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別董大》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別董大》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8-04

《別董大》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別董大》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古詩并背誦。

  2、理解古詩大意。

  3、體會送別詩蘊含的感情。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對字詞的理解與感悟,能夠體會故事的意境,讀出韻味。

  教學難點:通過字詞理解詩意,感悟詩句背后蘊含的情感。

  教學過程:

  導入:今天,我們再學一首送別詩,題目是——別董大(板書)。

  t: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嗎?

  s:送別一個叫董大的人。

  t:這里的別當——“送別”講,董大是一個人名,我們一起來寫一遍。

  t:自己把古詩讀四遍,前兩遍讀準確讀流利,后兩遍試著讀出節奏。

  s:自讀古詩。

  導學提綱:

  1、自讀古詩,借助解釋理解古詩。(第一步)

  2、將不明白的字、詞勾畫出來,同學間討論。并說說知道了什么?(第二步)

  別董大

  作者: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曛:昏暗。      君:古時對對方的尊稱。這里指董大。

  莫:不要。      知己: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誼深切的人。

  識:認識,了解。匯報預設:通過自學,你有知道了什么?

  s:我知道天氣很冷,下著大雪。

  s:我知道風很大,天昏暗了。

  s:我知道了風很大,吹的大雁很冷。

  t:有了剛才的理解,再來學習肯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ppt: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品讀第一句,體會環境惡劣。

  t:誰先來讀這兩句詩?

  s:讀

  t:這句詩中寫了哪些景物,圈出來?

  s:黃云、白日、北風、雁、雪

  t:將這些景物放回詩句中讀一讀。

  s:讀。

  t:細細的品讀這些景物能讓我們聯想到什么樣的畫面?

  ppt:千里黃云白日曛

  s:好多黃云,天都變暗了。

  s:我看到了黃云把白日都遮蓋住了,天就變暗了。

  s:到處都是黃云。

  s:天空中刮起了風,風中有許多沙子。

  ……

  t:就這么半句詩讓我們看到了這樣的畫面,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將你想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s: 千里黃云白日曛

  t:在其他詩句中接觸過“千里”這個詞嗎?

  ppt: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讀)

  s: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t:“千里”在這里什么意思?

  s:面積很廣,黃云很多。

  t:那讀出他的廣與多。

  s:讀——千里/黃云/白日曛

  t:這么一句詩,我們就這么讀著讀著,讀出了他背后的畫面,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當時董大生活的環境怎樣?

  s:不好、很臟、很冷、惡劣……

  t:這樣惡劣的環境,怎樣讀?

  s:再讀(千里/黃云/白日曛)

  體會二:天氣惡劣

  導讀提綱:讀“北風吹雁雪紛紛”你聯想到了什么畫面?

  匯報:

  s:我知道雪下得非常大。(雪紛紛)

  我知道風非常猛。(北風吹)

  我知道這是在冬季,大雁冒雪飛行。

  t: 見到此情此景你內心有什么感受,寫一寫。

  s:我感受到了寒冷,北風吹。我感受到了大雁很孤獨。我感受到雪下得太大了。

  t:你很會分析,體會到了詩人心中的情感。我們把前兩句連起來讀一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你們讀前四個字,王老師讀后三個字。

  st: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ts: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配樂讀)

  t:黃云漫天,北風勁吹,大雪紛飛,在這樣凄涼的環境中與知己離別,誰能用一個字概括董大此時的心情。

  ppt:學習: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s:愁。

  t:他在愁什么,讀讀詩,聯系一下全詩想一想?ppt

  s:愁沒有人認識他。

  s:沒有了知己。

  s:離開了家鄉和伙伴。

  s:以后的生活……

  t:再讀全詩,思考他為什么發愁呢?

  s:因為他可能再也見不到高適了。

  s:因為他可能再也遇不到知己了。

  s:因為他可能再也回不了家了。

  t:這么多的愁交織在心頭,真是前途渺茫,人生未卜啊!這似乎是一個不該離別的時刻,這好像是一個不該分別得朋友,但離別終究是要來臨的。高適正是看出了董大的憂愁,所以對他說——

  s: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ppt

  t:從這句詩中你讀出了什么?

  s:高適對董大的鼓勵。(讀)

  t:再讀,你還能讀出什么?

  s:高適對董大的安慰。(讀)

  s:高適對董大的擔心。(讀)

  s:高適對董大的祝愿。(讀)

  t:董大聽到高適送別的話你的心情怎么樣,有什么想說的嗎?

  s:高興、有了自信,我一定會好好活下去。

  t:離別時的一句贈言,鼓舞了董大,讓他內心充滿了自信。所以這句話也成了流傳至今的千古絕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t:一首詩,讓我們了解了董大坎坷的人生經歷,也體會了高適與董大的深情厚誼。在董大即將遠行之際我們再次將這首詩送給他。(讀)ppt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課堂練習:

  1、《別董大》是______朝,詩人_____ 在為董大送行時寫的。

  2、詩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分別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3、至今廣為流傳的送別贈言是:莫愁前路無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別董大》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

  2、理解詩人所描繪的“景”,所表達的“情”,以及“寫景”與“表情”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別董大》抒發的并非學濃得化不開的離別愁緒,而是滿懷豪情,豁達樂觀的心境。

  教具準備:課件、小資料。

  一、課件導入、激活思維。

  首先播放一般以先蒼涼后激越的音樂為背景的配樂課件,內容為漂泊流浪中的詩人高適送別滿懷失落之感的好友――玄宗時最著名的琴手董大的情景。

  師相機以簡筆畫的形式板書,創設情景,抓住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熱情和欲望,達到了了解詩人與詩題《別董大》的目的。進而引出詩句: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二、小組學習討論,抓字眼、明詩意。

  詩句流暢明了,內容平中風奇,節奏明快,格調明朗,先讓學生借助課件、注釋、插圖,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想象詩所描繪的畫面,抓住重點詞語,自主學習,理解詩意。

  多媒體課件出示:

  1、通過眼看,耳聽,腦想,心讀,你的眼前出現了哪些景物?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學生a:眼前出現一幅荒涼的畫面。

  學生b:我眼前出現一幅凄涼的畫面。

  ……

  根據問題的討論,師相機引導。

  2、在這好友將要天各一方之時,他的心情是怎樣的?(他指“董大”)

  學生a:他的心情是痛苦的。

  學生b:他的心情是憂傷的。

  師相機引出下句: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讓學生討論:透過詩句,詩人的態度如何呢?

