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教案(精選16篇)
《白楊》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1、根據(jù)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喜歡通過角色互動,增強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激發(fā)幼兒思考的欲望,續(xù)編故事情節(jié),所以在設計過程,通過角色的演繹提問,完成整個過程。
2、通過教師的語言啟發(fā),引導幼兒進行廢物利用。幼兒對環(huán)境保護意識模糊,通過具體、形象的事物、情節(jié)、環(huán)境,達到環(huán)保教育的目的。
活動目標:
1、在老師啟發(fā)引導下,合理想象故事情節(jié),完整故事內(nèi)容,培養(yǎng)幼兒的擴散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2、了解稻草的用途。
3、廢物利用,并對幼兒進行環(huán)保教育。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了解一些有關稻草的常識。
2、稻草制品。如:草帽、草席、稻草人、草鞋等。
3、立體活動教具、頭飾(小鳥、小兔、小姑娘)
活動重難點:
把沒用的稻草變成有用的東西,從而進行環(huán)保教育。
活動過程:
一、角色互動,引出故事:
冬天的時候,小白楊穿了一條用稻草做的圍裙,真漂亮,又暖和?墒,春天來了,唉,你們發(fā)現(xiàn)小白楊怎么了?(哭了)
1、我們一起問小白楊?(小白楊,小白楊,你為什么哭呀?)
2、請扮演小白楊的老師回答(春天來了,天氣漸漸熱了,可是我那件用稻草做的圍裙還穿著,太熱了)
3、誰來了?小白楊怎么問小鳥的?小鳥幫助它了嗎?小兔呢?
總結:哎呀,小鳥、小兔都沒幫助小白楊,它們那么熱的天不需要圍裙,怎么辦呢?
二、設疑:教師引出討論點
1、天越來越熱了,小白楊的圍裙還是沒脫掉,它熱得透不過氣來,難受得腰也彎了,怎么辦呀?(幼兒討論)
2、老師有個辦法:我來幫小白楊脫圍裙,脫下的稻草扔在地上多臟,扔到小河里吧?(好嗎?)那么放把火把稻草燒了吧,好嗎?
總結:會環(huán)境污染的,扔到小河魚會死,燒稻草的濃煙嗆人。
三、擴疑(廢物利用進行環(huán)保教育)
1、哎呀,老師的辦法都不好,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呢?你們想想稻草有什么用?
2、討論稻草的各種用途,完整故事內(nèi)容。
總結:你們想出辦法是不是和這位小姑娘想得一樣呢?完整故事內(nèi)容,體驗成功的喜悅。
3、現(xiàn)在小白楊怎么樣了?(笑了)
四、扮演角色,體驗成功
通過角色扮演,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附: 故事:小白楊的圍裙
冬天的時候,小白楊穿了一件用稻草做的圍裙,又漂亮,又暖和。
春天來了,小白楊還是穿著那條用稻草做的圍裙,真熱呀。一只小鳥飛來了,小白楊忙問:“小鳥,小鳥,請你幫我把這條用稻草做的圍裙脫了,好嗎?”小鳥說:“不行,不行,這么熱的天,我才不要呢!”一只小兔蹦蹦跳跳過來了,小白楊又問:“小兔,小兔,請你幫我把這條圍裙脫了,好嗎?”小兔搖搖頭說:“不行,不行,這么熱的夭,我才不要呢!”哎,天越來越熱了,可是小白楊的圍裙還是沒脫,它熱得直冒汗,熱得喘不過氣來,腰也彎了,他傷心地哭了,這時,正好來了一位小姑娘,小姑娘說:“小白楊,別哭,別哭,我來幫你!”她用稻草做了一頂草帽戴在頭上遮太陽,用稻草編了一條草席,睡在白楊樹底下,真涼快。嗨,這下白楊樹再也不覺得熱了,它舒服極了,高興得笑彎了腰,連聲說:“謝謝你,小姑娘!”
活動反思:
從這次語言活動設計中讓我想起了以往我們開展的一些故事教學,結局是統(tǒng)一的,孩子們的“一百種語言”最后變成了一種語言,制約了幼兒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我們應該改革固有模式,此活動中我們就利用了動畫對孩子具有相當吸引力的特性,讓動畫及聲效的變換去引發(fā)孩子主動思考,充分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允許孩子們有不同的答案,鼓勵幼兒大膽求異,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將知識轉換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為幼兒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和將來的終身學習和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礎。
《白楊》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理解爸爸借白楊表白的自己的心;
過程與方法:通過品析文章的重點語句,掌握作者使用的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邊疆建設者扎根西部、默默奉獻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作者表達的情感;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通讀感悟法,討論法,品讀語句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找出三個問句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了解到課文講的是一位父親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去新疆上學在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了白楊樹的故事,并重點學習了白楊樹的特點。那么這位父親真的只是在說白楊樹嗎?這是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重點。
。ǘ┏踝x感知;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回憶上節(jié)課所學的關于白楊樹的特點。
。ò鍟焊叽笸π、堅強、不軟弱、不動搖)
順勢過渡到深入研讀:文章中介紹了這么多關于白楊樹的特點,真的只是在說白楊樹嗎?
。ㄈ┥钊胙凶x:
1、引導學生找出“不是的,爸爸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2、學生閱讀這一段落,聯(lián)系全文回答:爸爸的心是一顆怎樣的心?從文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來?
學生找出下文中“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爸爸是個邊疆工作者,邊疆需要他,他就在那里生根發(fā)芽。
3、教師總結這是爸爸的“心態(tài)”(愿意扎根邊疆無私奉獻自己的心),并引導學生明白,像爸爸一樣的這是一類人。
。ò鍟盒膽B(tài);扎根邊疆,默默無聞)
過渡:文章當中除了寫爸爸的心態(tài)之外,表白的心還指什么?從文中哪里可以看出?
。▽W生已經(jīng)漸入文章情境,所以這一部分安排學生小組討論,自主合作學習完成,匯報成果,教師總結即可)
4。學生得出“心”的第二層含義即是“心愿”。并找到文章末尾“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顆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進而得出:爸爸希望作者和妹妹長大后也能夠成為像他一樣的人這個心愿。
突破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5。在學生理解透本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引出本課“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學生很快就能掌握;至此,教學環(huán)節(jié)結束。
。ㄋ模┩卣寡由
這一部分我會從課文的情感入手,引導學生將情感拓展到更深層次,我會設置如下問題:如果同學們長大了有選擇工作地的機會,你愿不愿意去建設西部,去那些需要我們的偏遠地區(qū)工作?
