地的時候,一個小紅軍在極度饑餓、疲憊的情況下,巧妙地說服陳賡同志放棄對自己的幫助,最后犧牲在長征途中。

  全文共15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講陳賡同志曾經講過的一件往事。“深情”,表明陳賡同志講這件事時很動感情,對講到的這個人十分懷念。第二段(第二-十自然段)講陳賡同志遇到一個掉隊的小紅軍,想幫助他,卻被他說服,只好自己朝前走去。第三段(第十一-十五自然段)講陳賡同志仍不放心,再回來找時小紅軍已昏倒,最后小紅軍犧牲在陳賡同志的馬背上。

  事情發生在深秋的一天,陳賡因饑餓、疲憊掉隊了。他遇到的小紅軍也是掉隊的。“黃黃的小臉”,兩只腳由于穿著“破草鞋”,已經“凍得又青又紅”,可以看出小紅軍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饑挨餓,已經非常虛弱、疲憊。

  陳賡同志見到掉隊的小紅軍,一心想幫助他。陳賡同志首先想到這個小鬼一定是走不動了,叫他“上馬騎一會兒”,甚至用命令的口吻說:“上去,騎一段路再說!”小紅軍“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還“把腰一挺,做出個準備賽跑的姿勢”,說明自己走得動,根本用不著騎馬。接著,陳賡同志提出“一塊兒走”,這樣可以給小鬼一些照顧。但小紅軍又以“還要等我的同伴”為理由拒絕了。“無可奈何”,沒有辦法,無法可想。“陳賡同志無可奈何”,就是陳賡同志沒有辦法讓小紅軍騎上馬,沒有辦法和小紅軍一塊走。在這種情況下,陳賡同志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遞給小鬼,好讓他充饑。在長征路上,每人隨身帶的干糧很少,人小鬼一些干糧,他就可以少挨一點餓。但小紅軍拍拍自己“鼓鼓的”干糧袋,又謝絕了陳賡的青稞面。“終于”,表示經過種種變化之后出現的情況。陳賡同志原來認為小紅軍走不動了,沒干糧了,想方設法要幫助他,小紅軍用種種理由拒絕,陳賡同志“終于被這個小鬼說服了”。

  陳賡同志之所以終于被說服,是因為小鬼的話理由充足:1.體力比陳賡同志強多了;2.可以和陳賡的馬賽跑,這兩點是想證明他不用騎馬也能走;3.要等他的同伴,意思是說不能同陳賡同志一起走;4.干糧比陳賡同志的還多,意思是不能要陳賡同志的青稞面。除了理由充足外,小鬼的動作、表情不能不令人信服。“微微一笑”“倔強地說”“把腰一挺”“做出賽跑的姿勢”“把身上的干糧袋一拉,輕輕地拍了拍”,任何人見了小鬼這些舉動,都會覺得小鬼心情好,不然怎么還會笑?小鬼體力強,不然怎么還要和馬賽跑?小鬼還有干糧,不然干糧袋怎么“鼓鼓的”?

  陳賡同志走后,“心情老平靜不下來”,是說始終不放心。因為一個小孩子,在那么艱苦的情況下,沒有一個同伴同行,怎么叫人放心呢?“突然喊了一聲”,說明這時才猛然醒悟過來。陳賡同志猛然醒悟過來的原因是“從剛才遇見的小鬼,想起一連串的孩子”。上海、廣州、香港碼頭,都是陳賡同志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這些地方“跟他打過交道的那些窮孩子”,都是積極參加革命的紅小鬼。這些孩子的共同特點是:不怕苦,不怕累,即使有犧牲的危險,也從不拖累大人。從這些孩子的特點,聯想到剛才這小鬼的言行神情,陳賡同志猛然醒悟,發現自己受騙了。“調轉馬頭……奔跑起來”,說明陳賡同志已經意識到小鬼有因疲憊饑餓而死亡的危險。陳賡找到小鬼的時候,小鬼已倒在草地上,最后犧牲在陳賡同志的馬背上。“陳賡全明白了”,指的是明白了小鬼為什么不肯騎馬,為什么不肯和陳賡同志一塊走,為什么不拖累別人。陳賡同志遇到小紅軍的時候,這個小紅軍實際上已經極度衰弱了,但他仍然盡力設法瞞過陳賡。由此可見他是多么的勇敢倔強。“狠狠”“怎么對得起”,都說明了陳賡同志因為自己疏忽大意,沒能及時早救小鬼而深深后悔,十分悲痛。

  教法建議

  1.這篇講讀課文內容距現在比較久遠,學生不太容易理解當時艱苦的生活環境和惡劣的自然條件。為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可適當交待一下紅軍長征過草地的情況,目的是使他們對小紅軍和陳賡同志為什么會那么疲憊有所認識。然后按預習要求,順著作者的思路讀課文,想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紅軍十分倔強,畫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句子,為講讀課文做必要準備。

  2.教學本課要注意,課文主要講的是小紅軍,但應該看到小紅軍的表現是和陳賡同志有著密切聯系的。陳賡同志不顧自己已經疲憊不堪,堅持要幫助小紅軍,才有小紅軍千方百計說服對方的倔強表現,從陳賡同志出于高度的革命責任感和熱愛階級兄弟而產生的自責和悔恨中,我們小僅感到小紅軍的高尚品質催人淚下,而且感受到革命前輩對革命后代深切的關懷。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這一點。

  3.課后思考.練習1主要從小紅軍的角度出發,通過了解小紅軍怎樣拒絕陳賡同志的幫助,突出小紅軍的倔強。小紅軍這樣倔強,寧愿犧牲自己,決不拖累別人。這一點,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

  4.本課適合有感情地朗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和人物身份,讀出不同的語氣。還要提醒學生注意,隨著事情的發展,感情的變化,語氣也應相應變化。也可分角色朗讀。教學中教師可做示范,并加強指導。

  5.本課應注意的字詞。

  “倔強”讀jué jiàng,不讀“juè qiáng,要指導學生讀準。“稞”是禾苗旁。

  “倔強”“疲憊”“浮現”“荒無人煙”“滿不在乎”“無可奈何”等詞語,要讓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指導用“浮現”“滿不在乎”造句,可先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帶有這兩個詞語的句子讀一讀,體會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和用法,然后再讓學生各自在練習本上造句。教師注意表揚造得好的,并根據發現的問題加以指導。

  6.建議本課教3課時。

  難句解析

  “小紅軍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盯著陳賡同志長著絡腮胡子的瘦臉,微微一笑。”

  小紅軍在革命征途中經受了鍛煉,成為勇敢堅強的革命戰士,當他遇到陳賡同志時,一眼看出陳賡也是由于疲憊和饑餓掉隊的,他寧愿自己受苦挨餓,把困難、危險留給自己,也不愿拖累別人,所以他“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微微一笑。

  “陳賡同志全明白了。就在這個時候,小紅軍停止了呼吸。”

  “陳賡同志全明白了”是指明白了小鬼不肯騎馬,不肯和陳賡同志一塊兒走,不肯接受陳賡同志的青稞面的原因是不想拖累別人,不想增加首長的負擔,把困難、犧牲留給自己,這是多么高尚的品質。陳賡同志一旦明白過來后,小鬼已經犧牲了,他為自己的疏忽,沒及時救小鬼而深深后悔和悲痛。這表現了黨的領導者高度的革命責任心和熱愛階級兄弟的思想感情。

  文章結構

  全文共15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陳賡同志回顧起自己革命時的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至10自然段):講陳賡同志關心小紅軍,小紅軍倔強地不肯接受的情景。

  第三段(第11至15自然段):講陳賡同志返回來找到那個小紅軍時,小紅軍已經停止了呼吸,陳賡無限自責。

  寫作特點

  本文按“憶小紅軍——遇小紅軍——救小紅軍”的順序來記敘的,通過小紅軍外貌、動作、語言的神態的描寫,表現了小紅軍聰明而堅強的特點。

  中心思想

  本文記敘了陳賡同志回憶的一段往事:在紅軍過草地的時候,一個小紅軍由于饑餓疲乏犧牲在路上的故事,表現了小紅軍勇敢堅強,寧愿受苦挨餓,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不愿拖累別人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理解詞句,了解小紅軍和陳賡是怎樣做的,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2.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課文中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設計示例

  13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2.培養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掌握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浮現”、“滿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理解詞句,了解小紅軍和陳賡是怎樣做的,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2.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并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現的字詞。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對話形式的自然段適當歸并),再劃分結構段,概括段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概括自然段段意(對話形式自然段適當歸并),劃分結構段,再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認識“倔強”一詞的讀音和意思。簡介二萬五干里長征(參見“資料”)布置預習,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記述的這件事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紅軍十分倔強,畫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句子。

  1.朗讀課文,正音正字:

  “忍饑挨餓”的挨(ái),不要讀成“挨家挨戶”的“挨”的音。

  “薄嘴唇”的“薄(báo)”不要讀成“薄弱”的“薄(bó)”的音,前者多用于口頭,后者多用于書面。

  “牛膝骨”的“膝(xī)”不要讀成“漆(qī)”的音。

  2.默讀或自由輕聲讀課文,按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畫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詞語和句子,然后歸納自然段的段意(提行排列的第5~8和9~10對話形式的自然段,可并成兩個小段歸納。)

  第1自然段:陳賡同志談起一件往事。

  第2自然段:在草地上行軍時,有個小紅軍跟陳賡同志一樣掉隊了。

  第3自然段:陳賡同志讓小紅軍騎馬。

  第4自然段:小紅軍說他體力強,不要騎。

  第5、6自然段:陳賡命令小紅軍騎一段路,小紅軍倔強地要跟馬賽跑。

  第7、8自然段:陳賡同志說一塊兒走,小紅軍說要等同伴,沒同意。

  第9、10自然段:陳賡同志給小紅軍青棵面,他說還多呢,陳賡同志只好走了。

  第11自然段:陳賡同志平靜不下來。

  第12自然段:陳賡同志調轉馬頭返回來時,小鬼倒在地上。

  第13自然段:小鬼停止了呼吸,陳賡同志深深自責,十分悲痛。

  3.引導劃分段落,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想一想,議一議,再解答。B

  ①讀了課文,看看課題,課文主要寫誰?還寫了誰?(主要寫小紅軍,還寫了陳賡同志)小紅軍是怎樣一個孩子?

  (倔強的孩子)

  “倔強”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書。

  (性情剛強不屈)

  ②哪些自然段寫了小紅軍倔強的事實,哪些自然段寫了陳賡同志發現小紅軍犧牲和他的自責、悲痛?(不解答,供分段考慮)

  ③開頭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陳賡同志“深情”地談起的“一件事”。“深情”是什么意思?

  (感情深厚)

  “往事”是指什么時候的事?

  (二萬五千里長征時)

  發生在什么地點?

  (荒蕪人煙的草地)

  ④根據以上問題的解答和提示,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討論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l自然段):陳賡同志談過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長征過草地時,陳賡同志遇到一個掉隊的小紅軍,想幫他一塊兒走。小紅軍說服了陳賡同志騎上馬先走。

  第三段(第10~15自然段):陳賡同志不放心,回頭找小紅軍,他已經犧牲了。陳賡同志深深地自責。

  ⑤把各段段意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先自己歸納,再小組(或同桌)議論,最后課堂解答,訂正:

  長征過草地時,陳賡同志遇到一個掉隊的小紅軍,他要幫助小紅軍一起走,卻被小紅軍說服了。陳賡同志走后,小紅軍犧牲了,他深深責怪自己。

  ⑥讓學生比較:三個段落的段意連接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嗎?是的,但不是一字不變、一字不減地照抄原句。要去掉重復的詞語,該合并的合并,該更換的更換,達到簡括扼要的目的。

  4.再學習一種記事文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做了什么四個要素,再歸納組織:

  時間:長征中

  地點:草地

  人物:陳賡和小紅軍

  做了什么:陳賡要幫助掉隊的小紅軍,卻被小紅軍說服了。陳賡離開后,小紅軍犧牲了,他深深地責怪自己。

  5.小結:用歸納法和抓四要素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再通讀一篇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進一步閱讀課文,深入了解小紅軍是怎樣倔強地一步步說服陳賡同志騎馬先走的。

  (二)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三)通過查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倔強”、“疲憊”、“浮現”、“荒無人煙”、“滿不在乎”、“無可奈何”等詞語。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深入了解小紅軍是怎樣一步步倔強地說服陳賡同志騎馬先走的。

  (二)聯系上下文理解“思考·練習”第3題的三個句子中括號里的問題。

  三、教學過程 

  (一)通讀課文,提出問題供邊讀邊想:

  1.故事是從第二段寫起的,那么,第一段也就是第一自然段的內容起了什么作用?

  2.課文第二段是表現小紅軍倔強的,哪些地方看出這種倔強?

  3.小紅軍倔強的表現跟陳賡同志有什么聯系?從小紅軍犧牲前后的事實,反映陳賡同志是怎樣看待小紅軍的?

  (二)一邊閱讀課文,一邊根據提問展開討論:

  1.讀第一段,看看這一段在課文中起什么作用?沒有這一段行不行?

  (第一段交待了故事的來歷。沒有這一段,第二段提到陳賡同志時,會給人一種突然的感覺。第一段還表露了陳賡同志對小紅軍“深情”懷念的感情。它是故事的“引子”,不能沒有它。)

  2.輕聲讀或默讀第二段,從有關詞語和句子中進一步領會以下幾個問題:

  ①這一段是寫陳賡同志遇到一個跟他一樣掉隊的小紅軍,想幫助他,卻被小紅軍倔強地說服了,只好自己走了。為什么陳賡同志和小紅軍都掉隊了呢?