  學生a:詩人是高昂的。

  學生b:是豪邁向上的。

  學生c:是豁達樂觀的。

  三、用情朗讀,賞析千古名句。

  詩中的前半部分所描繪的是“景”(板書:“景”),用哪些詞語能說出這些景物的格調呢?

  a、低沉 b、蒼涼 c、沉郁

  詩中的后半部分所描繪的是“情”(板書:“情”),用哪些詞能概括詩人此時的心情呢?

  a、昂揚 b、豪邁 c、樂觀

  讓學生討論:

  我們應怎樣讀才能把詩人獨特的內心情感體現出來呢?請同學們振奮精神和詩人一起送董大。讓學生用各種靈活的方式創造性地去朗讀詩,體驗詩的意境。(可采用單人讀、分組讀或競賽等方式去朗讀。)

  四、巧設練習,激勵創新。

  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成功與樂趣,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在本詩的學習中,可設計以下練習:

  1、看誰快――幸過三關。

  第一關:我會背。(背詩)

  第二關:我會寫。(默寫詩)

  第三關:我會說。(說詩)

  2、反饋訓練。

  以《別﹡﹡》為題,不限體裁,寫給親人或朋友。練習以景抒情的表達手法。

  五、小結。

  前路茫茫風沙,有摯友一番激勵,董大滿懷信心,高適揮手送友遠去,這即是詩的魅力,它寫出了自然的惡劣、人情的偉大,訴朋友真情。愿大家以后多交這樣的朋友,也寫出這樣的好詩,好文章來。

  六、作業設計。

  1、背誦《別董大》。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象詩所表達的意境。

  板書設計:

  別 董 大

  千里黃云白日曛,

  “景”荒涼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情”豪邁  

  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古詩三首之《別董大》。

  【教學理念】設計古詩主題教學,運用詩意語文的構建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體驗,感同身受地與文本對話,與自我的心靈對話。

  【學習目標】

  1、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受到心靈的熏陶和滋養。

  3、在送別主題古詩的對比參讀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明了詩與詩之間的內在聯系,體悟詩人內心的獨特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氛圍,感受詩境。

  1、播放歌曲《送別》。師誦讀: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這是近代著名學者李叔同先生的一首送別之詞,從這個旋律之中我們感受著作者濃濃的別愁離緒。(板書:別)

  2、送別這種情感自古有之。現在有汽車、飛機等發達的交通工具,便捷的通訊方式,但是在古代,因為交通的不方便,所以一旦分離,要想再見上一面就很難了,正所謂“相見時難別亦難”。于是,古人就把這種種別離的愁思化作了一句句真情的詩。

  3、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送別詩,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詩人高適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知道他的好友叫什么嗎?(補板書:董大)

  4、請大家翻開課本,自己小聲地讀讀古詩,把它讀正確、讀通順了。

  5、指名讀,聽聽是否讀得既正確又通順。

  6、通過自學,你從這首詩中感受到什么?

  (匯報交流,師生共同補充介紹這是高適寫給董大的一首送別詩。董大名叫董庭蘭,因為在家居老大,所以又叫董大。董大是唐玄宗時代的著名琴手,可是當時舉國上下卻盛行胡樂,能欣賞古琴的人并不多。董大倍受冷落,感到心灰意冷,覺得京城再也無法呆下去了,便決定離開。也就在這樣的情形下,他碰到好朋友高適。)

  過渡:高適又是如何為失意落魄的好友董大送行的呢?

  二、分步解讀,品悟詩情。

  1、請大家再次回到課本,借助注釋,看看能不能自己讀懂詩句。

  2、你讀懂了哪句詩,你就說哪一句。

  (教師抓住以下重點詞點撥:第一句的“曛” ,第三句的“知己”,第四句的“君”。)

  3、指名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

  4、品讀前兩句。師:詩人是在怎樣的環境下送別好朋友的呢?

  (1)指名讀前兩句詩并說理解。

  (2)你從這樣的環境中感受到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通過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發現理解這兩句詩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黃云、白日、北風、雁、雪。順勢點到古詩詞中的借景抒情——這昏黃一片的天地,這寒冷凄清的境地,就好像是董大遭遇的困難挫折。)

  (3)指導感情朗讀這前兩句詩。讀出自己的理解。(結合教師范讀)

  (4)是啊,北風呼嘯,大雪紛飛,此情此景,你注意到那奮力高飛的大雁了嗎?它又有何感受呢?

  5、品讀后兩句。在董大的心里,自己就好像是被北風和大雪包圍著的孤獨的大雁。面對遭受挫折、懷才不遇的好友董大,詩人高適又是如何安慰他的呢?

  (1)指名讀。

  (2)聽了這樣的話語,董大還繼續陷入無邊無際的憂愁之中嗎?這句話有何神奇的的力量,竟然能讓處于抑郁悲傷之中的董大精神抖擻地踏上別途呢?

  (3)從這真情的話語中,你體會高適對董大的鼓勵了嗎?高適會對董大怎么說。

  (學生自由表達,充實后兩句詩的內涵。)

  (4)說得多好,說得多輕松啊!同學們,可是你們畢竟不是高適,很難體會到他的苦衷阿!(師生補充:好友董大受到冷落,高適送別他,可這時也正是詩人自己失意落魄的時候啊!高適一生無人賞識近30年。這時的高適也到處流浪,陷入貧*的境地之中。《別董大》共有兩首,他在第一首中寫道:“丈夫貧*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一個窮困潦倒到連買酒的錢都沒有的人,在困境面前依然是那么自信,那么樂觀!他在鼓勵好友董大,同時也在——鼓勵著自己!)

  (5)面對即將遠行的董大,詩人充滿深情地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面對即將遠行的董大,詩人滿懷豪氣地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面對漸漸消失在茫茫風沙之中的好友董大,詩人依然在心底祝福,依然在心底高聲吶喊——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6、感受著這樣一番肺腑之言,此時此刻,你能想象得到董大又會對詩人高適說些什么呢?

  7、是啊,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失落,都會有悲哀。所以:

  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我們可以對他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當我們遭受挫折、滿懷憂愁時,我們也可以對自己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當我們無處施展自己的才情、傷心落魄時,我們依然會對自己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8、背誦古詩。感受著這對朋友的深情,我們心潮澎湃。現在你能把這首詩背下來么?

  (生試背,齊背。提醒注意誦讀的節奏與韻律。)

  三、對比參讀,感悟詩蘊。

  是啊,人生自古傷離別。送別主題的古詩我們學過的還有很多,老師今天隨手也抄了幾首,與大家共同欣賞。(出示古詩:《送元二使安西》、《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請同學們比較一下,看看這些古詩之間有什么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1、生比較,指名匯報。

  2、同是送別之詩,這些詩又各有什么特色?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3、匯報交流。

  4、小結:這些古詩,同是寫對好友的別情,然而描寫的景物不同,抒發的情感也不同。這些詩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話相送,說到底詩人是以什么相送?

  (板書:以心相送 以情相送)

  就讓我們帶著這份心 ,帶著這份情來吟誦這四首送別古詩吧。你最喜歡哪一首,就把這一首讀給大家聽聽。

  (生配樂深情誦讀)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維目標要整合,課程資源要整合,教學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本課主要以《別董大》這首詩為主,設計送別詩主題教學。我想,主題不僅是一個“話題”,更是一種意境,一種文化。古往今來,離情別意,讓多少文人墨客為之肝腸寸斷,留下了千古傳唱的不朽之作。送別,已經不僅作為一種儀式,一個話題,它已經衍生成為一種“送別文化”。我教學的目標,是要引導學生走近這種文化,感受這種文化。今后還要借助教材,嘗試望月詩、登高詩、傷春詩、臨水詩、悲秋詩等主題詩歌的教學。

  古詩教學尤其應該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體察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在參讀互訓中升情。同是送別之詩,《贈汪倫》是一曲李白汪倫友誼的贊歌,詩風激情浪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則多了一些綿長與悠遠,比起李汪的情意,更顯深情;《渭城曲》則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質樸而優美;《別董大》則一改離別詩的悲切惜別情調,豁達豪爽地勸慰朋友,體現出摯友豪放灑脫的情懷。引領學生欣賞其中蘊含的別具一格的美,從而使他們興趣盎然地置身于民族燦爛文化的熔爐之中,從而洗滌心靈、鋪墊精神底子。

《別董大》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2.品味語言,想象詩中描繪的送別情景。在讀中體會詩人的情感。

  3.有感情的朗讀并能背誦。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播放歌曲《送別》,教師誦讀李叔同的《送別》。

  有人說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是畫,離別是淚水。在詩人高適的眼里又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別董大》(板書課題)。

  2、介紹董大。

  3、自由讀古詩,做到正確、流利。

  4、師配樂朗讀全詩。

  5、指生朗讀。

  二、研讀深入,品評感悟

  (一)品讀“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1、別董大,別時的景是怎樣的?用筆畫出來

  2、“黃云、白日、北風、雁、雪”這幾種景物串起來,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賽讀)

  3、(出示課件)想象畫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4、詩中哪個字寫出了別時的心情?用筆把這個字圈出來。(板書:愁)。

  5、這是怎樣的愁?難道這別“愁”僅僅只是來自著眼前這凄涼的景象嗎?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詩,還為什么而愁?

