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啟示教案
教材簡介:
這是一篇關于仿生學的課文,課文開篇以科學家從鳥類飛行得到啟示,發明了飛機,引出了“可以說,鳥兒是人類的‘老師’”;接著,重點介紹了人類在飛機設計輪船設計,建筑設計等方面向鳥類,蜻蜓蒼蠅蚊子蜜蜂等學習的例子,具體地說明了:“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何止一種”;最后,以“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呼應開頭,點題作結.全文層次清楚,重點突出.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仿生學方面的知識,激起探索自然的愿望。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此,本節課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通過了解人類運用仿生學進行創造的實例——流線體、薄殼結構,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為學生創造發明提供有益的啟示,并形成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知識:通過分組收集資料,舉例說明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多方面影響。
2.能力: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以及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意識,樹立環境保護的緊迫感、責任感,培養團結協作精神。
教學重點:掌握調查和收集資料等科學探究的方法。
認同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形成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難點:掌握調查和收集資料等科學探究的方法,形成環境保護意識。
課前準備:學生準備:收集有關人類破壞生態環境的資料,并做好交流的準備。
教師準備:收集有關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分配: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播新聞,激情入境
出示課件:新聞三則《蒼蠅與宇宙飛船》《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電魚與伏特電池》
談話導入:聽了這幾個新聞,你有什么感想?(科學發明與動物有很大關系)
小結過渡:今天繼續學習《人類的“老師”》這篇課文,相信你收獲更多,希望大家好好地表現。(板書課題)
二、初讀檢測
1、讀一讀。
破碎 教訓 顫抖 坦克 機毀人亡
超過 均勻 袋鼠 機翼 輕而易舉
2、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人類的老師有哪些?
師:提問:老師為什么要加引號?(這里的“老師”不是我們平時所指的老師,指的是自然界中的種種生物,是特指,所以加引號。)
3、學生述說大意:科學家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發明創造出很多東西,說明生物是人類的老師。
三、依托課件,自主探究。
1、出示:(多媒體課件)鳥類與飛機、鯨與輪船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小組交流
(1)分配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任務:第一大組重點研讀課文第一、二、六、七自然段
第二、三、四大組重點研讀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巡回點撥。
第一、二、三大組:從課文第一自然段讀懂了什么?
第四、五、六大組:“老師”是誰?“老師”教給人類什么?人類向“老師”學習的結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