這樣設計在鞏固內(nèi)容的基礎上,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得以提升。
。ㄎ澹┬〗Y作業(yè)
小結會采用談收獲的方式進行
作業(yè)設計如下:
1、 查找西部建設的相關資料,加深對西部地區(qū)和西部建設者的了解;
2、 掌握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嘗試用這種手法寫300字左右的小練筆
《白楊》教案 篇3
三種不同使用說明了什么 江蘇太倉市南郊中心小學 矍金龍 這是《白楊》一課的教學板書設計。此板書刊登于《小學教學》(l9xx年11期)上。而筆者所在學校的幾位參加市評優(yōu)課的教師恰好也抽簽抽到了上《白楊》這一課,我就把上面這一板書設計介紹給了他們,希望能對他們的評優(yōu)課有所幫助。 幾天后,筆者相繼聽了他們的評優(yōu)課《白楊》,發(fā)現(xiàn),他們均采納了我推薦的板書設計。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卻出現(xiàn)了三種不同的運用方法。
一位教師在講讀課文時,一邊講一邊自己在黑板上畫出白楊,并相繼填上白楊的三個特點,當講到“爸爸”也在表白自己的心時,教師相應畫出“心”形,并相繼填上邊疆建設者的心愿。時,指出作者借白楊來贊美邊疆建設者的,同時板書:“贊”。 另一位教師則要求一位學生到黑板上畫出白楊。在講到白楊的三個特點時,分別請三位同學在黑板上書寫;講到“爸爸”也在表白自己的心時,請一同學在黑板上畫上“心”形,同樣也請三個同學分別填上“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無私奉獻”。 第三位教師在課前即下發(fā)給學生每人一張白紙。在進行到上述過程時,同時要求沒輪到“板演”的學生每人在下發(fā)的紙上自己畫畫、填填,并激勵說:“看誰畫得最好、填得最正確! 縱觀以上三種對同一板書的不同使用方法,筆者認為,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先進教學經(jīng)驗、優(yōu)秀教案。同時,從中不難看出第三位教師對創(chuàng)新意識、主體性、全體性等素質(zhì)教育要義把握得更準,當然教學效果也大不一樣。
《白楊》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寫作范例,描寫了“西北極普通的”白楊樹的形貌和“精神氣質(zhì)”,揭示了白楊樹所象征的當時抗日軍民的頑強意志和斗爭精神,抒發(fā)了對白楊樹的由衷贊美之情。
全文的思路是:先寫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引出作者觀看的“單調(diào)”感;再寫白楊樹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攏的特點;接著寫白楊樹的“精神品格”,點明它的象征意義;最后將白楊與“貴族化的楠木”對比,“高聲贊美白楊樹”。
學生分析:
學生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意識。已初步養(yǎng)成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據(jù)調(diào)查,學生對文中白楊樹的形象、氣質(zhì)較感興趣,對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也有進一步探究、運用的興趣。
設計理念: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整合,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白楊禮贊》是一篇文質(zhì)優(yōu)美,感情強烈的散文,因此在目標設置時,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
本文明寫樹,實際是寫人,由樹及人,熱情歌頌了抗日軍民團結戰(zhàn)斗、力爭上游、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突破難點和重點,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學習本文象征手法。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誦讀體味情感和語言。
2、 教會學生學會以研究、探討、合作的方法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 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學習陜甘寧邊區(qū)抗日軍民正直、質(zhì)樸、團結向上、堅強不屈的革命品質(zhì)。
教學重點:
1、 分析5、7段內(nèi)容,歸納托物抒情的寫法。
2、 學習托物抒情的手法;及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進行寫作訓練。
教學難點:
1、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體會富有感情和含義深刻的語言 。
2、探究文中是如何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的。
導入:
樹是大自然中一道美麗的風景,我們欣賞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柳的風韻,我們瞻仰過”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們也遙望過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的梅的倩影。這節(jié)課我們將走近白楊樹的生命。
自主學習:
預習課文,解決生字詞。
1、白楊樹給你的總得體印象是什么?團結向上、努力向上。
2、作者從哪幾個角度來寫白楊樹的美?(外形、色彩、品格)
3、作者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白楊樹的外形美的?(干、枝、葉、皮)
明確:作者從干、枝、葉、皮四方面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目的是突出樹的正直,團結,進取,樸質(zhì),倔強,不折不撓,力爭上游的精神。把白楊樹擬人化了。
合作探討:
1、小組朗讀第四部分7、8自然段內(nèi)容。
要求:
1) 學生畫出文章中贊美白楊樹的相關詞語。說說前4句運用什么寫法?
明確:用七個感性色彩強烈的褒義詞語:“偉岸”“正直”“樸質(zhì)”“嚴肅”“溫和”“堅強不屈”“挺拔”熱情贊美它是“樹中的偉丈夫”。從外在形象到內(nèi)在氣質(zhì)全面地贊美白楊樹。。
2、學生齊讀5---8句,看主要運用那兩種修辭手法?反問、排比
討論:這四個句子問法有什么變化?意思是怎樣逐層加深的?
① 讓人由樹聯(lián)想到什么
、谧屓擞砂讞顦涞臉阗|(zhì)、嚴肅、堅強,聯(lián)想到有相同特點的北方農(nóng)民。
、塾砂讞顦涞膱詮姴磺(lián)想到傲然挺立、守衛(wèi)家鄉(xiāng)的抗日軍民。
④由白楊樹枝枝葉葉緊靠團結,力爭上游的精神,聯(lián)想到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精神和意志。四個反問句連貫緊湊,思想逐步升華,贊美之情逐漸達到高潮,由外向內(nèi),由樹及人,層層深入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3)第8自然段有何作用?
進一步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揭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
(4)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是什么?是怎樣揭示出來的?
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nóng)民,哨兵,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zhì)、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這種手法我們稱為托物言志.。
在前文鋪墊的基礎上,第7段采用欲揚先抑的寫法,運用排比反問修辭由樹及人,層層深入,揭示象征意義,第8段進一步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揭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
3.結合時代背景,你認為楠木指哪些人?運用什么寫法?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楠木”在文中象征諸如反動派等。表達了作者對反動派憤慨、鄙棄之情。先抑后揚,對比反襯白楊樹的不平凡,首尾呼應。再次贊美白楊樹,深化主題,結束全文。
課堂小結:
在本文寫法上我們有哪些收獲?
寫作手法: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對比襯托 ,欲揚先抑。描寫景物:由點到面,由近及遠,由下到上,由平視到仰視,由外在形象到內(nèi)在品質(zhì)。語言句式:多用修辭(排比、反問、比喻 擬人)語言優(yōu)美,富有感情
鞏固提升:
1.仿寫句子:
我贊美蓮花(菊花,梅花,落葉……),就因為……不但……尤其…
2.補全對聯(lián):
贊高原白楊傲然挺立對抗西北風
《白楊》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白楊的特點,教育學生學習建設者那種熱愛邊疆、扎根邊疆的志向和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
2、學習本課借物喻人的寫法,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指導學生查字典自學生字、新詞,完成課后習題。
【教學重點】學習借物寫人的表達方法,能正確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領會父親對孩子講述的那段話。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具準備】
幻燈片或掛圖一幅、朗讀錄音。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概括主要內(nèi)容,自學生字新詞,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ò鍟喊讞睿
2、導語。
3、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了解主要內(nèi)容。(抓中心)
。1)教師范讀。讓學生思考: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2)討論明確: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帶著自己年幼的兒女前去新疆,在旅途中看到白楊引起了議論的事。
4、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劃:邊讀課文邊劃生字、生詞及易錯的熟字。
。2)查: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詞。
(3)講:學生互相交流學習體會。(音、形、義各有側重,教師作重點指導)
戈: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撫:注意讀準字音,在字典中取準“撫”的義項,理解“撫摸”的意思。
介: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
清晰:聯(lián)系課文理解詞義,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膳e出反義詞(清晰—模糊),近義詞 (清晰—清楚,分明)。
渾黃一體:全是黃色,分不清界限。指導學生在想象中體會。
表白:對人解釋,說明自己的意思。
。▽τ谏中略~的處理,還要在講讀時指導學生結合語言環(huán)境加深理解。)
5、學生默讀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抓思路)
。1)提出要求:默讀課文,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然后交流。 (教師可提示: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寫父親和孩子們議論白楊樹的。)
(2)討論明確:課文按記敘內(nèi)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第一段 (從開頭到“……從窗口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寫大戈壁和鐵路沿線的白楊樹。第二段 (從“一位旅客正望著……”到“……孩子們現(xiàn)在還不能理解”),寫父親與孩子們議論白楊樹。第三段 (從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后),寫孩子們將和爸爸一樣地在邊疆扎根。
6、作業(yè):
。1)寫出下面詞語的反義詞和近義詞:
清晰軟弱動搖
(2)根據(jù)課后習題1的提示,認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講讀課文,解詞析句,完成課后習題,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交待學習任務。
1、板書課題。
2、導言。
3、概括主要內(nèi)容及寫作順序。(從整體入手)
(二)講讀課文(從整體到部分)
〔講讀第一段〕(從整體到部分)
1、看圖、聽讀、思考:大戈壁什么樣?白楊樹什么樣?
2、默讀思考:課文中怎樣描寫大戈壁?怎樣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劃出主要詞句)
3、讀后討論。(通過解詞析句理解、體會)
(1)課文中怎樣寫大戈壁?請你結合畫面用恰當?shù)脑~語概括大戈壁什么樣?作者要寫白楊,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2)課文怎樣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高大挺秀”的“秀”字怎么講?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4、教師小結。
〔講讀第二段〕
1、學生自由讀,思考:父親和孩子們是如何議論白楊樹的?