  6、此刻我們再來看這個“曛”,這昏黃不明的、迷茫的僅僅是指景嗎?

  (二)品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1、師:景的凄涼,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再難遇到這樣的知己。怎一個“愁”字了得!此刻應是揮淚告別,應是借酒消愁,然而,面對遭受挫折、懷才不遇的好友董大,詩人高適卻寫下了這樣的詩句。(課件出示)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板書:莫愁)

  2、正是這兩句成就了這千古名篇,請大家再讀讀這兩句。

  3、“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是怎樣的一個君啊?(出示課件)

  介紹董庭蘭。

  4、你覺得董大的琴藝怎樣?你想對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說點什么?

  5、此時,你就是董大,聽完朋友的勸慰,你的心情怎樣?

  6、再來讀題——《別董大》,此刻,別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板書:情)

  三、回復全詩,朗讀提升

  1.詩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你覺得現在這首詩該怎樣讀?自己練一練。

  2.配樂指名讀。齊讀

  3.從詩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4.練習背誦。

  四、拓展延伸,總結全詩

  1.關于送別主題的古詩你還知道哪些?你能試著背誦一首嗎?

  2.是啊,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總是情!千年以來,人們也許會不記得董大是誰,也許人們會忘記了這曾是誰留下的詩句,但卻永遠記住了這激勵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古詩三首之《別董大》

  學習目標

  1、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受到心靈的熏陶。

  3、明了詩與詩之間的內在聯系,體悟詩人內心的獨特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氛圍,感受詩境。

  1、播放歌曲《送別》。(板書:別)

  2、送別這種情感自古有之。古人就把這種種別離的愁思化作了一句句真情的詩。

  3、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送別詩,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詩人高適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知道他的好友叫什么嗎?(補板書:董大)

  4、請大家翻開課本,自己小聲地讀讀古詩,把它讀正確、讀通順了。

  5、指名讀,聽聽是否讀得既正確又通順。

  6、通過自學,你從這首詩中感受到什么?

  二、分步解讀,品悟詩情。

  1、請大家再次回到課本,借助注釋,看看能不能自己讀懂詩句。

  2、你讀懂了哪句詩,你就說哪一句。

  3、指名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

  4、品讀前兩句。師:詩人是在怎樣的環境下送別好朋友的呢?

  (1)指名讀前兩句詩并說理解。

  (2)你從這樣的環境中感受到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3)指導感情朗讀這前兩句詩。讀出自己的理解。(結合教師范讀)

  5、品讀后兩句

  (1)指名讀。

  (2)聽了這樣的話語,董大還繼續陷入無邊無際的憂愁之中嗎?

  (3)從這真情的話語中,你體會高適對董大的鼓勵了嗎?高適會對董大怎么說。

  6、感受著這樣一番肺腑之言,此時此刻,你能想象得到董大又會對詩人高適說些什么呢?

  7、是啊,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失落,都會有悲哀。所以:

  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我們可以對他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8、背誦古詩。感受著這對朋友的深情,我們心潮澎湃。現在你能把這首詩背下來么?

  三、對比參讀,感悟詩蘊。

  1、生比較,指名匯報。

  2、匯報交流。

  板書設計

  別董大

  白日熏,天色昏黃

  莫愁,不要發愁

《別董大》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的:

  1.借助多媒體,理解詩句的意思.

  2.理解寫景與表情之間的關系.

  3.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理解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播放送別的歌曲.教師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剛才這首歌唱的是一幅怎樣的情景嗎?(是一首送別的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送別詩《別董大》.在學這首詩之前,老師想了解一下你們是否還記得以前學過的送別詩.

  二.朗讀指導.

  幻燈片出示《別董大》這首詩.指導讀詩,要求讀得節奏明快.語言流暢.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三.作者簡介.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那我們一起來了解詩人高適的生平背景.(出示幻燈) 高適字達夫,今河北滄縣人,唐代著名詩人,青年時代仕途失意,50歲后又數任地方大員和朝廷官員。他的詩風格雄渾,粗獷,悲壯

  四.內容簡介.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詩作者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的嗎?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這首詩,我們一起來看看寫作背景,幻燈出示. 《別董大》是高適漫游時寫的送別詩,作者送別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蘭。據說董庭蘭善古琴。當時盛行胡樂,他受到冷落,高適送別他,可能也正是詩人失意的時候。

  五.理解詩句,以及所包含的情感.

  1.當同學們看到第一行詩的時候腦海中會出現怎樣的一幅情景呢?學生說完后出示幻燈第一幅圖的景象。

  2.當同學們看到第二行詩的時候腦海中又會出現怎樣一幅情景呢? 學生說完后出示幻燈第二幅圖的景象。

  師引導:在這樣的景色里好友要天各一方,心情會是怎樣的?讓學生說說。(是憂愁、痛苦、壓抑、傷感的)

  3.作者與好友的心情是憂愁、痛苦、壓抑、傷感的,但詩人為了好友的未來,力勸董大什么呢?請同學們讀出來. 出示幻燈:“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師指導:前兩句和后兩句的格調正好相反.前面是(低沉的),后面是(高昂、豪邁向上的).誰能把這種語氣讀出來.

  4.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先請一名同學說說,然后出示第一句詩意的幻燈:黃云千里,太陽昏黃昏.北風呼嘯,雪花紛飛,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向遠方飛去.

  再請一名同學說說,然后出示第二句詩意的幻燈:和作者分別后,在今后再也遇不到像你這樣知心的朋友.但作者勸董大不用發愁.因為“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你的名氣。

  5.佳句欣賞.

  同學們這首詩里寫得最好的一句詩是哪句,請同學們一起讀出來. 出示幻燈;“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 誰人不識君.”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里面所包含的情感.

  師相機引導:詩歌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高度贊美與衷心的祝愿,寫出詩人豪邁的激情,寫出彼此之間的深情厚誼.

  6.那我們這首詩表達了朋友之間怎樣的情感?學生回答后出示中心思想這一張幻燈片. 這首贈別詩描寫了作者與朋友董大分別時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真情厚誼,和對前途充滿信心的大丈夫氣概.

  7.請同學們背誦一下我們今天學的《別董大》,一邊背誦一邊回憶當時的景象,然后出示幻燈片:默寫此詩..同學們一邊默寫一邊聽音樂.

  六.情境表演.

  同學們,通過讀、背、說、寫,理解這首詩了嗎?那好,同學們想想,他們當時分別的時候會說此什么呢?請看96班兩位著名演員表演: (出示幻燈)現代版——話別.同學們,他們表演得怎樣?請我們以熱烈的掌聲表示謝謝,感謝他們給我們帶來這么精彩的表演.

  七.小結.