  (因為他們“十分疲憊”了。)

  ②“疲憊”是什么意思?先查查工具書,再從課文里找一找造成疲憊的原因。

  (“疲憊”是非常疲乏的意思。造成疲憊的原因,課文中有:“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饑挨餓”,陳賡同志“牽著那匹同樣疲憊的瘦馬……”

  ③看來,行軍途中造成疲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常常忍饑挨餓,連馬都沒什么可吃的,成了“疲憊的瘦馬”,何況是人呢。

  3.第二段的第2自然段寫了小紅軍的外貌。讀一讀,看看小紅軍的外貌有什么特點?從這些外貌特點看出什么?

  (“黃黃的小臉”的“黃黃”,“兩只腳穿著破草鞋”的“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的“又青又紅",從這些特點看出小紅軍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饑挨餓,已經非常虛弱、疲乏了。)

  4.陳賡同志見到掉了隊的小紅軍年齡這么小,這么疲憊,一心想幫助他。那么,陳賡想怎樣幫助他?小紅軍“倔強”地沒有接受幫助,從哪些表現看出這種“倔強”呢?

  默讀課文,把陳賡同志想幫助小紅軍的舉動概括地說出來;把表現小紅軍“倔強”地拒絕幫助的詞語和句子畫出來,想一想他這樣做表明什么,然后解答。

  (陳賡同志讓小紅軍騎會兒馬,并且命令他騎,還要跟他“一塊兒走”,給他青棵面,結果都被小紅軍找理由拒絕了。)

  小紅軍“倔強”地拒絕幫助的詞語和句子,以及他這樣做是為了表明什么,議論、解答后,通過下列表格歸納、小結(順便解答“思考·練習”第3題第(1)問)。

  找理由拒絕幫助

  表明了什么

  拒絕幫助的話

  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快騎上走吧。

  你要我同你的馬比賽,那就比一比吧。

  不,你先走,我還要等我的同伴呢。

  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還多呢。

  表明體力強,可以和馬賽跑,因此不騎馬也能走。

  等同伴,當然不能跟陳賡同志同行。

  干糧比陳賡同志的多,怎么能要他的呢?

  拒絕幫助的動作和表情

  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盯著陳賡同志的長著絡腮胡子的瘦臉,微微一笑。

  倔強地說。

  把腰一挺,做出個準備賽跑的姿勢。

  把身上的干糧袋一拉,輕輕拍了拍。

  表明什么困難完全不放在心上,心情好,要不怎么會笑?

  體力強,要不怎么樣還要和馬賽跑?

  有干糧,要不袋子怎么是鼓鼓的呢?

  5.最后,“陳賡同志終于被這個小鬼說服了,只好趴上馬背,朝前走去。”這句話里的“終于,和“只好”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書。如果把“終于”和“只好”去掉,意思有什么不一樣?讀一讀,比較一下。

  (“終于”,是表示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之后出現的情況。“只好”是不得不這樣的意思。用了“終于”,表明小鬼說服陳賡同志是費了周折的;用了“只好”,表明陳賡同志不管怎樣想幫助小鬼,小鬼也有理由拒絕,沒辦法,不得不離開他。這兩個詞,這里用了它們,把陳賡同志一心想幫助小鬼,而小鬼又想方設法拒絕幫助的感情充分表達出來。)

  6.閱讀了這一段,進一步理解陳賡同志和小紅軍一個想幫,一個不接受的感情。下面分角色朗讀這一段,把感情讀出來。

  (三)閱讀第三段,提問思考,再解答:

  1.陳賡同志騎在馬上朝前走去,“心情老平靜不下來”。“心情老平靜不下來”換個說法是什么?

  (老放心不下。)

  為什么放心不下呢?

  (因為一個只有十一二歲的孩子,在荒蕪人煙的草地上單獨行動,怎么能不出意外呢?)

  2.這時,他想起一連串跟他打過交道的窮孩子,有上海的,有廣州的,還有香港的,一個個浮現在他眼前。“浮現”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用“出現”?

  (“浮現”是過去經歷過的事情,包括接觸過的人,再次在腦海里顯現,換句話說就是想起來的意思。“出現”,是實在地顯露出來,所以不能用。)

  3.當陳賡同志不放心小鬼,于是想起一連串各地的窮孩子。這時,突然喊了一聲“不對,我受騙了!”為什么想起過去一連串的窮孩子就覺得自己受騙了?

  (上海、廣州、香港碼頭,都是陳賡同志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在這些地方“跟他打過交道的那些窮孩子”,都是積極參加革命的紅小鬼。這些孩子共同特點是:不怕苦,不怕累,即使遇到犧牲的危險,也從不拖累大人。從這些孩子特點,聯想到剛才的紅小鬼的言行、神情,跟這些孩子是一樣的。陳賡同志猛然醒悟,發現自己受騙了。)

  4.于是,陳賡同志“掉轉馬頭,狠踢了幾下馬肚子,向來的路奔跑起來”。為什么要狠踢馬肚子奔跑起來?

  (陳賡同志意識到小鬼有因疲憊饑餓而犧牲的危險。)

  5.結果,陳賡同志找到小鬼的時候,小鬼已經倒在草地上,最后犧牲在馬背上。這時,“陳賡同志全明白了”,陳賡同志全明白什么了?議論后,再解答。

  (陳賡同志全明白了,指的是小鬼倔強地不肯騎馬,倔強地不肯和陳賡同志一起走,不肯接受陳賡同志的青棵面,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寧愿自己忍饑挨餓,甚至犧牲,也不拖累別人。)

  這種寧愿自己忍饑挨餓,甚至犧牲,也不拖累別人的思想感情是一種什么高尚品質?

  (是一種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6.小鬼犧牲了。陳賡同志“一把摟住他,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個嘴巴”,自己責備自己,“怎么對得起這個小兄弟啊!”“一把摟住”、“狠狠”、“怎么對得起”、“小兄弟”,這幾個詞語反映了陳賡同志當時的一種什么思想感情?

  (反映了陳賡同志對革命的下一代和接班人的深切愛護和關懷。這幾個詞語說明陳賡同志因為自己疏忽大意,沒能及時救護小鬼而深深悔恨,十分悲痛。)

  7.有感情地通讀一遍課文。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鞏固第一課時“學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二)讀讀寫寫“思考·練習”第  4題中的“倔強”、“疲憊”、“口吻”等十一個新詞,理解課文中“小紅軍”、“小鬼”、小家伙”、“小兄弟”等不同稱呼的用意。用“浮現”“滿不在乎”造句。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鞏固第一課時學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抓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1.檢查抓課文主要內容方法的掌握。

  說一說抓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先通讀課文,大致了解內容;再讀懂每個自然段,為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最后把各段段意連起來,去掉重復的詞語,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2.回憶本課各段段意,再說本課主要內容。指出記事的課文(如本課)也可抓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做了什么事四個要素歸納主要內容。

  3.出示《夸獎紅軍娃》或(《小青蛙》)任選一文的段落大意,再練習歸納主要內容。順便抓出四個要素歸納。

  ①《夸獎紅軍娃》:

  第一段意:長征時,紅軍打下辣子口,某連二班駐扎在靠山村吳大娘家的院里。

  第二段意:紅小鬼天天為大娘打柴、挑水,還修補了院墻。換防時,門前貼了“打柴、挑水別忘給大娘”的條子。

  第三段意:三班來了,又一個紅小鬼接著為大娘打柴、挑水,又蓋了雞窩。

  第四段意:部隊開拔了,大娘逢人夸獎紅軍娃個個好。

  ②《小青娃》:

  第一段意:我在水溝捉住一只小青娃。

  第二段意:我把小青蛙拿回家玩起來。

  第三段意:舅舅說青蛙是益蟲,是“農田衛士”。

  第四段意:我把小青蛙放回水溝。

  (二)讀寫“思考·練習”第4題中的詞語。鞏固對“口吻”“浮現”“滿不在乎”等詞語的理解。用后兩個詞語造句。

  1.“口吻”樣是口氣的意思,課文中是指陳賡同志用命令的口氣讓小鬼騎馬的。

  提問:還可以說什么什么口吻?試著說一說。

  (嚴肅的口吻、取笑的口吻、責備的口吻、溫和的口吻……)

  2.用“浮現”、“滿不在乎”造句。注意“浮現”和“出現”的區別。讀課文中的原句,再出現范句。

  浮現——看著眼前這幾棵小楊樹,枝繁葉茂的,兩年前小隊植樹、護樹的情景浮現在眼前。

  滿不在乎——小弟弟跌倒了,我趕快跑過去扶,他自己站起來,滿不在乎地搖搖頭,說:“姐姐,不疼,不疼!”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自由讀,再分角色讀:先三人一組分讀(一人讀小紅軍,一人讀陳賡同志,另一人讀敘述語。)最后指名三人讀。注意人物身份,注意隨著事情的發展,感情的變化,語氣也應相應變化。

  附: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

  召開一次關于長征的沙龍,可以安排些基本題,如:長征經過了什么地方?(簡單一點的)長征的起始時間,起點終點。再安排故事比賽,以組為單位派代表講,評委根據聲音、表情、語氣等評分。

倔強的小紅軍 篇3

  教學要求: 1、          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2、          繼續訓練通過課文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 3、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曾經”“終于”造句。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訓練通過課文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課文朗讀錄音帶、多媒體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    簡介二萬五千里長征,導入  新課。 為了北上抗日,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從福建、江西出發,開始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歷時兩年的長征,紅軍歷盡千辛萬苦,縱橫11個省,翻越了終年積雪的高山,走過了人跡罕至的草地,粉碎了幾十萬敵人的圍追堵截,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長征使紅軍失去了千千萬萬堅強戰士,以敵人失敗、我軍勝利而告終。我們今天學的課文,講的就是在紅軍過草地時,發生在一個小紅軍和一位首長身上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    聽朗讀錄音,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境之中。 三、    默讀第二、三自然段,思考:陳賡同志遇到的小紅軍是什么樣子的? 四、    默讀第四至第十自然段,思考問題。 1、          小紅軍是怎樣一步步說服陳賡同志騎上馬先走的? 2、          從哪些地方看出小紅軍的倔強? 五、    討論交流。說說陳賡為什么要這樣做,小紅軍是怎樣說、怎樣做的,從中體會小紅軍的倔強。 六、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至十自然段,特別要讀好描寫小紅軍言行的部分,讀出小紅軍的倔強、可愛。 七、    默讀第十一至十五自然段,思考問題。 1、          陳賡為什么要這樣做? (1)    調轉馬頭,向來的路奔跑起來。 (2)    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個嘴巴。 2、“陳賡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陳賡“調轉馬頭、奔跑起來”說明他已意識到小紅軍有因疲憊、饑餓而死亡的危險。“狠狠地打”表達了陳賡深深自責、十分悲痛的心情。他明白了:讓小紅軍騎馬,他為什么不肯騎;要同他一起走,他為什么找借口不肯和陳賡一塊兒走;給他青稞面,他為什么不肯接受,說自己的比陳賡的還多…… 八、    讀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是從哪些內容當中體會到的?引導學生從內容體會思想。 (明白了小紅軍很倔強,一心為別人著想,即使自己因過度疲憊、饑餓而死,也不拖累別人。) 九、    課文中哪個詞語說明陳賡對這件事十分動情,終生難忘?(“深情”“回顧”“往事”) 十、    各自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十一、作業 : 朗讀課文。識記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    指名讀課文。 二、    學習生字,書寫生字新詞。 三、    指導用“曾經”“終于”造句。 1、          出示帶有這兩個詞語的句子,體會用法。 “陳賡同志回顧自己革命經歷的時候,曾經深情地談起這樣一件往事。” “陳賡同志終于被這個小鬼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 2、          練習用“曾經”“終于”寫句子。 四、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1、          整體把握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小紅軍倔強、一心為別人著想;陳賡關心、愛護小紅軍,小紅軍犧牲了,十分悲痛,深深自責。 2、          注意感情的變化,讀好對話。 3、          抓住重點句段進行指導。 五、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    作業 : 1、          書寫生字詞,帶有生字的生詞要能默寫。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倔強的小紅軍 篇4

  《倔強的小紅軍》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四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理解小紅軍和陳賡的動作、神情、語言的描寫,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在教學中我緊扣“騙”字設計課堂教學,指導學生層層深入地理解全文,學習小紅軍的高尚品質,從中去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已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是如何進行這一課教學的:

  一、    關注個體差異,引導自主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學習方式”。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交流,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課文內容進行學習,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這種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手段、學習伙伴的開放性教學,體現了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而“把教學的主動權讓給學生”、“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的本真回歸,體現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的新課程思想以及“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

  二、    營造互動氛圍,引導合作交流。

  合作學習是信息時代人們學習的重要特征,學會合作是現代社會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合作”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求在教學中進行師生、生生的合作、交流與互動、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伙伴讀書學習,以及學生質疑問難時的互幫互助等,都體現了學生學習的合作性。學生在合作中形成互動,在思考中相互接納,這樣可以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可以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得到增強。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也由傳授者轉為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使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師生之間形成“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三、    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實踐。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強調,在教學中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地探究學習,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學會學習。在本課教學中,通過創設小紅軍為什么要“騙”陳賡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勇于探究的濃厚興趣;引導學生分析小紅軍“騙”時的動作、神情、語言,再將學法遷移到小紅軍是怎樣一步步說服陳賡同志先走的;通過學生自讀、自練、自悟,明白了小紅軍在急需幫助的情況下,為了不拖累別人而拒絕了陳賡的幫助,心中對小紅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后引導學生大膽地評價小紅軍是一個怎樣的人,并敢于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進而使學生的心中深深刻印上小紅軍的光輝形象。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深刻體悟,滿足了“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強烈需要,為他們學會學習、終身學習和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基礎。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教學伊始,我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邊聽《過雪山草地》邊觀察插圖,講一講這個故事;帶著“小紅軍是怎樣說服陳賡先走?小紅軍為什么要“騙”陳賡?”這兩個問題讀課文。

  (二)讀課文,找重點詞句:先讓學生輕聲讀3、4自然段,畫出描寫小紅軍說服陳賡的句子。并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小紅軍神態的句子,如:“滿不在乎”、“微微一笑”等。而后,又引導學生對描寫小紅軍表情的這兩個詞語進行提問。然后,再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

  (三)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學習方法。

  (四)學法遷移,自學課文:學生自學完課文后,我讓他們用“當陳賡 ---小紅軍卻----”的句式說小紅軍是怎樣進一步說服陳賡的?并相機指導學生理解:“小紅軍為什么“把腰一挺”,做出準備賽跑的姿勢? “倔強”在這里指什么?當陳賡同志給他青稞面的時候,小紅軍為什么不收下,還說自己的干糧多,這是為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小紅軍說他干糧多,實際上他鼓鼓的干糧袋里裝的是什么呢?”這樣,學生了解了課文的內容,明白了小紅軍在急需幫助的情況下,為了不拖累別人而拒絕了陳賡的幫助,心中對小紅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接著,我又讓學生速讀課文第11~15 自然段,提出不懂的問題:“陳賡同志怎么知道自己受騙了?陳賡同志明白了什么?”大膽地評價“小紅軍是一個怎樣的人?”