2、讀后討論交流。
。1)這里的“一位旅客”指誰?這里的“衛(wèi)士”指什么?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白楊出神”呢?
。2)請三名同學分角色朗讀對話。思考:誰說的話是主要的?兄妹對白楊有什么看法?爸爸是如何介紹白楊樹的?
。3)教師讀父親的話后提問:“表白”怎么講?為什么說他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3、劃出句中的關聯(lián)詞語,并按要求造句。
4、教師小結。
〔講讀第三段〕
1、教師引讀后,提問:此時此刻爸爸又陷入了沉思,他看到了什么?會想些什么呢?
2、教師小結。
3、學生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又回到整體)師生借助板書共同總結。
《白楊》教案 篇6
教學目標:分析課文二,三,四部分;.總結全文。
一,復習導入新課:
1, 明確課文的線索;課文的.寫作背景。
2, 作者有關知識。
集體訂正
二,明確本課學習目標
分析課文二,三,四部分;.總結全文。
三,學生閱讀5-6節(jié)思考并討論:
1, 概括5-6節(jié)內(nèi)容。
明確;寫白楊樹的'外形表現(xiàn)白楊樹的不“不平凡”。
2, 第5節(jié)主要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安排材料的?
.總結明確:
總:力爭上游,筆直的干,筆直的枝》性格:
干:丈把高……
分:丫枝:向上,靠攏……倔強挺立,
葉:向上……不屈不撓,
皮:光滑,淡清色……力爭上游,
總:這……
那些詞語表現(xiàn)了“力爭上游”?它們和“倔強挺立”“不折不撓”的性格有聯(lián)系嗎?
.總結:詞語:向上,靠攏,一束……
疏導:通過寫白楊樹的外形來表象白楊樹的內(nèi)在品質(zhì)。進而贊美白楊樹“不平凡”。
四,閱讀第7-8節(jié),討論:
1, 概括本節(jié)內(nèi)容。
明確:贊美白楊樹,揭示其象征意義。
2, 為什么說“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為什么又說“它是樹中的偉丈夫”?這種先否定后肯定的寫法叫什么?
3, 從哪些地方分析,北方的抗日軍民和白楊樹具有相似支出?
.總結:不屈不撓,樸質(zhì),嚴肅,堅強不屈……
《白楊》教案 篇7
《白楊》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課程目標還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基于以上的認識,我在教《白楊》一課時,設計了“質(zhì)疑──解疑──精讀”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力求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同時語文課程標準又為語文教學指出了一條很好的教學思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多積累,引導學生重感悟、重內(nèi)化,重視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等。
【教學背景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
《白楊》一課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學生對西部大開發(fā)的情況了解甚微,所以對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個難點。只有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人們的無私奉獻,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對白楊的敬意,實際上是對建設者的贊美。
2、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
根據(jù)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的情況分析,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一定要抓住教學重點,通過朗讀、小組交流、觀看錄像等方式,引導學生理解爸爸的話,從中了解到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個特點。
3、技術準備:
本教學活動策劃是以文本資源(教材)為主,同時積極利用課外資料和電教多媒體平臺進行有機地整合,充分發(fā)揮其教育功能。
、爬枚嗝襟w讓學生了解戈壁環(huán)境的惡劣,來進一步感悟白楊在環(huán)境極其惡劣的戈壁灘上還生長的高大挺秀,說明白楊的適應性和生命力極強。
、瞥浞掷谜n外資料,使學生了解新疆的過去,知道新疆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從而更好的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扎根新疆,建設新疆的決心。
4、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對策的研究說明:
⑴在講課之前,請學生了解爸爸、媽媽是怎樣工作的。
、仆ㄟ^收聽廣播、看報、上網(wǎng)等途徑查閱有關新疆和西部大開發(fā)的資料。
⑶利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便有效的幫助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本課教學過程設計】
這是一篇借物寫人的文章,作者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是寫人,是贊美邊疆的建設者們。作者先簡筆勾畫白楊高大挺秀的外形,再借爸爸之口贊揚白楊堅強不屈、生命力強盛的內(nèi)在品格,最后寫小白楊迎著風沙茁壯成長。這是文章的一條明線。然后寫爸爸,先寫爸爸看著戈壁灘上的白楊出神,再寫爸爸嚴肅地向孩子介紹白楊樹,最后寫爸爸由陷入深思到突然露出微笑,這是人物神情變化的一條暗線。這兩條線索如何處理呢?怎樣才能不顧此失彼呢?我選擇了前半部分重點抓明線,突出白楊的形象;后半部分重點抓暗線,突出邊疆創(chuàng)業(yè)者的形象。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帕私獍讞畹奶攸c,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希望。
、仆ㄟ^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體會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
、沤虒W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引疑推導法;情感體驗法。
⑵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感悟爸爸的言行和心理活動,體會作者熱情歌頌建設者不畏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它不僅表現(xiàn)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現(xiàn)在培育下一代邊疆建設者的精神上。使學生對那種扎根邊疆的崇高精神境界產(chǎn)生敬仰之情。
【教學重點】
了解白楊的三個特點,通過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爸爸兩次陷入沉思的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在一輛開往新疆的列車上,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衛(wèi)士出神,同學們,你們見過戈壁嗎?讓我們親眼目睹戈壁灘的景象。
。ǔ鍪句浵瘢
2、提問:
你有什么感受?(荒涼,沒有生機)你來讀一讀書上描寫戈壁的段落。
指名讀。
。ㄔO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點,從而進一步認識白楊,最后升華到對在那里生活的建設者的了解。)
二、品讀課文
1、師:戈壁灘上的衛(wèi)士指的是什么?(白楊樹)白楊樹有什么特點?默讀課文,用概括性的詞語寫在書上。
(高大挺秀、易種植、適應性強。)
投影出示爸爸說的話,學生看投影讀出白楊樹的特點。
你都知道哪有白楊樹?讀出適應性強的特點。
指名讀。
2、白楊樹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是怎樣生存的?(看白楊在惡劣環(huán)境中生長的一段錄像)這說明了什么?
。ㄔO計意圖: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贊揚了白楊高大挺秀、適應性強、堅強不屈的品格。)
3、齊讀這段話,師:這段話是誰說的?這句話包含了幾層意思?
4、師:爸爸是在介紹白楊樹,也是在表白自己,這是孩子們所不能理解的,孩子們知道什么?找有關的句子讀讀。(投影出示)
、庞懻摚汉⒆觽儾恢朗裁?
⑵可是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ㄖ挥邪职帧有……)
、菫槭裁窗阉麄兘拥叫陆ド蠈W?
、人麄冎恢佬陆莻什么地方?
⑸你對新疆了解多少?
師小結:新疆是個干旱少雨、沙漠面積較大的地方,為了改變新疆的面貌,有許許多多的建設者扎根新疆,開發(fā)新疆,建設新疆。
5、爸爸在表白什么呢?
。ㄗ约阂蚕癜讞钜粯樱陆ㄔO新疆,想讓孩子做建設新疆的小白楊,自己做大白楊。)
師小結:作者在贊美白楊,更在贊美像白楊一樣的建設者。
6、師:是的,在千千萬萬個像爸爸、媽媽這樣的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把茫茫的大戈壁變成了一片片的綠洲。
。ㄍ队埃
(設計意圖:抓住課文中的三個“只知道”,讓學生小組交流,想一想孩子們不知道什么,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讓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活動,經(jīng)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學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孩子們也像白楊那樣在邊疆生根、成長的赤誠之心。)
7、配樂齊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投影配樂)
師: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爸爸又陷入沉思,課文中兩次寫爸爸陷入沉思,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爸爸這兩次陷入沉思在想什么?
(一次:想自己,想過去;二次:想過去,想未來。)
師:突然他們的嘴角浮出一絲微笑,為什么?這又說明什么?