  下面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首詩.我們這首詩描寫了當時的天氣 ,最重要的卻是高適送別時對友人說的這句名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啊,前路茫茫,一路風沙,有摯友一番激勵,董大滿懷信心,高適揮手遠去.這便是詩的魅力,它寫自然惡劣,寫人情偉大,訴朋友真情,愿大家以后多交這樣的朋友,也寫這樣的好詩.

  八.作業.

  下面是老師給大家出的作業題.好好看看,自己最適合做哪道?下課后好好在同學們面前表現一番.出示幻燈:

  1.喜歡表演的同學下課后把這首詩表演給大家看.

  2.喜歡朗讀的同學開個詩歌朗誦會.

  3.喜歡寫字的同學開展一次詩歌寫字比賽.

  4.喜歡電腦的同學給此詩設計一個封面.

  5.愛唱歌的同學唱一唱有關送別的歌.

  九.下課.

  今天,我們這節課到此結束,祝愿老師和同學們在今后的道路中心想事成,一帆風順.

《別董大》教學設計 篇7

  一、 作品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玨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游,常處于貧*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后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么響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二、 設計理念

  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不僅要重視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人文思想的培養。”“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象力和審美能力”,積極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評價、研讀賞析。本課旨在古詩教學中嘗試主題性閱讀,通過對詩歌語言的揣摩,讓學生對古詩的情感體驗更為厚實。塑造學生完美人格,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

  三、教學目標

  (1) 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點詩句的情味,體驗詩人流露出的感情。

  (2)在送別主題古詩的對比參讀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體悟詩人內心的獨特情感。

  四、教學時數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言

  同學們,人生會常常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你自己在學習上或生活中有過失敗的經歷嗎?面對失敗,你當時又是抱著怎樣的態度呢?

  (請學生略說)

  是啊!面對困境,有的人懷著一種憂傷,把失望和氣餒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納失敗卻像捧起一本書,傾注一種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閱讀,而后去創造一種新的生活。唐代詩人高適曾這樣勸慰朋友——“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話說得多么響亮,多么有力啊!下面讓我們欣賞高適的《別董大》。(板書課題)

  (二)研讀與賞析

  1、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別董大》這首詩,看看在這首詩中,到底是什么感動了你?(出示古詩《別董大》,學生自由反復誦讀全詩)

  2、通過剛才的讀,大家已經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

  (1)寫的是誰在哪里送別誰?

  (明確:高適在塞外送別董大)

  (2)高適?高適是誰?

  (明確:高適是唐代詩人。字達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縣人。因為官至散騎常侍,所以又稱高常侍。他的詩大多反映邊塞生活,詩情奔放。作品集為《高常侍集》。)

  (3)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誰能說說呢?

  (明確: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4)我記得這樣的稱呼在王維的一首古詩中也出現過?(見機點拔:那首詩是“渭城朝雨浥輕塵……”)

  (5)這首詩是《送元二使安西》,這里的“元二”就是?

  (明確: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稱他為——元二。)

  3、這首詩前兩句寫的是當時分別時的環境。

  (1)讀了詩以后,你了解到他們是在怎樣的環境中分別的?看圖,想象一下,此情此景,你的感受如何?(學生自由發言)

  (明確:荒寒凄涼。)(板書:荒寒凄涼的環境)。

  (2)現在先讓我們來看一下古詩的前兩句,讀一讀。(請學生讀——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失意流落,好友分別,本身就是人生兩大憾事,而天空亦不作美呀,細細讀讀前兩句,你覺得那些景物最能反襯出當時的心情的?你能來把它劃出來嗎?

  (明確:黃云、白日、北風、雁、雪。)

  (3)黃云?白云、烏云大家聽得多了,這里怎么是黃云?你讀讀詩,猜猜看,這到底是什么原因?

  (點拔:當時他們分別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黃沙飛揚,以至于云都成了黃色的了。)

  (4)讀這句詩,突出“千里”;再讀這句詩,突出“曛”。個別試讀,男生試讀,女生試讀,全班試讀。

  (5)同學們,在這樣的環境中,你注意到這只大雁了嗎?

  大雁在這樣的環境中奮力高飛(讀重音),它會怎么想,對自己會怎么說?詩人高適也看到了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觸呢?

  (學生說)

  (是啊!這如果不是詩人內心的郁積噴薄而出,如何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它不僅僅是在對董大說,其實也在對自己說。

  同學們,要知道詩人懷才不遇,將近有30年啊,直到50歲才得了一個“有道科”的官銜。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樂觀,積極地面對人生。我想這就是高適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這首詩廣為傳誦的原因所在吧!)

  4、后兩句是高適在臨行前對董大說的贈言。

  (1)你能從詩中找到根據嗎?從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適對董大說的?

  (明確:是從“君”字中看出的,因為“君”在詩中就是您,指董大。)

  (2)好友分別,難分難舍,董大的心情一定糟糕到了極點了,而真正的朋友這時候最應該怎么辦?

  (3)讀一讀,看詩人是怎樣勸慰朋友的?

  (4)這兩句中哪些詞表現出了安慰與鼓勵?

  (5)如果你是董大,你會說一些什么呢?(小組說說)

  (6)感情升華: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你從中得到什么啟迪?

  學生自由討論賞析

  (董大是個人才,但暫時無人賞識,只要他不沉淪,不灰心,振作起來,他就會走出一條陽光大道來的。讓我們祝福他吧。那樣凄苦難耐的黃昏,詩人卻能勃發出如此昂揚的豪情來,確實讓人佩服。)(板書:豪情昂揚)

  (學生讀——全班讀、男生讀、女生讀、再全班讀)

  (三)對比參讀,感悟詩蘊

  是啊,人生自古傷離別。送別主題的古詩我們學過的還有很多,老師今天隨手也抄了幾首,與大家共同欣賞。(出示古詩:《送元二使安西》、《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請同學們比較一下,看看這些古詩之間有什么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1、學生比較,指名匯報。

  2、同是送別之詩,這些詩又各有什么特色?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3、匯報交流。

  4、小結:這些古詩,同是寫對好友的別情,然而描寫的景物不同,抒發的情感也不同。這些詩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話相送,說到底詩人是以什么相送?

  六、 小結:

  古詩詞是一尊巨大的,豐富的寶庫,可以通過它們穿越時空,了解當時的人事,感受詩人的情懷,學習做人的道理。課下應主大量閱讀。

  七、板書設計

  別董大

  唐代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荒寒 凄涼 真摯 深厚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豪情 昂揚

《別董大》教學設計 篇8

  一、學習目標:

  1、根據注釋或工具書自學、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二、教學重點:

  重點理解最后兩句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和表達的情感。

  三、教學準備:

  1、把你認為本詩中重要的字、詞寫在下面。

  2、了解作者

  3、了解本詩寫作背景

  四、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小組合作。

  1、(個人完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準確、流利的通讀古詩。

  2、(合作完成)借助課后注釋和工具書,小組成員合作,弄清每一句古詩意思。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3、同學匯報古詩意思,其余同學安靜、認真聽后可補充。

  新 課 自 學 嘗 試 二、反復品讀,入境悟情

  (二)品讀第一二句詩。

  1、別董大,別時的“景”是怎樣的?(寫出相應的詩句。 )

  2、你在讀的時候注意到這兩句詩中的一些景物了嗎?請同學們用筆畫出來。

  3、這幾種景物串起來勾畫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閉上眼睛,和詩人一起回到那個送別的黃昏。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三)品讀第三四句詩。

  1.景的凄涼,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個“愁”字了得!此刻應是揮淚告別,應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適卻寫下了這樣的詩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正是這兩句成就了這千古名篇,請大家再讀讀這兩句。

  3.“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是怎樣的一個君啊?(董庭蘭在唐代享有很高的聲譽,宰相非常賞識他,當時眾多的詩人都與他有交往,并在詩中描寫了他的琴藝,最為著名的就是李頎的長詩《聽董大彈胡笳聲》 。此刻,你對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說幾句話。( )所以,詩人開導他——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如果你就是董大,此時,你的心情怎樣?

