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啟示教案(精選4篇)
大自然的啟示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大自然能給人以警示和啟發,學習用聯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激發閱讀仿生學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并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導語:有人說大自然是一本無字的百科全書,這話不錯。如果你平時多多留心觀察大自然,親近大自然,一定會獲得很多知識,獲得很多教益。不信請讀《大自然的啟示》。(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
3、這篇課文是由兩篇短文組成的。讀了這兩篇課文的題目后,你一定會覺得很有意思吧。森林里雜草叢生,荊棘密布,怎么“打掃”;什么是人類的老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讀書交流。
(1)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
。2)說一說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問題,在小組內與同學交流。
三、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1、學習《“打掃”森林》。
。1)自讀第三者1—3段,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理解“寬敞”、“潔凈”、“干枯”等詞)
、俳Y合課文插圖,說說這部分的大概內容。
生:德國一位林務官下令把森林“打掃”干凈,結果讓森林遭了殃。
、谟懈星榈乩首x。
。2)重點探究第5、6段。
、倌x課文,思考:使森林遭殃的原因是什么?畫出能夠說明這一原因的重要語句。
、谛〗M內討論、交流。
、廴嘟涣,教師相機引導、點撥。
、苷f說你從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啟發。
生:不要破壞森林,要愛護花草樹木,保護小動物,愛護環境,保持生態平衡。
師:說得很好。只有維持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的聯系,才能維持自然的生態平衡。
2、學習《人類的老師》。
讓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自學方法學習本文,在方式上仍然講究自主、合作、探究。著重解決以下問題:
(1)科學家從蜻蜓的翅膀上得到了什么啟示?
生:找到了防止飛機快速飛行時因機翼抖動而墜毀的方法。
。2)從鯨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啟示?
生:改變了輪船的形狀,加快了航行的速度。
。3)為什么說生物是人類的好老師?
生:生物讓人類有所發明和創造。
。4)讀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生:生物真不愧是人類的好老師!
四、總結、拓展。
1、《“打掃”森林》這篇課文中自然給我們的啟示是:只有維持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的聯系,才能維持自然的生態平衡;《人類的老師》這篇課文中自然給我們的啟示是:只要我們多多留心自然,自然界的很多生物就會給我們有益的啟示,它們不愧是我們人類的老師。
2、學生交流各自所知道的其它有關“自然的啟示”事例。
生:萊特兄弟根據風箏發明了飛機。
生:魯班根據帶刺的樹葉發明了鋸……
一、新課導入
回憶這個單元前面學過的課文,想想每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給了我們什么啟示?其實,自然界中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還很多。今天我們就學習課文《大自然的啟示》看看這篇文章又能給我們什么啟示。
二、檢查預習,朗讀課文,糾正字音。
三、學習《“打掃”森林》一文:
1、默讀課文,想想文章的主要內容。
2、為什么題目上“打掃”兩字要加引號?
3、畫出你讀了本文后理解的“生態平衡”圖。(枯枝敗葉與動物的生物鏈)
4、從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怎樣的啟示?原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5、你還知道哪些關于“生態平衡”的事例?
四、學習《人類的老師》一文:
1、自讀課文,想想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2、從短文中你讀懂什么了?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
3、談談讀懂文章后的感受。
看來大自然、大自然中的生物真的是人類的老師。你還知道相關的事例嗎,講給大家聽吧。如果讀完這篇短文激發了你的探求興趣,那就趕快再去查找相關資料,在后面的口語交際中大顯身手吧。
5、感悟寫法:
你們在學完這一整篇課文后,發現這篇文章與其它文章在寫法上的不同嗎?為什么這篇課文既有課題又有小標題?
板書設計:
12 大自然的啟示
要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生物是人類的好老師
大自然的啟示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以警示和啟發,學習用聯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3.激發閱讀仿生學書籍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把握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學習用聯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教學準備:
生字卡,搜集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的啟示的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這是一篇閱讀課文,你想采用什么方法來學習呢?