(未來新疆建設者正在成長,后繼有人。)
8、學習這篇課文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W習白楊樹,學習建設者。)
師小結:白楊樹的品格也正是建設者的品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會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使學生對那種扎根邊疆的崇高精神境界產(chǎn)生敬仰之情。)
9、結合板書小結:
這篇課文采用象征手法,借物喻人。作者寫了大戈壁的荒涼,也寫了白楊樹的挺秀;寫了孩子們的天真,也寫了爸爸的深情。語言樸實無華,感情真摯深沉。作者實則寫物,意在喻人,贊美祖國邊陲建設者熱愛邊疆,扎根邊疆的志向;不畏艱難,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國邊疆建設后繼有人的希望。我們衷心地祝愿:戈壁灘上的白楊樹越栽越多,越長越高,越來越美!
(設計意圖:學生隨著老師的手勢,借助板書,同老師一齊吟誦。此時,師生入情入境,思想感情與作者產(chǎn)生了共鳴,從心底里欽佩那些不擇環(huán)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的建設者。這發(fā)自肺腑之聲,將課堂教學氣氛推向高潮,師生沉浸在詩情畫意之中。課雖結束了,但情猶未盡,意猶未已,使學生的理解和感情進一步得到了升華。)
三、布置作業(yè)
收聽廣播或者收看電視了解西部大開發(fā)情況。
【板書設計】
寫物:高大挺秀生命力強小樹成長
白楊
喻人:扎根邊疆不畏艱苦后繼有人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1、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分析:
、艑W生自我評價: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的默讀速度提高了,與此同時,概括能力也隨之提高。
、菩〗M內(nèi)部評價:
在小組活動中,通過討論、交流我們了解了白楊的特點,使我們覺得白楊確實了不起,叫人敬佩。在此基礎上,我們通過朗讀體會爸爸的心愿,使我們對邊疆建設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墙處熢u價:
在教學白楊內(nèi)在品格時,我通過理解內(nèi)容,體會感情,描述渲染、感情朗讀四個步驟掀起教學高潮。結束時我讓學生由邊疆的白楊聯(lián)想到身邊的“白楊”,由大白楊聯(lián)想自己這些“小白楊”,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何處講解,何處啟發(fā),何處朗讀,何處討論,何處留下“教學空白”,都作了精心設計。因此,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更深的感受,閱讀理解能力進一步提高了。
⑷家長評價:
家長通過參與學生收集資料的過程,發(fā)現(xiàn)學生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了。
2、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分析:
、沤處熥晕以u價:
在課堂教學中,我力爭做到啟發(fā)性語言循循善誘,講解性語言有條不紊,描述性語言繪聲繪色,贊揚性語言激情昂揚,我用飽滿的感情感染學生,使教師、學生、作者三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達到了“入境”、“悟神”的最佳境界。
、茖W生進行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出白楊精神的可貴,體會到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反思】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構思巧妙,文字雋永,感情豐富,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然而,要讓小學生深刻理解,卻有較大的難度。我根據(jù)教材的特點、重點和難點,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實際出發(fā),運用了“引疑推導法”,從整體著眼,以“疑”為主線的讀思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tài),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首先我從課題激疑(從課題看,本文應當寫些什么)入手,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主要內(nèi)容之后,便直奔重點、難點,即從過渡段切入,引疑激趣(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然后按照“形象──特征──象征意義”的思路引導學生在讀中生疑,深思、釋疑,逐步完成認識由表及里的過渡。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通過“抓空白處”(孩子們只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引疑的辦法攻破難點,讓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概括)活動,認識到“孩子們”“只知道”的都是具體的“行動”,而“不知道”的,就是“爸爸”的“心”。經(jīng)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學生步步深入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孩子們也像白楊那樣在邊疆生根、成長的赤誠之心。
其次,我通過朗讀訓練,錄音欣賞等方式動之以情,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受到了白楊形象美、內(nèi)質(zhì)美和建設者心靈美的感染;同時,又抓住描寫“爸爸”語言、神態(tài)的詞句引疑,使語言文字的訓練和思想品德的教育達到了辯證的統(tǒng)一。此外,我還巧妙地把“白楊”與“爸爸”、“小白楊”與“孩子們”、邊疆和內(nèi)地、現(xiàn)實和遠景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帶領學生在“疑”的線路上逐步升華,因而教得輕松,學得主動,達到了文路、教路、學路的和諧統(tǒng)一。
《白楊》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xiàn)方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2.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3.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課時安排
2課時
A案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白楊的圖文資料。
2.搜集有關新疆自然、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圖文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在祖國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輝煌的絲綢古道,還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生長在茫茫戈壁灘上的白楊。
2.看課題激疑: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三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讀: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準,把生字新詞標出,不理解的詞用“?”劃出,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決不了的可提出來請教老師或同學。
二讀: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現(xiàn)的三個問句并用“ ~~”標出。
(1)學生找出三個問句后全班交流。
。2)課件出示三個問句。
、購哪膬嚎吹贸隽熊囋谇斑M呢?
、跒槭裁此@么直,長得這么大?
、郯职种皇窃谙蚝⒆觽兘榻B白楊樹嗎?
三讀:默讀課文,把找出的三個問句當成思考題,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嗎?請邊讀書邊思考邊在文中做適當?shù)呐ⅲ呀鉀Q不了的問題做個記號。
(1)學生按要求默讀課文,老師巡視、點撥。
。2)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
三、初步感知,交流體會
。1)對這三個問題的理解,能從課文的字面上大體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導學生初步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四、指導寫字,示范書寫
。1)教師示范“疆”字,提醒學生注意相應筆畫!跋荨钡挠蚁虏坎缓脤,注意與“滔、焰”區(qū)別。
。2)學生在寫字本上抄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抓住“沉思”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接著來學習《白楊》這篇課文。請同學們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瀏覽課文,請找一找“沉思”這個詞在課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用“Δ”號標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詞學習課文
(一)學習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內(nèi)容。
1.默讀1~4小節(jié),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2.課件展示,帶學生入境。
出示課件:畫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無人煙、飛沙走石的情景,老師畫外音:看!這就是車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渾黃一體。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這就是鐵路沿線的一行白楊樹。ó嬅嫔铣霈F(xiàn)一排挺直的白楊樹)每隔幾秒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wèi)士出神。就在這時,兄妹倆的一番對話打斷了他的沉思。
3.學習文章的5~13小節(jié),分角色朗讀,以讀代講。
(1)提出讀書要求:請同學們分角色把兄妹倆的對話讀一讀。男同學扮演哥哥,女同學扮演妹妹,老師就讀爸爸說的話和敘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倆爭論時那份天真、固執(zhí)的語氣讀出來。
。2)學生分角色朗讀。
4.學習文章第14小節(jié),細細品讀爸爸介紹白楊特點的三句話。
過渡:哥哥最后一個問話:為什么它這么直,長得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長的話。
出示課件: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提出讀書要求:自由輕聲讀一讀這段話,運用“抓關鍵詞品讀”的方法想一想你從每一句話中讀懂了什么?
。2)學生抓關鍵詞品讀這三句話。
、賹W生品讀“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一句后,老師引導學生深入品讀“從來”一詞后,老師啟發(fā)學生:你從中讀出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指導練讀:你能讀出白楊高大挺秀的特點嗎?
、趯W生品讀“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币痪浜,老師更進一步引導理解,老師啟發(fā)學生:從這一句話里你又能讀懂白楊的什么特點?
指導練讀:你能把白楊生命力如此頑強的特點讀出來嗎?
③學生品讀“不管遇到風沙還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啟發(fā)學生:從這一句話里你還讀懂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指導練讀:你能讀出白楊樹堅強不屈的品格嗎?
◇當堂完成課堂小練筆: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感悟白楊樹堅強不屈的特點,咱們來做一個小練習。
風沙刮來,白楊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來,白楊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對干旱,白楊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對洪水,白楊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朗讀第14小節(jié)。
5.學習第15小節(jié),抓三個“只知道”體會爸爸的心。
過渡:爸爸的這番話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板書:畫上一顆心的圖案。)孩子們現(xiàn)在還不能理解。(在心形圖案上畫一個“?”)
出示課件: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1)老師引讀“他們只知道……”后啟發(fā)學生: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們知道嗎?請把爸爸的經(jīng)歷和白楊聯(lián)系起來考慮,談談自己的看法。
。2)老師引讀:“他們只知道……”
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為什么把他們接到新疆去,你們知道嗎?