  (五)朗讀課文,升華感情

  課后,許多老師都給予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我相信,在各位老師的幫助下,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將本著“語文教學必須致力于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現代教育理念,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做到“為了發展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為了發展一切的學生。”  

倔強的小紅軍 篇5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記敘了陳賡同志回憶的一段往事:在長征路上過草地的時候,一個小紅軍在極度饑餓、疲憊的情況下,巧妙地說服陳賡同志放棄對自己的幫助,最后犧牲在長征途中。

  全文共15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講陳賡同志曾經講過的一件往事。“深情”,表明陳賡同志講這件事時很動感情,對講到的這個人十分懷念。第二段(第二-十自然段)講陳賡同志遇到一個掉隊的小紅軍,想幫助他,卻被他說服,只好自己朝前走去。第三段(第十一-十五自然段)講陳賡同志仍不放心,再回來找時小紅軍已昏倒,最后小紅軍犧牲在陳賡同志的馬背上。

  事情發生在深秋的一天,陳賡因饑餓、疲憊掉隊了。他遇到的小紅軍也是掉隊的。“黃黃的小臉”,兩只腳由于穿著“破草鞋”,已經“凍得又青又紅”,可以看出小紅軍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饑挨餓,已經非常虛弱、疲憊。

  陳賡同志見到掉隊的小紅軍,一心想幫助他。陳賡同志首先想到這個小鬼一定是走不動了,叫他“上馬騎一會兒”,甚至用命令的口吻說:“上去,騎一段路再說!”小紅軍“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還“把腰一挺,做出個準備賽跑的姿勢”,說明自己走得動,根本用不著騎馬。接著,陳賡同志提出“一塊兒走”,這樣可以給小鬼一些照顧。但小紅軍又以“還要等我的同伴”為理由拒絕了。“無可奈何”,沒有辦法,無法可想。“陳賡同志無可奈何”,就是陳賡同志沒有辦法讓小紅軍騎上馬,沒有辦法和小紅軍一塊走。在這種情況下,陳賡同志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遞給小鬼,好讓他充饑。在長征路上,每人隨身帶的干糧很少,人小鬼一些干糧,他就可以少挨一點餓。但小紅軍拍拍自己“鼓鼓的”干糧袋,又謝絕了陳賡的青稞面。“終于”,表示經過種種變化之后出現的情況。陳賡同志原來認為小紅軍走不動了,沒干糧了,想方設法要幫助他,小紅軍用種種理由拒絕,陳賡同志“終于被這個小鬼說服了”。

  陳賡同志之所以終于被說服,是因為小鬼的話理由充足:1.體力比陳賡同志強多了;2.可以和陳賡的馬賽跑,這兩點是想證明他不用騎馬也能走;3.要等他的同伴,意思是說不能同陳賡同志一起走;4.干糧比陳賡同志的還多,意思是不能要陳賡同志的青稞面。除了理由充足外,小鬼的動作、表情不能不令人信服。“微微一笑”“倔強地說”“把腰一挺”“做出賽跑的姿勢”“把身上的干糧袋一拉,輕輕地拍了拍”,任何人見了小鬼這些舉動,都會覺得小鬼心情好,不然怎么還會笑?小鬼體力強,不然怎么還要和馬賽跑?小鬼還有干糧,不然干糧袋怎么“鼓鼓的”?

  陳賡同志走后,“心情老平靜不下來”,是說始終不放心。因為一個小孩子,在那么艱苦的情況下,沒有一個同伴同行,怎么叫人放心呢?“突然喊了一聲”,說明這時才猛然醒悟過來。陳賡同志猛然醒悟過來的原因是“從剛才遇見的小鬼,想起一連串的孩子”。上海、廣州、香港碼頭,都是陳賡同志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這些地方“跟他打過交道的那些窮孩子”,都是積極參加革命的紅小鬼。這些孩子的共同特點是:不怕苦,不怕累,即使有犧牲的危險,也從不拖累大人。從這些孩子的特點,聯想到剛才這小鬼的言行神情,陳賡同志猛然醒悟,發現自己受騙了。“調轉馬頭……奔跑起來”,說明陳賡同志已經意識到小鬼有因疲憊饑餓而死亡的危險。陳賡找到小鬼的時候,小鬼已倒在草地上,最后犧牲在陳賡同志的馬背上。“陳賡全明白了”,指的是明白了小鬼為什么不肯騎馬,為什么不肯和陳賡同志一塊走,為什么不拖累別人。陳賡同志遇到小紅軍的時候,這個小紅軍實際上已經極度衰弱了,但他仍然盡力設法瞞過陳賡。由此可見他是多么的勇敢倔強。“狠狠”“怎么對得起”,都說明了陳賡同志因為自己疏忽大意,沒能及時早救小鬼而深深后悔,十分悲痛。

  教法建議

  1.這篇講讀課文內容距現在比較久遠,學生不太容易理解當時艱苦的生活環境和惡劣的自然條件。為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可適當交待一下紅軍長征過草地的情況,目的是使他們對小紅軍和陳賡同志為什么會那么疲憊有所認識。然后按預習要求,順著作者的思路讀課文,想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紅軍十分倔強,畫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句子,為講讀課文做必要準備。

  2.教學本課要注意,課文主要講的是小紅軍,但應該看到小紅軍的表現是和陳賡同志有著密切聯系的。陳賡同志不顧自己已經疲憊不堪,堅持要幫助小紅軍,才有小紅軍千方百計說服對方的倔強表現,從陳賡同志出于高度的革命責任感和熱愛階級兄弟而產生的自責和悔恨中,我們小僅感到小紅軍的高尚品質催人淚下,而且感受到革命前輩對革命后代深切的關懷。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這一點。

  3.課后思考.練習1主要從小紅軍的角度出發,通過了解小紅軍怎樣拒絕陳賡同志的幫助,突出小紅軍的倔強。小紅軍這樣倔強,寧愿犧牲自己,決不拖累別人。這一點,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

  4.本課適合有感情地朗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和人物身份,讀出不同的語氣。還要提醒學生注意,隨著事情的發展,感情的變化,語氣也應相應變化。也可分角色朗讀。教學教師可做示范,并加強指導。

  5.本課應注意的字詞。

  “倔強”讀jué jiàng,不讀“juè qiáng,要指導學生讀準。“稞”是禾苗旁。

  “倔強”“疲憊”“浮現”“荒無人煙”“滿不在乎”“無可奈何”等詞語,要讓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指導用“浮現”“滿不在乎”造句,可先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帶有這兩個詞語的句子讀一讀,體會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和用法,然后再讓學生各自在練習本上造句。教師注意表揚造得好的,并根據發現的問題加以指導。

  6.建議本課教3課時。

  難句解析

  “小紅軍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盯著陳賡同志長著絡腮胡子的瘦臉,微微一笑。”

  小紅軍在革命征途中經受了鍛煉,成為勇敢堅強的革命戰士,當他遇到陳賡同志時,一眼看出陳賡也是由于疲憊和饑餓掉隊的,他寧愿自己受苦挨餓,把困難、危險留給自己,也不愿拖累別人,所以他“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微微一笑。

  “陳賡同志全明白了。就在這個時候,小紅軍停止了呼吸。”

  “陳賡同志全明白了”是指明白了小鬼不肯騎馬,不肯和陳賡同志一塊兒走,不肯接受陳賡同志的青稞面的原因是不想拖累別人,不想增加首長的負擔,把困難、犧牲留給自己,這是多么高尚的品質。陳賡同志一旦明白過來后,小鬼已經犧牲了,他為自己的疏忽,沒及時救小鬼而深深后悔和悲痛。這表現了黨的領導者高度的革命責任心和熱愛階級兄弟的思想感情。

  文章結構

  全文共15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陳賡同志回顧起自己革命時的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至10自然段):講陳賡同志關心小紅軍,小紅軍倔強地不肯接受的情景。

  第三段(第11至15自然段):講陳賡同志返回來找到那個小紅軍時,小紅軍已經停止了呼吸,陳賡無限自責。

  寫作特點

  本文按“憶小紅軍——遇小紅軍——救小紅軍”的順序來記敘的,通過小紅軍外貌、動作、語言的神態的描寫,表現了小紅軍聰明而堅強的特點。

  中心思想

  本文記敘了陳賡同志回憶的一段往事:在紅軍過草地的時候,一個小紅軍由于饑餓疲乏犧牲在路上的故事,表現了小紅軍勇敢堅強,寧愿受苦挨餓,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不愿拖累別人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理解詞句,了解小紅軍和陳賡是怎樣做的,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2.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課文中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設計示例

  13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2.培養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掌握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浮現”、“滿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理解詞句,了解小紅軍和陳賡是怎樣做的,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2.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并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現的字詞。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對話形式的自然段適當歸并),再劃分結構段,概括段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概括自然段段意(對話形式自然段適當歸并),劃分結構段,再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認識“倔強”一詞的讀音和意思。簡介二萬五干里長征(參見“資料”)布置預習,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記述的這件事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紅軍十分倔強,畫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句子。

  1.朗讀課文,正音正字:

  “忍饑挨餓”的挨(ái),不要讀成“挨家挨戶”的“挨”的音。

  “薄嘴唇”的“薄(báo)”不要讀成“薄弱”的“薄(bó)”的音,前者多用于口頭,后者多用于書面。

  “牛膝骨”的“膝(xī)”不要讀成“漆(qī)”的音。

  2.默讀或自由輕聲讀課文,按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畫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詞語和句子,然后歸納自然段的段意(提行排列的第5~8和9~10對話形式的自然段,可并成兩個小段歸納。)

  第1自然段:陳賡同志談起一件往事。

  第2自然段:在草地上行軍時,有個小紅軍跟陳賡同志一樣掉隊了。

  第3自然段:陳賡同志讓小紅軍騎馬。

  第4自然段:小紅軍說他體力強,不要騎。

  第5、6自然段:陳賡命令小紅軍騎一段路,小紅軍倔強地要跟馬賽跑。

  第7、8自然段:陳賡同志說一塊兒走,小紅軍說要等同伴,沒同意。

  第9、10自然段:陳賡同志給小紅軍青棵面,他說還多呢,陳賡同志只好走了。

  第11自然段:陳賡同志平靜不下來。

  第12自然段:陳賡同志調轉馬頭返回來時,小鬼倒在地上。

  第13自然段:小鬼停止了呼吸,陳賡同志深深自責,十分悲痛。

  3.引導劃分段落,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想一想,議一議,再解答。B

  ①讀了課文,看看課題,課文主要寫誰?還寫了誰?(主要寫小紅軍,還寫了陳賡同志)小紅軍是怎樣一個孩子?

  (倔強的孩子)

  “倔強”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書。

  (性情剛強不屈)

  ②哪些自然段寫了小紅軍倔強的事實,哪些自然段寫了陳賡同志發現小紅軍犧牲和他的自責、悲痛?(不解答,供分段考慮)

  ③開頭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陳賡同志“深情”地談起的“一件事”。“深情”是什么意思?

  (感情深厚)

  “往事”是指什么時候的事?

  (二萬五千里長征時)

  發生在什么地點?

  (荒蕪人煙的草地)

  ④根據以上問題的解答和提示,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討論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l自然段):陳賡同志談過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長征過草地時,陳賡同志遇到一個掉隊的小紅軍,想幫他一塊兒走。小紅軍說服了陳賡同志騎上馬先走。

  第三段(第10~15自然段):陳賡同志不放心,回頭找小紅軍,他已經犧牲了。陳賡同志深深地自責。

  ⑤把各段段意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先自己歸納,再小組(或同桌)議論,最后課堂解答,訂正:

  長征過草地時,陳賡同志遇到一個掉隊的小紅軍,他要幫助小紅軍一起走,卻被小紅軍說服了。陳賡同志走后,小紅軍犧牲了,他深深責怪自己。

  ⑥讓學生比較:三個段落的段意連接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嗎?是的,但不是一字不變、一字不減地照抄原句。要去掉重復的詞語,該合并的合并,該更換的更換,達到簡括扼要的目的。

  4.再學習一種記事文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做了什么四個要素,再歸納組織:

  時間:長征中

  地點:草地

  人物:陳賡和小紅軍

  做了什么:陳賡要幫助掉隊的小紅軍,卻被小紅軍說服了。陳賡離開后,小紅軍犧牲了,他深深地責怪自己。

  5.小結:用歸納法和抓四要素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再通讀一篇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進一步閱讀課文,深入了解小紅軍是怎樣倔強地一步步說服陳賡同志騎馬先走的。

  (二)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三)通過查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倔強”、“疲憊”、“浮現”、“荒無人煙”、“滿不在乎”、“無可奈何”等詞語。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深入了解小紅軍是怎樣一步步倔強地說服陳賡同志騎馬先走的。

  (二)聯系上下文理解“思考·練習”第3題的三個句子中括號里的問題。

  三、教學過程

  (一)通讀課文,提出問題供邊讀邊想:

  1.故事是從第二段寫起的,那么,第一段也就是第一自然段的內容起了什么作用?