。▏@閱讀提示討論學習,可結合搜集的資料學習,甚至互讀、互問均可。)
二、自主學習
1. 同桌互相抽認生字詞和課文,要求讀熟課文。
2. 小組討論課文的主要內容
3. 小組代表交流學習情況
三、重點學習,交流感受
1. 出示三個重點句,請生按自己的學習方法理解這三個句子,談感受。
。1)原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2)現在,飛機設計師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飛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飛機。
。3)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
2.小組合作學習,結合搜集的資料和課文內容理解。
3.交流從這三句話受到的啟發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
1.請生交流搜集到的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的啟示的資料。
2.進行綜合性課外學習“大自然的啟示”。
五、總結
大自然的啟示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 8 個生字。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激發其閱讀仿生學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指導學生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并從中受到啟發。
2.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明確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學習用聯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1.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給了我們多少啟示啊,用我們的眼睛去發現,用我們的心靈去感悟!蹲匀恢馈犯嬖V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饵S河是怎樣變化的》警示人們要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厄鸷屠走_》讓我們知道,研究生物可以對人類的創造發明有所啟示。今天,我們又將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大自然的啟示》。
(開篇激趣,讓學生對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利用本組前幾篇學過的文章,從啟示這個角度總結一下,可以達到“溫故而知新”,并順利地過渡到本文的學習。)
2.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是由兩篇小文章組成的。一篇是《“打掃”森林》,另一篇是《人類的老師》。需要同學們運用前面課文中學到的方法來自讀自悟。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
1.自由地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聯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詞語可以查字典或向同伴請教。
2.認讀生字新詞,找出詞語中的多音字。(掃:掃帚、打掃。)
3.共同解決難理解的詞語。(如:不折不扣、異想天開、生態平衡等。)
4.默讀課文,說說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
你是怎樣歸納出來的?
《“打掃”森林》可采用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的方法,《人類的老師》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精讀研討,質疑交流
1.學習第一篇文章《“打掃”森林》。
。1)默讀《“打掃”森林》,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作上標記,可以是一個小小的問號,也可以簡單地將問題寫在旁邊;遇到感受深的語句畫下來,并用一個詞或簡短的句子記下自己的感受。
。2)老師和學生共同交流感受深的語句,交流受到的啟示。
“原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① 結合上下文,用畫“生物鏈示意圖”的方式理解這句話。
、 聯系科學課,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
、 談一談自己受到的啟示。
。ń涣髋c讀書要結合起來,要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要把文本學習與課外資料交流結合起來,但要以文本為主,不脫離文本。)
2.學習第二篇文章《人類的老師》。
。1)默讀課文,在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記號,在感受深的語句旁寫下感受。
重點感受下面兩個句子:
、 “現在,飛機設計師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飛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飛機。”
、 “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
第一句讓學生結合自己課外收集的資料,舉例談談這些“優良性能”和前面幾種昆蟲飛行的聯系。
第二句讓學生打開思路:人類從大自然中得到啟示,有所發明創造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課文《蝙蝠和雷達》等,大家還了解哪些事例?
(2)這篇文章帶給你什么啟示?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林務官打掃森林,結果給森林帶來了災難;人們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可見,如果我們任意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就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如果我們拜大自然為師,虛心地向它學習,就能從中得到啟發,造福人類。
2.教師推薦有關仿生學的課外讀物和資料,布置學生課外閱讀,激勵學生去觀察大自然,繼續落實好綜合性學習的要求。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自己最感興趣的語句。
2.寫一段話介紹自己從某種動物、植物的特性中受到的啟示。
六、板書設計
12* 大自然的啟示
《“打掃”森林》——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人類的老師》——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
[教學反思]
本文由兩篇科普小短文組成,語言通俗易懂,表達方式獨特。告訴我們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大自然,能更好地為人類服務。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生在前面已學習過內容或主題相似的課文,并正在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因而要善于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斷提高自學能力。
大自然的啟示教案 篇4
教材簡介:
這是一篇關于仿生學的課文,課文開篇以科學家從鳥類飛行得到啟示,發明了飛機,引出了“可以說,鳥兒是人類的‘老師’”;接著,重點介紹了人類在飛機設計輪船設計,建筑設計等方面向鳥類,蜻蜓蒼蠅蚊子蜜蜂等學習的例子,具體地說明了:“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何止一種”;最后,以“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呼應開頭,點題作結.全文層次清楚,重點突出.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仿生學方面的知識,激起探索自然的愿望。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此,本節課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通過了解人類運用仿生學進行創造的實例——流線體、薄殼結構,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為學生創造發明提供有益的啟示,并形成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知識:通過分組收集資料,舉例說明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多方面影響。
2.能力: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以及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意識,樹立環境保護的緊迫感、責任感,培養團結協作精神。
教學重點:掌握調查和收集資料等科學探究的方法。
認同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形成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難點:掌握調查和收集資料等科學探究的方法,形成環境保護意識。
課前準備:學生準備:收集有關人類破壞生態環境的資料,并做好交流的準備。
教師準備:收集有關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分配: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播新聞,激情入境
出示課件:新聞三則《蒼蠅與宇宙飛船》《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電魚與伏特電池》
談話導入:聽了這幾個新聞,你有什么感想?(科學發明與動物有很大關系)
小結過渡:今天繼續學習《人類的“老師”》這篇課文,相信你收獲更多,希望大家好好地表現。(板書課題)
二、初讀檢測
1、讀一讀。
破碎 教訓 顫抖 坦克 機毀人亡
超過 均勻 袋鼠 機翼 輕而易舉
2、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人類的老師有哪些?