。3)老師引讀:“他們只知道……”
可他們卻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爸爸為什么要把孩子帶到艱苦的地方去呢?
(4)小結:看來,你們都知道了兄妹倆的三個“不知道”,那么,你們是不是已經(jīng)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們接著往下學。
(二)學習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內(nèi)容。
出示課件:
爸爸摟著孩子,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1.鼓勵學生針對這段話大膽質(zhì)疑。
2.歸納學生的質(zhì)疑難點并讓學生自讀自悟自解疑難。
設想學生可能會提的問題:
。1)爸爸望著窗外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爸爸會想些什么?
(2)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3.學生交流討論。
4.理解爸爸的心。
(1)出示“心”在字典里的兩種解釋:①指心臟。②指思想、感情等。
(2)請學生為文中“爸爸的心”選擇正確的解釋條后用“心”字來擴詞,老師相機板書:心情、心思、心愿。
(3)學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這三個詞來領悟“爸爸的心”。
。4)老師小結: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種心情,他是懷著崇敬的心情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爸爸的心還指的是一種心思,當他深情地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時他就懷著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們不知道,而你們已經(jīng)從孩子們的三個“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內(nèi)含了;爸爸的心還指的是一種心愿,那就是──(學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樣建設邊疆、扎根邊疆。)同學們這回對爸爸的心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指板書回答,并擦掉心中的“?”號。)
三、想象拓展,布置課后小練筆
1.大膽想象四十年后,當年的爸爸如今的爺爺?shù)牡谌纬了肌?/p>
老師啟發(fā):學完《白楊》一課后,我們難忘當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車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長的話。四十多年過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機上有不少來自國內(nèi)外的志士仁人,他們正準備奔赴西部邊疆。飛機內(nèi)還坐著當年的爸爸,他已是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了,他帶著兩個在新疆出生的小孫孫剛從上海探親歸來,此時他摟著兩個小孫孫,俯視著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學們想想,這位當年的爸爸如今的爺爺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這位爺爺和兩個小孫孫之間又會有一段怎樣的對話呢?
2.布置小練筆作業(yè):同學們可根據(jù)以上的設想大膽展開想象,完成小練筆作業(yè)《第三次沉思》
B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1.今天,我們來學習當代作家袁鷹的文章《白楊》,(板書課題)。
2.看插圖,認識白楊樹。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借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讀課文:①聯(lián)系課文中語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劃下來,想想這些話的意思。
3.檢查自學情況
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標點自然段。
注意: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結合課文理解詞義。字音易錯的:清晰;字形易錯的:新疆!敖弊植灰獊G“土”,與“僵”區(qū)別。
三、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
荒涼、寸草不生、貧瘠……
2.讀一讀你剛才所劃的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想想其中的含義。
理解: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學生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說說從字面上體會到白楊的生長環(huán)境十分的惡劣,感受到白楊十分的堅強就可以了。
朗讀:大戈壁這么荒涼,環(huán)境這么惡劣,白楊卻長得那么高大挺秀,像衛(wèi)士一樣守衛(wèi)著鐵路。讀到這里,你覺得白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贊美、驕傲的語氣。)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爸爸的話。
四、再次朗讀,深入體會
找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新課
爸爸僅僅是在贊揚白楊嗎?他的話中似乎還有更深的含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研究吧。
二、品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輕輕閉上眼睛聽錄音,看看在腦海中浮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板書并理解:高大挺秀)。
2.為什么會感受到白楊是高大挺秀的?
。ǜ瓯诘幕臎觯绮莶簧讞钤谀抢锸侨绱说耐Π,在滿眼沒有綠意的戈壁上,白楊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楊,有什么感受?引讀第一段。(體會“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當哥哥和妹妹在議論白楊時,什么問題使爸爸變得嚴肅起來(默讀4~13節(jié))?
三、理解研讀,深悟課文
1.找到爸爸說的話,弄清有幾句,并想想這幾句概括了白楊的什么特點(請一名學生朗讀并一同歸納)教師板書:
枝干挺直
白楊 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長
堅強
2.默讀,把表現(xiàn)白楊生命力強的詞語勾劃出來,理解這三句話怎么表現(xiàn)白楊生命力頑強的。
3.有感情地朗讀,注意體會重點詞語的感情。
4.體會句群關系,重點讀第三句。
5.換人稱讀:用爸爸的話來贊美白楊。把“它”換作“你”。
6.試著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7.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把16和14節(jié)對比著默讀,爸爸要表達什么呢?他和白楊之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從需要 扎根邊疆 無私奉獻
8.默讀最后一段話,想想
。1)爸爸為什么開始沉默,后來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實現(xiàn)嗎?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楊一樣適應那里的艱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楊一樣很頑強地生活下去。
。2)“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你能體會到它的含義嗎?
作者用小白楊的茁壯成長,來暗示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孩子們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成為祖國建設需要的人。
四、縱覽全文,體會中心
1.我們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楊的品質(zhì),那么現(xiàn)在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侔职植恢皇墙榻B白楊,贊美白楊,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楊那樣,服從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作無私的奉獻。
②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們一樣為邊疆出力,一樣建設邊疆。
、邸
2.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重點句子。
有感情地朗讀鏈接《帳篷》。
五、課后練習
1.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閱讀鏈接《帳篷》。
3.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寫幾句話,夸夸像課文中的爸爸一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wèi)者。
《白楊》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戈壁、清晰、渾黃一體”等詞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作貢獻的好品質(zhì)。
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讀課題
通過,營造學習氛圍,引入學習課文
師:同學們,我們來欣賞一段畫面:茫茫的大戈壁,鐵路沿線是成排整齊的白楊,高大挺秀,粗壯茂盛。大家知道它們是什么樹嗎?(板書:白楊)談談自己對白楊的初步印象,感知白楊的形象美。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學課文:自由大聲地讀課文,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想一想,本文圍繞白楊講了一件什么事?畫出文中直接描寫和談論白楊的句子。
2.檢查詞語: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
3.默讀課文1-3自然段,畫出詞句體會白楊的生長環(huán)境,指名說。(板書:沒有……沒有……沒有……)
過渡:茫茫的大戈壁,簡直就是生命的禁區(qū),然而卻有一點綠色,那就是高大挺秀的白楊。
三、品讀課文,抓住重點
本文中爸爸是如何介紹白楊的呢?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用筆畫出爸爸是介紹白楊的話。指名回答。
。ǔ鍪荆喊讞顦鋸膩砭瓦@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學生自由品讀后與同學交流,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通過讀讀議議,悟出白楊樹的品格:高大挺秀,生命力頑強。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個性朗讀這段話。師:同學們,讀這句話的時候你最想強調(diào)哪個詞語?為什么?(板書:“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
[出示: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需要它,它就在( )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師: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白楊樹還會在哪兒生長呢?填入( ),讀給大家聽。]
教師引讀,領悟白楊的精神美。
漫天的風沙吹打著,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冰冷的雨雪覆蓋著,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長時的干旱炙烤著,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肆虐的.洪水浸泡著,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四、研讀課文,體會內(nèi)涵
。ǔ鍪荆喊职种皇窍蚝⒆觽兘榻B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研讀“自己的心”,爸爸看到戈壁灘上高大的白楊樹,觸景生情,借白楊表達了自己的志向,即像白楊一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觀看視頻《生產(chǎn)建設兵團》,了解當時的艱苦生活和勞動環(huán)境,深切感受建設者為開發(fā)西部,保衛(wèi)祖國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貢獻。
感情朗讀:當我們體會到爸爸的感人情懷和良苦用心,當我們重溫老一輩邊疆建設者的豪情壯志,你會怎樣讀這句話呢?
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孩子們不能理解。這使爸爸陷入了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呢?又為什么微笑呢?請大家讀讀課文14--16自然段,用心想一想。
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出示: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體會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5.升華情感
師:幾十年過去了,當年的孩子已經(jīng)長大成人,成為了建設邊疆的中堅力量。如今的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示:《美麗繁榮的》)如今,昔日的孩子已經(jīng)為人父,為人母了,他們早已明白了當年爸爸的心,早已讀懂了白楊。他們現(xiàn)在會說什么呢?
