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設辯 巧升華——《倔強的小紅軍》教學拾遺
節“由于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饑挨餓,陳賡同志感到十分疲憊”,“一步一步朝前走著”,“看見前邊有個小紅軍,跟他一樣,也掉隊了”等句子,我們可以看出,那個小紅軍明明跟陳賡同志一樣,疲憊不堪,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可是當陳賡同志讓他上馬騎一會兒時,他卻“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還說他的體力比陳賡強多了,要跟陳賡的馬賽跑,這不明擺著是在欺騙老同志嗎?這是不誠實的表現,我們可不能學他。反方:你這個說法不對。他是十分虛弱,可是他不想讓這位老同志看出來,他很倔強,不想輸給這位老同志。
反方:小紅軍滿不在乎的樣子是故意做給老紅軍看的。盡管他十分疲憊,但他從老紅軍“長著絡腮胡子的瘦臉”上看出了老紅軍也很虛弱,比他更需要馬。他所說的“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要我同你的馬比賽啊,那就比一比吧”,以及“他說著把腰一挺,做出個準備賽跑的姿勢”都是為了讓老紅軍相信,他的體力確實比老紅軍“強多了”,根本用不著騎馬。可見小紅軍是一個能為他人著想、不怕苦累,不怕犧牲的倔強孩子,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正方: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小紅軍掉隊了,根本沒有同伴,可是當陳賡要跟他一塊兒走時,他卻說要等同伴,讓陳賡先走,這也是欺騙老同志,是不誠實的。
反方:這怎么能叫欺騙呢?從陳賡剛走一會兒小紅軍就暈倒在草地上的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小紅軍是知道自己快支持不住了,不想拖累陳賡同志才這么說的。這是他在千方百計想要讓這位老紅軍快點去追趕隊伍。
正方:小紅軍昏倒后,從陳賡同志在小紅軍的干糧袋里掏出的那塊帶著幾個牙印的、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上,我們知道,小紅軍應該已有好長時間沒吃到干糧了,也根本就沒有干糧了。可當陳賡要把青棵面留給小紅軍時,他卻“……把身上的干糧袋一拉,輕輕地拍了拍”,還說“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還多呢”,這不全是謊話嗎?太不誠實了,況且收下青棵面對他又不是沒有好處!
反方:小紅軍是很餓,干糧對他來說是很重要,可在他看來,老紅軍更餓,更需要糧食。他的所言所行都是為了讓這位老同志相信,他確實不需要那干糧,他是為老同志著想。
反方:是呀,在生死關頭,小紅軍寧可自己餓死,也不讓老同志餓壞,這不正是他的倔強性格的最好證明嗎?
反方:對!小紅軍是欺騙了陳賡同志,可他這是在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啊,怎么能用誠實不誠實來衡量呢?你們一次又一次地說他不誠實,就不覺得良心不安?遇到那種情況,你們有這種精神嗎?
原本給大家預備了半節課的時間辯論,哪知孩子們一發而不可收,你來我往地整整“鬧騰”了一節課還不肯結束。盡管有些說法并不是那么精當,似乎還帶上了些許火藥味,可隨著辯論的不斷深入,反方的見解越來越明朗、越來越深刻,小紅軍的可貴精神也就不容置疑了,就連堅持到最后的筆者,也由正方倒向了反方。
教學創新 重在課堂——《新型玻璃》教學后的體會殷平華 對于小學生來說,創新學習就是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培養其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過程,也就是開發學生多方面潛能的過程。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學呢?下面就《新型玻璃》的教學談一點體會。一
上課一開始我首先問大家:“你們在電視中看到過廣告嗎?” 同學們不約而同地回答:“看過。”我接著問:“你最喜歡的廣告是什么呢?” 同學們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腦白金,年輕態。”有的說:“晶晶亮,透心涼——雪碧。”有的說:“腦輕松——輕松一點,讀書考試勝人一籌。”……然后我又問:“你們想不想也當一回廣告人呢?”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最后,我把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就是一個“廣告公司”,由組長擔任“廣告公司”的“老板”,同時提出要求:1.認真閱讀課文,遇到疑難,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解決。2.了解每一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然后討論寫廣告語。3.廣告語要寫得簡潔、明白。同學們在“老板”的帶領下,開始認真學習、討論、擬寫廣告詞。二、舉行“廣告發布會”。
巧升華——《倔強的小紅軍》教學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