師:提問:老師為什么要加引號?(這里的“老師”不是我們平時所指的老師,指的是自然界中的種種生物,是特指,所以加引號。)
3、學生述說大意:科學家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發明創造出很多東西,說明生物是人類的老師。
三、依托課件,自主探究。
1、出示:(多媒體課件)鳥類與飛機、鯨與輪船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小組交流
。1)分配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任務:第一大組重點研讀課文第一、二、六、七自然段
第二、三、四大組重點研讀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巡回點撥。
第一、二、三大組:從課文第一自然段讀懂了什么?
第四、五、六大組:“老師”是誰?“老師”教給人類什么?人類向“老師”學習的結果如何?
(3)組織交流,評議導向.
讀懂并講述清楚人類在飛行設計,輪船設計二個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學習的?
過渡:怎樣?有收獲嗎?可能也有疑問吧!請同學們把你的收獲說出來,和大家分享。當然,有疑問的地方可以提出來,討論討論,行嗎?好,暢所欲言吧!
1.第一大組匯報探究情況,其他組補充或提出異議
(1) 第一自然段
、倏茖W家從鳥兒在空中自由飛翔的現象得到啟示,發明了飛機。
②鳥兒是人類的老師
、蹚尿唑、蒼蠅、蚊子、蜜蜂等飛行的情形,研制出高性能的飛機。
(2)第二自然段
①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還有什么?
②鯨的流線型外形有何作用?有什么應用呢?
。3)第三自然段
① 人類從生物哪兒得到啟示,或有所發現,或有所改進,或有所發明,“真是”、“好”寫出了人類對生物的贊美。
② 這句話總結全文,點明中心。
2、 第一大組匯報探究第一自然段情況,其他組補充或提出異議
。1)科學家研究鳥兒飛行的原理,發明了飛機。
(2)從蜻蜓那找到防止機毀人亡事故的方法。
。3)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動物的飛行特點,造出了許多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新式飛機。
。4)飛機的發明、改進、創優幾乎都是從自然界中相關生物的相應特點得到的啟示的。
3、第二大組匯報探究第二自然段情況,其他組補充或提出異議
4、理解最后一句話
。1)齊讀最后一句
。ㄎ闹信e了哪些例子來說明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的確是人類的好老師。)
(2)學到這,你對這句話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話說嗎?
。3)齊聲朗讀,再來贊一贊這人類的老師
5、小結: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哇!經過對許多動物的研究,人類獲得了不少啟發,但這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我們怎么做?(學生自由說)更多的奧妙還有待我們細心發現、積極探索!
四、奇思妙想
1、 平時你一定觀察過許多動物,從它們身上有沒有受到些啟發?請在小組里交流一下,好嗎?
。1)實物演示:雞蛋捏不碎
。2)分析捏不碎的原理:將壓力均勻地分散
。3)建筑師根據“薄殼結構”的特點,設計出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2 、看來,大家一定有許多奇思妙想,能說出來和大家分享嗎?