(出示:爸爸,我們讀懂了白楊,讀懂了你的心,_________________。)
寫完后指名說。
五、回復全文,總結提升
歸納中心思想: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感情朗讀,使人物形象鮮活起來
小練筆: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詞語,夸一夸像文中的爸爸那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wèi)者。
推薦閱讀
閱讀鏈接詩歌《帳篷》。
對比閱讀《白楊》和《白楊禮贊》,激發(fā)學生學習《白楊》的興趣。
六、作業(yè)
1.抄寫本課生詞。
2.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白楊》教案 篇10
這篇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支邊者的高尚品格。這樣,借物喻人就成為本課教學之重點所在。因此,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這一寫法是本課之教學目標。為了完成這一教學目標,第一:我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爸爸的話及最后一節(jié)的含義。第二:我抓課文中的聯(lián)系點,即把白楊品格和爸爸的心愿聯(lián)系起來,我本課的教學定位、定向于此。
上完課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有“五點”收獲,“四點”思考。
一、加強了兩個意識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力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意識與語言文字訓練意識,如,朗讀指導貫穿于整篇課文中,強調(diào)“邊讀邊思”與“讀中理解”,使學生讀得充分,讀得有層次。在讀的形式上,有自由讀、個別讀、范讀、齊讀、師生合作讀、聽讀、背誦等。同時,我以學生為本,力求體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意識,如,在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時,邊讀邊總結讀書方法。
1、讀書時抓重點詞句品味,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
2、讀書時聯(lián)系上下文抓重點句理解,能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
3、讀書時抓重點段反復思考閱讀,就能體會感情,從內(nèi)容中領悟中心。這就提示了基本的讀中理解詞、句、段、篇的方法。不僅體現(xiàn)了以讀為本,也體現(xiàn)了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全面訓練。
二、注重教師評價,展示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我隨時注意用豐富的語言評價學生,在評價中鼓勵學生建立自信心,營造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情感,向?qū)W生教授學習方法。從師生交流中可以看到老師是尊重學生的。如這樣的語言:“我有一個心得跟大家分享”、“我想請教在座的小老師一個問題?”……這充分表現(xiàn)了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能處處讓學生嘗試有所收獲的喜悅。
三、抓聯(lián)系,挖掘內(nèi)涵,深入理解體會文中寓意
應該說,學生認識了白楊的形象,理解了白楊的特點,體會出白楊的象征意義(爸爸的心愿),本課的教學目的就已基本達到了。但由于時代的間隔,當今的學生對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難作到設身處地心領神會的。針對這一難點,我采用“上接下連”的方法,上接“特點”,下連“三個只知道”,從段與段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中,挖掘出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正喻義──爸爸的心愿,也就是白楊的象征意義。進而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這樣,由表層到深層,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義,更挖掘了語言包含的底蘊,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鳴,使語言教學與思想教育融為一體,文和理達到完美統(tǒng)一。
四、在閱讀過程中引導質(zhì)疑
創(chuàng)新從質(zhì)疑開始。創(chuàng)新的過程,必然要經(jīng)歷積極思維。這節(jié)課,我注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多思、深思,并提出問題。如,學生在閱讀最后一自然段時,提出置疑:爸爸為什么又陷入了沉思?爸爸的嘴角為什么浮起了一絲微笑?這節(jié)課,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了反顧全文的質(zhì)疑,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所提出的問題又逐一得到了解決?梢钥闯,學生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在形成。
五、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突破難點
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恰當運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本節(jié)課中“白楊樹象征著建設邊疆、扎根邊疆的建設者”,這一部分內(nèi)容課文中沒有直接描寫,而這部分內(nèi)容不僅是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引導學生探求“孩子們所不知道的”,并用電教媒體介紹邊疆建設者當年墾荒的場面,使學生從形象的直觀中領悟到“白楊與建設者”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展現(xiàn)了今日新疆的繁榮景象。鮮明的對比,更富現(xiàn)實教育意義。電教媒體切實為教學服務,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六、我的思考
1、整節(jié)課,我牢牢抓住核心問題,輻射全篇,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體現(xiàn)了整體性原則。但在學習白楊特點時,我卻忽略了,沒有從整體入手,而是直接從部分一句句的入手,讓學生分別了解白楊樹的三個特點,回到整體爸爸介紹白楊的一段話,體會白楊的直、生命力強、堅強的特點。
2、在后一部分“爸爸表白心意”的教學中,自我感覺教師與文本、與學生的對話不夠充分,今后在備課時要進行多種情況的預設。
3、在播放建設者建設邊疆的畫面時,我如果能配合畫面插入一段教師的激情導語,相信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更能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
4、怎樣把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放在首位,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是我永遠的思考。
《白楊》教案 篇11
【教學目的】
1.學會生字新詞;會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造句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理;教育學生服從祖國需要,勇于戰(zhàn)勝困難。
3.學習本課借物喻人的寫法。
【教學重點】
教給學生閱讀方法;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白楊的`特點以及爸爸是怎樣表白自己的心情的。
【教學難點】
1.爸爸介紹白楊一段話的含義。
2.人與樹的聯(lián)系。
【課前準備】
1.教具:幻燈片兩張。(或一塊小黑板,一幅教學掛圖)
2.布置預習:
、龠\用工具書,自學本課生字新詞。(了解“大戈壁,戈壁灘”兩個詞;理解“茫!薄ⅰ皽嘃S一體”、“高大挺秀”、“衛(wèi)士”、“出神”等詞語。)
、诜侄。找出疑難問題。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自學生字、新詞;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層次;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學步驟】
一、解題。
二、簡介作者和背景。
三、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整體了解)
四、檢查預習情況。
五、學生質(zhì)疑,釋疑。
六、布置作業(yè)(帶著學生質(zhì)疑的問題自學課文)。
論文中提示“寫對高原的“雄壯”“偉大”“單調(diào)”“懨懨欲睡”兩種感覺對寫白楊樹有什么作用”?
.總結:正反襯托:正,生長環(huán)境的偉大。 白楊樹還是值得贊美。
反,離開白楊樹還是單調(diào),
5,.總結.寫作順序:面 點。
六,.總結第一課時:
通過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huán)境從正反方面襯托白楊樹的“不平凡”
課后作業(yè):
讀下列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問題:
汽車在望不到邊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黃的是土,未開墾的荒地,幾十萬年前由偉大的自然力堆積而成的黃土高原的外殼;綠的呢,人類勞力戰(zhàn)勝自然的成果,是麥田。和風吹送,翻起一輪一輪的綠波——這時你會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兩個字“麥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是經(jīng)過錘煉的語言精華。黃與綠主宰著,無邊無垠,坦蕩如砥,這時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遠山的連峰提醒了你(這些山峰憑你的肉眼來判斷,就知是在你腳底下的),你會忘記了汽車是在高原上行駛。這時你涌起來的感想也許是“雄壯”,也許是“偉大”,諸如此類的形容詞;然而同時你的眼睛也許覺得有些倦怠,你對當前的`“雄壯”或“偉大”閉了眼,而另一種的味兒在你的心頭潛滋暗長了——“單調(diào)”?刹皇?單調(diào),有一點兒吧?
1, 本段描寫的是_____________景色,作者抓住了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特點來寫的。
2, 當你看到這一景色你的感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給下列加陰影的字注音并解釋:
(1)無邊無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坦蕩如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潛滋暗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黑體字的句子是個單句它的主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賓語是:__________________這一句使用的修辭格是:____________。
5, 本段最后有兩個問句,它們分別是:(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教學后記:
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分析課文二,三,四部分;.總結全文。
一,復習導入新課:
1, 明確課文的線索;課文的.寫作背景。
2, 作者有關知識。
集體訂正
二,明確本課學習目標
分析課文二,三,四部分;.總結全文。
三,學生閱讀5-6節(jié)思考并討論:
1, 概括5-6節(jié)內(nèi)容。
明確;寫白楊樹的外形表現(xiàn)白楊樹的不“不平凡”。
2, 第5節(jié)主要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安排材料的?