  4.此刻,別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

  (四)回復全詩,朗讀提升。

  1、人常說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詩人高適在寫此詩時,自己也在 逆境不得志時,失意流落,在那樣凄苦難耐的黃昏,卻能勃發出如此昂揚雄壯的豪情來,從詩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

  3.同學們,詩人高適懷才不遇,將近有30年啊,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 多么樂觀,積極地面對人生,并以此來影響他的朋友,我想這就是高適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這首詩廣為傳誦的原因所在吧!

  (五)總結全詩,活用詩句。

  “人間最美是真情” 。同學們,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總是情!但今天的課堂也許留給我們的不僅僅如此,千年以來,人們也許會不記得董大是誰,也許人們會忘記了這曾是誰留下的詩句,但卻永遠會記住本詩中激勵人生的千古佳句:——( ),( )。

  五、教學結束:

  以《別董大》為題,不限體裁,寫給親人或朋友。練習以景抒情。

《別董大》教學設計 篇9

  今日教學《古詩三首》,因《楓橋夜泊》已于學習《積累.運用》時配合《夜書所見》一詩學完,故剩余《別董大》和《暮江吟》未完成。《暮江吟》一詩在突破“半江瑟瑟半江紅”這個描述自然景觀的詩句之后,學生在理解上難度不大。不過,《別董大》一詩相對要難一點,此詩前兩行為置景,后兩行則摹言,為勸慰之語。通過查閱資料得知,本詩是高適漫游寫的送別詩,原題有兩首,本詩為其二。詩人送別之人為董大,是唐玄宗時著名琴手,曾得宰相房琯的賞識和寵信。因董大所擅為古琴而當時盛行胡樂(唐時也有詩行音樂?),于是他受到冷落。高適送別他時,可能也正是詩人自己失意的時候,故惺惺相惜。前兩行詩描摹了一個“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于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云”之凄涼悲苦的環境。既隱喻了董大的失意境遇,也暗示了董大即將分手遠行。后兩行的勸慰可讓體會到作者的豁達與大度,豪壯的氣慨一洗前兩行的悲苦,比起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委婉多一分豪壯,不過也暗含著一層意思:起碼你比我還好!讀起來讓人覺得有些酸楚。

  問題在于關于對第一、二行詩的理解。前行“千里黃云白日曛”。“千里”虛指,指范圍大,“黃云”即“黃沙漫天”形成的,“曛”指曛黃,形容太陽西下時天色昏暗。《教學用書》解為:千里黃云蔽空,日落時天色昏暗。進而說“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于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黃云,在此情景中送別友人,作者難免有凄涼悲苦之意。”凄涼悲苦之意于詩句中流露是顯然的,姑且不論。教學中,有學生質疑:一、黃昏時客人應想著投宿,而本詩卻是離開詩人上路,不合情理。因此,就“曛”是作為表示時間“黃昏”,還是作為用于形容“黃沙滿天、遮天蔽日”,白日之時也像是“黃昏”?應該做個選擇,以免誤導。經過認真思考,筆者認為還是擇其二為妥,不知其他老師以為然否?

《別董大》教學設計 篇10

  《別董大》教學反思

  一、教學整體模式

  解詩題,知作者----抓字眼,明詩意----品詩句,悟詩情----總結全詩,活用詩句。這四環節著眼于學生資料搜集、自主質疑、探究解疑、讀中感悟、知識遷移的能力培養。

  二、導語與結束語的貼切與自然

  我以‘相見時難別亦難’導出送別詩。以“也許人們忘記了高適,也許人們忘記了董大,可是人們永遠不會忘千古流傳的名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結束此次古詩之旅,簡煉中導出課題,出色中結束全篇。

  三 、以聲傳情,讀出感情

  無論是美倫美換的讀,還是講求技巧,事半而功倍的讀,都能將學生引領到渴求知識的海灣,一掘誦讀的甘泉。文本細讀,功在當課、利在千秋、傳之久遠。在古詩教學當中,重視“讀”已達成共識。然而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在詩歌教學中,讀與賞是不能分開的,要在讀中賞,賞后讀,以讀感悟,以賞提升,讀賞雙飛。在學習前兩句描寫送別景色時,我引導學生找出五種不同的景物:黃云、白日、北風、吹雁、和雪。通過這些景物的描寫學生感悟出凄涼、冷靜的意境。在感悟中體會的心情,在胡茄十八拍的琴曲中走入情景,真正的感悟到情之所在!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孕育出作者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情壯志。然而后兩句,作者筆鋒一轉,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他要抒發的卻是對好友的祝福,而且慷慨激昂,千古傳誦、堪稱一絕.所以在這后兩句,我設計了三次復沓式的朗讀,讓學生轉換角色,勸慰好友。

  四、注重對比,引發思考

  我在古詩教學中,采用對比教學法,學習別董大的同時,對比補充渭城曲、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青門柳幾首風格各異的送別詩,因為在眾多的送別詩當中,它是少有的一改凄凄慘慘戚戚的愁苦憂郁的氣息.而在悲壯的景色下抒發作者寄予好友高度的肯定和關懷的豪言壯語.不沉淪不落寞是對友的期待也是對自己的勉勵.高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古詩可以不僅是一個學法遷移,也是一個思維碰撞的契機。我選擇用它來激勵學生,也用它來警示自己。這樣的詩文,我是從心里的喜歡。

  《別董大》教學反思

  寫送別的詩詞何止千千萬,高適的這首《別董大》,讓千百年來的讀書人,記住了他的名字,也記住了他的好友“董大”!魅力何其大!緣何?蓋因這句經典中的經典:“莫愁前途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且看高將軍眼中的“離愁別緒”:“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一個“曛”字,日暮時分,到了柳永眼里,已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所以備課上我從學生自身通盤考慮,又聯系生活實際,課堂上目標完成了,學生學習技能也提高了,總而言之這節課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大家借鑒:

  一、教學整體模式

  解詩題,知作者----抓字眼,明詩意----品詩句,悟詩情----總結全詩,活用詩句。這四環節著眼于學生資料搜集、自主質疑、探究解疑、讀中感悟、知識遷移的能力培養。

  二、導語與結束語的貼切與自然

  我以‘相見時難別亦難’導出送別詩。以“也許人們忘記了高適,也許人們忘記了董大,可是人們永遠不會忘千古流傳的名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結束此次古詩之旅,簡煉中導出課題,出色中結束全篇。