  2.課文第二段是表現小紅軍倔強的,哪些地方看出這種倔強?

  3.小紅軍倔強的表現跟陳賡同志有什么聯系?從小紅軍犧牲前后的事實,反映陳賡同志是怎樣看待小紅軍的?

  (二)一邊閱讀課文,一邊根據提問展開討論:

  1.讀第一段,看看這一段在課文中起什么作用?沒有這一段行不行?

  (第一段交待了故事的來歷。沒有這一段,第二段提到陳賡同志時,會給人一種突然的感覺。第一段還表露了陳賡同志對小紅軍“深情”懷念的感情。它是故事的“引子”,不能沒有它。)

  2.輕聲讀或默讀第二段,從有關詞語和句子中進一步領會以下幾個問題:

  ①這一段是寫陳賡同志遇到一個跟他一樣掉隊的小紅軍,想幫助他,卻被小紅軍倔強地說服了,只好自己走了。為什么陳賡同志和小紅軍都掉隊了呢?

  (因為他們“十分疲憊”了。)

  ②“疲憊”是什么意思?先查查工具書,再從課文里找一找造成疲憊的原因。

  (“疲憊”是非常疲乏的意思。造成疲憊的原因,課文中有:“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饑挨餓”,陳賡同志“牽著那匹同樣疲憊的瘦馬……”

  ③看來,行軍途中造成疲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常常忍饑挨餓,連馬都沒什么可吃的,成了“疲憊的瘦馬”,何況是人呢。

  3.第二段的第2自然段寫了小紅軍的外貌。讀一讀,看看小紅軍的外貌有什么特點?從這些外貌特點看出什么?

  (“黃黃的小臉”的“黃黃”,“兩只腳穿著破草鞋”的“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的“又青又紅",從這些特點看出小紅軍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饑挨餓,已經非常虛弱、疲乏了。)

  4.陳賡同志見到掉了隊的小紅軍年齡這么小,這么疲憊,一心想幫助他。那么,陳賡想怎樣幫助他?小紅軍“倔強”地沒有接受幫助,從哪些表現看出這種“倔強”呢?

  默讀課文,把陳賡同志想幫助小紅軍的舉動概括地說出來;把表現小紅軍“倔強”地拒絕幫助的詞語和句子畫出來,想一想他這樣做表明什么,然后解答。

  (陳賡同志讓小紅軍騎會兒馬,并且命令他騎,還要跟他“一塊兒走”,給他青棵面,結果都被小紅軍找理由拒絕了。)

  小紅軍“倔強”地拒絕幫助的詞語和句子,以及他這樣做是為了表明什么,議論、解答后,通過下列表格歸納、小結(順便解答“思考·練習”第3題第(1)問)。

  找理由拒絕幫助

  表明了什么

  拒絕幫助的話

  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快騎上走吧。

  你要我同你的馬比賽,那就比一比吧。

  不,你先走,我還要等我的同伴呢。

  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還多呢。

  表明體力強,可以和馬賽跑,因此不騎馬也能走。

  等同伴,當然不能跟陳賡同志同行。

  干糧比陳賡同志的多,怎么能要他的呢?

  拒絕幫助的動作和表情

  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盯著陳賡同志的長著絡腮胡子的瘦臉,微微一笑。

  倔強地說。

  把腰一挺,做出個準備賽跑的姿勢。

  把身上的干糧袋一拉,輕輕拍了拍。

  表明什么困難完全不放在心上,心情好,要不怎么會笑?

  體力強,要不怎么樣還要和馬賽跑?

  有干糧,要不袋子怎么是鼓鼓的呢?

  5.最后,“陳賡同志終于被這個小鬼說服了,只好趴上馬背,朝前走去。”這句話里的“終于,和“只好”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書。如果把“終于”和“只好”去掉,意思有什么不一樣?讀一讀,比較一下。

  (“終于”,是表示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之后出現的情況。“只好”是不得不這樣的意思。用了“終于”,表明小鬼說服陳賡同志是費了周折的;用了“只好”,表明陳賡同志不管怎樣想幫助小鬼,小鬼也有理由拒絕,沒辦法,不得不離開他。這兩個詞,這里用了它們,把陳賡同志一心想幫助小鬼,而小鬼又想方設法拒絕幫助的感情充分表達出來。)

  6.閱讀了這一段,進一步理解陳賡同志和小紅軍一個想幫,一個不接受的感情。下面分角色朗讀這一段,把感情讀出來。

  (三)閱讀第三段,提問思考,再解答:

  1.陳賡同志騎在馬上朝前走去,“心情老平靜不下來”。“心情老平靜不下來”換個說法是什么?

  (老放心不下。)

  為什么放心不下呢?

  (因為一個只有十一二歲的孩子,在荒蕪人煙的草地上單獨行動,怎么能不出意外呢?)

  2.這時,他想起一連串跟他打過交道的窮孩子,有上海的,有廣州的,還有香港的,一個個浮現在他眼前。“浮現”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用“出現”?

  (“浮現”是過去經歷過的事情,包括接觸過的人,再次在腦海里顯現,換句話說就是想起來的意思。“出現”,是實在地顯露出來,所以不能用。)

  3.當陳賡同志不放心小鬼,于是想起一連串各地的窮孩子。這時,突然喊了一聲“不對,我受騙了!”為什么想起過去一連串的窮孩子就覺得自己受騙了?

  (上海、廣州、香港碼頭,都是陳賡同志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在這些地方“跟他打過交道的那些窮孩子”,都是積極參加革命的紅小鬼。這些孩子共同特點是:不怕苦,不怕累,即使遇到犧牲的危險,也從不拖累大人。從這些孩子特點,聯想到剛才的紅小鬼的言行、神情,跟這些孩子是一樣的。陳賡同志猛然醒悟,發現自己受騙了。)

  4.于是,陳賡同志“掉轉馬頭,狠踢了幾下馬肚子,向來的路奔跑起來”。為什么要狠踢馬肚子奔跑起來?

  (陳賡同志意識到小鬼有因疲憊饑餓而犧牲的危險。)

  5.結果,陳賡同志找到小鬼的時候,小鬼已經倒在草地上,最后犧牲在馬背上。這時,“陳賡同志全明白了”,陳賡同志全明白什么了?議論后,再解答。

  (陳賡同志全明白了,指的是小鬼倔強地不肯騎馬,倔強地不肯和陳賡同志一起走,不肯接受陳賡同志的青棵面,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寧愿自己忍饑挨餓,甚至犧牲,也不拖累別人。)

  這種寧愿自己忍饑挨餓,甚至犧牲,也不拖累別人的思想感情是一種什么高尚品質?

  (是一種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6.小鬼犧牲了。陳賡同志“一把摟住他,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個嘴巴”,自己責備自己,“怎么對得起這個小兄弟啊!”“一把摟住”、“狠狠”、“怎么對得起”、“小兄弟”,這幾個詞語反映了陳賡同志當時的一種什么思想感情?

  (反映了陳賡同志對革命的下一代和接班人的深切愛護和關懷。這幾個詞語說明陳賡同志因為自己疏忽大意,沒能及時救護小鬼而深深悔恨,十分悲痛。)

  7.有感情地通讀一遍課文。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鞏固第一課時“學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二)讀讀寫寫“思考·練習”第  4題中的“倔強”、“疲憊”、“口吻”等十一個新詞,理解課文中“小紅軍”、“小鬼”、小家伙”、“小兄弟”等不同稱呼的用意。用“浮現”“滿不在乎”造句。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鞏固第一課時學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抓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1.檢查抓課文主要內容方法的掌握。

  說一說抓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先通讀課文,大致了解內容;再讀懂每個自然段,為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最后把各段段意連起來,去掉重復的詞語,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2.回憶本課各段段意,再說本課主要內容。指出記事的課文(如本課)也可抓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做了什么事四個要素歸納主要內容。

  3.出示《夸獎紅軍娃》或(《小青蛙》)任選一文的段落大意,再練習歸納主要內容。順便抓出四個要素歸納。

  ①《夸獎紅軍娃》:

  第一段意:長征時,紅軍打下辣子口,某連二班駐扎在靠山村吳大娘家的院里。

  第二段意:紅小鬼天天為大娘打柴、挑水,還修補了院墻。換防時,門前貼了“打柴、挑水別忘給大娘”的條子。

  第三段意:三班來了,又一個紅小鬼接著為大娘打柴、挑水,又蓋了雞窩。

  第四段意:部隊開拔了,大娘逢人夸獎紅軍娃個個好。

  ②《小青娃》:

  第一段意:我在水溝捉住一只小青娃。

  第二段意:我把小青蛙拿回家玩起來。

  第三段意:舅舅說青蛙是益蟲,是“農田衛士”。

  第四段意:我把小青蛙放回水溝。

  (二)讀寫“思考·練習”第4題中的詞語。鞏固對“口吻”“浮現”“滿不在乎”等詞語的理解。用后兩個詞語造句。

  1.“口吻”樣是口氣的意思,課文中是指陳賡同志用命令的口氣讓小鬼騎馬的。

  提問:還可以說什么什么口吻?試著說一說。

  (嚴肅的口吻、取笑的口吻、責備的口吻、溫和的口吻……)

  2.用“浮現”、“滿不在乎”造句。注意“浮現”和“出現”的區別。讀課文中的原句,再出現范句。

  浮現——看著眼前這幾棵小楊樹,枝繁葉茂的,兩年前小隊植樹、護樹的情景浮現在眼前。

  滿不在乎——小弟弟跌倒了,我趕快跑過去扶,他自己站起來,滿不在乎地搖搖頭,說:“姐姐,不疼,不疼!”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自由讀,再分角色讀:先三人一組分讀(一人讀小紅軍,一人讀陳賡同志,另一人讀敘述語。)最后指名三人讀。注意人物身份,注意隨著事情的發展,感情的變化,語氣也應相應變化。

  附: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

  召開一次關于長征的沙龍,可以安排些基本題,如:長征經過了什么地方?(簡單一點的)長征的起始時間,起點終點。再安排故事比賽,以組為單位派代表講,評委根據聲音、表情、語氣等評分。

倔強的小紅軍 篇6

  教學目的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紅軍戰士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學習陳賡同志關心戰士的美德。

  2.訓練通過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主要內容,了解小紅軍和陳賡是怎么做的,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教學難點

  了解小紅軍是怎樣一步一步地“騙”陳賡的,知道小紅軍為什么這樣倔強。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時代背景

  同學們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61周年,同學們對長征有所了解,誰能根據自己找的材料向大家介紹一下當時艱苦的生活條件和惡劣的自然環境?

  學生:紅軍長征要經過荒無人煙的雪山、草地,紅軍戰士缺衣少糧,長時間的行軍,疲憊不堪,許多人被凍死餓死。

  教師:在長征路上涌現出許多英雄人物,今天我們再認識一位小紅軍。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2.指名同學讀書,大家想:這件事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紅軍十分倔強。

  3.劃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句子。答案是:

  那個小家伙不過十一二歲,黃黃的小臉,一雙大眼睛,兩片薄嘴唇,鼻子有點兒翹,兩只腳穿著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

  4.指名同學讀一讀所劃的句子。

  三、給課文分段

  全文可以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到“朝前走去”;

  第三段:從“他騎在馬上”到結尾。

  四、分段讀書,想段意

  第二課時

  一、讀課文,提問題

  教師:同學們,請你小聲地讀全文,提出你不懂的問題。

  學生:小紅軍為什么那么倔強?

  小紅軍為什么要騙陳賡?

  全明白了什么?

  小紅軍是怎么騙陳賡的?

  教師:這個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倔強的小紅軍》這課書咱們分三課時來完成。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把課文分成了三段,這節課我們細讀課文,說段意。

  二、細讀文,說段意

  教師:在一望無際的草地上行軍,陳賡同志掉隊了,他遇到了一位小紅軍。誰把描寫小紅軍的句子讀一讀。

  投影:按課文內容填空。

  學生讀,老師填。

  那個小家伙不過(十一二歲),(黃黃的)小臉,一雙(大眼睛),兩片(薄嘴唇),鼻子有點兒翹,兩只腳穿著(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

  教師:請你再讀讀填上去的這些詞語,從這些詞中你讀懂了什么?

  學生:我知道了小紅軍的年齡,知道他長得什么樣,他穿得不好。

  教師:通過這段外貌描寫,小紅軍給我們留下什么印象?

  學生:小紅軍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長得挺精神,他很能吃苦。

  教師:讀投影上的話,注意有感情。

  教師:陳賡是怎樣做的?小紅軍是怎樣做的?先看看他們對了幾次話,分別有什么表現?

  學生:第一次陳賡讓小鬼騎馬,小鬼覺得自己體力很強;第二次陳賡命令他騎馬,小鬼做出個準備賽跑的姿勢;第三次陳賡讓小紅軍和他一塊走,小紅軍說:“讓陳賡先走,自己還要等同伴呢”;第四次陳賡要給小鬼青稞面,小鬼說:“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還多呢。”

  教師板書:

  先 讓他騎馬 體力很強

  再 令他騎馬 準備賽跑

  接著 要他同走 要等同伴

  最后 給他青稞 糧袋鼓鼓

  教師:誰能用上關聯詞語把板書內容連成話來說。

  學生:(用轉折關系的關聯詞語來說。雖然……但是、雖然……可是、雖然……卻。)

  教師:請大家用上順接連詞,把剛才說的幾句話連成一段話。(先……再……接著……最后)

  教師:通過這些句子的練習,我們知道了陳賡想方設法要幫助小紅軍,小紅軍用種種理由拒絕了陳賡同志的幫助。陳賡在幫助小紅軍時的所做所為你用什么詞來概括?