.總結明確:
總:力爭上游,筆直的干,筆直的枝》性格:
干:丈把高……
分:丫枝:向上,靠攏……倔強挺立,
葉:向上……不屈不撓,
皮:光滑,淡清色……力爭上游,
總:這……
3, 討>論文中提示:
那些詞語表現(xiàn)了“力爭上游”?它們和“倔強挺立”“不折不撓”的性格有聯(lián)系嗎?
.總結:詞語:向上,靠攏,一束……
疏導:通過寫白楊樹的外形來表象白楊樹的內(nèi)在品質(zhì)。進而贊美白楊樹“不平凡”。
四,閱讀第7-8節(jié),討論:
1, 概括本節(jié)內(nèi)容。
明確:贊美白楊樹,揭示其象征意義。
2, 為什么說“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為什么又說“它是樹中的偉丈夫”?這種先否定后肯定的寫法叫什么?
3, 從哪些地方分析,北方的抗日軍民和白楊樹具有相似支出?
.總結:不屈不撓,樸質(zhì),嚴肅,堅強不屈……
《白楊》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意象的象征意義
2、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重點:聯(lián)系其他意象,感悟喻義
教學難點:象征手法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
關于白楊,著名作家茅盾有過這樣的文字“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它沒有婆娑的姿態(tài),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麗,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橫斜逸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zhì),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
白楊在北方小城里的詩人王學忠看來,又蘊含了哪些情感?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
2、詩文解讀
。1)入題悟境。一是白楊,二是雪。解題,雪為環(huán)境;白楊,形象集中者。在雪里的白楊展現(xiàn)了自己怎樣的風姿?
請朗讀全詩,找一找直接寫白楊的句子,說一說你的感受。
光禿禿的白楊樹?一群裸露的脊梁頭頂茫茫上蒼?長矛利劍脊梁。
光禿禿?裸露?長矛利劍?脊梁
外在形象:寫在風雪中光禿禿的枝干,不是萬樹銀花,而是經(jīng)歷磨難之后蕭條突兀。
——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唐·孟郊《苦寒吟》。
內(nèi)在形象:由長矛利劍感受到冷峻尖銳,不被風雪摧垮,就在風雪中傲然挺立,哪怕枝干已經(jīng)光禿,但是,只要樹干不倒,就要挺直腰桿。
(2)樹無脊梁,看到白楊樹的人有脊梁。沉寂一冬的樹或許可以等待來春,人會不會在“風雪”中重生?
討論:風雪?脊梁?白楊——象征意義。
學生范例:白楊既不單單是一棵樹,那脊梁就是像白楊一樣有錚錚鐵骨的人的身體和精氣神統(tǒng)一,他不屈——即便是被風雪摧毀的體無完膚。風雪愈猛,愈保持自己的風骨,雪可以使大地一片蒼茫,我殘損的身體依然保留著白楊風骨!詩人可能感覺到了像風雪一樣的殘酷的環(huán)境,但他認為人必須挺直脊梁,要像白楊一樣在蒼茫寂寥的原野用所剩不多的光禿禿的枝干,展示自己迎霜傲雪頂天立地的生命硬度和力量,做個硬漢。
。3)體會一下,說一說你感受到的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
范例:對風雪無情侵蝕白楊的憤懣;兀立風雪之中,對那些不斷給人們帶來禍害的人的藐視;在寒風怒雪中依然喊著沉寂不是死亡,抗爭到底的堅定執(zhí)著!
3、再讀,加入自己的情感。
4、作業(yè)
結合生活,選擇一至三個意象進行仿寫。
附:雪中白楊
光禿禿的白楊樹
一群裸露的脊梁
長矛般兀立風雪中
頭頂茫茫上蒼
長矛利劍脊梁
雪花紛紛揚揚
千里沃野墓穴般沉寂
沉寂不是死亡
《白楊》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不怕艱苦的高尚品質(zhì)。
2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白楊含義及借物喻人的寫法。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讀懂爸爸的心愿。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 播放歌曲《小白楊》(感受白楊的品格。)
一、導課
剛才我們欣賞了歌曲《小白楊》,誰來說一下,聽了歌曲你知道了什么?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白楊》一課。
二、 初讀課文(了解學情,讀懂了什么,哪里還沒有讀懂)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又寫了什么內(nèi)容。
2、誰來說一下,通過讀書你知道了什么?
3、文中那些地方你沒有讀懂?﹙問題列在旁邊﹚
三、細讀理解(思考提出的疑問理解課文并指導朗讀)
1、默讀課文,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并在文中畫出有關的地方。
2、為什么說白楊樹是戈壁灘的衛(wèi)士?這個問題誰解決了?
3、指名的寫白楊樹特點的句子。我們一起看大屏幕,誰愿意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結合理解進行板書
高大挺拔
堅強不屈
4、指導朗讀
(1)能把白楊樹的高大堅強讀出來嗎?請自由練習朗讀
。2) 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他哪兒讀得好?
。3)還想給她提點建議嗎?你能讀給大家聽嗎?
。4) 賽讀。
。5)是呀,多么令人敬佩的白楊樹呀!在風沙面前,你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你像松柏一樣挺拔高潔;在干旱面前,你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你像中流砥柱一樣堅定牢固。你就是戈壁灘的衛(wèi)士,有誰想讀,請站起來一起讀。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愿是什么?
(1)請同位討論一下,看哪個孩子理解得好?
。2)指名回答。
過渡:爸爸希望孩子將來扎根新疆建設新疆,可是,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舊中國留給新疆的是貧窮和荒涼,1954年,中央決定駐新疆的十萬解放軍就地轉業(yè),組建新疆建設兵團,肩負墾荒守邊的雙重歷史使命。50年來,他們?yōu)榱诉吔姆睒s和穩(wěn)定,克服重重困難,默默奉獻,無怨無悔。請同學們看屏幕:(圖片展是六十年代建設兵團在沙漠中工作的情景。)
邊看邊解說……無數(shù)邊疆建設這就是這樣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我們讀懂了爸爸的心愿,可兩個年幼的孩子讀懂爸爸的心愿嗎?
5、學生自由讀“他們只知道……”一段,并想一想他們不知道什么?
指2—3名學生回答。
6、兩個孩子能完成爸爸的心愿嗎?我們一起來看最后一段,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段話,看你讀懂了什么?
。ńY合學生的回答解決爸爸為什么笑了?)
四、 欣賞與表達(當學生的情感到了高潮時,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
1、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建設者的努力,如今的新疆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正值新疆建設兵團成立50周年,老師從新疆建設成果展中選取了部分圖片,請欣賞。
。ㄕ故久利惖男陆畧D片)
2、欣賞老師自編的小詩。
西北的風
這里曾是風沙揚天
這里曾是荒無人煙
西北的風盡情地吹吧
動情地講述一個人間的神話
雪白的長絨棉,甜甜的哈密瓜
歡騰的騾馬,高大的采油架
飛快延伸的公路,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
一處處風景賽江南,一座座工程披彩虹
自豪吧!不屈的脊梁
驕傲吧!西北的風
3、此時此刻,相信同學們也一定有許多話要對建設者說,請拿起筆,把你要說的寫下來。
五、帶著疑問思考走出課堂
親愛的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在困難面前,我們該怎樣去做?當祖國需要我們奉獻時,你將如何選擇?
《白楊》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2.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3.過程與方法: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xiàn)方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
教學重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
體會借物喻人。
教學方法
討論法、講讀法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白楊的圖文資料。
2.搜集有關新疆自然、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圖文資料。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提高學生自學生字、新詞的能力。
2.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重點
重點字形區(qū)別。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文章的寫法和父親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情懷。
教學方法
讀議法讀、思、評、悟相結合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白楊的圖文資料。
2.搜集有關新疆自然、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圖文資料。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在祖國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輝煌的絲綢古道,還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生長在茫茫戈壁灘上的白楊。
2.看課題激疑: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三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讀: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準,把生字新詞標出,不理解的詞用“?”劃出,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決不了的可提出來請教老師或同學。
二讀: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現(xiàn)的三個問句并用“ ~~”標出。
(1)學生找出三個問句后全班交流。
。2)課件出示三個問句。
、購哪膬嚎吹贸隽熊囋谇斑M呢?