  三 、以聲傳情,讀出感情

  無論是美倫美換的讀,還是講求技巧,事半而功倍的讀,都能將學生引領到渴求知識的海灣,一掘誦讀的甘泉。文本細讀,功在當課、利在千秋、傳之久遠。在古詩教學當中,重視“讀”已達成共識。然而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在詩歌教學中,讀與賞是不能分開的,要在讀中賞,賞后讀,以讀感悟,以賞提升,讀賞雙飛。在學習前兩句描寫送別景色時,我引導學生找出五種不同的景物:黃云、白日、北風、吹雁、和雪。通過這些景物的描寫學生感悟出凄涼、冷靜的意境。在感悟中體會的心情,在胡茄十八拍的琴曲中走入情景,真正的感悟到情之所在!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孕育出作者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情壯志。然而后兩句,作者筆鋒一轉,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他要抒發的卻是對好友的祝福,而且慷慨激昂,千古傳誦、堪稱一絕.所以在這后兩句,我設計了三次復沓式的朗讀,讓學生轉換角色,勸慰好友,生:你的琴藝高超,一定會有人賞識你的。師引導讀:是啊,此去路漫漫,雖吾不能伴你左右,但以你的性情,還會結識更多的朋友。所以 我的朋友 引讀-------生:你是一代琴師,邊當朝宰相都非常賞識你,你還擔心什么呢?師:你身懷絕技,暫時無人欣賞 但只要不沉淪不灰心 振作起來 你就會走出一條陽光大道 所以(引讀 )

  《別董大》教學反思

  在《別董大》這首古詩的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圍繞課文主題、創設送別情境。

  這堂課的一個主題是讓學生“走進送別詩、感受送別詩”,因此,在教學中整節課緊緊圍繞“送別”這一主題展開,以聽歌曲《送別》導入,創設送別的情境;在學詩時引導學生感悟送別時的情誼;擴讀和打寫都圍繞送別,主題突出,結構完整。

  2、靈活運用資料、挖掘詩意內涵。

  為了在教學中落實教學目標,讓學生真正的去感悟詩情,我通過引導學生課前、課上閱讀補充資料,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這首詩的寫作背景、豐富古詩內容為學生深入理解詩意、體會使人與友人之間的深情厚誼作鋪墊。

  3、通過角色體驗,引導學生感悟詩情。

  這首古詩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走進送別的場面,讓學生思考董大的憂愁是什么,你怎樣開導他?如果你是董大聽了朋友的勸慰你的心情怎樣?通過學生的換位思考和角色體驗,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了詩句的內涵,使詩句更加富有生命力,使古詩教學鮮活起來。

  需要改進的地方:

  自學提示可以更明確化,如要求學生“一讀,讀通。了解詩的大意;二讀,讀懂。結合注釋、工具書理解詩意;三讀,讀出情。想象畫面,體會使人感情…… ”等,讓學生更明確閱讀詩歌的方法。

《別董大》教學設計 篇11

  二、反復誦讀,整體把握

  (一)抓字眼,明詩意

  1.出示課件自讀古詩,把詩讀通讀順。

  2.檢查自讀情況,教師范讀。

  3.簡評“曛”這個生字,指出形聲字。“曛”是日落時的余光,曛黃、黃昏的意思。

  第一句寫了什么?其中描寫了怎樣的景象?(天、雁、雪)

  (黃云:當時他們分別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地方都是沙漠,黃沙飛揚,以至于云都成了黃色的了;出示課件與“曛”聯系起來即曛黃,指夕陽西下時天色昏黃。“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聯系學過的詩句理解是虛指,很多,滿天。)

  4.出示課件說說這幾幅圖中,哪一幅圖和詩里所描寫的景象一致,并說說理由。

  同學們修改課文插圖,理解詩意。

  5.如果你來到這樣的情景中送別你的好友,你會不由得產生怎樣的情感呢?再讀第1、2句,走進景中,和詩人一起回到那個送別的黃昏,用心去感受。

  6.作者與好友的心情都是憂愁、痛苦、壓抑、傷感的,此刻應是揮淚告別,應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適寫下后面的詩句,是帶著這樣的悲情嗎?

  7.出示課件:集體交流重點詞語的理解,教師點評。(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古人常用到這個“君”,與你是有區別的,這里指誰?董大。)

  說說高適所說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出示課件作者是怎樣豪情滿懷的鼓勵友人的。為什么讓董大“莫愁”。

  教學分析:

  教師創設情景,讓學生以作者的口吻來朗讀古詩中勸慰的話,身臨其境,加深理解古詩的內涵。

  通過對比,交流各自的發現,充分展示孩子個性化理解,開放性的設計讓學生從各個角度,體會兩首詩的異同,通過交流達成共識。這樣不僅有利于詩詞文字的理解,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借景抒情,但不能被景所控,滲透了寫作的方法指導,通過朗讀,加深理解,內化。

《別董大》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3.學習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懂得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難點:

  懂得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掛圖和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同學們,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學習上或生活中有過失敗的經歷嗎?面對失敗,你當時是抱著怎樣的態度呢?

  (請學生說略)

  是啊!世界上沒有人一生從不失敗,從來不會遇到困境。(板書:面對困境)

  面對困境,有的人懷著一種憂傷,把失望和氣餒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納失敗卻像捧起一本書,傾注一種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閱讀,而后去創造一種新的生活。

  二、自選短文,初談感受。

  同學們手上拿著的一首古詩、三篇短文,都告訴了我們同樣的道理,老師每讀一次,都會被里面的故事所震憾、所感動。我想,這么好的故事應該與同學們一起分享。

  課前這幾篇短文大家都讀過了,現在就請你選擇一篇你感受最深的文章,再把它讀一讀,特別是那些感動你的話,多讀幾遍。讀好后請你談談你的感受或理解。

  (學生交流,從學生的答案中板書。)如:自信、不氣餒、樂觀、接納失敗、積極面對人生、靠自己、不向逆境低頭等等。

  說得真是太好了!同學們,面對困境我們是應該(學生讀——板書。)

  聽了大家剛才的交流,談的大多是自己對三篇短文的理解,而老師在讀這些文章的時候,恰恰是《別董大》這首詩給我的感受最深。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別董大》這首詩,看看在這首詩中,到底是什么感動了老師,或許你讀著讀著,你也被深深地感動。

  (出示古詩:《別董大》)

  (學生讀)

  三、簡介背景,研讀“雁”字。

  通過剛才的讀,大家已經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寫的是誰在哪里送別誰?(高適在塞外送別董大)

  高適?高適是誰?(學生講:高適是唐代詩人。字達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縣)人。

  因為官至散騎常侍,所以又稱高常侍。他的詩大多反映邊塞生活,詩情奔放。作品集為《高常侍集》。)

  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你能說說嗎?

  (學生說: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我記得這樣的稱呼在王維的一首古詩中也出現過?(見機點拔:那首詩是“渭城朝雨浥輕塵……”)

  對,是——《送元二使安西》,這里的“元二”就是?(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他為——元二。)

  這首詩前兩句寫的是當時分別時的環境。讀了詩以后,你了解到他們是在怎樣的環境中分別的?(

  板書:(    )的環境)。

  (請學生說)你讀得可真仔細。

  后兩句是高適在臨行前對董大說的贈言。你能從詩中找到根據嗎?從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適對董大說的?

  (學生說:是從“君”字中看出的,因為“君”在詩中就是您,指董大。)

  現在先讓我們來看一下古詩的前兩句,讀一讀。(請學生讀——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

  細心的同學可能已經發現這兩句詩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你能來把它劃出來嗎?

  (學生劃)——黃云、白日、北風、雁、雪。

  黃云?白云、烏云大家聽得多了,這里怎么是黃云?你讀讀詩,猜猜看,這到底是什么原因?(見機點拔,當時他們分別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黃沙飛揚,以至于云都成了黃色的了。)

  你能把這句詩讀一下嗎?

  (學生讀)——你讀得黃云還不夠多,只是一片黃云。(突出“千里”。)

  誰能再讀一下?——你讀得黃云還不夠濃。誰愿意再來試試?(突出“曛”。)個別試讀,男生試讀,女生試讀,全班試讀。

  讀得真不錯!第二句誰來讀一下?學生讀——見機點拔:你讀的“北風”能再猛一些嗎?你讀的雪能再大一些嗎?(學生讀)

  連起來讀。(小組讀、個別讀)

  讀好后——(畫雁)……?