  學生:多次、幾次、盡最大努力。

  教師:陳賡這樣幫助小紅軍,小紅軍又是這樣地拒絕幫助;你能用一句話來說一說嗎?

  學生:陳賡同志遇到一個掉隊的小紅軍,陳賡想幫助他,卻被他說服,只好自己先走。

  教師:同學們剛才說的這句話是什么?(段意)那陳賡一次次地幫,小紅軍一次又一次拒絕,看出了什么?

  學生:小紅軍是倔強的。你叫我干什么我偏不干什么。

  教師:這位小紅軍走出草地了嗎?(讀書)

  學生:他停止了呼吸,犧牲在草地上。

  教師:小紅軍倒在草地上時,陳賡是怎樣做的?陳賡為什么不往前走,而要調過頭來?

  教師:回到第2段,找出哪幾句說明小紅軍在騙陳賡;陳賡受騙了。

  學生:小紅軍處境艱難,他遇到陳賡時是微微一笑,這個笑是勉強的,是在假笑,他不想拖累陳賡同志……

  教師:請大家讀出這種感情來。

  投影:對比句子。

  (1)小鬼把身上的干糧袋一拉,拍了拍。

  (2)小鬼把身上的干糧袋一拉,輕輕地拍了拍。

  教師:他為什么輕輕地拍?說明什么?

  學生:他這個干糧袋是空的,使勁拍就讓人看出來了,說明他在騙陳賡。

  教師:小鬼一步一步地騙陳賡的目的是什么?他給我們留下了一個什么印象?

  學生:小鬼不愿意拖累別人,他很倔強,小鬼一心為別人著想。

  教師:倔強是小紅軍的外在表現,他的目的是不想連累陳賡。我們一步一步地了解了小紅軍,產生了什么感情?

  學生:我們產生了敬佩之情。

  教師:帶著這種感情,咱們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師:陳賡找到小紅軍,小紅軍已倒在草地上,陳賡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陳賡明白以后摟的是誰?打的是誰?表現了他的什么思想感情?

  學生:摟的是小紅軍,狠狠地打的是自己。表現了他愛小紅軍,對自己嚴厲責備的感情,他在深深地自責、悔恨。

  教師:就是這個小紅軍,在多年以后還讓人忘不了。讀第一段。

  教師:誰把這篇課文的段意說一說。

  學生:第一段講陳賡同志說起一件往事。

  第二段講陳賡同志遇到一個掉隊的小紅軍。陳賡想幫助他,卻被他說服,只好自己先走。

  第三段講陳賡走后仍不放心,再回來找時,小紅軍已經昏倒,最后小紅軍犧牲在陳賡同志的馬背上。

  老師總結板書內容,交代下節課任務。(下節課要精讀課文,連段意,學習生字和詞語。)

  第三課時

  一、分段讀,說段意

  教師:同學們,上節課咱們概括了每一段的段意:我找六個人互相配合,讀一段書,說一說段意。

  二、精讀文,連段意

  教師:找兩個人朗讀小紅軍和陳賡的對話,注意語氣。

  教師:自己練習把段意連起來說一說。

  教師:同學們聯系各段段意,也就是用段意串連法就可以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提醒大家要注意,要把語句說通順,有時需要加一些詞,也有時要去掉一些詞。

  學生說好后,老師用投影打出主要內容。

  投影:

  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長征過草地時,陳賡遇到了一個掉隊的小紅軍,他要幫助小紅軍,反而被小紅軍說服了;陳賡離開后,小紅軍犧牲了;他深深地責怪自己。

  三、自學生字和詞語

  1.自己讀一讀生字、詞語。

  2.老師檢查自學情況。

  3.重點指導兩個易錯的生字。

  倔:什么結構?

  最后一筆是什么?

  “倔強”是什么意思?

  忍:第四筆是什么?

  順口溜:心頭上的一把刀就念忍。

  4.讀詞語:

  倔強疲憊小鬼一副口吻忍饑挨餓

  浮現青稞硬梆梆絡腮胡子滿不在乎

  5.在生字本上、寫詞本上抄字頭。

  四、指導造句

  1.先讀書上有這個詞的句子。

  2.理解詞意:

  ①浮現:過去經歷的事再次在腦子里顯現、呈現。

  浮現——發展會上的情景又浮現在我的眼前。

  浮現——往事又浮現在我的眼前。

  ②滿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

  滿不在乎——爸爸病了,別人都替他著急,他卻滿不在乎。

  滿不在乎——小軍的學習成績很差,他卻滿不在乎,真不應該。教師:今天的作業是完成生字本、寫詞本上的作業,把兩個造句寫在課堂作業本上。

倔強的小紅軍 篇7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記敘了陳賡同志回憶的一段往事:在長征路上過草地的時候,一個小紅軍在極度饑餓、疲憊的情況下,巧妙地說服陳賡同志放棄對自己的幫助,最后犧牲在長征途中。

  全文共15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講陳賡同志曾經講過的一件往事。“深情”,表明陳賡同志講這件事時很動感情,對講到的這個人十分懷念。第二段(第二-十自然段)講陳賡同志遇到一個掉隊的小紅軍,想幫助他,卻被他說服,只好自己朝前走去。第三段(第十一-十五自然段)講陳賡同志仍不放心,再回來找時小紅軍已昏倒,最后小紅軍犧牲在陳賡同志的馬背上。

  事情發生在深秋的一天,陳賡因饑餓、疲憊掉隊了。他遇到的小紅軍也是掉隊的。“黃黃的小臉”,兩只腳由于穿著“破草鞋”,已經“凍得又青又紅”,可以看出小紅軍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饑挨餓,已經非常虛弱、疲憊。

  陳賡同志見到掉隊的小紅軍,一心想幫助他。陳賡同志首先想到這個小鬼一定是走不動了,叫他“上馬騎一會兒”,甚至用命令的口吻說:“上去,騎一段路再說!”小紅軍“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還“把腰一挺,做出個準備賽跑的姿勢”,說明自己走得動,根本用不著騎馬。接著,陳賡同志提出“一塊兒走”,這樣可以給小鬼一些照顧。但小紅軍又以“還要等我的同伴”為理由拒絕了。“無可奈何”,沒有辦法,無法可想。“陳賡同志無可奈何”,就是陳賡同志沒有辦法讓小紅軍騎上馬,沒有辦法和小紅軍一塊走。在這種情況下,陳賡同志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遞給小鬼,好讓他充饑。在長征路上,每人隨身帶的干糧很少,人小鬼一些干糧,他就可以少挨一點餓。但小紅軍拍拍自己“鼓鼓的”干糧袋,又謝絕了陳賡的青稞面。“終于”,表示經過種種變化之后出現的情況。陳賡同志原來認為小紅軍走不動了,沒干糧了,想方設法要幫助他,小紅軍用種種理由拒絕,陳賡同志“終于被這個小鬼說服了”。

  陳賡同志之所以終于被說服,是因為小鬼的話理由充足:1.體力比陳賡同志強多了;2.可以和陳賡的馬賽跑,這兩點是想證明他不用騎馬也能走;3.要等他的同伴,意思是說不能同陳賡同志一起走;4.干糧比陳賡同志的還多,意思是不能要陳賡同志的青稞面。除了理由充足外,小鬼的動作、表情不能不令人信服。“微微一笑”“倔強地說”“把腰一挺”“做出賽跑的姿勢”“把身上的干糧袋一拉,輕輕地拍了拍”,任何人見了小鬼這些舉動,都會覺得小鬼心情好,不然怎么還會笑?小鬼體力強,不然怎么還要和馬賽跑?小鬼還有干糧,不然干糧袋怎么“鼓鼓的”?

  陳賡同志走后,“心情老平靜不下來”,是說始終不放心。因為一個小孩子,在那么艱苦的情況下,沒有一個同伴同行,怎么叫人放心呢?“突然喊了一聲”,說明這時才猛然醒悟過來。陳賡同志猛然醒悟過來的原因是“從剛才遇見的小鬼,想起一連串的孩子”。上海、廣州、香港碼頭,都是陳賡同志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這些地方“跟他打過交道的那些窮孩子”,都是積極參加革命的紅小鬼。這些孩子的共同特點是:不怕苦,不怕累,即使有犧牲的危險,也從不拖累大人。從這些孩子的特點,聯想到剛才這小鬼的言行神情,陳賡同志猛然醒悟,發現自己受騙了。“調轉馬頭……奔跑起來”,說明陳賡同志已經意識到小鬼有因疲憊饑餓而死亡的危險。陳賡找到小鬼的時候,小鬼已倒在草地上,最后犧牲在陳賡同志的馬背上。“陳賡全明白了”,指的是明白了小鬼為什么不肯騎馬,為什么不肯和陳賡同志一塊走,為什么不拖累別人。陳賡同志遇到小紅軍的時候,這個小紅軍實際上已經極度衰弱了,但他仍然盡力設法瞞過陳賡。由此可見他是多么的勇敢倔強。“狠狠”“怎么對得起”,都說明了陳賡同志因為自己疏忽大意,沒能及時早救小鬼而深深后悔,十分悲痛。

  教法建議

  1.這篇講讀課文內容距現在比較久遠,學生不太容易理解當時艱苦的生活環境和惡劣的自然條件。為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可適當交待一下紅軍長征過草地的情況,目的是使他們對小紅軍和陳賡同志為什么會那么疲憊有所認識。然后按預習要求,順著作者的思路讀課文,想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紅軍十分倔強,畫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句子,為講讀課文做必要準備。

  2.教學本課要注意,課文主要講的是小紅軍,但應該看到小紅軍的表現是和陳賡同志有著密切聯系的。陳賡同志不顧自己已經疲憊不堪,堅持要幫助小紅軍,才有小紅軍千方百計說服對方的倔強表現,從陳賡同志出于高度的革命責任感和熱愛階級兄弟而產生的自責和悔恨中,我們小僅感到小紅軍的高尚品質催人淚下,而且感受到革命前輩對革命后代深切的關懷。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這一點。

  3.課后思考.練習1主要從小紅軍的角度出發,通過了解小紅軍怎樣拒絕陳賡同志的幫助,突出小紅軍的倔強。小紅軍這樣倔強,寧愿犧牲自己,決不拖累別人。這一點,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

  4.本課適合有感情地朗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和人物身份,讀出不同的語氣。還要提醒學生注意,隨著事情的發展,感情的變化,語氣也應相應變化。也可分角色朗讀。教學教師可做示范,并加強指導。

  5.本課應注意的字詞。

  “倔強”讀jué jiàng,不讀“juè qiáng,要指導學生讀準。“稞”是禾苗旁。

  “倔強”“疲憊”“浮現”“荒無人煙”“滿不在乎”“無可奈何”等詞語,要讓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指導用“浮現”“滿不在乎”造句,可先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帶有這兩個詞語的句子讀一讀,體會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和用法,然后再讓學生各自在練習本上造句。教師注意表揚造得好的,并根據發現的問題加以指導。

  6.建議本課教3課時。

  難句解析

  “小紅軍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盯著陳賡同志長著絡腮胡子的瘦臉,微微一笑。”

  小紅軍在革命征途中經受了鍛煉,成為勇敢堅強的革命戰士,當他遇到陳賡同志時,一眼看出陳賡也是由于疲憊和饑餓掉隊的,他寧愿自己受苦挨餓,把困難、危險留給自己,也不愿拖累別人,所以他“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微微一笑。

  “陳賡同志全明白了。就在這個時候,小紅軍停止了呼吸。”

  “陳賡同志全明白了”是指明白了小鬼不肯騎馬,不肯和陳賡同志一塊兒走,不肯接受陳賡同志的青稞面的原因是不想拖累別人,不想增加首長的負擔,把困難、犧牲留給自己,這是多么高尚的品質。陳賡同志一旦明白過來后,小鬼已經犧牲了,他為自己的疏忽,沒及時救小鬼而深深后悔和悲痛。這表現了黨的領導者高度的革命責任心和熱愛階級兄弟的思想感情。

  文章結構

  全文共15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陳賡同志回顧起自己革命時的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至10自然段):講陳賡同志關心小紅軍,小紅軍倔強地不肯接受的情景。

  第三段(第11至15自然段):講陳賡同志返回來找到那個小紅軍時,小紅軍已經停止了呼吸,陳賡無限自責。

  寫作特點

  本文按“憶小紅軍——遇小紅軍——救小紅軍”的順序來記敘的,通過小紅軍外貌、動作、語言的神態的描寫,表現了小紅軍聰明而堅強的特點。

  中心思想

  本文記敘了陳賡同志回憶的一段往事:在紅軍過草地的時候,一個小紅軍由于饑餓疲乏犧牲在路上的故事,表現了小紅軍勇敢堅強,寧愿受苦挨餓,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不愿拖累別人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理解詞句,了解小紅軍和陳賡是怎樣做的,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2.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課文中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設計示例

  13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2.培養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掌握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浮現”、“滿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理解詞句,了解小紅軍和陳賡是怎樣做的,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2.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并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現的字詞。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對話形式的自然段適當歸并),再劃分結構段,概括段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概括自然段段意(對話形式自然段適當歸并),劃分結構段,再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認識“倔強”一詞的讀音和意思。簡介二萬五干里長征(參見“資料”)布置預習,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記述的這件事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紅軍十分倔強,畫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句子。

  1.朗讀課文,正音正字:

  “忍饑挨餓”的挨(ái),不要讀成“挨家挨戶”的“挨”的音。

  “薄嘴唇”的“薄(báo)”不要讀成“薄弱”的“薄(bó)”的音,前者多用于口頭,后者多用于書面。

  “牛膝骨”的“膝(xī)”不要讀成“漆(qī)”的音。

  2.默讀或自由輕聲讀課文,按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畫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詞語和句子,然后歸納自然段的段意(提行排列的第5~8和9~10對話形式的自然段,可并成兩個小段歸納。)

  第1自然段:陳賡同志談起一件往事。

  第2自然段:在草地上行軍時,有個小紅軍跟陳賡同志一樣掉隊了。

  第3自然段:陳賡同志讓小紅軍騎馬。

  第4自然段:小紅軍說他體力強,不要騎。

  第5、6自然段:陳賡命令小紅軍騎一段路,小紅軍倔強地要跟馬賽跑。

  第7、8自然段:陳賡同志說一塊兒走,小紅軍說要等同伴,沒同意。

  第9、10自然段:陳賡同志給小紅軍青棵面,他說還多呢,陳賡同志只好走了。

  第11自然段:陳賡同志平靜不下來。

  第12自然段:陳賡同志調轉馬頭返回來時,小鬼倒在地上。

  第13自然段:小鬼停止了呼吸,陳賡同志深深自責,十分悲痛。

  3.引導劃分段落,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想一想,議一議,再解答。B

  ①讀了課文,看看課題,課文主要寫誰?還寫了誰?(主要寫小紅軍,還寫了陳賡同志)小紅軍是怎樣一個孩子?