②為什么它這么直,長得這么大?
、郯职种皇窃谙蚝⒆觽兘榻B白楊樹嗎?
三讀:默讀課文,把找出的三個問句當成思考題,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嗎?請邊讀書邊思考邊在文中做適當?shù)呐ⅲ呀鉀Q不了的問題做個記號。
。1)學生按要求默讀課文,老師巡視、點撥。
。2)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
三、初步感知,交流體會
。1)對這三個問題的理解,能從課文的字面上大體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導學生初步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四、指導寫字,示范書寫
(1)教師示范“疆”字,提醒學生注意相應筆畫!跋荨钡挠蚁虏坎缓脤,注意與“滔、焰”區(qū)別。
。2)學生在寫字本上抄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白楊》教案 篇15
【教學目的】
1.通過自學及重點指導,使學生掌握本課生字詞;會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造句。
2.通過閱讀教學,使學生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思想感情,并在理想情操方面受到初步的鼓勵。
3.引導學生從感性上領會課文中心思想,體會作者以物喻人,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通過了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以物喻人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1.幻燈片。
2.錄音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節(jié)
1.揭示課題,簡介白楊(用幻燈片)。
2.掌握生字詞。
、俾爩懀焊瓯凇崦⒔榻B、清晰、新疆、渾黃一體。
②正音、正形。
③利用工具書或結合課文體會詞語意思:戈壁表白、渾黃一體。
3.默讀課文:
①分段、概括每段重要內(nèi)容。
、诟爬ㄕn文主要內(nèi)容。
、厶岢霾欢膯栴}。
4.朗讀課文(自由讀)。
第二節(jié)
1.引言
……爸爸是怎樣借白楊來表白自己的?又是怎樣借白楊來教育兒女的,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
2.講讀全文
、僮寣W生輕輕閉上眼睛聽錄音,看看在腦海中浮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板書并理解:高大挺秀)。
、跒槭裁磿惺艿桨讞钍歉叽笸π愕模
、郯职挚吹桨讞,有什么感受,為什么(體會“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芤x第一段。
、莓敻绺绾兔妹迷谧h論白楊時,什么問題使爸爸變得嚴肅起來(默讀4—13節(jié))?
、拗笇ч喿x,理解爸爸的三句話。
1)找到爸爸說的話,弄清有幾句,并想想這幾句概括了白楊的什么特點(請一名學生朗讀)
2)默讀,把表現(xiàn)白楊生命力強的詞語勾劃出來,并想想為什么。
3)朗讀:(突出重點詞語),理解這三句話怎么表現(xiàn)白楊生命力頑強的。
4)各自有感情地讀,注意體會重點詞語的感情。
5)體會句群關系,重點讀第三句。
6)換人稱讀:用爸爸的話來贊美白楊。把“它”換作“你”。
7)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把16和14節(jié)對比著默讀,體會爸爸要表白什么?
8)默讀最后一段話,想想爸爸為什么開始沉默,后來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實現(xiàn)嗎?為什么?
3.小結。
、袤w會文章中心思想。
②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中心的。
、劾首x課文。
4.練習。
、俜中〗M筆練(一組一題)。
造句:“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
寫話:寫一、兩句贊美白楊的話;寫一、兩句贊美爸爸的話。
②全班交流。
《白楊》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會寫“晰 傘”等五個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分辯、介紹、撫摸、表達、深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邊疆建設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作貢獻的好品質(zhì)。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體會爸爸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學準備】
1、課件:有關大戈壁的錄像片。理解白楊特點和體會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樂朗讀錄音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檢查預習
1、出示彩圖,揭示課題,釋題。
2、檢查預習情況,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3、聽配樂朗讀錄音帶。
二、默讀課文,初曉大意
三、同學自學課文,出示自學考慮題
1、大戈壁是什么樣的?白楊樹是什么樣的?
2、爸爸是怎樣向小朋友介紹白楊樹的?
3、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四、再讀課文,理清結構
1、同學試著給文章分段,用鉛筆標示。
2、同學討論,說出自身的分段并說明理由。假如有分歧,可以再討論。
第一段,從開頭到“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講列車在茫茫的大戈壁運行,不時有高大挺秀的白楊樹閃過。
第二段,從“一位旅客”到“也不動搖”,講爸爸向小朋友們介紹白楊的特點。
第三段,從“爸爸只是向小朋友們介紹白楊樹嗎”到“那么高大”,講爸爸的話也是在表達自身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個自然段,講小朋友們也會像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茁壯生長。
五、自由朗讀課文,同學質(zhì)疑問難
六、練習
用段意歸并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同學有分歧,再讀再討論。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圖片,師:你們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進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現(xiàn)在假想我們也坐上了開往新疆的火車,火車把我們帶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樣的呢?齊讀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環(huán)境惡劣,抓住“茫!薄ⅰ皽嘃S一體”、“沒有……沒有……也沒有”等詞語
2、出示大戈壁的錄象,教師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只有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涼呀。
。ㄔO計意圖:讓同學通過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點,從而進一步認識白楊,最后升華到對在那里生活的建設者的了解。)
3、作者要寫白楊樹,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請同學發(fā)表看法。
。ǜ嬖V我們白楊樹所生長的環(huán)境很惡劣。這里用惡劣的環(huán)境烘托白楊樹的高大形象。)
齊讀第3自然段,讀后回答:
在戈壁上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ǜ叽笸π悖
師:在滿目荒蕪單調(diào)的大戈壁,看到這清秀挺拔的白楊樹,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干,給茫茫的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4、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爭論的呢?
大戈壁這么荒涼,環(huán)境這么惡劣,白楊卻長得那么高大挺秀,像衛(wèi)士一樣守衛(wèi)著鐵路。讀到這里,你覺得白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
。ㄙ澝溃
分角色朗讀4~12自然段。
二、課件出示爸爸介紹白楊的第12自然段,然后逐句讀講
1、“這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
“從來”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ǜ、直)
2、“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兒生根、發(fā)牙、長了粗壯的枝干!
3、“不論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論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聯(lián)詞語,請畫出來。
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聯(lián)詞語,請畫出來。
同學畫后交流。
生:這里用了“哪兒……哪兒……”。
生:還有“不論……不論……總是……”
師:同學們,學到這里,你對白楊發(fā)生什么感情?
。ň粗兀
那么,我們帶著這種感情來讀讀這幾句話。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齊讀)
師:白楊樹不擇環(huán)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論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ㄔO計意圖: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只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贊揚了白楊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課文是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提煉出“高”“直”這一白楊樹的外形特征。)
4、過渡:
爸爸只是向小朋友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達著自身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
三、引讀討論14自然段
1、“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
2、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
3、“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問:小朋友們不知道新疆那么荒涼,爸爸媽媽為什么去新疆工作?
小朋友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帶他們?nèi)バ陆x書?到底是為什么呢?
同學再讀第14小節(jié),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引導同學從課文中找答案。
。ㄔO計意圖:抓住課文中的三個“只知道,”培養(yǎng)了同學思維的廣闊性。讓同學進行積極思維活動,經(jīng)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同學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小朋友們也像白楊那樣在邊疆生根、生長的熱誠之心。)
4、過渡:
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小朋友們幼小的心里,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fā)芽、生長呢?
四、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含著的意思
質(zhì)疑,小組討論提出的問題:
1、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指誰?幾棵小樹指誰?
2、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生長起來,嘴角會浮起一絲微笑?
請同學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引導同學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白楊:哪兒需要,哪兒生根,不論風沙雨雪干旱洪水(堅強)。
爸爸:邊疆需要,扎根邊疆,不怕任何艱難困苦(堅強)。
(設計意圖:引導同學體會爸爸的心愿:相信自身的小朋友在家長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五、總結課文,升華中心
請同學用文中的重點詞語連成一段通順的話:
“哪兒……哪兒……”。
“不論……不論……總是……”
堅強 白楊 邊疆建設者
六、有感情自由朗讀全文
七、作業(yè)
1、謄寫課后詞語。
2、練習背誦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