  同學們,在這樣(  )的環境中,你注意到這只大雁了嗎?

  大雁在這樣的環境中奮力高飛(讀重音),它會怎么想,對自己會怎么說?請你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句子來說說。(出示句子)

  1、大雁對北風說:             。

  2、大雁對飛雪說:             。

  3、大雁對自己說:             。

  4、我想對大雁說:             。

  四、由雁及人,感悟詩情。

  詩人高適也看到了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觸呢?(學生說)

  (從學生的回答中見機引導)從哪里可以看出,高適他沒有放棄,沒有氣餒。

  (讀古詩——找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怎么說?(指出高適這不僅僅是在對董大說,也是在對他自己說。)

  是啊!這如果不是詩人內心的郁積噴薄而出,如何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它不僅僅是在對董大說,其實也在對自己說。

  同學們,要知道詩人懷才不遇,將近有30年啊,直到50歲才得了一個“有道科”的官銜。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樂觀,積極地面對人生。我想這就是高適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這首詩廣為傳誦的原因所在吧!

  愿意再來把這首詩讀一遍嗎?

  (學生讀——全班讀、男生讀、女生讀、再全班讀)

  五、結合生活,提升境界。

  同學們,明年的這個時候,大家都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了,在學習中,生活中一定會遇到更多的挫折,遭遇更多的失敗。我相信同學們在困境面前一定會:(學生說)

《別董大》教學設計 篇1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詩人高適,理解詩句含義。

  2、有感情地朗誦全詩,背誦全詩,并能積累幾首此類離別詩。

  3、感悟及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豪壯的氣概,樂觀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根據對古詩內容的理解,想象詩境,體會詩情。

  難點:體會詩中景物描寫與抒發情感的關系。

  三、教學環節:

  (一)導入

  1你有沒有和好友分別的經歷呀?說說你當時的心情。

  2同學們,你知道嗎?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天,唐代的大詩人高適也是懷 著同樣的心情和自己的好友分別的,為了永遠地記錄自己這片惜別之情,他還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名作-——《別董大》 

  3.齊讀全詩

  (二)知詩人

  課前老師和大家共同查找了關于詩人高適的資料。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記住了多少.

  《別董大》的作者-------字---------,是-----------時期著名的------------詩人。

  (三)解詩題

  1、詩人要送別的好友是誰?他們為何分別?請你結合查到的資料講講詩題的意思。(董庭蘭由于宮中盛行胡樂而得不到賞識,失意離京。)

  2、設想一下詩人和董大此時心情。

  3、帶此理解再讀詩句。

  (四)明詩意、悟詩情

  1、下面我們就深入地體味一下詩人高適是為何吟詠自己與好友離別的感傷情懷的。按照學習提示先自學再合作交流:

  個人學習:

  (1)讀全詩

  (2)借助注釋和資料理解詩意

  合作學習:

  (1)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2)共同選出最感興趣的兩行詩

  (3)各人分工準備匯報:

  a、讀詩句 b、解字義講句意 c、體會感情d、提問應答

  2.學生自學交流。

  3、小組匯報學習結果

  重點指導:

  千里黃云白日曛:

  (1)白云、烏云都見過,黃云是什么?

  (2)小組再讀,讓我們仿佛看到黃沙遮天蔽日。

  (3)指讀、齊讀。

  北風吹雁雪紛紛:

  (1)在這黃沙漫天,一望無際的塞外,卻有幾只大雁迎著風雪吃力地向前飛著,讀 。

  (2)你看,雪越下越大,大雁在風雪中飛得更吃力了,讀 。

  (3)你聽,雪越刮越大,大雁在風雪中就要飛不動了,再讀 。

  (4)在這黃沙風雪之中,只有孤零零的詩人和董大在彼此告別,你想象一下,他們是什么樣的心情呢?(孤單、悲傷)

  (5)真是這樣嗎?讓我們聽聽他們說些什么?哪組同學來講講后兩句?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1)這句話是誰對誰說的?你從哪個字中能看出?

  (2)有沒有不同意見?同學們,你知道嗎?此時的董大因失意而離京,而此時的高適也是懷才不遇,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但他卻不氣餒,堅信自己總有一天會被天下人賞識的。

  (3)如果你就是高適,你會如何勸慰身邊的董大呢?(指讀、分組讀)

  (4)識 :認識 賞識

  (五)拓展積累

  1.《送別》是唐代著名的送別詩,古往今來的送別詩還有很多,老師和大家共同找了幾首,同學們三人一組,共同選擇你們最喜歡的一首,按照剛才總結得方法自己學一學,一會兒共同給大家讀一讀。

  2.介紹讀其他送別詩

  對照讀《送元二使安西》最后兩句。

  3、作業:把你們最喜歡的一首送別詩的詩境用語言描繪下來,寫成現代白話的小短文。

《別董大》教學設計 篇14

  一、回顧復習,導入新課

  1.學生背誦《渭城曲》,復習該詩的主要內容以及表達的思想感情。

  2. “相見時難別亦難”,有人說離別是詩,有人說離別是歌,是畫,有人說離別是淚水。我們讀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們讀過“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今天我們再學一首送別的古詩《別董大》,看看和我們上節課學習的《渭城曲》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

  (直接點題,學生明確本課的教學任務,有利于根據已掌握的學習方法學習古詩。)

  二、反復誦讀,整體把握

  (一)抓字眼,明詩意

  1.出示課件自讀古詩,把詩讀通讀順。

  2.檢查自讀情況,教師范讀。

  3.簡評“曛”這個生字,指出形聲字。“曛”是日落時的余光,曛黃、黃昏的意思。

  第一句寫了什么?其中描寫了怎樣的景象?(天、雁、雪)

  (黃云:當時他們分別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地方都是沙漠,黃沙飛揚,以至于云都成了黃色的了;出示課件與“曛”聯系起來即曛黃,指夕陽西下時天色昏黃。“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聯系學過的詩句理解是虛指,很多,滿天。)

  4.出示課件說說這幾幅圖中,哪一幅圖和詩里所描寫的景象一致,并說說理由。

  同學們修改課文插圖,理解詩意。

  5.如果你來到這樣的情景中送別你的好友,你會不由得產生怎樣的情感呢?再讀第1、2句,走進景中,和詩人一起回到那個送別的黃昏,用心去感受。

  6.作者與好友的心情都是憂愁、痛苦、壓抑、傷感的,此刻應是揮淚告別,應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適寫下后面的詩句,是帶著這樣的悲情嗎?

  7.出示課件:集體交流重點詞語的理解,教師點評。(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古人常用到這個“君”,與你是有區別的,這里指誰?董大。)

  說說高適所說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出示課件作者是怎樣豪情滿懷的鼓勵友人的。為什么讓董大“莫愁”。

  (引領學生敢于對文本質疑,尋求更好的版面設計,這樣不僅有利于詩詞文字的理解,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學古詩,知詩人

  教師出示課件,進行作者介紹和寫作背景介紹。

  高適,唐代詩人。字達夫,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并稱“高岑”。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少孤貧,愛交游,有游俠之風,并以建功立業自期。早年曾游歷長安,后到過薊門、盧龍一帶,尋求進身之路,都沒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與李白、杜甫結交。

  《別董大》是高適漫游時寫的送別詩,作者送別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蘭。據說董庭蘭善古琴。當時盛行胡樂,他受到冷落,憤而離開京城,高適為他送行,留下了這首詩出示課件。你也能帶著這樣的情感,來安慰一下董大嗎?