  (倔強的孩子)

  “倔強”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書。

  (性情剛強不屈)

  ②哪些自然段寫了小紅軍倔強的事實,哪些自然段寫了陳賡同志發現小紅軍犧牲和他的自責、悲痛?(不解答,供分段考慮)

  ③開頭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陳賡同志“深情”地談起的“一件事”。“深情”是什么意思?

  (感情深厚)

  “往事”是指什么時候的事?

  (二萬五千里長征時)

  發生在什么地點?

  (荒蕪人煙的草地)

  ④根據以上問題的解答和提示,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討論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l自然段):陳賡同志談過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長征過草地時,陳賡同志遇到一個掉隊的小紅軍,想幫他一塊兒走。小紅軍說服了陳賡同志騎上馬先走。

  第三段(第10~15自然段):陳賡同志不放心,回頭找小紅軍,他已經犧牲了。陳賡同志深深地自責。

  ⑤把各段段意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先自己歸納,再小組(或同桌)議論,最后課堂解答,訂正:

  長征過草地時,陳賡同志遇到一個掉隊的小紅軍,他要幫助小紅軍一起走,卻被小紅軍說服了。陳賡同志走后,小紅軍犧牲了,他深深責怪自己。

  ⑥讓學生比較:三個段落的段意連接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嗎?是的,但不是一字不變、一字不減地照抄原句。要去掉重復的詞語,該合并的合并,該更換的更換,達到簡括扼要的目的。

  4.再學習一種記事文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做了什么四個要素,再歸納組織:

  時間:長征中

  地點:草地

  人物:陳賡和小紅軍

  做了什么:陳賡要幫助掉隊的小紅軍,卻被小紅軍說服了。陳賡離開后,小紅軍犧牲了,他深深地責怪自己。

  5.小結:用歸納法和抓四要素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再通讀一篇課文。

  第 1 2 頁  

倔強的小紅軍 篇8

  14 教學要求: 1、          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2、          繼續訓練通過課文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 3、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曾經”“終于”造句。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訓練通過課文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課文朗讀錄音帶、多媒體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    簡介二萬五千里長征,導入  新課。 為了北上抗日,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從福建、江西出發,開始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歷時兩年的長征,紅軍歷盡千辛萬苦,縱橫11個省,翻越了終年積雪的高山,走過了人跡罕至的草地,粉碎了幾十萬敵人的圍追堵截,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長征使紅軍失去了千千萬萬堅強戰士,以敵人失敗、我軍勝利而告終。我們今天學的課文,講的就是在紅軍過草地時,發生在一個小紅軍和一位首長身上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    聽朗讀錄音,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境之中。 三、    默讀第二、三自然段,思考:陳賡同志遇到的小紅軍是什么樣子的? 四、    默讀第四至第十自然段,思考問題。 1、          小紅軍是怎樣一步步說服陳賡同志騎上馬先走的? 2、          從哪些地方看出小紅軍的倔強? 五、    討論交流。說說陳賡為什么要這樣做,小紅軍是怎樣說、怎樣做的,從中體會小紅軍的倔強。 六、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至十自然段,特別要讀好描寫小紅軍言行的部分,讀出小紅軍的倔強、可愛。 七、    默讀第十一至十五自然段,思考問題。 1、          陳賡為什么要這樣做? (1)    調轉馬頭,向來的路奔跑起來。 (2)    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個嘴巴。 2、“陳賡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陳賡“調轉馬頭、奔跑起來”說明他已意識到小紅軍有因疲憊、饑餓而死亡的危險。“狠狠地打”表達了陳賡深深自責、十分悲痛的心情。他明白了:讓小紅軍騎馬,他為什么不肯騎;要同他一起走,他為什么找借口不肯和陳賡一塊兒走;給他青稞面,他為什么不肯接受,說自己的比陳賡的還多…… 八、    讀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是從哪些內容當中體會到的?引導學生從內容體會思想。 (明白了小紅軍很倔強,一心為別人著想,即使自己因過度疲憊、饑餓而死,也不拖累別人。) 九、    課文中哪個詞語說明陳賡對這件事十分動情,終生難忘?(“深情”“回顧”“往事”) 十、    各自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十一、作業 : 朗讀課文。識記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    指名讀課文。 二、    學習生字,書寫生字新詞。 三、    指導用“曾經”“終于”造句。 1、          出示帶有這兩個詞語的句子,體會用法。 “陳賡同志回顧自己革命經歷的時候,曾經深情地談起這樣一件往事。” “陳賡同志終于被這個小鬼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 2、          練習用“曾經”“終于”寫句子。 四、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1、          整體把握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小紅軍倔強、一心為別人著想;陳賡關心、愛護小紅軍,小紅軍犧牲了,十分悲痛,深深自責。 2、          注意感情的變化,讀好對話。 3、          抓住重點句段進行指導。 五、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    作業 : 1、          書寫生字詞,帶有生字的生詞要能默寫。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倔強的小紅軍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2.培養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掌握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浮現”、“滿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理解詞句,了解小紅軍和陳賡是怎樣做的,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2.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并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現的字詞。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對話形式的自然段適當歸并),再劃分結構段,概括段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概括自然段段意(對話形式自然段適當歸并),劃分結構段,再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認識“倔強”一詞的讀音和意思。簡介二萬五千里長征(參見“資料”)。布置預習,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記述的這件事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紅軍十分倔強,畫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句子。

  1.朗讀課文,正音正字:

  “忍饑挨餓”的“挨(2i)”,不要讀成“挨家挨戶”的“挨(1i)”的音。

  “薄嘴唇”的“薄(b2o)”不要讀成“薄弱”的“薄(b$)”的音,前者多用于口頭,后者多用于書面。

  “牛膝骨”的“膝(x9)”不要讀成“漆(q9)”的音。

  2.默讀或自由輕聲讀課文,按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畫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詞語和句子,然后歸納自然段的段意(提行排列的第5~8和9~10對話形式的自然段,可并成兩個小段歸納)。

  第1自然段;陳賡同志談起一件往事。

  第2自然段:在草地上行軍時,有個小紅軍跟陳賡同志一樣掉隊了。

  第3自然段:陳賡同志讓小紅軍騎馬。

  第4自然段:小紅軍說他體力強,不要騎。

  第5、6自然段:陳賡命令小紅軍騎一段路,小紅軍倔強地要跟馬賽跑。

  第7、8自然段:陳賡同志說一塊兒走,小紅軍說要等同伴,沒同意。

  第9、10自然段:陳賡同志給小紅軍青稞面,他說還多呢,陳賡同志只好走了。

  第11自然段:陳賡同志平靜不下來。

  第12自然段:陳賡同志調轉馬頭返回來時,小鬼倒在地上。

  第13自然段:小鬼停止了呼吸,陳賡同志深深自責,十分悲痛。

  3.引導劃分段落,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想一想,議一議,再解答。

  ①讀了課文,看看課題,課文主要寫誰?還寫了誰?

  (主要寫小紅軍,還寫了陳賡同志)

  小紅軍是怎樣一個孩子?

  (倔強的孩子)

  “倔強”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書。

  (性情剛強不屈)

  ②哪些自然段寫了小紅軍倔強的事實,哪些自然段寫了陳賡同志發現小紅軍犧牲和他的自責、悲痛?(不解答,供分段考慮)

  ③開頭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陳賡同志“深情”地談起的“一件事”。“深情”是什么意思?

  (感情深厚)

  “往事”是指什么時候的事?

  (二萬五千里長征時)

  發生在什么地點?

  (荒蕪人煙的草地)

  ④根據以上問題的解答和提示,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討論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陳賡同志談過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長征過草地時,陳賡同志遇到一個掉隊的小紅軍,想幫他一塊兒走。小紅軍說服了陳賡同志騎上馬先走。

  第三段(第10~15自然段):陳賡同志不放心,回頭找小紅軍,他已經犧牲了。陳賡同志深深地自責。

  ⑤把各段段意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先自己歸納,再小組(或同桌)議論,最后課堂解答,訂正:

  長征過草地時,陳賡同志遇到一個掉隊的小紅軍,他要幫助小紅軍一起走,卻被小紅軍說服了。陳賡同志走后,小紅軍犧牲了,他深深責怪自己。

  ⑥讓學生比較:三個段落的段意連接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嗎?是的,但不是一字不變、一字不減地照抄原句。要去掉重復的詞語,該合并的合并,該更換的更換,達到簡潔扼要的目的。

  4.再學習一種記事文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做了什么四個要素,再歸納組織:

  時間:長征中

  地點:草地

  人物:陳賡和小紅軍

  做了什么:陳賡要幫助掉隊的小紅軍,卻被小紅軍說服了。陳賡離開后,小紅軍犧牲了,他深深地責怪自己。

  5.小結:用歸納法和抓四要素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再通讀一遍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進一步閱讀課文,深入了解小紅軍是怎樣倔強地一步步說服陳賡同志騎馬先走的。

  (二)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三)通過查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倔強”、“疲憊”、“浮現”、“荒無人煙”、“滿不在乎”、“無可奈何”等詞語。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深入了解小紅軍是怎樣一步步倔強地說服陳賡同志騎馬先走的。

  (二)聯系上下文理解“思考·練習”第3題的三個句子中括號里的問題。

  三、教學過程 

  (一)通讀課文,提出問題供邊讀邊想:

  1.故事是從第二段寫起的,那么,第一段也就是第一自然段的內容起了什么作用?

  2.課文第二段是表現小紅軍倔強的,哪些地方看出這種倔強?

  3.小紅軍倔強的表現跟陳賡同志有什么聯系?從小紅軍犧牲前后的事實,反映陳賡同志是怎樣看待小紅軍的?

  (二)一邊閱讀課文,一邊根據提問展開討論:

  1.讀第一段,看看這一段在課文中起什么作用?沒有這一段行不行?

  (第一段交待了故事的來歷。沒有這一段,第二段提到陳賡同志時,會給人一種突然的感覺。第一段還表露了陳賡同志對小紅軍“深情”懷念的感情。它是故事的“引子”,不能沒有它。)

  2.輕聲讀或默讀第二段,從有關詞語和句子中進一步領會以下幾個問題:

  ①這一段是寫陳賡同志遇到一個跟他一樣掉隊的小紅軍,想幫助他,卻被小紅軍倔強地說服了,只好自己走了。為什么陳賡同志和小紅軍都掉隊了呢?

  (因為他們“十分疲憊”了。)

  ②“疲憊”是什么意思?先查查工具書,再從課文里找一找造成疲憊的原因。

  (“疲憊”是非常疲乏的意思。造成疲憊的原因,課文中有:“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饑挨餓”,陳賡同志“牽著那匹同樣疲憊的瘦馬……”

  ③看來,行軍途中造成疲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常常忍饑挨餓,連馬都沒什么可吃的,成了“疲憊的瘦馬”,何況是人呢。)

  3.第二段的第2自然段寫了小紅軍的外貌。讀一讀,看看小紅軍的外貌有什么特點?從這些外貌特點看出什么?

  (“黃黃的小臉”的“黃黃”,“兩只腳穿著破草鞋”的“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的“又青又紅”,從這些特點看出小紅軍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饑挨餓,已經非常虛弱、疲乏了。)

  4.陳賡同志見到掉了隊的小紅軍年齡這么小,這么疲憊,一心想幫助他。那么,陳賡想怎樣幫助他?小紅軍“倔強”地沒有接受幫助,從哪些表現看出這種“倔強”呢?

  默讀課文,把陳賡同志想幫助小紅軍的舉動概括地說出來;把表現小紅軍“倔強”地拒絕幫助的詞語和句子畫出來,想一想他這樣做表明什么,然后解答。

  (陳賡同志讓小紅軍騎會兒馬,并且命令他騎,還要跟他“一塊兒走”,給他青稞面,結果都被小紅軍找理由拒絕了。)

  小紅軍“倔強”地拒絕幫助的詞語和句子,以及他這樣做是為了表明什么,議論、解答后,通過下列表格歸納、小結(順便解答“思考·練習”第3題第(1)問。)

  5.最后,“陳賡同志終于被這個小鬼說服了,只好趴上馬背,朝前走去。”這句話里的“終于”和“只好”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書。如果把“終于”和“只好”去掉,意思有什么不一樣?讀一讀,比較一下。

  (“終于”是表示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之后出現的情況。“只好”是不得不這樣的意思。用了“終于”,表明小鬼說服陳賡同志是費了周折的;用了“只好”,表明陳賡同志不管怎樣想幫助小鬼,小鬼也有理由拒絕,沒辦法,不得不離開他。這兩個詞,看起來平平常常,這里用了它們,把陳賡同志一心想幫助小鬼,而小鬼又想方設法拒絕幫助的感情充分表達出來。)

  6.閱讀了這一段,進一步理解陳賡同志和小紅軍一個想幫,一個不接受的感情。下面分角色朗讀這一段,把感情讀出來。

  (三)閱讀第三段,提問思考,再解答:

  1.陳賡同志騎在馬上朝前走去,“心情老平靜不下來”。“心情老平靜不下來”換個說法是什么?