3、自由述說。
五、拓展延伸,展示資料
1、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只有這些嗎?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你還知道有哪些?(引導學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說說自己收集到的資料)
2、展示資料
蝙蝠在夜間飛行,捕捉飛蛾和蚊子,它無論怎么飛,也不會撞上什么東西,這是什么緣故呢?科學家反復研究,揭開了秘密?茖W家運用這個道理,制成雷達裝在飛機上,飛機就能在夜間飛行了。
螢火蟲——高效冷光源 蝴蝶翅——迷彩服、裝潢材料
夜蛾——作戰性能高的戰斗機 蒼蠅——蠅眼照相機
跳蚤——垂直起落的鷂式飛機 海豚——快速度的潛艇
六、 課外遷移,作業超市。
1 、課外自己尋找并閱讀介紹人類向生物學習的兒童科普讀物。
2、 觀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寫觀察日記,有興趣的可做實驗
七、板書設計:
總 人類的老師 不止是蝙蝠
斑點、防抖
蜻蜓——飛機
流線體、提速
12、人類的“教師” 分 鯨——輪船
薄殼結構、堅固
雞蛋——建筑物
……
總 生物界有很多人類的老師
八、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紹有關仿生學方面內容的,知識性和趣味性都很強,文章結構簡明,通俗易懂,便于學生自讀自悟。因而,在教學中,打破以往的教學常規,還自主學習于學生,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探討與研究之中,親身體驗到了自主學習的快感和學習語文的樂趣,激發了學生探索大自然的強烈愿望。改變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一大重要任務。
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預習的能力,所以,自主預習時,我讓學生多渠道搜集相關的文字或圖片資料,以便小組交流。精讀課文時,主要抓住重點段,即一二自然段,反復研讀,挖掘文本內涵。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給學生一個自由選擇的空間,重點學習自已最感興趣的部分,進行合作探究、討論交流,篩選有價值的問題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深入探討。根據課文特點,我設計教學流程為:聽播新聞,帶入情景→閱讀課文,了解大意→依托課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暢敘感受→開放網絡,延伸拓展。
1、明確一些方法。本篇課文很明顯的特點就是通過一個“點”將形象典型的事例與人類的改造發明有效地聯系起來,扣住這個“點”即可以起到挈領的作用。這個“點”便是動物帶給人類的啟示。在學完“鳥兒帶給人類的啟迪”以后,我便讓學生通過自主研究與合作交流的形式討論學習其他的兩個事例,學生覺得輕松,覺得快樂。
2、激發一點情趣。如果只是枯燥地灌輸這些“仿生學”方面的科普知識,許多學生也許覺得無聊。因此科學性與趣味性的結合是相當的有必要。如何激發學生的情趣,教師除了考慮自己的語言感染力,對文章抽象語言的形象感悟,對科學中新發現的意義的認識,對相關材料的有效補充等,都值得探討!
3、滲透一種思想。課題人類的“老師”,我讓學生探討“老師”二字為什么要加雙引號?通過互相啟發、補充,學生明白了,要想真正獲得科學的新發現,還得*人類自己去發現、去思考,這樣理想才能真正變為現實。
課的開始一方面激發了學生閱讀、探究的興趣,另一方面篩選出了中心問題,為后面的探究學習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從而提高了探究性學習的實效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習內容、學習伙伴都由學生自由選擇,小組學習匯報方式也由組內學生協商決定,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小組交流中,經歷了探究的過程,體驗了探究樂趣。
通過小組的交流,展示學習成果,體現了學習過程的合作。合作的過程,是師生、生生思維碰撞的過程,是相互學習的、接納的過程,也是分享學習成果的過程。在合作探究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敢于質疑,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求知的欲望特別地強烈,課堂氣氛空前高漲,尤其是個人匯報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以及小組交流學習成果時,他們暢所欲言,就連平時很少動腦、很少開口的學生,都情不自禁地舉起了小手,我也因此被深深地所感染,課堂上掀起了一個高潮又一個高潮。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課堂教學目的不在課堂,而是通過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情感和能力,從而讓學生走向課堂之外的更廣闊的天地。當學生把探究、發現、創造邊成一種習慣,“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一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才算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