  如果你是董大,聽到朋友的勸勉會怎么想?

  (三)多誦讀,悟詩情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的大概意思。

  2.教師出示課件,總結詩歌的譯文。

  滿天陰沉沉的云,太陽也變得暗暗的;

  北風呼呼地吹,大雁在紛飛的雪花里朝南飛去。

  你不要擔心新去的地方沒有朋友,

  世上有誰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

  3.詩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現在我們再看這別時的路,透過這個白日曛和長嘯的北風,紛紛的大雪,你看到的是怎樣的前路?你覺得應該怎樣讀整首詩。(全班練讀)

  教師點撥朗讀技巧,再請學生朗誦詩歌。

  (教師創設情景,讓學生以作者的口吻來朗讀古詩中勸慰的話,身臨其境,加深理解古詩的內涵。)

  三、比較學習,朗讀提升

  1.分別讀一讀已經學習過的這兩首送別詩,比較一下它們的異同。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出示課件

  (1)這兩首詩前兩句都寫了分別時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這兩首詩后兩句抒發了詩人對朋友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3)這兩首詩的整體風格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2.小結:這兩首詩都采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但是《渭城曲》用一個清新明麗的景色表達朋友間依依惜別、難舍難分的濃濃情意,《別董大》卻用反襯的手法,一掃愁苦低沉的景致,鮮明地釋放出積極向上的重重豪情;一個清新深情,一個慷慨豪放。

  (通過對比,交流各自的發現,充分展示孩子個性化理解,開放性的設計讓學生從各個角度,體會兩首詩的異同,通過交流達成共識。借景抒情,但不能被景所控,滲透了寫作的方法指導,通過朗讀,加深理解,內化。)

  四、小練筆

  高適的這首《別董大》寫得很感人,請大家把它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別董大》教學設計 篇15

  《別董大》說課稿

  一、說教材

  《別董大》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材(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單元內容包括:《可愛的中國》 《古詩二首》 《城市的標識》  拓展閱讀和綜合活動。《別董大》是本單元的精讀課文,借景抒情,描述與友人依依惜別的場面。新課標指出: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有初步的自學能力,已經建構了自己的心理詞典,能夠獨立完成學習目標,學生通過自學,讓他們在自學的同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二、說教法  學法

  通過精彩的開頭,創設情境。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假如讓學生認可你了,那你的教學會盡善其美。根據教學目標,教師多引導,多啟發,通過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利用“洋思”的一套模式,少講多練,把權力還給學生,給學生一座花園、一座田園。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在教學中以貼近學生學習心靈,通過小組探究、合作學習,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情況下理解問題,培養學生的思考、探究、創新能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識。讓學生產生智慧的火花,進一步理解教材。

  三、其他

  詩歌,文字優美,感染力強,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讓他們多讀,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受到熏陶,才能增強語感。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 《別董大》

  教學目標:

  1.理解“曛、知己、君”等詞在句中的意思。

  2.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述的意境。體會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朋友間的深厚友誼。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并默寫古詩。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并默寫古詩。

  難點:體會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朋友間的深厚友誼。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認識新朋友,想一想與朋友分別時的心情,從而引出古人分別時的心情是怎樣的。今天,我們學習一首送別詩《別董大》。

  2齊讀課題

  3、釋題:別:分別。

  二.出示學習目標

  學生齊讀學習目標,通過探討,提出目標問題。

  三.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學習詩文(范讀、自瀆、男女分角色讀)

  2、自學古詩,想一想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3、匯報。把你們初讀的收獲和體會談一談。

  四.再讀詩歌,探究詩意,感悟詩意

  1、通過再學,學生提出問題<詩中那句是寫景的,那句是作者的勸勉?>指名讀)

  2、背誦并默寫詩歌(指名背和全體背結合,教師做評價;學生自己寫,同桌檢查并更正)

  五.升華延伸

  這一句句激動人心的文字,這一首首流傳千古的文字,讓我們激動不已。現在,老師再給同學們推薦這樣的文字(出示《送別》),大家一起讀一讀。

  六.作業

  1、課內作業

  《別董大》是     代邊塞詩人        寫的。這首詩的前兩句描寫了                的景色;景中寓     。后兩句的意思是:                                   

  表現了詩人            的胸懷。

  2、課后作業

  <配套練習>第一、第二及理解古詩,完成練習第1題。

《別董大》教學設計(通用15篇) 相關內容:
  • 《別董大》教學設計(通用21篇)

    教學目標:1.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2.品味語言,想象詩中描繪的送別情景。在讀中體會詩人的情感。3.有感情的朗讀并能背誦。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1、播放歌曲《送別》,教師誦讀李叔同的《送別》。...

  • 《別董大》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2.品味語言,想象詩中描繪的送別情景。在讀中體會詩人的情感。3.有感情的朗讀并能背誦。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1、播放歌曲《送別》,教師誦讀李叔同的《送別》。...

  • 《別董大》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1.借助多媒體,理解詩句的意思.2.理解寫景與表情之間的關系.3.朗讀.背誦詩歌.教學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教學難點:理解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教具:多媒體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播放送別的歌曲.教師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剛才這首歌唱的...

  • 《別董大》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古詩三首之《別董大》學習目標 1、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受到心靈的熏陶。...

  • 《別董大》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理解詩句的意思。2、理解詩人所描繪的景,所表達的情,以及寫景與表情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理解《別董大》抒發的并非學濃得化不開的離別愁緒,而是滿懷豪情,豁達樂觀的心境。教具準備:課件、小資料。...

  • 《別董大》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古詩并背誦。2、理解古詩大意。3、體會送別詩蘊含的感情。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對字詞的理解與感悟,能夠體會故事的意境,讀出韻味。教學難點:通過字詞理解詩意,感悟詩句背后蘊含的情感。...

  • 《別董大》教學設計

    一、 作品簡析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玨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

  • 《別董大》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古詩三首之《別董大》。【教學理念】設計古詩主題教學,運用詩意語文的構建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體驗,感同身受地與文本對話,與自我的心靈對話。...

  • 北師大版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通用6篇)

    教學過程:一、交流信息,引入新課1、今天我們進行一次新聞發布會,這次發布會的主題是:“我的手。”下面進行發布會的第一個環節:在小組中交流“手的日記”。...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级日韩一级亚洲一级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 免费在线看黄 |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 国产精品福利网 | 国产亚洲综合性久久久影院 | 亚洲人成人网站18禁 | 日韩艹逼| 日韩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欧美日本国产VA高清CABAL | 午夜影视啪啪免费体验区入口 | 337p欧美顶级日本大片 | 国产www在线| 免费黄网站日本 | 欧美日韓性视頻在線 | 日韩激情视频一区二区 | av免费在线观看一区 | 夜夜骑天天射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人中文网介绍 | 欧美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无码 日本wwww视频 | 免费无码国产欧美久久18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浪潮AV | 久热精品国产 | 中文字幕av在线播放 | 日韩精品不卡 | 国内精品视频播放 | 99久久夜色精品 | 激情国产视频 | 精品国产区 | 国产乱妇乱子视频在播放 | 骚虎av在线网站 |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播放 | 一二三四视频在线中文2 | 日日夜夜精品免费视频 | a传媒一码二码三码四码 | 黑人大群体交免费视频 | av天天看| 91在线精品免费 | 天天骑夜夜操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