  (老放心不下。)

  為什么放心不下呢?

  (以為一個只有十一二歲的孩子,在荒蕪人煙的草地上單獨行動,怎么能不出意外呢?)

  2.這時,他想起一連串跟他打過交道的窮孩子,有上海的,有廣州的,還有香港的,一個個浮現在他眼前。“浮現”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用“出現”?

  (“浮現”是過去經歷過的事情,包括接觸過的人,再次在腦海里顯現,換句話說就是想起來的意思。“出現”,是實在地顯露出來,所以不能用。)

  3.當陳賡同志不放心小鬼,于是想起一連串各地的窮孩子。這時,突然喊了一聲“不對,我受騙了!”為什么想起過去一連串的窮孩子就覺得自己受騙了?

  (上海、廣州、香港碼頭,都是陳賡同志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在這些地方“跟他打過交道的那些窮孩子”,都是積極參加革命的紅小鬼。這些孩子共同特點是:不怕苦,不怕累,即使遇到犧牲的危險,也從不拖累大人。從這些孩子特點,聯想到剛才的紅小鬼的言行、神情,跟這些孩子是一樣的。陳賡同志猛然醒悟,發現自己受騙了。)

  4.于是,陳賡同志“掉轉馬頭,狠踢了幾下馬肚子,向來的路奔跑起來”。為什么要狠踢馬肚子奔跑起來?

  (陳賡同志意識到小鬼有因疲憊饑餓而犧牲的危險。)

  5.結果,陳賡同志找到小鬼的時候,小鬼已經倒在草地上,最后犧牲在馬背上。這時,“陳賡同志全明白了”,陳賡同志全明白什么了?議論后,再解答。

  (陳賡同志全明白了,指的是小鬼倔強地不肯騎馬,倔強地不肯和陳賡同志一起走,不肯接受陳賡同志的青稞面,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寧愿自己忍饑挨餓,甚至犧牲,也不拖累別人。)

  這種寧愿自己忍饑挨餓,甚至犧牲,也不拖累別人的思想感情是一種什么高尚品質?

  (是一種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6.小鬼犧牲了。陳賡同志“一把摟住他,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個嘴巴”,自己責備自己,“怎么對得起這個小兄弟啊!”“一把摟住”、“狠狠”、“怎么對得起”、“小兄弟”,這幾個詞語反映了陳賡同志當時的一種什么思想感情?

  (反映了陳賡同志對革命的下一代和接班人的深切愛護和關懷。這幾個詞語說明陳賡同志因為自己疏忽大意,沒能及時救護小鬼而深深悔恨,十分悲痛。)

  7.有感情地通讀一遍課文。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鞏固第一課時“學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二)讀讀寫寫“思考·練習”第4題中的“倔強”、“疲憊”、“口吻”等十一個新詞,理解課文中“小紅軍”、“小鬼”、小家伙”、“小兄弟”等不同稱呼的用意。用“浮現”“滿不在乎”造句。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鞏固第一課時學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抓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1.檢查抓課文主要內容方法的掌握。

  說一說抓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先通讀課文,大致了解內容;再讀懂每個自然段,為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最后把各段段意連起來,去掉重復的詞語,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2.回憶本課各段段意,再說本課主要內容。指出記事的課文(如本課)也可抓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做了什么事四個要素歸納主要內容。

  3.出示《夸獎紅軍娃》或(《小青蛙》)任選一文的段落大意,再練習歸納主要內容。順便抓出四個要素歸納。

  ①《夸獎紅軍娃》:

  第一段意:長征時,紅軍打下辣子口,某連二班駐扎在靠山村吳大娘家的院里。

  第二段意:紅小鬼天天為大娘打柴、挑水,還修補了院墻。換防時,門前貼了“打柴、挑水別忘給大娘”的條子。

  第三段意:三班來了,又一個紅小鬼接著為大娘打柴、挑水,又蓋了雞窩。

  第四段意:部隊開拔了,大娘逢人夸獎紅軍娃個個好。

  ②《小青蛙》:

  第一段意:我在水溝捉住一只小青蛙。

  第二段意:我把小青蛙拿回家玩起來。

  第三段意:舅舅說青蛙是益蟲,是“農田衛士”。

  第四段意:我把小青蛙放回水溝。

  (二)讀寫“思考·練習”第4題中的詞語。鞏固對“口吻”“浮現”“滿不在乎”等詞語的理解。用后兩個詞語造句。

  1.“口吻”是口氣的意思,課文中是指陳賡同志用命令的口氣讓小鬼騎馬的。

  提問:還可以說什么什么口吻?試著說一說。

  (嚴肅的口吻、取笑的口吻、責備的口吻、溫和的口吻……)

  2.用“浮現”、“滿不在乎”造句。注意“浮現”和“出現”的區別。讀課文中的原句,再出現范句。

  浮現——看著眼前這幾棵小楊樹,枝繁葉茂的,兩年前小隊植樹、護樹的情景浮現在眼前。

  滿不在乎——小弟弟跌倒了,我趕快跑過去扶,他自己站起來,滿不在乎地搖搖頭,說:“姐姐,不疼,不疼!”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自由讀,再分角色讀:先三人一組分讀(一人讀小紅軍,一人讀陳賡同志,另一人讀敘述語。)最后指名三人讀。注意人物身份,注意隨著事情的發展,感情的變化,語氣也應相應變化。

倔強的小紅軍 篇10

  節“由于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饑挨餓,陳賡同志感到十分疲憊”,“一步一步朝前走著”,“看見前邊有個小紅軍,跟他一樣,也掉隊了”等句子,我們可以看出,那個小紅軍明明跟陳賡同志一樣,疲憊不堪,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可是當陳賡同志讓他上馬騎一會兒時,他卻“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還說他的體力比陳賡強多了,要跟陳賡的馬賽跑,這不明擺著是在欺騙老同志嗎?這是不誠實的表現,我們可不能學他。

  反方:你這個說法不對。他是十分虛弱,可是他不想讓這位老同志看出來,他很倔強,不想輸給這位老同志。

  反方:小紅軍滿不在乎的樣子是故意做給老紅軍看的。盡管他十分疲憊,但他從老紅軍“長著絡腮胡子的瘦臉”上看出了老紅軍也很虛弱,比他更需要馬。他所說的“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要我同你的馬比賽啊,那就比一比吧”,以及“他說著把腰一挺,做出個準備賽跑的姿勢”都是為了讓老紅軍相信,他的體力確實比老紅軍“強多了”,根本用不著騎馬。可見小紅軍是一個能為他人著想、不怕苦累,不怕犧牲的倔強孩子,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正方: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小紅軍掉隊了,根本沒有同伴,可是當陳賡要跟他一塊兒走時,他卻說要等同伴,讓陳賡先走,這也是欺騙老同志,是不誠實的。

  反方:這怎么能叫欺騙呢?從陳賡剛走一會兒小紅軍就暈倒在草地上的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小紅軍是知道自己快支持不住了,不想拖累陳賡同志才這么說的。這是他在千方百計想要讓這位老紅軍快點去追趕隊伍。

  正方:小紅軍昏倒后,從陳賡同志在小紅軍的干糧袋里掏出的那塊帶著幾個牙印的、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上,我們知道,小紅軍應該已有好長時間沒吃到干糧了,也根本就沒有干糧了。可當陳賡要把青棵面留給小紅軍時,他卻“……把身上的干糧袋一拉,輕輕地拍了拍”,還說“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還多呢”,這不全是謊話嗎?太不誠實了,況且收下青棵面對他又不是沒有好處!

  反方:小紅軍是很餓,干糧對他來說是很重要,可在他看來,老紅軍更餓,更需要糧食。他的所言所行都是為了讓這位老同志相信,他確實不需要那干糧,他是為老同志著想。

  反方:是呀,在生死關頭,小紅軍寧可自己餓死,也不讓老同志餓壞,這不正是他的倔強性格的最好證明嗎?

  反方:對!小紅軍是欺騙了陳賡同志,可他這是在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啊,怎么能用誠實不誠實來衡量呢?你們一次又一次地說他不誠實,就不覺得良心不安?遇到那種情況,你們有這種精神嗎?

  原本給大家預備了半節課的時間辯論,哪知孩子們一發而不可收,你來我往地整整“鬧騰”了一節課還不肯結束。盡管有些說法并不是那么精當,似乎還帶上了些許火藥味,可隨著辯論的不斷深入,反方的見解越來越明朗、越來越深刻,小紅軍的可貴精神也就不容置疑了,就連堅持到最后的筆者,也由正方倒向了反方。

  教學創新 重在課堂——《新型玻璃》教學后的體會殷平華 對于小學生來說,創新學習就是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培養其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過程,也就是開發學生多方面潛能的過程。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學呢?下面就《新型玻璃》的教學談一點體會。一

  上課一開始我首先問大家:“你們在電視中看到過廣告嗎?” 同學們不約而同地回答:“看過。”我接著問:“你最喜歡的廣告是什么呢?” 同學們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腦白金,年輕態。”有的說:“晶晶亮,透心涼——雪碧。”有的說:“腦輕松——輕松一點,讀書考試勝人一籌。”……然后我又問:“你們想不想也當一回廣告人呢?”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最后,我把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就是一個“廣告公司”,由組長擔任“廣告公司”的“老板”,同時提出要求:1.認真閱讀課文,遇到疑難,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解決。2.了解每一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然后討論寫廣告語。3.廣告語要寫得簡潔、明白。同學們在“老板”的帶領下,開始認真學習、討論、擬寫廣告詞。二、舉行“廣告發布會”。 

  巧升華——《倔強的小紅軍》教學拾遺》

倔強的小紅軍 篇11

  《倔強的小紅軍》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四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理解小紅軍和陳賡的動作、神情、語言的描寫,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在教學中我緊扣“騙”字設計課堂教學,指導學生層層深入地理解全文,學習小紅軍的高尚品質,從中去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已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我是如何進行這一課教學的:

  一、    關注個體差異,引導自主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學習方式”。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交流,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課文內容進行學習,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這種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手段、學習伙伴的開放性教學,體現了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而“把教學的主動權讓給學生”、“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的本真回歸,體現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的新課程思想以及“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

  二、    營造互動氛圍,引導合作交流。

  合作學習是信息時代人們學習的重要特征,學會合作是現代社會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合作”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求在教學中進行師生、生生的合作、交流與互動、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伙伴讀書學習,以及學生質疑問難時的互幫互助等,都體現了學生學習的合作性。學生在合作中形成互動,在思考中相互接納,這樣可以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可以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得到增強。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也由傳授者轉為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使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師生之間形成“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三、    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實踐。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強調,在教學中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地探究學習,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學會學習。在本課教學中,通過創設小紅軍為什么要“騙”陳賡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勇于探究的濃厚興趣;引導學生分析小紅軍“騙”時的動作、神情、語言,再將學法遷移到小紅軍是怎樣一步步說服陳賡同志先走的;通過學生自讀、自練、自悟,明白了小紅軍在急需幫助的情況下,為了不拖累別人而拒絕了陳賡的幫助,心中對小紅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后引導學生大膽地評價小紅軍是一個怎樣的人,并敢于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進而使學生的心中深深刻印上小紅軍的光輝形象。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深刻體悟,滿足了“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強烈需要,為他們學會學習、終身學習和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基礎。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教學伊始,我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邊聽《過雪山草地》邊觀察插圖,講一講這個故事;帶著“小紅軍是怎樣說服陳賡先走?小紅軍為什么要“騙”陳賡?”這兩個問題讀課文。

  (二)讀課文,找重點詞句:先讓學生輕聲讀3、4自然段,畫出描寫小紅軍說服陳賡的句子。并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小紅軍神態的句子,如:“滿不在乎”、“微微一笑”等。而后,又引導學生對描寫小紅軍表情的這兩個詞語進行提問。然后,再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

  (三)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學習方法。

  (四)學法遷移,自學課文:學生自學完課文后,我讓他們用“當陳賡 ---小紅軍卻----”的句式說小紅軍是怎樣進一步說服陳賡的?并相機指導學生理解:“小紅軍為什么“把腰一挺”,做出準備賽跑的姿勢? “倔強”在這里指什么?當陳賡同志給他青稞面的時候,小紅軍為什么不收下,還說自己的干糧多,這是為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小紅軍說他干糧多,實際上他鼓鼓的干糧袋里裝的是什么呢?”這樣,學生了解了課文的內容,明白了小紅軍在急需幫助的情況下,為了不拖累別人而拒絕了陳賡的幫助,心中對小紅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接著,我又讓學生速讀課文第11~15 自然段,提出不懂的問題:“陳賡同志怎么知道自己受騙了?陳賡同志明白了什么?”大膽地評價“小紅軍是一個怎樣的人?”

