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董大》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
2、理解詩人所描繪的“景”,所表達的“情”,以及“寫景”與“表情”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別董大》抒發的并非學濃得化不開的離別愁緒,而是滿懷豪情,豁達樂觀的心境。
教具準備:課件、小資料。
一、課件導入、激活思維。
首先播放一般以先蒼涼后激越的音樂為背景的配樂課件,內容為漂泊流浪中的詩人高適送別滿懷失落之感的好友――玄宗時最著名的琴手董大的情景。
師相機以簡筆畫的形式板書,創設情景,抓住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熱情和欲望,達到了了解詩人與詩題《別董大》的目的。進而引出詩句: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二、小組學習討論,抓字眼、明詩意。
詩句流暢明了,內容平中風奇,節奏明快,格調明朗,先讓學生借助課件、注釋、插圖,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想象詩所描繪的畫面,抓住重點詞語,自主學習,理解詩意。
多媒體課件出示:
1、通過眼看,耳聽,腦想,心讀,你的眼前出現了哪些景物?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學生a:眼前出現一幅荒涼的畫面。
學生b:我眼前出現一幅凄涼的畫面。
……
根據問題的討論,師相機引導。
2、在這好友將要天各一方之時,他的心情是怎樣的?(他指“董大”)
學生a:他的心情是痛苦的。
學生b:他的心情是憂傷的。
師相機引出下句: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讓學生討論:透過詩句,詩人的態度如何呢?
學生a:詩人是高昂的。
學生b:是豪邁向上的。
學生c:是豁達樂觀的。
三、用情朗讀,賞析千古名句。
詩中的前半部分所描繪的是“景”(板書:“景”),用哪些詞語能說出這些景物的格調呢?
a、低沉 b、蒼涼 c、沉郁
詩中的后半部分所描繪的是“情”(板書:“情”),用哪些詞能概括詩人此時的心情呢?
a、昂揚 b、豪邁 c、樂觀
讓學生討論:
我們應怎樣讀才能把詩人獨特的內心情感體現出來呢?請同學們振奮精神和詩人一起送董大。讓學生用各種靈活的方式創造性地去朗讀詩,體驗詩的意境。(可采用單人讀、分組讀或競賽等方式去朗讀。)
四、巧設練習,激勵創新。
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成功與樂趣,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在本詩的學習中,可設計以下練習:
1、看誰快――幸過三關。
第一關:我會背。(背詩)
第二關:我會寫。(默寫詩)
第三關:我會說。(說詩)
2、反饋訓練。
以《別﹡﹡》為題,不限體裁,寫給親人或朋友。練習以景抒情的表達手法。
五、小結。
前路茫茫風沙,有摯友一番激勵,董大滿懷信心,高適揮手送友遠去,這即是詩的魅力,它寫出了自然的惡劣、人情的偉大,訴朋友真情。愿大家以后多交這樣的朋友,也寫出這樣的好詩,好文章來。
六、作業設計。
1、背誦《別董大》。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象詩所表達的意境。
板書設計:
別 董 大
千里黃云白日曛,
“景”荒涼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情”豪邁
天下誰人不識君。