  (五)朗讀課文,升華感情

  課后,許多老師都給予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我相信,在各位老師的幫助下,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將本著“語文教學必須致力于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現代教育理念,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做到“為了發展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為了發展一切的學生。”  

倔強的小紅軍 篇12

  教材分析

  本文記敘了陳賡同志回憶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隊的小紅軍在極度饑餓、疲憊的情況下,巧妙地說服陳賡同志放棄對自己的幫助,最后犧牲在長征途中。作者滿懷深情地贊揚了小紅軍勇敢堅強,寧愿自己挨餓受苦,也不愿拖累別人的優秀品質,也贊揚了陳賡同志關心戰士的美德。本文的重點是通過人物簡潔的對話和精彩的細節描寫突出人物的形象。難點一是為什么小紅軍寧愿自己挨餓受苦也不愿意接受陳賡的幫助,二是最后陳賡明白了什么。本教學設計采用兩課連上的形式,不分課時。

  教學理念

  本教學設計力求簡單、扎實、高效,通過科學的預設,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抓住關鍵詞語進行反復的吟詠、感悟,從而深入人物的內心,體會所蘊含的情感;以讀為本,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加深了理解,獲得情感的熏陶;以學生為主體,讀書,討論,探究,讓學生自主地獲得知識,形成能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體會人物內心情感。

  2.學會12個生字,正確讀寫“倔強、疲憊、口吻”等詞語。

  3.抓住關鍵詞語,通過自主讀書、感悟,體會小紅軍的優秀品質。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流程

  一、讓學生匯報搜集到的有關長征的資料。

  二、解題:什么叫“倔強”?老師簡介陳賡。

  三、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要想知道課文是怎樣寫小紅軍的,請先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遍課文,生字要讀準,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1)問一個問題: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2)檢查讀書情況,指名按小節朗讀課文,學生互評并正音。

  3.老師范讀課文,請學生當小老師評一評。

  4.默讀一遍課文,用筆圈畫、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跡。

  四、解讀陳賡——從配角入手

  1.課件出示:“陳賡同志終于被這個小紅軍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

  2.多讀兩遍這個句子,你對哪些詞語有話要說?

  (學生可能會對“終于”、“只好”等比較關注。)

  3.“終于”說明了什么?(陳賡經過很多次的努力。)

  4.我們來看看陳賡是怎樣幫助小紅軍的?默讀3—9節,同桌討論。

  5.匯報:三次想幫小紅軍,

  板書:騎馬     同行     給青稞面

  6.其實陳賡自己的情況也不好,從哪里可以知道?自由讀第二節。

  7.學生匯報。引導抓住關鍵詞:疲憊。問:他為什么會那么疲憊?“荒無人煙”意味著什么?你怎么理解“忍饑挨餓”?

  指導看圖,感受陳賡清瘦虛弱的形象。

  小結:陳賡自己已經非常疲憊,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幫助小紅軍,這可以看出什么?板書:關心戰士。

  五、細究小紅軍——體會“倔強”

  1.為什么陳賡第一眼看到小紅軍就想幫助他?課件出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一段話。多讀幾遍,說說你的感覺。

  (通過不斷的自主讀書,引導學生體會小紅軍自己已經極度虛弱疲憊了。)

  2.即使如此,小紅軍也沒有接受一次陳賡的幫助,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紅軍是怎樣一次次說服陳賡的。

  3.自由讀4—6節,說說小紅軍是怎樣告訴陳賡他不需要騎馬的。先自己讀課文,然后同桌討論。

  (學生可能會抓住“滿不在乎”、“笑”、“挺”等詞語進行討論,先讓學生充分地說,老師順勢進行指導。)

  (1)什么叫“滿不在乎”?他不在乎什么?(2)他盯著陳賡,可能心里會怎么想?(他年紀那么“大”,身體又那么虛弱,我更年輕,一定可以挨過去的。)(3)他為什么笑?(4)為什么要做一個比賽的姿勢?

  板書:不在乎、笑、挺

  4.有感情朗讀4—6節,體會小紅軍的內心。

  5.老師與學生分角色朗讀7,8兩節,說說你想到了什么?

  (教師要讀出無奈的語氣來讓學生體會。)問:既然要等同伴,那意味著什么?板書:等同伴

  6.小紅軍又是如何拒絕青稞面的?指名讀第10節。指導:小紅軍會怎么想?所以他是怎么做的?

  板書:拉、拍、鼓鼓的

  7.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可以充分一些。

  六、感悟“明白”——升華情感

  1.默讀11—14節。思考:哪些地方特別讓你感動?為什么?

  2.匯報,“牙印”說明了什么?為什么特別讓你感動?

  3.想想“窮孩子”可能會是怎樣的人?

  4.課件出示:“陳賡同志全明白了。”全班討論,他明白了什么?

  總結:他明白了小紅軍的體力早就不行了,路也走不動了,干糧早就沒有了,已經處于極度饑餓、疲憊的狀態,隨時會有生命的危險,但小紅軍認為自己年輕,寧愿挨餓受凍,甚至犧牲也不愿拖累別人。

  5.此時此刻,你想對小紅軍說些什么呢?

  6.讓我們帶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朗讀全文。

  七、學習生字。

  1.同桌互相讀準生字,討論每個生字的寫法。

  2.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齊讀。討論如何記住每個生字,并獨立組兩個詞。

  (說明:生字詞的學習也是中年級教學的一個重點,但應教給方法,強調自主學習。)

  八、作業。

  今年是紀念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我們也應該以自己的方式慶祝一下。課后去準備與長征有關的故事,下節課開一個“長征故事會”。

  板書設計

  倔強的小紅軍

  陳賡:  騎馬       同行       給青稞面    關心戰士

  小紅軍:不在乎     等同伴     拉  拍     寧愿自己挨餓受苦,

  笑  挺                   鼓鼓的     也不愿拖累別人

倔強的小紅軍 篇13

  教學目的:

  1、學習小紅軍在長征途中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給文章續寫一個結尾。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

  一、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長征的資料。

  1、學生交流。

  2、教師小結:在學習課文的時候去收集有關的一些資料,讀一些相關的文章,可以開拓視野,增長知識,有助于理解課文,這是一種很有效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過渡:在長征途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倔強的小紅軍〉〉就是其中的一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那個可愛的小紅軍,聽一聽他的聲音,感受一下那動人的情景。

  二、看錄象,整體感知,激發情感。

  過渡:這是一個真實的,催人淚下的故事。文中有很多感人的地方,請大家去讀一讀找一找。

  三、讀課文,找最感動的句子。

  四、交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找出來的句子。

  當學生交流13、14兩小節時,引導學生聯系前文來談自己的感受。

  用“為了……寧可……也不……”進行練說。

  小結:現在你們明白了,原來小鬼說不累不餓都是裝的!多么懂事的小紅軍!多么可愛的小紅軍!讀書一定要注意前后聯系,這樣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課文。現在我們再來讀這些句子,感情一定更深了。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13、14、15小節。

  過渡:課前,同學們問我小鬼的名字,我查了很多資料,沒有查到。這個小鬼他連名字都沒有留下就犧牲了。小鬼雖然犧牲了,但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他的音容笑貌是那么深刻地留在陳賡的記憶中,刻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3—10小節。

  五、感情朗讀3—10小節。

  1、小小組分角色朗讀。

  2、指名分角色讀。

  六、師生分角色配樂朗讀3—15節。師讀敘述部分。

  七、續寫結尾。

  1、同學們,陳賡打了自己一個嘴巴后,他還會說些什么?還會做些什么?請你們展開想象,給故事寫一個結尾,好嗎?

  2、交流。

  八、質疑。

  九、作業 。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倔強的小紅軍 篇14

  師: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2至10自然段,看著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紅軍的倔強,并把表現“倔強”的詞句劃出來。

  生:我從小紅軍“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微微一笑’他說自己的體力強,看出他十分倔強。

  生:小紅軍明明掉隊走不動了,還做出要和馬比賽的樣子,說明他十分倔強。

  生:他以“等同伴”為借口,支開陳賡,不要陳賡幫他,也說明他十分倔強。

  生:小紅軍還謝絕了陳賡的青稞面,把自己的干糧袋“一拉”,“拍了拍”,證明他自己的糧食比陳賡的還多。

  師:同學們讀得很認真,找得也很準。但同學們想過沒有,他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讓陳賡先走,不拖累陳賡。

  生:為了不拖累別人,寧肯犧牲自己。

  [點評:抓住“倔強”,以此為切入目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本段內容,為學生充分感受小紅軍崇高形象奠定了基礎。]

  師: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看出,小紅軍的表情、動作、語言都表現了他的“倔強”。但我發現第10自然段,作者在寫小紅軍在拍糧袋時,不是像我們通常做的那樣“挺起胸”,“使勁地一拍”,以此來表現“倔強”,而是用“輕輕地”來表現他拍的動作。這么寫準確嗎這不是與“倔強”的說法相互矛盾嗎大家邊讀邊想,看看能不能從書中找出答案來。

  [點評:故沒懸念,激活思維。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引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生:矛盾。這么做不能表現他的“倔強”,他應該“使勁地一拍”,這樣更能讓人相信。

  生:我不同意。我認為小紅軍不可能“使勁地一拍”,因為課文前面寫他已經累得掉隊了,他沒有那么大的勁來拍。

  生:就算他有勁也不能“使勁地一拍”,因為他的糧袋中根本就不是糧食。

  師:是什么

  生:課文后面說是“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他“使勁地一拍”,牛骨的聲音和樣子都和糧食不一樣,那就露餡了。

  生:我認為小紅軍又累又怕露餡,只能是輕輕地拍拍干糧袋。

  生:他又累又餓,可是還要堅持裝出有勁有糧的樣子,輕輕拍了一拍糧袋,正好說明了他的“倔強”。

  師:大家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嗎

  生:我體會到小紅軍非常機智,非常懂事,他擔心陳賡同志知道他沒有干糧了一定要幫助他,使陳賡同志受到拖累,因而不“使勁地一拍”,而只是“輕輕地”一拍。

  生:我體會到小紅軍的品質非常高貴,他一心只為別人著想,而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我們也應該學習他的這種品質。

  師:對!我們讀課文就應該像剛才發言的同學一樣,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深入領會文中詞語的含義。

  [總評:語文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要求,重要的是要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語感,鍛煉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過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本教學片斷較好地體現了這一要求。

  一、緊扣重點訓練項目。本組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倔強的小紅軍》一文是落實這一訓練項目的第一篇課文。設計者抓住“倔強”,以此為切入口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在訓練學生一般語文基本功的同時,訓練了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的能力。

  二、十分重視詞句訓練,培養學生推敲領悟詞句的能力。在這一片斷中,教師一開始就抓住“倔強”一詞,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找出表現小紅軍“倔強”的詞句,學生通過對這些詞句的品讀,對小紅軍的形象從整體上進行感知,然后又抓住“輕輕地”這個描寫小紅軍拍干糧袋動作的詞讓學生結合上下文進行揣摩、推敲,終于悟出了這一詞語的運用反映了其匠心所在。

  三、有意識地把思想教育有機地融于語言文字訓練之中,含而不露,隱而不晦。教師緊緊地抓住文章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討論,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使學生在讀、思、說的教學活動中受到革命傳統教育和革命先烈崇高人格的熏陶與感染,較好地達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倔強的小紅軍(精選14篇) 相關內容:
  • 倔強的小紅軍

    教學建議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記敘了陳賡同志回憶的一段往事:在長征路上過草地的時候,一個小紅軍在極度饑餓、疲憊的情況下,巧妙地說服陳賡同志放棄對自己的幫助,最后犧牲在長征途中。 全文共15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 倔強的小紅軍

    教學建議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記敘了陳賡同志回憶的一段往事:在長征路上過草地的時候,一個小紅軍在極度饑餓、疲憊的情況下,巧妙地說服陳賡同志放棄對自己的幫助,最后犧牲在長征途中。 全文共15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 倔強的小紅軍教案(精選3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12個生字。正確讀寫“倔強、荒無人煙、忍饑挨餓、疲憊、口吻、遞給、香港、硬邦邦”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中的對話部分,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讀出人物相應的語氣,了解人物的內心。...

  • 總體把握 細心品評——《倔強的小紅軍》教學片斷與評析(精選11篇)

    總體把握細心品評——《倔強的小紅軍》教學片斷與評析師: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2至10自然段,看著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紅軍的倔強,并把表現“倔強”的詞句劃出來。...

  • 《倔強的小紅軍》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本文記敘了陳賡同志回憶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隊的小紅軍在極度饑餓、疲憊的情況下,巧妙地說服陳賡同志放棄對自己的幫助,最后犧牲在長征途中。...

  • 妙設辯 巧升華——《倔強的小紅軍》教學拾遺

    節“由于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饑挨餓,陳賡同志感到十分疲憊”,“一步一步朝前走著”,“看見前邊有個小紅軍,跟他一樣,也掉隊了”等句子,我們可以看出,那個小紅軍明明跟陳賡同志一樣,疲憊不堪,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

  • 《倔強的小紅軍》教學反思

    《倔強的小紅軍》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四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理解小紅軍和陳賡的動作、神情、語言的描寫,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

  • 第八冊倔強的小紅軍

    第八冊倔強的小紅軍...

  • 13《倔強的小紅軍》教學設計之一

    教學要求: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2、繼續訓練通過課文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曾經”“終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真人中国A级毛片 |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视频 | 你好李焕英免费高清在线播放 | 啦啦啦资源视频在线完整免费高清 | 久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国模私拍 | 中文久久| 午夜熟女插插XX免费视频 | 永久免费看A片无码网站宅男 | 无码纯肉视频在线观看喷水 | 亚洲免费黄色网址 | 国产高潮a片羞羞视频涩涩 不用播放器的av网站 | 又爽又色禁片1000视频免费看 | 黄色高清av|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WWW |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第一区 | 国产精品黑色蕾丝丁字裤 | 色网站免费在线 | caoporn国产一区二区 | 日韩国产一区久久 | 国产GAYSEXCHINA男 | 亚洲午夜色情天天久久 | 日韩免费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四虎影视在线 |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色88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 一区二区不卡av | 午夜免费看片 | 猛烈顶弄H禁欲老师H春潮视频 | 6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 无码专区3D动漫精品免费 | 日日射夜夜 | 亚洲大胆美女人体一二三区 |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 | 日本一本不卡 | 一区二区激情 | 欧美大片欧美激情性色a∨在线 | 麻豆传媒免费看 | 羞羞视频网站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